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魏王,你能治理這裡嗎?

第933章 魏王,你能治理這裡嗎?

喧囂的風吹過長白山的山麓,帶來北境的寒意,漫山遍野的葳葳草木,在風中搖曳,發出嗚咽的聲音。

唐軍殺紅了眼,浴血向前,安市城宛如滄海風暴中的一葉扁舟,搖搖欲墜,卻終究安穩若素。

李世民輕嗅着風中傳來鮮血鹹溼的味道,有些懷疑人生。

唐軍的武器有了極大提高,這是在中原試驗過的,但安市城,是加強型山城的巔峰所在。

大致如此——

安市城不怕水攻、火攻、投石車,不怕唐軍攀巖而上,最高山頂上可以將進攻軍隊的動向看的一清二楚,只有一道門,這一道門是一座甕城,周圍任何一個坡度都高於45度,大多數山坡的坡度都在60度以上,屬於站立都站不穩的那種。

城中五臟俱全,有獨立的水源,簡直是個獨立王國,在糧草耗盡前,可以堅守不出,忘了說,這城裡還能種一些地,遼東城已經很堅固,但比起安市城來,就差不少。

最艱難的是,安市城主是個擅長守城的大將,安市百姓又因爲遼東城之事,上下一心,就這種情況,再多神機妙算,戰略戰術,在烏龜殼面前,也無計可施,只能硬打。

但硬啃,結果就是現在,唐軍一路高歌猛進,攻破遼東等重鎮,又圍點打援以少勝多大敗遼東軍,李世民還很欣喜的發掘出薛仁貴這個年輕的猛將,攻克遼東的進度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八,只剩下安市和箕子這兩座重鎮,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發展,卻萬萬沒想到,在安市城下,似乎有折戟沉沙的味道。

李道宗等人提出了繞過安市,奔襲烏骨,直接襲取箕子城的計劃,安市城中的軍隊不會超過三萬,只有守禦的能力,沒有出擊的能力,只有留下一支偏師,駐紮在安市城南,或者鴨綠江北,安市城只能看着唐軍離開。

李世民心中已經偏向於這個計劃,此刻他無比慶幸,自己聽從了洛蘇訓練水軍,在路上糧道之外,再建立一條海上糧道的建議,否則現在就只能琢磨退軍了。

“陛下,雍國公來信!”

營中衆將都知道天子就是在等雍國公的信,瞭解箕子道大軍情況,能不能負擔大軍糧草所需。

“陛下萬安。

臣箕子道行軍大總管雍國公玄凌敬上。

如今箕子道有大船數百,小船千餘,糧道已開,糧草已備,有糧草二十萬石,可供大軍使用,糧道可日轉運糧草一萬石,途徑水路,損耗幾乎可以忽略。

臣已先攻城池,於箕子城,靜候陛下天軍。”

水道運糧的可貴之處便在於此,陸路上的人吃馬嚼,幾乎是不存在的,而且船隻運載的糧食,比馬車多的多,即便到了現在社會,海運依舊是成本最低的運輸方式。

存糧有二十萬石,日運糧草一萬。

大船數百,小船上千。

這幾個數字,讓營中幾乎所有人的眼前都是一亮,隨後目光熠熠的盯着李世民,心中都同時響徹着一個聲音,陛下,這還猶豫什麼,下令吧。

這可不僅僅是大軍不缺乏糧草。

即便是要撤退,也能快速將軍隊從海上撤走,不需要再翻山越嶺的從陸路返回。

當然。

如果可能的話,李世民他們肯定是不會走海路的,還是會從陸路返回。

畢竟大海里面,站在船上,總是沒有腳踏實地的站在陸地上,更加讓人覺得踏實,安心。

李世民收起信後,一掃略微帶上的蕭瑟之意,上天總是眷顧他,“燕王,安市城方圓三百里,已經無人煙,你率領漠北騎兵,向南往鴨綠江移動,而後將這三百里給朕盯緊,不能讓安市城中任何一個人逃脫,待朕攻下箕子城後,再來料理安市城。”

燕王李恪肅容受命。

李世民又望向諸將,沉聲道:“諸將率軍,在安市城下列陣,即便是要走,也要讓安市城主知道,我大唐並非戰敗,翌日必將歸來。”

衆將受命。

……

箕子城外,似乎永遠都不曾停下的風,吹來山上的黃土,呼呼颳着,間雜着鮮血和刀槍凜冽的味道。

“雍國公,爲什麼不進攻?”

喧囂的震天喊殺聲中,副總管張亮甲冑上,滿是敵軍血跡,他臉上頗有些憤憤不平,大聲問道,“只要我軍壓上,一定能攻破箕子城。”

張亮不明白,爲什麼雍國公洛玄凌不願意全軍壓上,將搖搖欲墜的箕子城攻下來,如果能夠趕在天子到來之前,奪下箕子城,這是多大的功勞!

軍營中的其餘諸將也都在望着洛玄凌,眼中都滿是好奇,從行軍開始,洛玄凌就一直不曾讓大軍出全力,這太奇怪了。

要知道當初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那一批萬人敵裡面,洛玄凌是唯一一個還活躍在第一線的,戰場上衝陣是經常做的事情。

就在幾年前,他還擔任高昌道行軍大總管統率大軍攻克高昌國,奔襲數千裡,可謂瘋狂到極點,現在卻保守謹慎到讓他們都抓狂的地步。

洛玄凌環視一週,面容很是嚴肅,“這就是陛下讓本公擔任箕子道行軍大總管的緣故,本公的目標不是給自己立功,而是保證陛下能夠得勝。

本公給陛下送了信,以陛下的性格,現在一定已經率領大軍往箕子城而來。

陛下的安危,就在於本公大軍的糧道是否通暢。

那本公要做的就不是攻克箕子城,而是首先保證現場的局勢和信件中一致。

就算有九成的可能攻克箕子城,但只要有一成的可能會失敗,本公就不會考慮,這不是爲了本公自己,而是本公永遠都不會拿陛下的安危去冒險。

一丁點的危險都不行!

諸公可懂了?”

嘶。

營中衆人聽到洛玄凌這番話,頓時傻眼,轉而卻只覺受益良多。

怪不得雍國公能被陛下如此信重,多少人家想娶都娶不到的嫡公主,陛下卻還沒生出來就給了雍國公家一個。 怪不得雍國公是唯一一個還能統率大軍出征的舊功臣。

如果雍國公有真正的帥才的話,恐怕陛下會放心讓雍國公統率大軍來攻滅遼東吧。

人家受寵是真的有原因的。

任何一個君王遇到這種雍國公這種貼心的臣子,都會給予最大的信重吧。

張亮只覺肅然起敬,他可是秦王府的舊人了,洛玄凌屬於後來居上者,但現在洛玄凌這番話一出,他就知道差在哪裡了,立刻肅容道:“雍國公真是誠謹之人,亮受教了。”

洛玄凌遙遙望着遠處連綿的山川,在思索一些和戰爭無關的東西,他隨意擺擺手,“都是爲國家做事,諸公客氣了。”

……

大唐天子座駕到了箕子城下時,帶給城中貴族的壓力是極其龐大的,洛玄凌參與進攻的軍隊,從始至終,沒有超過一萬,而李世民帶來的卻有數萬雄兵。

淵蓋蘇文終於感受到了一種滅頂之災的味道,在救援安市城的時候,遼東的傾國之兵被擊敗,唯一的指望就是安市城能夠擋得住唐軍,安市城的確做到了,但唐軍不打了,竟然繞了過來。

洛玄凌率領箕子道諸將去拜見李世民,順便爲李世民奉上箕子城大致的地形圖,以及城中大致的情況。

“青玉辦事,朕一向是放心的。”

早在打天下的時候,洛玄凌就以謹慎聞名,而且因爲恪盡職守救過李世民的性命,“青玉,朕初來乍到,你在這箕子城下時日已久,恐怕心中已有腹稿,你說說吧,該怎麼打?”

洛玄凌的確是早就有想法,他已經知道了安市城沒能攻下之事,當即說道,“陛下,臣以爲,當內外夾攻,我大軍強攻箕子城,給予城中壓力。

同時對城中貴族懷柔,這世上貴族的膝蓋是最軟的,有權有勢的人最怕死,而且城中對淵蓋蘇文不滿的人定然極多。

當初隋煬帝征討遼東時,遼東國就發生過弒君之事,現在殺一個淵蓋蘇文,也不是難事。

安市城真正能夠堅守的原因是上下一心,而且安市城主,打定主意就是要將我大唐天軍拖到秋冬之時退兵。

但箕子城卻不同,城中沒有一個絕對的聲音,而且我大軍後勤不絕,可以從齊州源源不斷送來,所以箕子城必破。”

面對不缺乏後勤的唐軍,早就已經摺損傾國之力的遼東國,的確是惶惶不可終日。

“傳朕令,明日攻城!”

李世民下令。

箕子城中,面對大唐給出來的投降條件,很多人都已經想投降了,只要死硬分子淵蓋蘇文一脈,厲聲道:“安市城能夠守得住,王都難道守不住嗎?”

但亦有反對的人振振有詞道:“拿什麼去守?安市城在遼東,唐軍用陸路輸送糧草,路途艱難。

我箕子城在半島之上,唐軍現在用水路來運糧,我遼東連水軍都沒有,想要截斷糧道都做不到。

前些時日,唐軍還運來了大量冬季的皮衣以及炭,就算是冬天他們也能攻城,這和安市城能一樣嗎?”

一番頗有道理的駁斥,將淵蓋蘇文說的惱羞成怒,立刻掀桌子將其亂刀砍死,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就已經沒有誰對誰錯了。

箕子城中到處都是暗涌,許多人都知道,淵蓋蘇文和大唐間難以和解,所以他堅決不投降,一定要頑抗到底,但其他人和淵蓋蘇文不一樣,本來就不想和大唐爲敵。

對於大多數遼東貴族來說,亡國其實沒有那麼難受。

比如先前投降唐軍的貴族,頗有一種“一刻也沒有爲被俘虜而痛苦哀悼,現在站在你面前的是大唐忠犬、新的大唐貴族”這種感覺。

大唐十幾年持之以恆的向四方擴散文化,在此刻迎來了收穫的時刻。

“當初冬突厥被滅亡,阿史那一族現在地位也很高嘛,那個阿史那社爾,可是大唐天子的近臣,阿史那一族還被賜予李姓,那可是天子賜下的姓氏。

我們辛辛苦苦跟着洛氏入關殺皇帝,纔拿到素王頒發的證明,阿史那一族也拿到了,這麼看來,大唐天子很不錯嘛。”

“淵蓋蘇文這老狗,先前覺得他能幫我們奪權,現在看來簡直是個瘋子,讓我們跟着他去送死,真是做夢,把他綁了送給大唐天子,會不會算是一份大功勞,簡直是進身之階。”

投名狀!

打死淵蓋蘇文也想不到,他會變成其他人眼中的一份功勞。

……

李世民騎乘着戰馬身着威嚴甲冑進城,面前是無數跪伏在地上的俘虜,遼東王等人綁着淵蓋蘇文跪在最前面。

身材高大的淵蓋蘇文被五花大綁,嘴中被塞着布團,想要痛罵也出不了聲,只能支支吾吾。

李世民見得淵蓋蘇文,舉劍道:“朕乃皇天之子,尊奉素王上皇之命,統率天下萬物羣生,遼東國主,不尊奉天命,於是有亡國之危,淵蓋蘇文,悖逆行兇,如果不重重的懲罰他,皇天的威嚴又要如何去彰顯呢?

傳下朕的旨意,將淵蓋蘇文以及他的同黨全部捕獲,殺死他們族中身高超過車輪的男子,其餘全部閹割,將十二歲以上的女子賞賜給勞苦的將士,其餘收入教坊司,慰藉將士的辛勞,取出他們族中的金銀以及財寶,全部賜給將士。

將淵蓋蘇文的頭顱砍下來,朕要親自在太廟中祭祀皇天以及祖宗。”

以李世民一向寬恕的性格,對淵蓋蘇文的懲罰不可謂不嚴厲。

淵蓋蘇文聽到之後想要說些什麼,卻吱吱嗚嗚說不出話來,一刀砍下,雙眼圓睜,死不瞑目。

遼東王等人一言不敢多說,跪伏在地上,連頭也不敢擡起來,直到李世民開口,“遼東國今日除國,遼東王等僚屬,隨朕回返中原。”

“小臣遵命。”

遼東王忙不迭的說道。

李世民又轉頭望向自己身邊的李泰,問道:“魏王覺得箕子城如何?”

李泰看了看說道:“比起長安來說,差的太遠了,不是什麼好地方。”

李世民笑着說道:“是啊,如果將這裡交給你,你能治理好嗎?”

第534章 進長安第856章 最後一擊!第614章 奮勇而爲天下先!第138章 項氏:楚國還得看我,楚人以後拜素第278章 洛新回到了他的長安第166章 武公若在,何至於此?第668章 逐漸開始超神的洛楚第714章 四神醫第740章 天命爲何?第563章 殺皇帝與清君側!第481章 把我洛氏當病貓了?第551章 洛氏之中的分歧第827章 人心亂果有甜意4第820章 君昏而臣賢者,何其多也?第552章 趙飛燕!第531章 雨幕第783章 生死皆有命,不悔即可!第365章 請廢太子!第377章 洛氏的庇護第304章 伊水河谷,遇到了匈奴人第236章 洛陵踐法(上)第434章 天下人心如流水第146章 往齊國去第380章 稟素王,建元第19章 洛邑與鎬京第641章 一些人與事在風中第591章 賈文和夜奔洛子明第61章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第296章 這麼有錢?打劫!第898章 功臣若何?(第三更!)第643章 互斥!第568章 士宦衝突!第247章 簞食壺漿,喜迎漢軍,優勢在我第480章 洛世的態度第352章 漢廷求書第471章 舉薦!法將死?第448章 洛氏的道路第672章 皆大風起!第465章 坐法者誰?第330章 薨第675章 白馬?哼!定叫他有來無回!第162章 姬靈均甦醒,邦周的鳳凰墜落了第920章 死亡之語(不夠3000字,今天會再補第38章 洛國敢戰士第638章 洛氏的選擇第887章 冬突厥!第130章 命運之門開始轉動第102章 秦人東出,沒有人可以阻止的戰爭第931章 西征英雄第338章 召回第878章 洛蘇李淵,李世民明心見性!第42章 勸王殺子第127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儒家第696章 昭城相約第425章 驚變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第556章 分歧!爭吵!第37章 淮夷亂第866章 策勳十二轉,卷卷有洛名!第749章 關中之變!第299章 相父第807章 洛顯之,三日三遷!第343章 聖諭第61章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第182章 威震天下第554章 帝位與我何加焉!第172章 秦國的王,天下的王!第500章 大概是日常第142章 制度和明君賢臣孰重?第616章 我於人間全無敵!第170章 姬昭蘇醒,新的天階道具第110章 儒家道統?拿來吧你!第591章 賈文和夜奔洛子明第955章 大唐唯一的敵人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第892章 國師真不愧是國師!第427章 選帝!第125章 魏卿之死第534章 進長安第770章 消失的老祖宗!第962章 秦國第456章 公車上書!第857章 洛氏南歸!第330章 薨第902章 青海之上第297章 五年第511章 劉賀的反擊和把握第27章 王畿弊政第209章 一夫振臂,天下景從第761章 幻想番外:輪迴者絕望之界2第735章 願爲王而死!第318章 衆建諸侯與封親爲王第887章 冬突厥!第39章 洛宴使楚第949章 遼湯公第925章 軍制!國際法庭!第545章 舊的時代結束了!第824章 人心已亂1第444章 觸動靈魂的問題第187章 仗節死義
第534章 進長安第856章 最後一擊!第614章 奮勇而爲天下先!第138章 項氏:楚國還得看我,楚人以後拜素第278章 洛新回到了他的長安第166章 武公若在,何至於此?第668章 逐漸開始超神的洛楚第714章 四神醫第740章 天命爲何?第563章 殺皇帝與清君側!第481章 把我洛氏當病貓了?第551章 洛氏之中的分歧第827章 人心亂果有甜意4第820章 君昏而臣賢者,何其多也?第552章 趙飛燕!第531章 雨幕第783章 生死皆有命,不悔即可!第365章 請廢太子!第377章 洛氏的庇護第304章 伊水河谷,遇到了匈奴人第236章 洛陵踐法(上)第434章 天下人心如流水第146章 往齊國去第380章 稟素王,建元第19章 洛邑與鎬京第641章 一些人與事在風中第591章 賈文和夜奔洛子明第61章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第296章 這麼有錢?打劫!第898章 功臣若何?(第三更!)第643章 互斥!第568章 士宦衝突!第247章 簞食壺漿,喜迎漢軍,優勢在我第480章 洛世的態度第352章 漢廷求書第471章 舉薦!法將死?第448章 洛氏的道路第672章 皆大風起!第465章 坐法者誰?第330章 薨第675章 白馬?哼!定叫他有來無回!第162章 姬靈均甦醒,邦周的鳳凰墜落了第920章 死亡之語(不夠3000字,今天會再補第38章 洛國敢戰士第638章 洛氏的選擇第887章 冬突厥!第130章 命運之門開始轉動第102章 秦人東出,沒有人可以阻止的戰爭第931章 西征英雄第338章 召回第878章 洛蘇李淵,李世民明心見性!第42章 勸王殺子第127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儒家第696章 昭城相約第425章 驚變第594章 馬踏幽州試劍鋒第556章 分歧!爭吵!第37章 淮夷亂第866章 策勳十二轉,卷卷有洛名!第749章 關中之變!第299章 相父第807章 洛顯之,三日三遷!第343章 聖諭第61章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第182章 威震天下第554章 帝位與我何加焉!第172章 秦國的王,天下的王!第500章 大概是日常第142章 制度和明君賢臣孰重?第616章 我於人間全無敵!第170章 姬昭蘇醒,新的天階道具第110章 儒家道統?拿來吧你!第591章 賈文和夜奔洛子明第955章 大唐唯一的敵人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第892章 國師真不愧是國師!第427章 選帝!第125章 魏卿之死第534章 進長安第770章 消失的老祖宗!第962章 秦國第456章 公車上書!第857章 洛氏南歸!第330章 薨第902章 青海之上第297章 五年第511章 劉賀的反擊和把握第27章 王畿弊政第209章 一夫振臂,天下景從第761章 幻想番外:輪迴者絕望之界2第735章 願爲王而死!第318章 衆建諸侯與封親爲王第887章 冬突厥!第39章 洛宴使楚第949章 遼湯公第925章 軍制!國際法庭!第545章 舊的時代結束了!第824章 人心已亂1第444章 觸動靈魂的問題第187章 仗節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