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神器:定海神針

第932章 神器:定海神針

縱然時間已經過去了近三十年,但無數人依舊對那個充斥着鮮血和黑暗的時代而深深恐懼。

日月寒微,山川泣血,蒼穹哀悼,道路兩旁是橫陳的屍體,黃河中所流淌的不是水,而是徵人的淚。

遼東!

中原心中的痛,高高壘砌的京觀,麻木、怨恨、驚駭,滔滔黑氣從空洞的骨質眼眶中透出。

“自一千六百年前,遼東便屬夏土,經久以來,莫不服中國爲宗主,隋朝不武,以至於宵小竊據,朕心甚難抑。”

這是貞觀初年時,李世民就偶然說過的話,若非要經略漠北和西域,他早就着手平定遼東了。

太極殿中,李世民大馬金刀的坐着,威嚴深沉,“遼東動亂,君臣相鬥,朕要乘此機會,出兵收服中國之土。”

殿中諸宰相和將軍皆肅然而坐,如今的大唐,海內富庶至極,且政治清明,不似隋朝那樣國富民苦。

編練的海軍,已經成了氣候,有大小運輸船隻數千,在齊州儲存的糧草,已經足以供給數萬大軍經年消耗。

可以說,萬事俱備,只待一聲令下,便可發萬軍踏平遼東。

如今唯一所慮的便是,諸位宰相齊聲道:“陛下萬金之軀,國家儲位不定,不可親征啊!”

太子出鎮後,國無儲君乃是大事,這種情況下,天子不能有任何閃失。

殿中大臣裡面,隱隱分爲兩派,支持李泰的自然是多,但也有長孫無忌這種和強勢的李泰關係不好,轉而支持晉王李治的。

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天子早就已經下定決心立李治爲太子。

李世民並沒有解釋,而是眼神複雜的掃過自己倚重的諸位大臣,他從御座上,緩緩坐直了身子,顧盼間宛如獅虎巡幸領地,“遼東本中國之土,中夏之翼,隋文一徵,隋煬三徵,而不能得,以至其國流離中國之外,其民不受光明所照,以至我中夏將士,禍死連族,首築京觀,歷三十年,而風吹雨淋,蛇蟲鼠蟻,競相侵蝕,何其可悲?

朕今東征,欲收其土於中國,欲爲中國報子弟之仇,欲彰中夏之威,欲顯大唐之盛,欲使天下知曉,隋煬帝無能,非吾諸夏天子無能。

至於儲位,朕將攜魏王泰親臨遼東,使晉王治留鎮長安監國,諸卿可有異議?”

魏王李泰跟着天子去遼東,晉王李治留在長安監國,這種安排讓殿中這羣聰明人也有些摸不着頭腦。

晉王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半大小子,留在長安能有什麼用,還是要看誰是鎮守大臣。

陛下將魏王李泰帶上,難道是想要讓魏王李泰立軍功?

魏王才華出衆,和文士的關係一向很好,現在陛下又讓他隨軍,看來是真的要立魏王爲太子了。

對於李世民一定要親征的原因,其實羣臣都知道是爲什麼,還是之前挑選遠征高昌的理由,沒有合適的人選,只能他親自上。

在一位大權在握的君主手中,只有李世民不想做、不願意做,而沒有做不成的事,在李世民說出那一番爲中國子弟復仇的言語後,殿中所討論的問題便已經成爲了,如何穩妥進攻遼東。

“以洛玄凌爲箕子道行軍大總管,率領三萬水軍渡過渤海,進攻遼東半島,並且建立穩定的軍備糧倉,接應陸路大軍。

以李績爲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六萬步騎從陸路進攻遼東。

以燕王李恪爲遼北道行軍大總管,率領五萬騎兵進攻遼東。”

三路大軍,番漢共計十四萬人,雖然從聲勢中遠不如當初楊廣的一百多萬軍隊,但這已經是建立大唐以來,對外用兵最多的一次。

李世民是做好了一座山城、一座山城去攻克準備的,在不影響國中的情況下,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一尊天子,兩位郡王,十八位國公,十二衛大將軍有七個出征。

自貞觀元年以來,李世民已經不記得自己有多久沒有穿上這一身甲冑。

他渾身的血液在沸騰,他是馬上的君王,開國的君主,戰場是他的秀場,當他騎在高頭大馬上,馳騁在壯闊的平原上時,他建立了林木的荒涼和河川的奔騰。

他高聲向所有人高聲大笑着,“朕彷彿回到少年時,躍馬揚刀,敵酋湮滅,從來如此,遼東亦是!”

“陛下萬年!”

“大唐萬年!”

……

在齊州的碼頭,無數戰艦橫列,這些戰船從宋州、揚州等沿海之地一路開到山東半島。

箕子道行軍大總管,這是洛玄凌此次出征的官職,他也是大唐第一任海軍總管。

他摸了摸右手中的神器,這是洛蘇特意交給他的,自然是洛氏中那一件專管水域的神器,定海神針。

【地階·定海神針:持有此物,可使一定範圍內江河湖海風平浪靜,範圍及效果依據氣運點耗費多寡確定。】

一件威力強橫至極的神器,在關鍵時刻能發揮奇效,對於中原王朝來說,進攻島國,最擔心的就是艦船技術差,在風暴中覆滅。

當初隋文帝征討遼東國,就是因爲風暴,結果三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如果當時有這件神器,那戰爭結果不提,至少中國子弟不會死的那麼憋屈。

洛蘇對李世民說,大唐進攻遼東國時,絕對不會遇到風暴,便是這件神器給予的底氣。

“此番陛下任命本公爲箕子道行軍大總管,統率水軍,諸位想必都有些懈怠。

本公知道諸位所想,自古以來,水軍不過是破江淮的時候才需要的軍隊,打天下從來所依靠的都是步騎,但本公勸告諸位將這種想法收起來,上堪輿圖。”

洛玄凌的聲音很是嚴厲,讓營中張良、程名振等人都振作起來,一副巨大的堪輿圖出現在洛玄凌身後,洛玄凌手中持着節杖,然後重重在三座城池上點下去,“遼東城,遼東之門戶,此城一破,遼東洞開。

安市城,箕子城之鐵壁,此城一破,箕子城洞開。

箕子城,遼東國國都,是此次我大唐最終所要破掉的城池。

這三座城池,每一座都易守難攻,都是吸收了我洛氏鑄造山城的精華所在,攻下一座頗爲不易,攻下兩座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就已經不可以道理計。

遼東國地處偏北,天寒地凍,待草黃水枯之時,士卒難以進攻,戰馬沒有草料可吃,就要退軍,陛下率領大軍從陸地進攻,如果難以攻克安市城,就要面對繞過安市城的抉擇。

當年隋煬帝繞過安市城,結果沒能攻下箕子城,最終缺乏糧草,導致全軍覆滅。

我軍渡過渤海,最重要的不是能攻下多少城池,而是要能夠建立一條能夠穩定供給大軍糧草的航道。

有了這條不會被遼東國切斷的糧草航道,我大軍就可以從春到冬,從冬到春,一直進攻下去,而不用退兵功虧一簣!

或許陛下在北邊一路大勝,用不上我們,但一旦需要我們,我們這一路就將成爲影響大唐和遼東間的勝負手。

諸公,可知曉了?”

洛玄凌最後一句氣勢沉淵,虎視諸人,只要他感覺到誰還心中存在不重視,立刻就會將他踢出此次出兵。

爲了這一次戰爭,洛蘇撥出了整整三十萬氣運點,來交由洛玄凌使用定海神針,對於一共只有一百六十多萬氣運點的洛氏,這是一筆極大的投資。

洛玄凌自然是希望能夠儘量節省,那就需要上下一心,誰要是給他找事,他不介意讓衆人知道什麼叫做,洛氏之威!

當艦船從碼頭離開,徹底往海域而去後,衆水軍立刻就感受到,江河和大海的感覺果然不同,海岸線和遠海也極爲不同。

有不少以爲不暈船的大唐士卒,在海洋的波浪中,竟然暈船了,幸好洛玄凌早有預料,在船上配備着醫師,有這方面的藥物。

他在旗艦中,細細品味着定海神針,這件強大的神器,從他出現在海中後,就不斷向周圍不住散發出肉眼不可見的波動。

洛玄凌只覺自己成爲了海洋之神,他雖然沒有掀起海嘯的能力,但卻有平復那些波浪的能力。

一丁點氣運點灌輸進神器中,神器魂影附身在他手中的節杖上,他的眼中突然亮起了晶瑩的光,手中節杖輕頓,一道只有他能夠看到的透明波紋,從節杖頓下的甲板上向四周散開,而後一道蘊含着磅礴巨力的浪花,在剎那間,轟然消散,水花四濺,擊在船身上,卻已經沒有絲毫的力道。

掌控!

這種對大海的掌控,就宛如神靈般,讓洛玄凌忍不住沉迷其中。

他目光熾熱的望着手中節杖,如果有無窮無盡氣運點的話,那大海將如同平地,再也沒有任何會毀滅船隻的風浪。

可惜氣運點珍貴,這只不過是個不切實際的願望。

……

大唐談不上傾國而來,但對於體量遠不如大唐的遼東國來說,依舊有如滅頂之災,尤其是遼東國中,本就有大量親唐派,大唐軍隊還沒來,就已經叫囂着投降。

一直獨斷的淵蓋蘇文氣的咬牙切齒,厲聲道:“中國之軍如何,百萬衆亦不過死於遼東而已,區區十萬人,不過有來無回。”

他的嘴很硬,但遼東國的士卒沒有那麼硬,唐軍連戰連捷,遼東諸城摸不清唐軍進攻的方向,閉關自守,導致被唐軍各個擊破,而且大部分城池,所依仗的山勢,並不是萬無一失,面對唐軍的攻城武器,被一座座攻克而下。

繼首戰告捷後,唐軍連戰連捷,士氣愈發高漲,守城尚且難,更不要提野戰,淵蓋蘇文見狀終於有些驚恐,連忙派遣軍隊去守衛遼東城,他意識到,只有真正的山城巔峰,只有遼東城能夠阻隔唐軍的腳步,一旦遼東城失守,整個遼東就徹底失去,接下來就要被壓迫到鴨綠江。

唐軍花費了一些時間徹底清理遼東國周圍的城池,最終近十萬大軍匯聚在遼東城下。

李世民也再次見到了李恪。

大營之中,當李恪出現在他面前時,李世民幾乎有些認不出他來,在漠北辛苦征戰,又風吹日曬,李恪變得黑了許多,臉上帶着鬍鬚,腰間挎着彎刀,顧盼之間,殺意凜冽。

“兒子參見父皇,父皇萬歲萬安,萬年萬福!”

ωωω ¤тт kan ¤℃o

李恪一走進帳中,就直接跪在地上,向李世民大禮參拜,眼中幾乎瞬間就噙出了淚水,只不過,不知道有幾分真情,幾分假意。

他的目光掃過營中諸將,大多都是他耳熟能詳的,都是大唐最有名的功臣宿將,而後他掃過了面上頗有矜意的魏王李泰。

對李承幹出鎮之事,李恪自然知曉,一想到未來的天子是李泰,李恪有些難受,但他毫無辦法。

李世民對李恪還是相當寵愛的,見到李恪這幅模樣,又是心疼,又是驕傲道:“恪兒,快些起來吧,你這些年辛苦了。”

“勞父皇牽掛,兒子不孝,爲父皇藩籬,爲國家戍邊,兒子不辛苦。” 李恪起身環視一週,坐在李世民左手第一位置,他是外鎮的燕王,從各項待遇和官職上,都是諸王第二,僅次於李承乾的秦王,又是魏王李泰的兄長,當然比魏王地位更高。

魏王現在還處於自己即將成爲太子的興奮中,尤其是這些時日李世民在軍事方面對他面授機宜,讓他更是有些飄,完全沒有猜到,李世民可能是對他另有重用,他真的覺得自己成爲太子是板上釘釘了。

對燕王李恪的些許不敬,魏王有些不高興,眼底有厲色,一閃而過,日後他做了天子,漠北這麼龐大的勢力,是萬萬不可能放在李恪手裡的,否則他日夜都難以安生。

燕王李恪到來後,針對遼東城的行動也正式開始,實際上當來到這裡後,唐軍的士氣就直接爆表了。

因爲就在遼東城外,築着遼東最大的京觀,數以十萬計的頭顱被堆砌在一起,似乎每一個人都能夠聽到那些中夏子弟的哀嚎。

在那一刻,天子詔令中所說的“朕欲爲中國子弟復仇”徹底具現化,那種同仇敵愾的氣勢,出現在幾乎每一個人心中。

軍心可用,但遼東城不好打,所謂山城,顧名思義便是在山中所建,主要依靠山勢來防禦的城池,一座山城可抵十萬軍,毫不誇張。

李世民肅然道:“如今十萬大軍齊聚遼東城,前日勸降城中將領,但久在遼東,不識天數,不僅不投降,竟然還對我中原天兵,出言嘲諷,不戰而下是不可能了,如何攻戰,諸將出言。”

李績就是那個被遼東城軍民所嘲諷的將領,他憤然道:“陛下,臣以爲當以雷霆之勢毀滅遼東城,先前在遼東所使戰法,不可再用,當滅盡遼東城之人。”

唐軍一路進攻遼東國的諸多城池,用的是王者之師法門,在俘虜遼東國俘虜後,軍官運回中原,但是很多士卒,都直接放回去,這種方式幫助大唐很快就拿下了大量城池,而且極大的爭取了遼東國的民心。

但現在李績認爲,對遼東城這種負隅頑抗分子,沒什麼道義可講,就要衝着屠光全城去打,一旦抱有這種想法,那戰術就多了。

李世民皺眉思索了一下,“愛卿將你的想法說一下。”

李績指着外間厲然道:“我軍此次所裝備的投石機,力大勢沉,能夠將遼東城城頭上的碉樓全部砸掉,如果我軍在遼東城外造一座和城牆一樣高,甚至更高的土山,就可以將石頭砸進城中,再在石頭上,澆上火油,將遼東城中,燒個灰燼,沒了遼東城中的刁民給守軍提供協助,看看守軍還怎麼防守。”

對李績所言,李世民不可置否,又將目光望向其他人,“江夏王如何看?”

李道宗向遼東城瞟了一眼,沉默了一瞬後抱拳,“陛下,沒什麼好說的,遼東城,城防堅固,平生難見,唯有強攻,至於英國公所說,還是要強攻之後,再做決定。”

唯有強攻!

這實際上是在場所有人共同的看法,在還沒有進攻遼東國時,這就是共識。

李世民希望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但事實證明,並不總有那樣的機會,他回想起了他當初圍困洛陽的那一戰,洛陽城從三萬戶,被圍困到只剩下三千戶,從隋朝東都,變成一片廢墟,僅僅幾個月的時間,那是他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場戰爭。

現在又是一場攻城戰,李世民有些頭疼,他不喜歡打攻城戰。

這種類型的戰爭總是會讓他覺得特別呆板,他喜歡騎在馬上,在萬軍叢中,尋找一閃而過的戰機,數十人衝陣而後贏得勝利,想着這些,他豁然站起,手中利劍出鞘,厲聲肅然道:“諸將聽令。”

“在!”

“諸軍輪番進攻,晝夜不息,拿下遼東城,朕允諾,除女子和幼子外,三日不封刀!”

打遼東城註定會是一場苦戰,而且會是一場傷亡不小的苦戰,所以獎賞一定要高,大唐的天子李世民,從來都體恤士卒疾苦,他絕不會讓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將士吃虧。

“得令!”

李績興沖沖的第一個出陣,他並不直接讓士卒衝鋒去攀登城牆,在遼東城面前,那不過是送死罷了,他指揮投石車,“給我砸,將那些碉樓全部砸掉,弩牀給本將軍擡上來,裹上火油,等那些碉樓被砸掉之後,就給本將軍射。”

能投八百步遠且勢大力沉的投石機,以及能射六百步遠的弩牀,在這個時代就如同重炮一樣,是攻城的無上利器。

如今的李績,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吳下阿蒙,他在一次次戰爭中,極速的兌現自己的軍事天賦,在投石機分散砸落之後,他很快就意識到,與其攻全面,不如攻一點,於是將投石機集中在一個點上,那些爲了抵禦投石機而建立的碉樓,完全沒有修補的時間,就已經被不斷落下的巨石損毀。

怎麼才能順利攻下一座城池?

實際上很簡單,只要城牆上沒有敵人防禦,那這座城池就會被輕而易舉的攻下,但怎麼才能夠讓城牆上沒有敵人呢?

自然不是殺光,如果真的能夠殺光的話,那就不需要攻城了。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暫時驅逐他們。

投石機就是在驅逐城牆上能夠防禦的屋舍,讓敵人赤裸的暴露在唐軍面前,而火油箭則是驅逐那些站在城牆上的遼東士卒。

如果這個時候能夠再有一陣風,那就更好了,會有風來嗎?

會有。

如果沒有,那就等待,在遼東這塊土地上,風總是不缺的,李世民在等待,李績也在等待。

經過連續十多天的進攻,唐軍的傷亡並不算大,因爲並沒有真正不計傷亡的衝鋒,李世民不喜歡那種打法。

這些時日唐軍主要就是在動用投石機以及弩牀,將遼東城的各種防禦措施破壞一空。

而唐軍則除了先前的攻城工具之外,在這些時日中,又製作出了各種攻城工具,同時也在修建假山。

經過數百年的戰爭,中原的攻城工具進化很快,只剩下飛行工具還沒有製作出來了,在衆多的攻城工具中,有一種類似於雲梯車的工具,非常強力,士卒可以站在頂端,不需要攀登城牆,就能夠和遼東城的士卒互相攻擊,最重要的是,可以在頂端完成向遼東城中縱火的任務。

在確定向城中縱火有效之後,唐軍的進攻愈發激烈起來,但這種激烈更像是掩蓋真正的戰術意圖。

上天不會永遠眷顧一方!

當強烈的北風呼嘯而至後,李世民知道自己一直都在等待的機會到來了,他果決的下令,“舉火!全軍進攻!”

敢死隊搭在高高的雲梯上,向城中縱火,終日不曾歇息的投石機和弩牀,再次響徹遼東城的上空,比往日猛烈數十倍的火焰橫陳在遼東城之上。

在遼東城中的軍隊看來,天上彷彿多出了無數顆太陽,這太陽沒有帶來絲毫溫暖,而是帶來毀滅,驚恐的暴鳴聲在城中響徹。

極致的混亂在城中出現,乘此良久,諸將皆身披甲冑,親自衝陣,尤其是契苾何力,率領着數百敢死隊,衝上了城頭,白刃廝殺。

遼東城能夠抵擋唐軍,所依靠的就是山城堅固,一旦被突破到這個地步,就絕不可能是唐軍的對手。

在如今這個天下中,唐軍的單兵素質,絕對是最頂級的一批,只有少數幾個帝國的職業禁衛能夠比擬,但唐軍的規模和紀律,讓唐軍的戰鬥力,絕對的首屈一指。

遼東城守軍被斬首過萬。

遼東城的陷落被整個遼東的打擊是致命的,最重要的是,在這場戰爭中,唐軍所展現出來的極高素質,讓人恐懼。

當初楊廣就是在遼東城下,數次折戟沉沙,他選擇繞過遼東城,結果卻把數十萬人送進了地獄。

而現在,讓楊廣毀滅王朝的城池,就這樣被李世民征服。

當遼東城頭插上大唐旗幟後,李世民的目光向南投去。

大唐的鐵騎在遼東縱橫馳騁。

白山黑水爲之戰慄。

諸番部爲之戰慄,紛紛來到他的營前,奉上忠誠。

遼東國中的親唐派跪在他的面前,高呼天子不可戰勝。

整座遼東都在李世民的威嚴之下顫抖。

李世民在大營中,笑着問出徵的諸位將領,“朕十數年不曾經歷戰陣,今在遼東出鞘,此劍何如?”

朕這麼多年不打仗,現在亮劍一番,你們說朕怎麼樣啊?

“陛下神威,自古帝王用兵,莫有及者。”

“陛下天縱,不爲帝,亦當爲古之名將哉。”

“陛下臨御,遼東膽慄,鼠輩爲之震懾,此天龍之威也。”

諸將都毫不猶豫,發自內心的表達着自己的欽佩之情,大唐帝國永遠最後的底牌,那就是帝國的統治者。

李恪望着自己神威天縱的父皇,心中沒有一丁點想要反抗的心思。

他只想老老實實的待在漠北,當好自己的燕王。

李世民聽着這些讚美,尤其是魏徵那個掃興的傢伙不在身邊,簡直太爽了,他此刻躊躇滿志。

“隋朝以百萬大軍尚且不能收回遼東,朕以十萬人便可收回,這便是隋亡國,而大唐王天下的道理。”

李世民毫不留情的貶低着隋朝,當君王到了他現在這份上,他已經可以用平等,乃至於俯視的眼光,去看待歷史上幾乎所有君王,他可以用一種居高臨下的目光去看待所有君王,這是功績帶給他的底氣。

“遼東半島上還有誰能夠阻攔我大軍?”

李世民問着,而後將目光投向遼東半島上最後一座軍事重鎮——安市城。

他帶着審視的目光望着這座城池,這不過又是一座遼東城罷了。

大半個遼東國,已經沉淪在大唐的鐵蹄之下。

這場針對遼東國的戰爭,已經結束了大半。

安市城,不過是負隅頑抗,不過是螳臂當車而已。

這場戰爭將會在安市城覆滅的那一刻結束。

“秋天時,大唐的兒郎就會回到家鄉,享受勝利的喜悅,以及田中的豐收。”

李世民這般說着,大軍開拔!

第393章 洛陵隕,萬物生(二合一)第661章 天下漸安,諸州皆靜!第700章 告祭上天與醫會第118章 腳踏實地,洛氏種地第177章 再離間第335章 一人加冠一人薨第888章 動手(上)第955章 大唐唯一的敵人第797章 吾爲洛神犬馬也!第319章 在這個世界線中改變的賈誼第120章 洛墨第282章 洛辰第449章 洛世揚鞭第197章 抹掉洛氏存在的痕跡第932章 神器:定海神針第969章 雙生子第570章 洛川上書!第633章 結算 神器(二合一)(卷終)第206章 始皇帝崩第199章 項羽第892章 國師真不愧是國師!第936章 請君直上凌煙閣第526章 王侯 豪強與皇帝第355章 百家爭鳴,一花獨放第5章 東征與洛邑第156章 試探第545章 舊的時代結束了!第701章 篇章支線劇情出現!第106章 天,落下了雪第129章 時光匆匆如流水第6章 天命所在,變夷爲夏第58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上)第241章 劉呂之爭初顯,洛亦和稀泥第51章 蒼翼之盟第231章 成爲天下共主的堂皇大道第955章 大唐唯一的敵人第231章 成爲天下共主的堂皇大道第576章 唯我獨法,蚍蜉撼樹第827章 人心亂果有甜意4第261章 項羽想要和談第20章 齊侯向西第314章 金盃共汝飲第562章 小民從來不可欺!推書萬訂超大型py獻祭活動,upup第904章 太子魏王第491章 元封第十八年的夏天第950章 太子陰雲第171章 秦王政第816章 踐踏廟號體系!第716章 盤點收穫第877章 父子衝突,玄夜重擔。15號了,大夥第906章 青海道(33)第581章 懵逼的皇甫嵩第860章 晉陽起兵!第553章 洛琪謀皇宮第448章 洛氏的道路第434章 天下人心如流水第305章 洛陵降臨在西域第288章 諸夏之國與諸夏之君第178章 全部帶走,留下空城第337章 結算第783章 生死皆有命,不悔即可!第425章 驚變第450章 神廟軍!第441章 武夫之心第344章 洛陽第895章 讓聖王光耀萬年!(4月初求月票)第759章 漢終於斯!漢立於此!(本卷結束!第875章 李氏的血脈天賦!第509章 此子類我,當爲堯舜第34章 鎬京大戰第600章 洛子凌少智無謀第106章 天,落下了雪第293章 不要做不團結的事,不要說不團結的第648章 曹操第897章 太子多病(4月初求保底月票23)第124章 刺君,君非國家第31章 天命在周第944章 陛下才是君王第882章 霸道乎?王道乎?聖王之道!第781章 有生死令如山如淵!第768章 支線番外:素王神廟大祭司洛星第947章 天聖,二聖人也!第231章 成爲天下共主的堂皇大道第465章 坐法者誰?第845章 拂衣飄然去。第348章 結束第876章 玄奘講法,世民多哀!第717章 均衡之道,就在其中第421章 陰霾籠罩大漢第460章 會師長安!第608章 論天下諸洛異同第862章 大唐第一統帥是如何煉成的?第854章 李家諸子女!第262章 吾以楚興,吾爲楚亡第850章 蒼生之血,洛蘇憤言!(感覺寫的有第40章 諸夏破徐淮第318章 衆建諸侯與封親爲王第757章 冀州之戰!
第393章 洛陵隕,萬物生(二合一)第661章 天下漸安,諸州皆靜!第700章 告祭上天與醫會第118章 腳踏實地,洛氏種地第177章 再離間第335章 一人加冠一人薨第888章 動手(上)第955章 大唐唯一的敵人第797章 吾爲洛神犬馬也!第319章 在這個世界線中改變的賈誼第120章 洛墨第282章 洛辰第449章 洛世揚鞭第197章 抹掉洛氏存在的痕跡第932章 神器:定海神針第969章 雙生子第570章 洛川上書!第633章 結算 神器(二合一)(卷終)第206章 始皇帝崩第199章 項羽第892章 國師真不愧是國師!第936章 請君直上凌煙閣第526章 王侯 豪強與皇帝第355章 百家爭鳴,一花獨放第5章 東征與洛邑第156章 試探第545章 舊的時代結束了!第701章 篇章支線劇情出現!第106章 天,落下了雪第129章 時光匆匆如流水第6章 天命所在,變夷爲夏第58章 重耳即位,鐵幕落下(上)第241章 劉呂之爭初顯,洛亦和稀泥第51章 蒼翼之盟第231章 成爲天下共主的堂皇大道第955章 大唐唯一的敵人第231章 成爲天下共主的堂皇大道第576章 唯我獨法,蚍蜉撼樹第827章 人心亂果有甜意4第261章 項羽想要和談第20章 齊侯向西第314章 金盃共汝飲第562章 小民從來不可欺!推書萬訂超大型py獻祭活動,upup第904章 太子魏王第491章 元封第十八年的夏天第950章 太子陰雲第171章 秦王政第816章 踐踏廟號體系!第716章 盤點收穫第877章 父子衝突,玄夜重擔。15號了,大夥第906章 青海道(33)第581章 懵逼的皇甫嵩第860章 晉陽起兵!第553章 洛琪謀皇宮第448章 洛氏的道路第434章 天下人心如流水第305章 洛陵降臨在西域第288章 諸夏之國與諸夏之君第178章 全部帶走,留下空城第337章 結算第783章 生死皆有命,不悔即可!第425章 驚變第450章 神廟軍!第441章 武夫之心第344章 洛陽第895章 讓聖王光耀萬年!(4月初求月票)第759章 漢終於斯!漢立於此!(本卷結束!第875章 李氏的血脈天賦!第509章 此子類我,當爲堯舜第34章 鎬京大戰第600章 洛子凌少智無謀第106章 天,落下了雪第293章 不要做不團結的事,不要說不團結的第648章 曹操第897章 太子多病(4月初求保底月票23)第124章 刺君,君非國家第31章 天命在周第944章 陛下才是君王第882章 霸道乎?王道乎?聖王之道!第781章 有生死令如山如淵!第768章 支線番外:素王神廟大祭司洛星第947章 天聖,二聖人也!第231章 成爲天下共主的堂皇大道第465章 坐法者誰?第845章 拂衣飄然去。第348章 結束第876章 玄奘講法,世民多哀!第717章 均衡之道,就在其中第421章 陰霾籠罩大漢第460章 會師長安!第608章 論天下諸洛異同第862章 大唐第一統帥是如何煉成的?第854章 李家諸子女!第262章 吾以楚興,吾爲楚亡第850章 蒼生之血,洛蘇憤言!(感覺寫的有第40章 諸夏破徐淮第318章 衆建諸侯與封親爲王第757章 冀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