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辭京(十)

當楊善和石亨擠到跟前的時候,並沒有上去打斷丁一的講演。,非不爲,是不能也。丁某人有一點很難能可貴的,不單是他分得清什麼是自己所願意的,而什麼是對的,更爲重要的是下定了決心之後,他的執行力很可怕。所以當他在雕溝頓悟之後,再也沒有跟以前一樣,自認有槍在手,天下去得,要什麼護衛?

而現在除了和陳三一同出關去接替丁如玉的二百騎之外,充任他護衛的是八百都音部落騎兵、利刃、山地物種大隊,近乎二千之衆,相當於一個警衛團了。而在丁一的指點下,他們的護衛工作對於這個年代來說,是做得很到位的,楊善和石亨等一衆軍頭,根本就不可能接近臺邊,遞上名帖之後,也讓能隨利刃大隊的軍兵在邊上等侍。

所幸丁一的講演,也已接近尾聲:“……工業化!學生南下之後,將會努力推動工業化的進程,若說騎戰非我等農耕民族所長,那麼就用鋼鐵,就用火器,去捍衛大明的疆土……任他狄夷騎射如何,我大明有鋼鐵,有熱血,只要有着足夠多的鐵和血,更能讓敢於犯邊的狄夷,在火銃的齊射裡消亡!”

丁一極爲淺白的講演,在場的民衆不需要那些讀書人來講解,都能聽得明白,就算不知道什麼叫工業化之類的名詞,聯繫上下,大約也是可以意會的。而在這時,人羣突然間就自發的分開了,卻是有人喝着:“聖旨來了!快讓開。讓天使過來!”、“爺爺有旨意給先生了!大夥快讓讓!”一開始是潛伏在人羣裡維持穩定的天地會成員在叫喊,然後是廠衛的人等也開始站出來維持秩序。

聖旨對於丁一來說,一開始並沒有什麼出乎意料。不外就是除了被景帝所廢的汪皇后不願隨景帝南下之外,英宗將當年宣宗包養景帝生母吳賢妃那外宅賜予她居住;而景帝和他的母親、妃子都打發南下,由四海大都督府看管。

但緊接着旨意,就讓丁一有些驚愕了,因爲英宗下旨,由忠國公總督四海大都督府、安西大都督府軍民事,兼理糧餉。這很恐怖啊。軍民事,就是跟節度使一樣啊,如果說四海大都督府除了跟阿拉幹王國租借的港口之外。也沒什麼地盤,倒還罷了,安西大都督府,可是有着原本三衛的地盤啊!

丁一接了旨之理。下意識仔細看了一番。確認是部議之後,內閣票擬出來的,不是英宗一時興起發的中旨,不由得有些感動了。誠然關外之地,朝廷是不太有興趣的,開國兵鋒強盛之際,也沒怎麼認真去置州縣,就是打老實。別來爲禍華夏就好,所以朝廷的大佬。纔有可能放手,要換成兩廣或是雲遠,哪怕再邊陲、再貧窮,也不可能鬆這個口,讓丁一總督軍民事的。

但英宗要說服於謙和陳循那些朝廷大佬同意下這樣的聖旨,必定是做出不少讓步和折衷的。這完全是不消說就能想得到,而對於邊上等着的石亨來說,他的心卻又更爲熾熱了,普通民衆聽着這總督兩大都督府的軍民事,那是覺得皇恩浩蕩,但石亨卻注意那八個七品衙門,這是變相的節度使啊!

因爲丁一的正式官職是:欽差總督四海大都督府、安西大都督府軍民事,兼理糧餉。

但在這官職的後面,還加了一句因爲丁一爲國征戰被創多處,着自行擢選麾下填充八處,以助視事,各處首領官秩七品,當然還要報交出身文字到吏部,再行確認批審等等。對於石亨來說,這些都是次要了,這就是變相開府了,這就在進一步佐證着,丁一答應他的事,要當藩鎮,也不是不可能,這話的可行性和真實性。

一個侄子死了,石亨還有很多子侄,他還有許多親信心腹。

就算是在土木堡,單騎得歸,他都能再募壯士。

一個石彪,儘管讓他很傷心,很可惜,但相比之於藩鎮之路的希望,真的就不值一提了。

當丁一接完了聖旨,準備啓程之際,李雲聰告知楊善和石亨與一衆軍頭來送他,丁一過來行禮的時候,石亨很客氣地長揖到地,真的是低眉順眼,看着那些軍頭都在佩服石侯爺能屈能伸,只有楊善隱隱覺得不太對勁,這老頭太精明瞭,歷史上能舌燦蓮花把英宗弄回來的人物啊,說治理地方什麼的他不見得行,但這種人心揣摩,心理變化的捕捉,他真的很強大,石亨還沒開口,他就感覺不對了。

但這樣的場合之中,他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空間反應,丁一扶起石亨,卻是對他道:”令侄勇武,這兵演之中,着實是刀槍無眼……“丁一這話不是客套,其實如果不是陳三在那三十騎兵裡的話,按照丁一的命令,石彪是能活下來的;而且石彪死了之後,丁一還是派人送了帛金過去,雖說歷史上石彪被以謀反入罪,但現時他又沒幹出這事,守邊還頗有些戰績,丁一對這樣的軍將,還是很敬重的。

“先生見外了。”石亨很鄭重地回答道,並且他言語舉止上,很主動把自己置於比丁一低的位置,雖然無論是從文武分野上,還是爵位上,戰績上,他都比不上丁一,不過這些軍頭往往更願意講資歷,就算表面服帖,總是有戾氣的,但此時的石亨,是完全心甘情願地行禮,“彪於兵演之中喪失,方教諸軍士知戰陣之劣端,曉先生操練之法的精妙,昨日石彪亡,某雖心痛,他朝許多的軍兵因着石彪的性命,而在抗擊狄夷的戰陣裡活下來,石彪雖亡猶生!”

這一番話,倒就讓丁一很是對石亨刮目相看了,至少在丁一所掌握的,對於肢體語言的判斷上,是找不出石亨言不由衷的痕跡,也就是石亨這一番話是出自於真心的。要知道這是一個軍戶地位極低下的年代,哪怕是募兵不用世襲,也不見得就有多高的地位,石亨能有這樣的覺悟?

石亨真的有這樣的覺悟,他隨後便說道:“某尚有子侄,若先生有用着他們的地方,願於先生麾下聽任使喚,生死無悔!”這麼說,丁一就聽明白了,邊上楊善也是聽明白了,石某人這是要投靠丁一啊。

丁一點了點頭,把着石亨的手臂說道:“石侯豪邁啊,卻要好好保重身體,他日若得聖上旨意,恢復舊土之際,只怕還須石侯這樣的老行伍來帶兵,方纔教人放心。”然後丁一自然也不可能在這數萬人的包圍之中,去和石亨談投靠門下的細節等等。

與楊善和一衆軍頭述別之後,丁一便在八百精銳騎兵開道,由山地特種大隊護衛身側,利刃特種大隊側翼展開,開始向數萬送出右安門的京師民衆道別而行。去到京郊的長亭,國子監的一羣舉監生數十人,備了幾擔酒和一些肉食,候在那裡,見着丁一出來,紛紛跪倒磕頭請安,丁一真的是拉也拉不住,這些舉監生是發自於內的尊敬,如果說丁一那些理念真有人明白,那麼這些自我標榜雷霆學派的舉監生,必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了。

“我等願隨先生南下,工業化推行開來,各處都是缺着人手,學生等人,都已能將先生授下的《平面幾何》習題做完,術數裡一元二次方程也都能做得出來……我等視功名如浮雲,但求追隨先生,重振漢唐之風!”那些舉監生裡領頭的,便是跪在地上,這麼慷慨陳言。

幾年時間,能把數學方面的知識,補到這個程度,這些人也算當真是用了心思的。

對於現代來說,這些都是基礎知識,似乎沒什麼用,但於這個年代,卻就不同了。

例如丁一要徵用一塊土地來建工場,工場得有多大?怎麼算這土地的面積?要用多少土方?得用多少工時?要是連初中水平的數學基礎都沒有,那是很困難的事了,只能大致估算一下,然後邊做邊看了,至於工期和因此浪費的人力物力,自然是不消說的一大筆消耗。

所以這班熱血憤青如果跟着丁一南下,他們是的確可以做得了事的。

不過丁一卻對他們說道:“等秋闈之後再說吧,如果實在上不了榜,那麼兩廣自然是要需要辦事的人手;但若能進士,到時爲官一方,推行吾輩理念,未必就比去兩廣來得差。”丁一始終還是認爲,觀念的傳播更爲重要,除非真的考不上進士,要不然這些人就都是火種啊。而過了年之後就是癸酉,正是開考的年份,按丁一的想法,這百十人裡,若有十來個能中進士,放出去當知縣的,那就十來個縣,就可能成爲推動工業化的試點,對於在兩廣之外,如果推行工業化,是很可貴的知識和經驗。

一衆舉監生是能明白丁一理論的,當然知道丁一說的是有道理,也只強忍眼淚端上酒來,丁一推開要來試酒的文胖子,冷聲道:“吾輩同志之間,安忍相疑?”說罷仰頭便把一碗酒飲盡了,那些舉監生看着,更是激動,覺得自己能了丁一的信任,一個個把酒當成水一樣的喝。

“長則五年,短則三年,大航海時代就要到來,大明是不容錯失這個機會的!就送到這裡吧,諸君,爲國珍重!”

“先生珍重,學生恭送先生!”

北風如刀,吹不冷這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腔的熱血。(……)

第5章 君臨(六)第5章 奪門(四)第5章 租界(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一)第1章 溫柔鄉(四)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五)第7章 猙獰(九)第1章 督廣西(二十)第58章 交易(二)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二)第84章 虎脫柙(九)第4章 萬山在握(四)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四)第9章 快意(一)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六)第1章 督廣西(十)第11章 日久見人心(三)第100章 只待東風(四)第4章 出印度洋(十九)第41章 教看風雲手(二)第90章 天子賜顏色(二)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八)第5章 租界二第9章 風*流*眼(二)第2章 絕戶計(二十)第35章 尺土是漢天(二)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八)第2章 割袍(二)第5章 租界(一)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三)第40章 熟人(二)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八)第8章 轉進(二)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二)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八)第4章 萬山在握(六)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七)第4章 萬山在握(六)第107章 血腥序幕(四)第19章 獨立顧八方(二)第73章 翻雲覆雨(四)第83章 其血玄黃(五)第83章 萬事皆備(二)第1章 督廣西(二十五)第84章 虎脫柙(十)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五)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九)第2章 定埃及(二)第2章 定埃及(二十)第2章 絕戶計(十九)第3章 爪哇(四)第3章 永鎮廣西(八)第8章 轉進(九)第3章 爪哇(十五)第9章 風*流*眼(二十二)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一)第2章 篳路藍縷(一)第50章 破家(二)第73章 閒遊獨木橋(三)第104章 血腥序幕(一)第38章 尺土是漢天(五)第5章 奪門(十三)第5章 忠義無雙(十九)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二)第3章 永鎮廣西(七)第1章 入埃及(十一)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九)第84章 虎脫柙(八)第84章 虎脫柙(三)第94章 萬事皆備(十三)第2章 遠航(一)第1章 督廣西(二十四)第4章 新君(五)第7章 辭京(七)丁一的奮鬥三十第63章 交易(七)第11章 日久見人心(一)第1章 風吹海不平(四)第54章 工欲善其事(四)第53章 工欲善其事(三)第5章 忠義無雙(二十)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一)丁一的奮鬥三十四第11章 威脅(一)第7章 辭京(十)第3章 立儲(十六)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一)第12章 洗劍血成川(一)第6章 歐洲(十三)第6章 傷別離(一)第105章 血腥序幕(二)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十)第2章 篳路藍縷(十二)第70章 翻雲覆雨(一)第9章 風*流*眼(九)第4章 萬山在握(十四)第4章 出印度洋(十五)第3章 立儲(十八)
第5章 君臨(六)第5章 奪門(四)第5章 租界(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一)第1章 溫柔鄉(四)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五)第7章 猙獰(九)第1章 督廣西(二十)第58章 交易(二)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二)第84章 虎脫柙(九)第4章 萬山在握(四)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四)第9章 快意(一)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六)第1章 督廣西(十)第11章 日久見人心(三)第100章 只待東風(四)第4章 出印度洋(十九)第41章 教看風雲手(二)第90章 天子賜顏色(二)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八)第5章 租界二第9章 風*流*眼(二)第2章 絕戶計(二十)第35章 尺土是漢天(二)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八)第2章 割袍(二)第5章 租界(一)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三)第40章 熟人(二)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八)第8章 轉進(二)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二)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八)第4章 萬山在握(六)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七)第4章 萬山在握(六)第107章 血腥序幕(四)第19章 獨立顧八方(二)第73章 翻雲覆雨(四)第83章 其血玄黃(五)第83章 萬事皆備(二)第1章 督廣西(二十五)第84章 虎脫柙(十)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五)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九)第2章 定埃及(二)第2章 定埃及(二十)第2章 絕戶計(十九)第3章 爪哇(四)第3章 永鎮廣西(八)第8章 轉進(九)第3章 爪哇(十五)第9章 風*流*眼(二十二)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一)第2章 篳路藍縷(一)第50章 破家(二)第73章 閒遊獨木橋(三)第104章 血腥序幕(一)第38章 尺土是漢天(五)第5章 奪門(十三)第5章 忠義無雙(十九)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二)第3章 永鎮廣西(七)第1章 入埃及(十一)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九)第84章 虎脫柙(八)第84章 虎脫柙(三)第94章 萬事皆備(十三)第2章 遠航(一)第1章 督廣西(二十四)第4章 新君(五)第7章 辭京(七)丁一的奮鬥三十第63章 交易(七)第11章 日久見人心(一)第1章 風吹海不平(四)第54章 工欲善其事(四)第53章 工欲善其事(三)第5章 忠義無雙(二十)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一)丁一的奮鬥三十四第11章 威脅(一)第7章 辭京(十)第3章 立儲(十六)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一)第12章 洗劍血成川(一)第6章 歐洲(十三)第6章 傷別離(一)第105章 血腥序幕(二)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十)第2章 篳路藍縷(十二)第70章 翻雲覆雨(一)第9章 風*流*眼(九)第4章 萬山在握(十四)第4章 出印度洋(十五)第3章 立儲(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