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勝算

王琳毫不客氣的激烈言辭非但沒有讓王顗覺得奇怪,反而有種見怪不怪的意思,顯然他早便料到會是這樣,畢竟,王琳與盧潛二人不合乃是由來已久,人所共知的事情。

王琳與盧潛,一個拱手將淮南奉送給北齊,如今又得了朝廷授予的“自專”之權,一時風頭無兩,手握重兵,身負衆望;一個在淮南十數年,任總軍民,大樹風績,南朝上下都忌憚不已:“盧潛猶在壽陽,聞其何當還北,此虜不死,方爲國患。“同樣影響力很大……正常歷史軌跡上,南朝也是等盧潛回鄴城擔任五兵尚書之後,才動身北伐。照理來說,這兩人強強聯合纔對。

但顯然這二人都沒做好準備,主要是心態沒扭轉過來,當了十幾年的死對頭,忽然要他們聯合共事,即便是以王琳如今的豁達心境,也難以做到。

王琳與盧潛不合的矛盾點在於兩個方面:其一,主次問題,講道理,淮南是王琳獻的,各地方大族也是王琳擺平的,王琳本該是淮南說一不二的人物。可朝廷是怎麼做的?先把地方治權給剝了,然後又空降了一個“北齊版王思政”下來,讓他們二人“共事”。

一山不容二虎,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朝廷空降盧潛下來是什麼意思大家心裡都很清楚,王琳一樣清楚,但王琳沒有辦法,都混到投奔北朝了,還想就憑着淮南割據咋地?

於是只能捏着鼻子認了,反正淮南還是他的地盤,他手裡照樣捏着兵權呢,想來盧潛一個北人,想在淮南佔住腳跟必定不會是輕鬆的事情……他顯然又低估了盧潛,這就導致了王琳的地位一步步受到挑戰,在政爭上面慢慢被拖入到了一個被動的局面。

北齊剛剛佔領淮南的時候,對江北諸郡並不重視,認爲這不過是意外得來的邊鄙之地,一衆勳臣更是視淮南爲異己之地,在高洋許諾的“十年不加賦”期滿的時候,北齊勳貴就開始對淮南進行了報復性的徵稅,不但賦稅徭役日益繁重,還禁止百姓漁獵,百姓怨聲載道。

不單單是剝削百姓,一些奸臣猾吏還把目光瞄向了淮南的大族、富戶,胡作非爲,比如將鮮卑胡商欠下的債務強行攤派到地方豪強的頭上,令州郡強行收繳……北地徵收過來的戰馬,也強買強賣給豪強們,剛收到錢馬上又不認賬了,藉口國家有戰事,要將馬匹都收回去。

可以說,豪強和百姓都得罪光了,盧潛不一樣,盧潛任揚州道行臺左丞之後,嚴懲此類現象,平衡各方勢力,保護百姓利益,史載:“輯諧內外,甚得邊俗之和。”

這一枝獨秀換來的是淮南各豪強的善意以及鼎力支持……如果單單只是如此,當然無法撼動王琳的地位,但盧潛又不是一個只會治政的書呆子……揚州與陳地毗鄰,陳朝將領王奉國、周令珍先後入寇,都被盧潛打敗,這樣亮眼的表現,道一聲文武全才不爲過。

王琳開始感受到了危機感,兩相對比,盧潛是北齊皇帝看重的大臣,而王琳只是一個南來降臣,忠心方面要圈起來打一個大大問號的那種。

鄴城朝廷更加相信誰,可想而知。

於是爲了保住自己地位,王琳開始有意無意的讓人挑釁盧潛的地位,好給鄴城朝廷一種“盧潛德不配位,趕緊換人吧”的暗示……高演也很雞賊,一開始就沒給王琳機會,鼓譟聲勢大力支持盧潛,將他扶上正位,而王琳則給扣幾個大帽子,讓他回來述職,從此王琳就坐上了冷板凳,退居二線。

當然,王琳現在好歹堂堂郡王,又是京畿大都督,領着五兵尚書之銜,根本看不起當年爭的那點蠅頭小利,但除此之外,他與盧潛還有一樁恩怨:

王琳降齊之後,一心要鼓動北齊伐陳,但跟許多北齊大臣一樣,盧潛貫徹的是重西北而輕東南的國策,南伐之事因此受阻,無期限拖延下來……後來王琳被皇帝賞識,話語權重了之後,也多此向皇帝提議南下伐陳,又是這個盧潛上疏制止!

王琳不由得氣結,他與陳霸先恩怨極深,其中滋味之複雜三言兩語休想道盡,故而南下伐陳也幾乎成了他的一樁心病……盧潛攔着不讓他南伐計議得逞,就是他的生死大敵!

王琳自忖沒有追究盧潛失地之責,已經是很有氣度了,偏偏這個時候盧潛還要來撩他的火!

也就是面前的是王顗,換成別人非被他推出帳外鞭撻二十不可……王琳先是不悅的皺起了眉,而後深吸口氣說道:“衆人皆疑我,可你該知我纔對,我王琳並非貪生怕死之人,關於眼下戰局,我的意思還是那樣,吳兵甚銳,而我多是屯田兵,訓練不足,不能一戰而克,得從長計議。”

王顗默然,曉得王琳所說的是事實,王琳也確實不是怕死的人,在平定侯景之亂中號稱軍功第一的王琳怎麼會怕死,他若怕死,當年就該降了陳霸先,豈會爲了舊主南樑蕭氏屢屢與陳霸先作對?

若說這王琳身上最讓人信服的,本事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義氣!

但王顗相信王琳的義氣,陛下信不信?本就對王琳心存偏見的鄴城朝廷信不信?這還是一樁難說的事情!

這廂王顗還在憂心忡忡,那廂王琳又自顧自地談論起來了,“……陛下自己也在信上說了,只要不丟了壽陽,一切都好說,可見陛下本來也不報什麼期待了……但我仔細研究了一下他們的路數,我覺得,這場仗我們是有很大機率可以打贏的。”

王顗當即愕然擡頭,勝算何來?

“你覺得……南朝這次用兵的佈置有什麼特點?”

“兵分數路,多管齊下,多線同時進攻。”這個連王顗都知道。

“是啊,多線作戰,處處往我們的要害招呼,不打會被追剿,進而包抄,如果打的話,一旦被糾纏住,另一路兵馬騰出手來包抄,我也是個死,真是用心險惡。”王琳緊緊蹙着眉,在帳內來回踱步,“他們兵強馬壯,而我卻只是一支孤軍,下面除卻賀若弼之外,元文遙、陸騫都不怎麼聽我管教,皮景和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大了,開始怕死了,縮在彭城慢吞吞的,暫時指望不上,所以,我們眼下的形勢真是萬分危急!”

“——但,換個角度想一想,他們合兵一處咱們更打不過。”

王顗表情更加茫然,王琳這個轉折他以爲會是翻盤的關鍵呢,這個“他們合兵一處更不打過”是什麼意思?

王琳看他表情就知道他沒明白,復又嘆了一口氣,說道:“我的意思是說,眼下來看,雖然他們攻城略地,我們是吃了大虧,但從長遠來看戰局未必就對我不利,我們還是有機會的。”

“南朝大將慣於多線作戰,但多線作戰也有弊端,那便是齊頭並進之下,主帥不好掌控大局,節奏自然紊亂,屆時就是我們的機會。”

“可你自己不是也說過,多線作戰,那一路敗了都不影響大局?”王顗愈發迷茫。

“你又沒明白我的意思,”王琳嘆了一口氣,覺得跟王顗這個不知兵的書呆子真是沒有共同語言,如果賀若弼、盧潛在這裡他們一定聽得懂,但這好歹是老上司的兒子,況且他還要王顗轉達一下自己的戰略思想,於是只得耐下心來解釋:

“南朝數路大軍到最後一定會失去控制,這個時候就是我們的機會,”

不等王顗再問爲什麼。王琳立即將話茬接下去,“數路大軍同時進攻,不好控制,此是其一……其二,你看看南朝數路大軍統帥都是誰,中路吳明徹自己掛帥,西路黃法氍,東路任忠,周炅自成一路,論資歷,論威望,這幾個那一個是他吳明徹節制的了的,就憑他年紀最大?”

王琳嘴角勾起,輕蔑之意溢於言表,照實了論,王琳是真看不上吳明徹那兩板斧,無非就是野戰、灌城決堤那一套,“再看看南朝軍將的配置,臺軍出身的有吳明徹、裴忌、徐敬成,豫州軍的黃法氍,湘州的淳于量……呵,零零總總七路勢力還多,他管得過來?”

建康朝廷和南朝各軍頭之間,雖然是君臣名義,但互相提防,只要不瞎都看得出來,就比如之前南朝點將北伐,本來淳于量的呼聲是最高的,吳明徹是備選,但陳頊素來忌憚淳于量,沒有考慮他,選了吳明徹,更詭異的是淳于量一落選,反而升職了,留在京畿,這一升一降頗爲令人費解。

但從帝王制衡心術來考慮,反而合理了……簡而言之,黃法氍、吳明徹、淳于量這三個人,陳頊其實一個也不放心,全都撒出去掌兵了擔心他們會尾大不掉,淳于量當然明白陳頊所思所想,欣然履職,並讓自己兒子擠進北伐隊伍裡以示忠心,而黃法氍攻破合肥之後,主動分兵,一路去圍困歷陽,一路去打廬江……

這恰恰說明了陳軍心不齊,已經出現了分化的趨勢,將來說不得就會拋開大局,各自爲戰,這對王琳而言是一個絕好的消息!

“任忠心懷鬼胎,身邊還跟着一個徐敬成,我覺得他不會盡心盡力的,他從東邊打過來,對我也造不成什麼影響,我擔心的是西線的樊毅。”

王琳一手扶着腰,擡頭看看帳外的瓦藍天際,“他可以說是南朝此來最重要的一環了,中路吳明徹的目標很明確,要對我窮追猛打,最終堵死我北上的通路,而樊毅所部的算盤是要從淮河東下,然後北上扼住潁口,阻斷我通往河南方向的通路,一旦他們成功,壽陽就是死地。”

王琳面無表情,“屆時,吳明徹灌城那一套,也就有了用武之地……西線唯一有可用之兵的只有陸騫,馬上要和周炅交戰,他敗定了,想來樊毅一定乘此機會越過大別山,直取楚子城,我已經請朝廷從河南發兵援救,把調走的淮南精銳都調回來,但這需要時間,得找一個人牽制纔好……”

“那要如何做?”王顗不免緊張起來。

“我已經把江北諸州悉數託付給賀若弼,讓他自專,一定要把樊毅、周炅給我截下來!”

第二百四十九章火藥第三百五十三章拔劍四顧心茫然(一)第一百四十二章詭譎第十八章聽候發落第四十三章高緯的威、德與勢第三百三十五章東宮第一百七十二章一把手和二把手第九十九章無法善了第二百二十章分歧第二百五十一章鼎定荊襄(二)第八十四章宜陽——汾北之戰!(五)第二百四十五章第三百零二章行路難(二)第二百一十九章章昭達第三百一十七章盟約與禍心第二百八十一章宇文護之死(上)第一百六十二章射虎第一百三十二章星野變第四十九章誓第十四章無題第一百七十九章長安亂(二)第三百五十一章多少寒光照鐵衣(二)第三百七十二章獻城第四十三章高緯的威、德與勢第一百章莫名其妙的請帖第三百四十九章獵虎(完)第二十一章遊街第五十章出征(上)第三百三十六章伐周第九十九章無法善了第一百五十二章大破周師(下)第三百三十六章伐周第三百六十三章奪軍第六章朝會第二百九十四章我爲狼,突厥爲羊!第三百一十六章議和(完)約定好的大章送上!第一百三十四章既生瑜,何生亮?第三百六十四章奪軍(續)第三百七十九進退第一百九十一章吃貨第三百六十一章龍戰於野(完)第三百七十五章拉攏第二百三十三章小勝第三百七十二章獻城第一章齊主高緯第十三章高緯的錢袋子第二百九十七章第三百七十五章拉攏第九十二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二百二十九章冬第二百五十章鼎定荊襄(一)第六十章南陳的價碼第二百二十三章取地於塔廟之下第一百二十七章鄴城禁軍第四十七章斛律家的教育第三百六十章龍戰於野(四)第七十二章爭論第一百九十八章司法第三百八十九章決戰開端第二百九十五章人人都在惦記高延宗第二百九十八章插翅難逃(一)第十五章贖罪銀第三百五十七章龍戰於野(一)第一百五十五章議和(二)第八十八章宜陽——汾北之戰!(九)第二百七十章難收的網第七十二章爭論第一百九十三章羣蟻第三百三十一章毀刀第八十六章宜陽——汾北之戰!(七)第三百七十八章勝算第三百零九章困獸猶鬥(二)第四百二十六章後事第一百一十八章金點子裴世矩第九十三章無題第二百四十九章火藥第三百七十二章獻城第一百六十四章皇妃第一百零四章庫狄士文第二百九十六章遭遇戰第一百五十一章節大破周師(中)第二百一十五章黃雀、送別(二合一章節)第八十六章宜陽——汾北之戰!(七)第二百八十五章襲營第二百三十二章首戰(三)第八十八章宜陽——汾北之戰!(九)第一百二十四章天下最大的囚徒第一百八十六章不回第七十二章爭論第二百零三章常平五銖錢第三百五十八章龍戰於野(二)第三百三十二章南陽王之死第二百七十四章好戲連臺第三百六十九章天道(上)第一百八十一章難眠第五十五章使臣第一百三十四章既生瑜,何生亮?第九十三章無題第二十六章樞密院第一百零五章天心難測
第二百四十九章火藥第三百五十三章拔劍四顧心茫然(一)第一百四十二章詭譎第十八章聽候發落第四十三章高緯的威、德與勢第三百三十五章東宮第一百七十二章一把手和二把手第九十九章無法善了第二百二十章分歧第二百五十一章鼎定荊襄(二)第八十四章宜陽——汾北之戰!(五)第二百四十五章第三百零二章行路難(二)第二百一十九章章昭達第三百一十七章盟約與禍心第二百八十一章宇文護之死(上)第一百六十二章射虎第一百三十二章星野變第四十九章誓第十四章無題第一百七十九章長安亂(二)第三百五十一章多少寒光照鐵衣(二)第三百七十二章獻城第四十三章高緯的威、德與勢第一百章莫名其妙的請帖第三百四十九章獵虎(完)第二十一章遊街第五十章出征(上)第三百三十六章伐周第九十九章無法善了第一百五十二章大破周師(下)第三百三十六章伐周第三百六十三章奪軍第六章朝會第二百九十四章我爲狼,突厥爲羊!第三百一十六章議和(完)約定好的大章送上!第一百三十四章既生瑜,何生亮?第三百六十四章奪軍(續)第三百七十九進退第一百九十一章吃貨第三百六十一章龍戰於野(完)第三百七十五章拉攏第二百三十三章小勝第三百七十二章獻城第一章齊主高緯第十三章高緯的錢袋子第二百九十七章第三百七十五章拉攏第九十二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二百二十九章冬第二百五十章鼎定荊襄(一)第六十章南陳的價碼第二百二十三章取地於塔廟之下第一百二十七章鄴城禁軍第四十七章斛律家的教育第三百六十章龍戰於野(四)第七十二章爭論第一百九十八章司法第三百八十九章決戰開端第二百九十五章人人都在惦記高延宗第二百九十八章插翅難逃(一)第十五章贖罪銀第三百五十七章龍戰於野(一)第一百五十五章議和(二)第八十八章宜陽——汾北之戰!(九)第二百七十章難收的網第七十二章爭論第一百九十三章羣蟻第三百三十一章毀刀第八十六章宜陽——汾北之戰!(七)第三百七十八章勝算第三百零九章困獸猶鬥(二)第四百二十六章後事第一百一十八章金點子裴世矩第九十三章無題第二百四十九章火藥第三百七十二章獻城第一百六十四章皇妃第一百零四章庫狄士文第二百九十六章遭遇戰第一百五十一章節大破周師(中)第二百一十五章黃雀、送別(二合一章節)第八十六章宜陽——汾北之戰!(七)第二百八十五章襲營第二百三十二章首戰(三)第八十八章宜陽——汾北之戰!(九)第一百二十四章天下最大的囚徒第一百八十六章不回第七十二章爭論第二百零三章常平五銖錢第三百五十八章龍戰於野(二)第三百三十二章南陽王之死第二百七十四章好戲連臺第三百六十九章天道(上)第一百八十一章難眠第五十五章使臣第一百三十四章既生瑜,何生亮?第九十三章無題第二十六章樞密院第一百零五章天心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