第559章 啓蒙

長安城的氣氛同樣有些亢奮,就連竇嬰都有些按捺不住,逢人便笑,上門恭賀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一戰封侯十一人,這絕對是不多見的壯舉,而其中透露出的意味更值得深思。這次從軍的功臣子弟以陳竇兩家居多,大概佔了一半,封侯的十一人中,有三個姓竇,兩個姓陳,同樣近一半。雖然食邑並不多,最多的八百戶,最少的只有兩百戶,依然讓人欣喜不已。

對功臣子弟來說,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曠世恩典。功臣後裔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封侯,有資格繼承爵位的只有嫡長子,其他人只能享受富,不能享受貴,成年之後,獨立門戶,他們就是庶民,充其量家財豐厚一些罷了。

如今天子對外征伐,重賞戰功,一次大戰就封了這麼多侯,他們又看到了希望,從軍的熱情大漲,幾乎每天都有人招募隨從,奔赴甘泉宮請戰。

除了從軍立功之外,那些聽從竇嬰命令,或主動或被迫出門遊歷的陳竇子弟同樣大受鼓舞。枚皋封侯,給他們堅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不僅從軍征戰可以封侯,遊歷天下同樣可以封侯。枚皋不就是因爲對西羌情況熟悉而封侯麼。雖然食邑只有三百戶,但爵位卻是貨真價實的侯爵。

有了這個榜樣,願意出去遊歷的人也多了起來。

竇嬰抓住機會,鼓勵更多的子弟走出長安,遊歷天下。雖然辛苦一點,但是既能開眼界,又有機會封侯,再不濟也能拿到稿費,寫成的文章爲人傳誦,名利雙收,爲什麼還要在長安浪費光陰呢?

在竇嬰的勸說下,實地考察大河的人員很快招募齊全,整裝待發。

竇嬰經驗豐富,他也知道這件事名義上是由他發起,實際上是樑嘯在背後推動。而樑嘯做事的習慣他也非常清楚。爲了配合樑嘯,也爲了能將這件事做得更好,在出發之前,他將子弟們招集起來,通知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當然是這次考察的重大意義。於公而言,這是爲根治河患做準備,利國利民。於私而言,是他們富貴的機會。如果能根治河患,比西羌大捷的意義更大,天子絕不會吝惜賞賜。

第二件事是考察需要注意的方法。治河是一件大事,容不得半點浮誇。現在想通過治河立功的人很多,競爭很強。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做事情做得更紮實,不給別人半點挑刺的機會。因此,寧可慢一點,寧可考察的範圍小一點,也要反覆測量每一個數據。只有如此,他們的考察結果才能被朝廷採納。

爲此,竇嬰還特地讓那些對實地測量有所心得的人寫了幾篇文章,並當面培訓,最後還拉到藍田山實地演練了一番,確保每個人都掌握了這種技術,才歡送他們上路,就和歡送將士出征一般。

出發的人不是一批,竇嬰的培訓也連續做了好幾次,他後來乾脆長住藍田莊園,把那裡當成了培訓中心。沒事的時候就整理書稿,不斷的發往淮南,請淮南王安排付印。

竇嬰現在雖然是請假,不需要隨侍天子,卻比當值還要忙。不僅忙,而且忙得很起勁,像是煥發了第二春,走路帶風,連說話聲音都響亮了很多。

百忙之中,竇嬰帶着幾個隨從去了一趟甘泉宮。在求見天子之前,他先找到了樑嘯。

樑嘯看到竇嬰時,很是意外。“竇公,你最近是去修仙了麼,這精神氣,比我還強三分啊。”

“哈哈哈……”竇嬰大笑,用力拍拍樑嘯的肩膀,將他拉到一旁。“小子,別使我老人家開玩笑。我趕到這兒來,是有事和你商量。”

“竇公有什麼吩咐,派人通知一聲就是了,何必親自跑來。”

“別的事可以讓人代辦,這件事,還是我親自來說的好。”竇嬰花白的眉毛一挑。“有空麼,找個地方說話。”

樑嘯見狀,知道竇嬰肯定有重要的事,便和當值的人說了一聲,領着竇嬰出了宮,來到自己的住處。

兩人一入座,竇嬰就開門見山的說道:“我想請你和淮南王商量一下,在長安開個印書坊。長安離淮南太遠,一來一去,就算是快馬也要好幾天,如果是運貨,沒有一個月都到不了。這中間浪費的時候太多了。我老了,沒有那麼多時間浪費。”

樑嘯笑了。“竇公,我看你再活二三十年,一點問題也沒有。你想讓我幫忙,也沒必要做這個理由吧。”

竇嬰大笑。

樑嘯心中高興。看到竇嬰的第一眼,他就知道竇嬰現在的心態不錯。竇嬰雖老,俠氣尚在,他和田蚡不是一路人。富貴,對他來說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成就感纔是最好的靈丹妙藥。如今陳竇子弟仕途有望,他竇嬰的名望也進一步飈升,比做丞相要來勁多了。

“請淮南王在長安開設印書坊,我當然支持。不過,開印書坊成本不小,僅僅印遊記,恐怕有些得不償失。淮南王之所以忙不過來,是因爲他有很多書要印,別的不說,僅是那部《淮南鴻烈》就夠他印上幾年了。你有這麼大的需要嗎?”

竇嬰愣了一下,沉吟不語。他興沖沖的來,卻沒想到這麼多細節。

“虧一點也沒關係,我支撐得住。”

“不行,虧本的生意不是不能做,要看值不值。你現在只是爲了節省一點時間,大可不必往裡填錢。畢竟你現在剛剛能夠自負贏虧,何必急於一時?”樑嘯不動聲色的提醒道:“當然了,如果你有足夠的需要,那自然沒什麼問題。”

竇嬰大受啓發。“那倒也是,除了遊記之外,我還可以印一些其他的書啊。”

“那你想印些什麼呢?”

“這個……”被樑嘯追問,竇嬰不得不按捺着興奮,認真地思考起來。過了一會兒,他有了思路。“比如,我可以印文賦,司馬相如、枚皋他們都有不少名篇,只能靠手抄口傳,訛誤在所難免。如果我用印的方法,即使傳遍天下,也不會有一字訛誤,多好?”

“的確是一個好辦法。不過賦只在文人騷客之間流傳,業務量有限。你好好想想,還能印些什麼?”

“還有……邸報。”竇嬰又道:“朝廷發往各郡縣的邸報都是靠手抄,如果能印,也可以更快捷。”

“邸報是可以印,以你竇公出面,陛下也能給你這個面子。不過,邸報的數量太少,恐怕養不活你。”

竇嬰撓頭了。他瞟了樑嘯一眼,忽然笑道:“哈哈,我何必這麼費腦筋,你肯定有想法,說來聽聽。”

“我是有辦法,可是我怕說給你聽,會家宅不寧。”

“不會,不會,翁主那裡,我替你說情,她多少要賣我一點面子。”竇嬰大笑,拉着樑嘯的手臂,連聲催促。樑嘯不緊不慢的說道:“竇公,你應該像那些年輕人一樣,多出去走走,開開眼界,不要把目光總是落在朝廷和那些達官貴人身上。有時候,普通百姓那裡對學問的需要更多。”

竇嬰將信將疑。“你說說看。”

樑嘯笑笑,一字一句的說道:“比如曆書。”

竇嬰如夢初醒,一拍大腿。“沒錯,曆書可是家家戶戶都需要的,而且每年都要更換,雖然賺不了幾個錢,可是量大啊。長安附近就有十幾萬戶,我的天哪,就算幾家合用一本曆書,那也是幾萬本啊。”

“這只是一方面,還有一個更好的主意,我相信天子聽了,肯定會誇你竇公老成謀國。”

“什麼事?別賣關子,快說來聽聽。”

“蒙書。”

“蒙書?”

“是的,長安附近多有富貴之家。他們的子弟都需要讀書識字,那蒙書總是需要的吧?現在沒有統一的蒙書,各隨其便。如果你請人摘錄古籍,挑選一些爲人處事的名言,配以圖畫,在教蒙童識字的同時,又讓他們通曉爲人處世的道理,豈能不受歡迎?這樣一來,你既有了業務,足以維持印書坊的運轉,又能輔助天子教化人心,豈不是一舉兩得?”

竇嬰瞪大了眼睛,看了樑嘯半晌,突然一掌拍在樑嘯肩上,起身就走。

樑嘯捂着肩膀,叫道:“唉喲喂,竇公,你這是幹什麼啊。我的主意不好,你也不用這麼生氣啊。”

“我不是生氣,我是怕你反悔。”竇嬰揚揚大袖,飛一般的跑了。

樑嘯歪歪嘴。“老小孩,我還沒說完呢,你怎麼就跑了。比起蒙書,我還有更好的主意啊,沒辦法,只好下次再說了。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也要一件一件的辦。”

——

竇嬰一溜煙進了宮,求見天子。

天子雖然忙,聽說老臣竇嬰來了,還是立刻接見了他。竇嬰最近的所作所爲讓天子非常滿意。眼前少了一個倚老賣老的老臣,長安多了一個排憂解難的管家。竇嬰發動陳竇子弟遊歷、從徵,都幫朝廷解決了不少實際困難。

“竇公,最近服用了什麼仙丹,精神這麼好?”

“能爲陛下效力,臣自然精神抖擻。”

“哈哈。”天子大笑,伸手命人賜座。竇嬰入座之後,天子又道:“長安的輿情如何?”

“平陽侯大捷的消息傳到長安,長安一片歡騰。人人願爲陛下效力,每天都有人出長安,趕往前線。就是這甘泉宮旁也有不少請戰的人呢。即使文弱書生也備受鼓舞,願一展才智,博取功名。陛下,現在可真是君民一心,衆志成城啊。”

天子非常滿意,掩飾不住眉宇間的得意,連連謙虛了幾句。

“那……有沒有人再說河患之事?”

“有啊。”

天子一怔,臉上的笑容頓時散去。

“陛下,臣拋了一塊磚,引出了無數的玉。”竇嬰撫着鬍鬚,哈哈大笑。“遊記印行之後供不應求,不僅讓臣小賺了一筆,還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我大漢的萬里河山。如今想外出遊歷的人越來越多了。枚皋封侯的消息傳到長安,更是給這把火添了一把柴。想考察大河,爲陛下治河出謀劃策的人數不勝數。陛下現在要擔心的不是沒有資料,而是如何甄別資料了。”

天子聽了,如釋重負,不由得眉開眼笑。封枚皋爲侯就是爲了刺激那些士子,讓他們像枚皋一樣走出去,遊歷天下,爲大軍征伐提供地理情報。如果沒有枚皋提供的西羌地圖,曹時如何能準確的捕捉到羌人的行蹤,一舉立下斬首三萬餘級的大功。

兵法上常說,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現在天子有一個新的感悟:大軍未動,士子先行。不管是河南之戰,還是河西之戰,都說明了一個問題,要想在軍事上取得成績,對地理情況的瞭解是最應該考慮的問題。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準備,即使是百萬大軍,入未測之地,也很難保證取勝。

要想了解山川地理,風土人情,並繪成精確的地圖,普通人很難勝任,只有識文斷字的士子才能做得到。在這方面,枚皋無疑是最適合的榜樣,天子覺得三百戶都不足以賞枚皋之功,之所以這麼做,只是避免影響戰士的情緒。等大戰結束,他還準備再增枚皋的食邑。

“富貴雖能激勵人,但若非竇公居高一呼,也不會有如此大的影響。這次西征,竇公雖然遠在長安,也是有功的。大戰之後,論功之時,我不會忘了竇公。”

竇嬰大喜。“謝陛下。臣垂垂老矣,上不得陣,好在還有些薄名,願爲陛下搖旗吶喊,助助聲勢。”

“如此甚好。當初先帝將我託付給竇公,是對我最大的愛護啊。”

竇嬰情緒激動起來,老淚縱橫。他拜倒在地,泣不成聲。天子扶起竇嬰,好言安慰。兩人說了一陣貼心話,竇嬰說出了來意。他請天子下詔,命淮南王在長安設立印書坊,印行蒙書、曆書,開啓民智,爲國家培養人才。

天子一聽,連聲叫好,一邊命人去找樑嘯等人來商量,一邊問起了細節。

竇嬰將樑嘯的建議做了進一步發揮,提出要從各家經典中搜羅一些能夠鼓舞人心,激勵正氣的小故事,編成朗朗上口的童謠,讓孩子們在學習識字讀書的同時,也知道君臣父子,夫婦人倫。

天子連連點頭,讚不絕口。“竇公果然是老成謀國,這個主意好,這個主意好。收拾人心,從童蒙開始,本固枝榮,詩云:如竹苞矣,如鬆茂矣,正是竇公之意。”

第606章 虛張聲勢第332章 揮手如雲,覆掌如雨第504章 雨季第22章 搶戲第535章 翻船第12章 當頭棒喝第602章 神話第124章 援兵在哪裡第561章 衝陣第307章 秘法第459章 天命第163章 再接再勵第154章 近朱者赤第149章 不作不死第176章 時不再來第614章 人心所向第500章 機會第605章 縱橫第133章 見識第299章 天馬西來第114章 游泳池第553章 快刀第327章 首戰告捷第532章 陳掌第106章 養客第614章 人心所向第28章 夜相逢第235章 不經逗第482章 三策第608章 驚弓之鳥第198章 見面禮第279章 冤家路窄第585章 利器第477章 殷勤第254章 潰敗第377章 偏袒第338章 巧舌如簧第277章 滑雪板,副團長第300章 狹路相逢第632章 殺手鐗第546章 白鹿第397章 斬將奪旗第605章 縱橫第63章 陰魂不散第375章 董仲舒第323章 新目標第212章 劫屍第396章 來得太快第307章 秘法第640章 憐惜第342章 信任第400章 分功第486章 決口第219章 斬首第114章 游泳池第139章 攻心第318章 升官第263章 全身而退第602章 神話第129章 師徒重逢第649章 廷爭第452章 意見領袖第440章 大餅第96章 聽風辨位第272章 往事第356章 女神作證第413章 火馬陣第555章 浪潮第188章 軟硬兼施第625章 變陣第565章 利器第478章 挖坑第373章 黑鍋第201章 紙上談兵第527章 水戰第396章 來得太快第453章 書生第231章 大夫弓第495章 鏡子第170章 小試牛刀第286章 危險和機遇第592章 挑撥第513章 練陣第143章 脫鉤第517章 意志第172章 選擇和努力第250章 指點江山第318章 升官第177章 飛蛾第525章 威逼第273章 金山第444章 良材美玉第336章 慢走,不送第407章 強敵來襲第241章 萬里之外第372章 序幕第414章 扯虎皮,作大旗第516章 衝陣第125章 磨礪第259章 士別三日
第606章 虛張聲勢第332章 揮手如雲,覆掌如雨第504章 雨季第22章 搶戲第535章 翻船第12章 當頭棒喝第602章 神話第124章 援兵在哪裡第561章 衝陣第307章 秘法第459章 天命第163章 再接再勵第154章 近朱者赤第149章 不作不死第176章 時不再來第614章 人心所向第500章 機會第605章 縱橫第133章 見識第299章 天馬西來第114章 游泳池第553章 快刀第327章 首戰告捷第532章 陳掌第106章 養客第614章 人心所向第28章 夜相逢第235章 不經逗第482章 三策第608章 驚弓之鳥第198章 見面禮第279章 冤家路窄第585章 利器第477章 殷勤第254章 潰敗第377章 偏袒第338章 巧舌如簧第277章 滑雪板,副團長第300章 狹路相逢第632章 殺手鐗第546章 白鹿第397章 斬將奪旗第605章 縱橫第63章 陰魂不散第375章 董仲舒第323章 新目標第212章 劫屍第396章 來得太快第307章 秘法第640章 憐惜第342章 信任第400章 分功第486章 決口第219章 斬首第114章 游泳池第139章 攻心第318章 升官第263章 全身而退第602章 神話第129章 師徒重逢第649章 廷爭第452章 意見領袖第440章 大餅第96章 聽風辨位第272章 往事第356章 女神作證第413章 火馬陣第555章 浪潮第188章 軟硬兼施第625章 變陣第565章 利器第478章 挖坑第373章 黑鍋第201章 紙上談兵第527章 水戰第396章 來得太快第453章 書生第231章 大夫弓第495章 鏡子第170章 小試牛刀第286章 危險和機遇第592章 挑撥第513章 練陣第143章 脫鉤第517章 意志第172章 選擇和努力第250章 指點江山第318章 升官第177章 飛蛾第525章 威逼第273章 金山第444章 良材美玉第336章 慢走,不送第407章 強敵來襲第241章 萬里之外第372章 序幕第414章 扯虎皮,作大旗第516章 衝陣第125章 磨礪第259章 士別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