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

“荊楚鎮守使--將要抵達重慶!”

這消息自從前幾天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傳出來之後,只用了不到半天的功夫,就成爲了整個四川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話題,甚至一度高過了四川省內民衆跟各大勢力討論的北伐與全國性話題---南北和談。四川自保路運動以來動亂眼看幾近半年,川中民心求穩,相比之已經安定下來的南方其餘各省,卻明顯更加關注四川省內相互傾扎的幾方勢力,最後誰能一躍上位,爭得川督之位。

也難怪,李漢在江面上漂泊的這幾日,四川局勢也因爲他的到來又變了一副模樣。

1911年12月14日,在派兵包圍了前任四川總督趙爾豐宅幾日後,聞之入川鄂軍將領何進借宴會伏兵殺同盟會領兵大將夏之時跟另一位謠傳被同盟會拉攏的鄂軍將領--李秀昂,成立四川軍政府、欲要迎荊楚鎮守使李漢赴四川接任川督。此時已經基本上控制了成都的新軍將領,此時正當年輕,欲要開創一番事業的尹昌衡思索幾日後,單騎拜訪被困於府中修養的趙爾豐。並施計假意與趙結盟,說服趙爾豐將他到任之後訓練的三千巡防軍名義上交軍政府接管。又設法說服了剛剛接到東三省總督邀請,即將離川的前任大漢四川軍政府副都督、原陸軍第十七鎮統制---朱慶瀾,讓他幫忙出面說服趙爾豐。第二日,趙爾豐經朱慶瀾勸,同意將三千巡防軍交由軍政府接管。其後,尹昌衡借邀請巡防軍將領過府商議軍務,派殺手盡出六位管帶,然後立刻將手下兩千士兵跟三千巡防軍大亂編制,掌握了成都城內全部兵權,一躍成爲四川第二勢力。

於此同時,再被何進趁機消滅了省內的勢力之後,同盟會四川分會也不甘示弱。略微耽擱了一日,18日,以熊克武爲蜀軍總司令,彭家珍爲副總司令的‘蜀軍’在上海完成了招募,最終共募集兩團六營,約莫近兩千一百新兵,其中一千五百多人都是四川往江浙地區奔生活的年輕勞力,其餘還有不少上海跟江浙地區的學生兵。18日晚,又經同盟會總理孫文親自幫忙奔走聯繫之後,租借日本貨輪鳥羽丸、東昇丸、季賽、井野丸四艘三千噸大貨輪,其餘船隻若干。19日正式離開上海往四川而去,預計28日可抵達四川!

除此之外這幾日已經入川並抵達川南的滇軍也不安生,在之前妄圖爭奪自貢鹽業控制權失利之後,即聯繫雲南之後,決口不再提及滇軍入川之時所提議之保路軍爲匪類的‘入川三原則’,積極聯絡榮縣、威遠一代保路軍,最終還是四川同盟會分會長吳玉章出面相助,說服了四川東路革命軍副統領--王天傑,一同進攻自貢張本堯部。說起來這王天傑還有一個身份,那便是哥老會大佬。何進入川之後鑑於四川局勢因保路之亂而導致各縣匪類齊出,因此以川東鎮守使名義,下令強行解散川東地區所有不服從軍政府之哥老會幫會、組織,只保留了少數一些龔春臺力保或何進入川之時對軍政府幫助甚大的組織,因爲他這一冒失的舉動,結果雖然立竿見影的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川東治下所有地區逐漸恢復了安寧,但是,卻也得罪了不少四川哥老會勢力,這也是爲什麼如今入川鄂軍成爲了多數勢力的攻擊目標的原因。

18.19二日,經過兩日惡戰加川東援助之後,張本堯終於擊退了來犯的滇軍一部跟王天傑等保路軍勢力,軍政府趁機拿下了川南煤鐵重鎮--威遠縣,驅散了盤踞當地的保路軍勢力。第二日,榮縣破,川東軍隊攻入榮縣之中,王天傑等保路軍勢力被迫撤往川南或川西地區。

李漢就是在這麼一種複雜又混亂的局勢下,抵達四川重慶的。

不過李漢跟川東軍政府都還是小瞧了他現在的影響力了,自前幾日起,許多重慶本地的年輕人在聽到了他即將親赴四川這個消息,絲毫沒有猶豫就都偷偷的瞞着家裡人一下子的跑出去了,他們要去找自己的同窗、好友,大聲商量着一起去加入川東軍政府,不,此時已經改稱爲四川軍政府新招募的新兵營。

最近,軍政府的咽喉報紙--中國之聲也在重慶開了一家分支機構,負責重慶這邊的新聞收集跟印刷,不過排版跟編輯還是要交到應城那邊,主要還是專業人手的不夠。早在確定了重慶安穩之後,他便命令報社派出一些年輕人來重慶架設分支機構,待他到來的時候,鋪天蓋地的報紙已經宣傳了幾日軍政府招募新兵的新聞了,並且在報紙上同樣承諾,所招募的所有川籍士兵,在完成了戶籍審覈之後,也將同樣獲得軍保保障。這個時代的青年永遠都不會缺乏熱血、勇氣和對革命的嚮往,只要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就會義無反顧的投身到革命當中,用他們年輕而短暫的生命爲革命事業添加一份力量。再加上軍政府的軍人保障計劃十分動人,早有不少空有一身蠻力卻沒有多少生存技能的青年或者擁有一腔報國之心的年輕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加入革命軍隊伍之中!

不僅他們重慶城中紳商,富豪們則是另一批着急的人了,自打傳出了他要赴川的消息之後,便有不少人上串下跳的或打聽他的消息,或聯絡下人把府中的財富轉移到外地去。四川是人口第一大省不假,同樣也是全國土地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不少視土地爲命根子的財主們顯然是不願意他在荊楚的那套新政在四川實行的,因此,決定先離開重慶,然後再聯絡其他勢力收拾他的就有不少這樣的人。當然也有例外,比如一些眼光不錯的,看到了荊楚新政之中通過實業補償賺到了錢的開明鄉紳跟富豪們,或者對軍政府控制下的應城、自貢兩處新舊鹽都感興趣,或者乾脆就是準備花錢給自己多買條出路,準備在他這位最有可能成爲川督的人身上打點打點,趁早參與進去,等到他奪了川督之後也能跟着沾點光。

二十號中午,自川東鎮守使府內傳出李漢將要抵達的消息之後,從中午開始從重慶西城門到由原重慶知府衙門改建的四川軍政府駐地之間的道路兩邊站滿了前來歡迎李漢跟隨他一同趕來的革命軍入城的百姓。他們手裡多半拿着由何進吩咐臨時趕製好的條幅和鐵血十八星旗,也有有些心目革命的年輕人自發準備的東西,在等待大軍的入城儀式。他們之所以前來,除了一些是真正來歡迎革命軍的,其餘的多半還是好奇那位傳說很愛民,爲民減免繁重賦稅的年輕大帥,是不是真的想傳說中那般是嶽武穆轉世的青天大老爺。

理由就是這麼可笑,甚至前來圍觀的不少重慶百姓甚至根本分不清革命軍到底與那些八旗、綠營、巡防營有什麼區別,雖然都在傳說這些革命軍都是老百姓的隊伍,只打滿清,不隨便欺負百姓。只要來了革命軍,自己這些小老百姓也就能挺起腰桿,就能不再被欺壓,就能吃飽飯,過上好日子。但是這樣的豪華誰都會說,百姓們的眼光雪亮着呢!

碼頭那邊是不允許一般百姓過去的,因爲不少的革命軍軍火物資都存放在碼頭的庫房中,加上也是擔心其他勢力的探子趁機滲透,打探到碼頭不願新建的炮營陣地,所以,只允許少量的軍政府內部人員跟依附於軍政府的哥老會大佬以及富豪鄉紳,真正的入城儀式卻還是要在西城門處纔算是真正開始。

晚上才過八點,照理說尋常這個時間街上應該都沒人了纔是,不過今天卻是個例外。何進特別命人在西城門至駐地的這段路上部署了至少四百多投靠了軍政府的原籍警察,考慮到四川地區有不少人想要他跟李漢的性命,還不放心又從第三協調來了一個營的士兵荷槍實彈的把守各處,結果還真給他發現了不少行蹤可疑之人,一下午的時間就逮捕了十餘人。

碼頭那邊禮炮聲響了二十四聲之後,城中人羣開始躁動了起來,大家都知道,他們今天等了大半天的人要到了,尤其是不少的年輕人,更是一臉激動與興奮。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着祖國的大地,

揹負着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是工農的子弟,

我們是百姓的武裝,

從無畏懼,

絕不屈服,

英勇戰鬥,

直到把敵人都消滅乾淨,

革命的旗幟高高飄揚。

聽!風在呼嘯軍號響,

聽!革命歌聲多嘹亮!

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解放的戰場,

同志們整齊步伐奔赴祖國的邊疆,

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向最後的勝利,

向全國的解放!”

果然沒多久,遠處傳來一陣噠噠的軍靴碰撞地面的聲音,接着西城門轟然大開,激昂奮進的軍樂聲從城門外響起,軍樂手奏響了如今隨着鄂軍攻入河南、四川,而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始流行起來的《革命軍進行曲》!穿着上面鑲着金線的雪白色軍裝,戴着金邊大檐軍帽的軍樂隊走在最前面,邁着整齊的步伐從西城門緩緩入城。後面是整齊的連隊方陣,以四人爲一排,整整排出了長長的一列,個個扛着嶄新的軍槍,穿着着新式軍裝,有心細的百姓仔細望去,頓時抽吸了一口冷氣,原來這黑壓壓的方陣邁着大步走進來之後,大傢伙纔看清楚。他們竟然邁着整齊的步伐、每一縱橫隊伍之間的距離都相差無幾,整齊的軍靴聲踢打在地面上,在加上這一方陣的士兵一眼望去,個頭竟然都差不多,格外的刺目。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英俊挺拔,而且他們作爲一個整體,充滿了朝氣。當他們肩上扛着上了刺刀的步槍,穿着他們備用的嶄新的軍裝,被擦得錚亮小牛皮軍靴整齊的踏在地面上時,看上去有說不出來的威武帥氣。

“譁!”

人羣之中頓時被震驚了。

“這纔是鐵軍吶!”

有百姓在感慨。

“我一定也要參軍,要穿這種軍裝,唱這種軍歌!”

老百姓不知道什麼樣的軍隊會是真正戰無不勝的軍隊,他們只能用自己的眼睛去感覺。因此當教導連出現在他們的面前,他們果然被眼前的這支隊伍驚呆了,因爲他們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威武而又帥氣的軍隊。“難怪,報紙都在傳湖北的軍隊都打到河南、四川去了,看這模樣估計連朝廷的北洋新軍都不是革命軍的對手”,這樣的想法一下子佈滿幾乎所有圍觀的百姓心中。

李漢的目的達到了,事實上所有人都想錯了。隨他入城的這支隊伍可不是什麼鐵軍、老兵,而是根本就是一羣新招募的新兵蛋.子組成的全新編制。在荊楚新政實行之後,軍政府超額的完成了招募了士兵的人物,因爲從其他各省趕來的年輕人也有不少,爲了不打擊到大家的積極性,所以,趁機他又從這些學生兵之中招募了幾個特殊的營級編制。比如教導營,都是由曾經在陸軍學堂學習過或者參加過兵,或者上過五年以上私塾或師範院校的學生,由他跟招募的洋人教官一起,在他心中的軍校未組建完成前,先在幾處爲他們普及指揮與軍官的基本技能!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其中一個便是這個編制,都是他挑出來的好苗子,每天苦練走正步、左右轉、齊步走等,就是爲了在歡迎儀式或者閱兵式使用的儀仗營。有些人該說浪費了,不,合理的使用跟宣傳,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現在,他組織這場宏大的入城儀式,用儀仗營的整齊、幹練與紀律,將‘鐵軍、強兵、紀律、威武、不可戰勝’等標籤深深印入了重慶城裡每一個百姓們看,晚一點還會隨着報紙傳播到湖北到全國各地,讓他們知道自己的革命軍的強大,更能震懾一羣妄圖與他爭奪川督的勢力。

“全體都有,革命者之歌,齊聲唱!”

隨着最前排的儀仗營指揮開口指揮之後,幾乎沒有雜音,隊伍開始轉換另一首歌曲,開始唱了起來。

“聽吧!戰鬥的號角發出警報

穿好軍裝拿起武器

革命戰士們集合起來踏上征途

萬衆一心保衛國家...”

李漢騎着一匹棗黃色的雄壯戰馬在十數位年輕的軍官的簇擁下,也隨着三人一排,慢慢的跟在儀仗營的後面入了城。今天他特意穿上了一身華麗且整齊而又威嚴的仿第三帝國元帥服,以至於連他身邊跟着的,穿了一身督軍服飾的何進都給壓了下去,給人一種威武不凡的感覺。更是突出了他的年輕和權勢。

“大聲唱起來,我們自幼所心愛的一切,

寧死也不能讓給敵人

革命戰士們集合起來踏上征途

萬衆一心保衛國家

我們再見吧親愛的媽媽

請你吻別你的兒子吧!”

在馬上,李漢一隻手控制着馬大聲跟着唱歌,另一隻手不停的向人羣敬了軍禮示意。看着下面朝他不停歡呼的人羣,他也幾乎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只有不停的向下面的人羣微笑致意。人羣看着他的微笑,變得更加的激動,返還給他的是更大的歡呼聲。

周圍不時亮起鎂燈光的刺眼光亮,一個個世紀初的報社記者們不停的對着他跟隊伍拍着照片。隊伍慢慢的走着,留給了人羣一個挺拔而又英俊的背影。在夜晚街道兩側懸掛的燈光的照射下,在一羣同樣年輕的軍官的簇擁下,在一羣昂首挺胸,威武雄壯的士兵的包圍下,緩緩的朝着原重慶知府衙門走去。

人羣看着這幅奇妙的場景,甚是忘掉了自己的呼吸。青年,駿馬,筆挺的軍服,閃亮發亮的刺刀,還有那勃勃的生氣,什麼都不缺少。一切都彷彿是從大革命的油畫裡走出來的一樣,充滿了華麗而又熱血沸騰的色彩。

李漢的那個挺拔的背影,就這樣深深的印刻在重慶羣衆的腦海裡,幾十年後,依然會有人把李漢的這個背影拿出來,津津樂道,而那個年輕而精力充沛的身影就好像被定格在歷史的那一刻。

入城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以至於等到李漢等趕到朝天觀的時候,時間已經耽擱了大半個小時。

此時的朝天觀裡同樣也已經擠滿了人,主要的是全城的官、紳、商、等各界代表,青年學生。園子的正中搭起了一個木臺,臺子上有十來個座位,座位的上面有一條巨大的橫幅,紅字鮮豔得醒目“四川軍政府大都督就職儀式”,木臺後面交叉着兩面才趕製出來的旗幟,一面是代表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一面就是鐵血十八星旗。顯然,連何進跟重慶這邊都明顯準備不足。

李漢趕到的時候,他們中有些面上帶着掩飾不住的興奮笑容,有些雖然帶着笑卻明顯看不到喜悅,有些甚至乾脆或苦着、或本着一張臉。沒辦法,原本何進代表軍政府通知他們的今天是來參加荊楚鎮守使李漢抵達重慶的歡迎儀式,誰料到等到李漢的船隊抵達了碼頭,這羣原本到了碼頭去歡迎他的人才知道,那個就要抵達這裡的男人,卻是用了些手段將他們中的一些不甘心的人哄騙來,因爲,通知他們的人根本沒有提到,在抵達四川重慶纔剛下了船甚至都來不及休息一下的李漢,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他們這些四川省內的名流、富豪,甚至日租界的各國領事、洋商們面前,宣佈就任四川大都督,當真是令人憤怒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之餘,心中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果斷跟無恥!

這下好了,他們如今根本無法找到理由中途離開不願出席李漢就任四川大都督的就職儀式,除非他們願意擺明了車馬得罪了那位權勢橫貫川鄂的實權人物,否則就只能嚥下這個苦果,明天見了報紙之後,興許鋪天蓋地的宣傳都是那位荊楚鎮守使--李漢在四川各界的熱烈歡迎下,就任四川大都督!

何進親自安排下去,緊急調來了四百多個警察加一個連的士兵警戒着四周。

軍政府的一些成員忙的要死,不停的招呼各處的代表站好隊形,又把標語旗幟分發了下去。還要抽出一隻眼睛來看着園子的大門,那些需要坐到主席臺上的重量級人物一般都來的比較的晚。這些人物就需要在他們一進入園子就上去忙不迭的招呼,送他們上主席臺就坐。由於他們也不過一個小時前才知道了大帥要在此就職四川大都督的事情,導致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不過看他們臉上興奮的表情就知道了,這裡有不少都是跟着李漢從武昌一路走到現在的老兄弟了,如今眼看着大帥就要就任一省大都督,恐怕沒有逼他們感覺更興奮與激動的了!

第727章 遼東惡戰2第493章 大鐵路建設公債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234章 戰起(3)第122章 兵圍杜家莊(中)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324章 兵臨武昌與先生回國第708章 鄭和計劃第243章 局變(3)第640章 中俄之戰6第265章 重火力網壓制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五百九十五章第505章 雷霆(1)第232章 戰起(1)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33章 買槍(下)第四百六十六章第458章 呼聲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167章 又見陰謀(上)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206章 又一份不對等的提案第485章 遠東準盟友(下)第210章 湯黎之謀(下)第339章 成都戰役(五)第450章 大戰(七)第18章 密道與暗殺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53章 伏擊瑞澄第691章 重要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421章 伍廷芳與拖拉機第403章 吞併甘肅(六)第276章 入甕與禮和洋行來人第325章 棋局第21章 遭遇革命新軍(上)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180章 工作餐第153章 惡戰一家嶺(5)第5章 招待第369章 升官與報復第298章 河南舉義第269章 情報司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162章 得失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324章 兵臨武昌與先生回國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738章 攻破瓦房店第164章 棋局第698章 矛盾激化5第110章 杜家齷齪(1)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494章 爾虞我詐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70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上)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544章 年輕的哈里曼(上)第121章 兵圍杜家莊(上)第260章 拿下第582章 國土雖衆,但無一寸多餘第63章 武昌城內戰事結束第587章 照會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535章 進京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271章 河水已渾、引魚上鉤第235章 戰起(4)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559章 本位與紙幣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627章 捷報頻傳2第182章 打草驚蛇(上)第456章 走向談判?第514章 先兵後禮第六百零六章第三百令七章 實業第533章 危機與機遇第213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中)第76章 紫禁城內(下)第679章 九月革命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647章 反攻2
第727章 遼東惡戰2第493章 大鐵路建設公債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234章 戰起(3)第122章 兵圍杜家莊(中)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324章 兵臨武昌與先生回國第708章 鄭和計劃第243章 局變(3)第640章 中俄之戰6第265章 重火力網壓制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五百九十五章第505章 雷霆(1)第232章 戰起(1)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33章 買槍(下)第四百六十六章第458章 呼聲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167章 又見陰謀(上)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206章 又一份不對等的提案第485章 遠東準盟友(下)第210章 湯黎之謀(下)第339章 成都戰役(五)第450章 大戰(七)第18章 密道與暗殺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53章 伏擊瑞澄第691章 重要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421章 伍廷芳與拖拉機第403章 吞併甘肅(六)第276章 入甕與禮和洋行來人第325章 棋局第21章 遭遇革命新軍(上)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180章 工作餐第153章 惡戰一家嶺(5)第5章 招待第369章 升官與報復第298章 河南舉義第269章 情報司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162章 得失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324章 兵臨武昌與先生回國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738章 攻破瓦房店第164章 棋局第698章 矛盾激化5第110章 杜家齷齪(1)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494章 爾虞我詐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70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上)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544章 年輕的哈里曼(上)第121章 兵圍杜家莊(上)第260章 拿下第582章 國土雖衆,但無一寸多餘第63章 武昌城內戰事結束第587章 照會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535章 進京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271章 河水已渾、引魚上鉤第235章 戰起(4)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559章 本位與紙幣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627章 捷報頻傳2第182章 打草驚蛇(上)第456章 走向談判?第514章 先兵後禮第六百零六章第三百令七章 實業第533章 危機與機遇第213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中)第76章 紫禁城內(下)第679章 九月革命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647章 反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