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

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

不同於後世,絕大多數以一月爲元月、歲首的朝代:如今漢家,是以十月作爲歲首元月的。

倒不是因爲漢家特立獨行,覺得這樣做很酷——僅僅只是因爲漢家至今,都還在用始皇嬴政頒行天下的《顓頊歷》;

而《顓頊歷》最顯著的特徵,便是以十月作爲一歲之首。

漢家沿用秦《顓頊歷》,直到歷史上的漢武帝太初元年,才改用武帝《太初曆》,也是後世學者‘漢承秦制’之說的有力佐證之一。

但對於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而言,一年的開始,既不是按照《顓頊歷》所說的十月初一,即‘元朔’,也不是後世人印象中的正月初一,即元旦。

——而是春耕。

在這個時代,春耕才代表着‘新的一年開始’,代表着又一個輪迴開啓。

農民播下種子,灌溉土地,並經過春、夏外加小半個秋天的勞作,最終得到與勞動匹配的收穫;

而後便是帶着全家貓冬,靜靜等候下一年——等候下一個輪迴。

所以,任何阻礙春耕、秋收的舉動——無論是朝堂還是外敵,都會在這個時代引起衆怒。

外敵自不用多說:匈奴人年年都在秋收之後,跑到北牆一代打草谷,搞得漢家百姓——尤其是北牆一帶的邊民,恨不能頓頓生吃匈奴人!

朝堂也大差不差:去年秋收前,吳王劉濞悍然舉兵,吳楚七國之亂爆發,關中便一度人心惶惶。

好在天子啓並沒有第一時間召集關中男丁,而是給足了百姓收穫的時間,這纔沒耽誤關中的秋收。

雖然天子啓的本意,是以此爲藉口拖一拖,讓樑國的損失再大一些,但對百姓而言,卻也已是值得歌功頌德的事了。

而後,關中百姓的憂慮,又變成了今年的春耕。

只是最終,由吳王劉濞發起,齊、楚諸王景隨,聲勢浩大,兵禍波及大半個關東的吳楚七國之亂,卻在爆發僅僅三個月之後,便被太尉周亞夫一舉平定。

眼下,關中還有許多戶人家,沒有等來隨軍出征的男丁。

但沒關係;

只要仗打完了,就礙不着春耕的事兒。

至於家裡的頂樑柱不在,會不會影響春耕的進度?

考慮到隨太尉大軍出征平叛,且至今都還沒傳回死訊的關中兒郎們,將必定會從關東滿載繳獲的物資,以及朝堂的賞賜、武勳迴歸,農田減產稍許,也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了……

“所以~”

“一場吳楚之亂,讓關中小半農人,都憑朝堂的賞賜,以及在關東的‘繳獲’發了財;”

“而太尉大軍至今沒有班師,又稍影響了關中今年的春耕。”

“——農人手裡的錢多了,秋後產出的糧又少了;”

“再被有心之人推波助瀾着,糧價便順勢漲高,到了如今這個地步?”

未央宮,少府官署。

毫不客氣的端坐於上首主位,看着老岑邁遞給自己的、少府剛從關中各地收集彙總出來的糧價表,劉榮思慮片刻,便沉聲道出了自己的猜想。

就此刻,劉榮手中的竹簡所示:當今天子啓三年春三月初一,關中除長安外的地區,糧價達到了每石七十四錢到八十六錢之間。

十二錢的波動,考慮到各地區的產出不同、糧食運輸難度不同,還算在合理範圍之內。

但劉榮關注到的,卻是這份彙總表中,關中除長安以外的地區,糧食均價居然達到了八十三錢每石!

關中上一次出現標價‘八十三錢每石’的糧食,得追溯到足足十六年前了。

彼時,《尚書》博士兼太子家令晁錯,向先帝呈上了《論貴粟疏》。

通篇千餘字,提煉過後的核心觀點,或者說是最具實際價值的操作模式,則不外乎‘輸粟捐爵’四個大字。

——通過鼓動民間捐獻糧食,來緩解邊牆軍糧緊缺的問題,再以爵位作爲報酬,來提高民間用糧食換爵位,即‘輸粟捐爵’的積極性。

於是,無數空有萬貫家財,卻無半點爵位的‘商賈賤戶’們,開始豪擲千金,從內史換得少上造(十五級)、大上造(十六級)等在秦時,得幾十上百顆敵軍首級才能換來的軍功爵;

農人貧戶窮一些,卻也有的是人咬咬牙,拿出三五十石糧食出來,換個不更(四級)、大夫(五級)等爵位,以備不時之需。

什麼不時之需?

當然是抵罪了!

要說漢爵最有價值的特性,便是在犯罪時,人們可以不用付出錢財罰款,甚至是生命作爲代價,而是可以用爵位來抵罪。

罪輕一點,便降爵一級;

重一些,也大不了一擼到底,重新變成公士(一級)嘛!

總好過被杖責、刑訊,乃至送了小命?

就這麼着,晁錯一紙《論貴粟疏》,便在整個關中範圍內,引發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捐糧潮。

而百姓‘輸粟捐爵’時捐獻的糧食,也都按照晁錯的提議,被送去了軍糧緊缺、邊防部隊飢一頓飽一頓的邊牆。

然後,關中就開始缺糧食了。

原本關中能自給自足,甚至還能往關外運糧;

結果一出‘輸粟捐爵’,讓關中相當一部分糧食被送去邊牆,關中出現糧食缺口,反而還得從關東,以及巴、蜀輸入糧食。

就這麼着,關中的糧價纔在當年——在那年的大豐收之後,一反常態的達到了八十五錢每石。

之前一年,關中平均糧價七十石出頭,之後那年,也同樣是在七十二三錢左右浮動。

而這,都是十五六年前的事了。

——經過先帝又十來年的治理,以及當今天子啓監國、掌政這些年,如今的漢家,其實已經正式進入了後世史家口中的‘文景之治’。

關中的糧價更是從六年前開始,便再也不曾突破五十五錢的黃線,始終維持在低位。

天子啓元年,關中大豐收;

當年秋收之後,關中某些偏遠地區的糧食收購價,更是被糧商們壓到了每石四十錢以下!

短短兩年之後,關中糧價便達到了八十三錢每石,一舉回到了十六年前,漢家纔剛開啓‘文景之治’的起步階段?

要說這裡面沒有鬼,劉榮敢把名字倒過來寫!

見劉榮只片刻之間,便大致點破了箇中厲害,岑邁也是神情凝重的緩緩點下頭。

“確如殿下所言。”

“——吳楚之亂得以平定,關中確是有許多人大發橫財;”

“太尉大軍至今都不曾班師,也確實稍影響到了春耕,並有可能影響到今年的收成。”

“但即便是考慮到這兩點,關中糧價最多,也只應該比去年高出五到七錢每石。”

“而去年三月,關中糧價最高的地方,也就是新豐——粟作價五十二錢每石……”

隨着岑邁滿是凝重的話語聲,尤其是難得一見的也開始拐彎抹角,劉榮心下當即再一沉。

岑邁說的很明白:根據少府的演算,關中今年的糧價,最高也不該超過六十錢每石。

——是最高不超過六十錢,而不是均價不超過六十錢!

考慮到十錢左右的糧價波動區間,岑邁認知中,關中今年的糧食合理均價,便是在五十七錢左右。

較先帝爲關中劃定的‘五十五錢’的黃線,也僅僅只高出二錢每石。

而如今的糧價,卻是高出了這條黃線足足二十八錢,比岑邁的預期高出了足足十四倍……

“有功侯?”

劉榮冷不丁一語,岑邁抿嘴一點頭。

“藩王?”

岑邁面色稍緊了緊,思慮再三,也藉着唏噓點下了頭。

“館陶姑……”

最後一個詞都還沒來得及說出口,便聞岑邁滿是苦澀的深吸一口氣,將劉榮未盡之語強行打斷。 待劉榮也黑着臉移開目光,岑邁才悠悠開口道:“自十九年前,先帝定下‘糧吃不炒’的朝堂大基調,便有不知多少人,在苦等這一天。”

“——徹侯、關內侯,乃至封君,其國內食邑之民,都會將農稅上繳給他們。”

“諸侯藩王,更是代朝堂徵收農稅,卻只需要拿出其中的三成——甚至不到三成,來作爲祭祀歷代先皇時,助祭所需供奉的酎(zhòu)金。”

“而這,都讓他們手中,囤積了相當龐大的糧食。”

如是說着,岑邁不由顫巍巍側過身,苦笑着用食指指向自己。

“便說臣這少府卿,秩中二千石,年俸二千一百六十石,尚且會在每年的春耕日伸長了脖子,期望糧價能更高一些。”

“——因爲糧價越高,臣這二千一百六十石俸祿,便會越值錢。”

“臣尚且如此——年得糧區區二千一百六十石的臣,尚且希望糧價能更高些;”

“何況是那些食邑動輒幾千戶、歲入糧米數萬石的徹侯,以及那些得封一郡之土,歲入農稅十數萬,乃至數十萬石糧食的宗親藩王呢?”

···

“就說樑王,其國內一年收上來的租稅,便是近千萬石粟;”

“糧價每高一錢,樑王便能得利上千萬錢;每高十錢,便能多得利上萬萬錢。”

“——而關中今年的糧價,比去年足足高出了三十一錢每石。”

“殿下難道認爲,這會是沒有人在推波助瀾,甚至是一大批人合力,用盡渾身解數,才哄擡起來的糧價嗎?”

在政治任務之間,很多話,其實都不需要說的太直白。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劉榮也已經明白了一切。

——官員的俸祿,是定死的‘每年多少石米’,以及價值多少石米的錢。

徹侯、封君們的封國產出,也是從食邑百姓收穫的糧食中,按三十比一的比例抽成。

至於諸侯藩王,除了過去的吳王劉濞,可以憑銅礦山鑄錢得利,以及沿海地區的漁鹽之利外,絕大多數宗親諸侯的收入大頭,都是封國百姓上繳的農稅。

——還是糧食。

說來說去,官員的俸祿、貴族的封國產出,乃至諸侯藩王來錢的路子,都是糧食。

如此一來,糧價的漲跌,就將直接關乎到大半個統治階級的收入。

你是個千石的官兒——糧價百錢,你年收入十萬,糧價千錢,你就年入百萬!

你是個食邑千戶的徹侯——糧價百錢,你年收入可以買一匹馬,糧價千錢,你年入一棟在長安的宅院!

你是個諸侯藩王,糧價百錢,你吃喝玩兒樂,享盡奢靡;

糧價千錢,伱富可敵國,擁兵千乘,隨時可以發兵西進,以討‘暴漢’……

“這不應該被納入削藩的範疇之內嗎?”

意識到糧價的高低,直接關係到諸侯藩王的財富積累速度,劉榮當即便皺緊眉頭。

“糧價干係重大,父皇不可能不明白。”

“既然明白糧價有問題,爲何不直接藉着削藩,順手將糧食的事也一併解決了?”

“——便是一句‘屯糧自重,居心叵測’,也足以讓關東的宗親諸侯們,嚇得再也不敢插手關中糧價了?”

“何以至今日,糧價居然暴漲到八十三錢每石,都還沒有要打住的意思?”

自春耕日,天子啓諸子正式獲封爲王,劉榮卻並沒有順利舉行儲君冊立大典之後,朝堂的注意力,便都匯聚到了一個人身上。

——田叔。

雖然明面上,沒人‘知道’田叔去了關東,但實際上,所有人都在等田叔,從睢陽帶回來的消息。

殺死袁盎的刺客,究竟是不是樑王劉武所派?

這個問題很關鍵!

只要坐實樑王劉武‘行刺朝臣二千石’的罪名,那竇太后就算是當場改姓呂,也絕不敢再復提儲君皇太弟等字眼。

樑王劉武最好的結局,是政治生命自此終結,順帶還要坑母親竇太后、姐姐劉嫖一把。

而劉榮也將順利得到東宮的支持——哪怕是無奈之下的‘不得不支持’,也將正式得到東宮的認可。

到那時,舉行了冊立大典,接受了百官的拜謁,並住進太子宮,劉榮才能算是成爲了最終體的漢太子。

但與其他人的關注點不同:劉榮雖然也在關注田叔,但關注的卻不是‘田叔能帶回什麼消息’,而是田叔回來之後,二人即將合作完成的糧價平抑一事。

出於提前考察、提前準備的目的,找上老熟人:少府令岑邁,來了解一下糧價的波動狀況;

豈料正是這百無聊賴下,爲自己沒事找事的舉動,卻意外爆出了一個大瓜。

——吳楚七國之亂才平定,平叛大軍甚至都還沒有班師回朝,漢家的諸侯藩王、公卿貴戚,乃至手握權力的官員們,便在關中忙着哄擡糧價。

整個統治階級一同發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再不濟也起碼持默認態度——用前所未有的衆志成城、萬衆一心,坐視糧價水漲船高。

在這個過程中,衝鋒陷陣,散佈恐慌,如‘關中今年沒糧食’之類的,必定是商賈無疑。

但此番,劉榮要想不負衆望——尤其是不負皇帝老爹所望,順利平抑關中糧價,最需要解決的,卻是這些商賈賤戶背後的靠山門。

有朝中大臣,甚至可能是重臣!

有功侯貴戚,而且不乏姓薄、姓竇——甚至都未必沒有姓慄的!

更有宗親藩王,或弱小如城陽、廬江,或強大如燕、樑。

最終大boss,更極有可能是一位姓劉的女性……

“糧食的事,從來就沒有這麼簡單。”

漫長的思慮、措辭之後,岑邁中還是下定決心,再爲劉榮講一講這裡面的彎彎繞。

——畢竟再怎麼說,劉榮配合即將折返長安、出任內史的田叔平抑糧價,是天子啓親口說過的話。

雖然沒有正式下令,但也好歹是皇帝嘴裡說出來的、關於儲君太子的安排;

再怎麼‘大公無私’,岑邁也不好連這點面子,都不給當朝太子儲君。

“糧食,於秋收之後,從百姓手裡賣到糧商手中,並在糧倉儲存過冬;”

“開春之後,糧商開倉售糧,本就要加價牟利,另還要賺回建造糧倉、僱傭人手的花費。”

“——加價多少,就有的是說道了。”

“糧商說:家賊竊米,損失慘重,必須擡價賺回損失,買糧的百姓能怎麼辦?”

“說糧倉舊損,要賺錢修補糧倉,免得明年沒糧倉可用,又能怎麼辦?”

···

“說到底,糧食什麼價,從來都是商人們說了算。”

“——秋收過後,糧商們開什麼價,百姓就賣什麼價;”

“待過了冬,糧食們賣多少錢,百姓也還是得花多少錢,把自己賣出去的糧食,再加價買回來吃。”

“期間,糧價越高,百姓就越恐慌,生怕糧價越漲越高,就會多買點、買早點——寧願去賭糧食不會放壞,也不肯吃糧價再漲的虧。”

“而百姓買的越多,糧食就越緊缺,糧價自然就越高……”

···

“糧價越高,百姓買的越多;買的越多,糧價漲的越高。”

“就這麼三兩個來回,糧價就能漲破天去——若是沒有少府內帑在,怕是三兩日,便能漲破千錢每石!”

“即便是有少府內帑,也還是漲到了如今,這每石八十三錢的價格。”

“要不是吳楚亂平,關中幾乎是每三戶人家,便有一丁或爲戰卒、或爲民夫,在平亂事賺夠了武勳、賞賜,關中眼下,怕是已經要人心惶惶,甚至是物議沸騰、糧價鼎沸了……”

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31章 不盡然吧?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152章 博望苑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77章 我乏了第105章 西進!調的一手好作息第135章 奏對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9章 執棋者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93章 兒,斗膽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73章 封印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晚點更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59章 社稷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77章 我乏了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152章 博望苑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43章 丞相失勢第135章 奏對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9章 做大哥的第40章 賺錢賺錢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15章 我好怕啊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調整一下狀態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5章 登門賠禮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52章 瓷器成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53章 竇王孫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回家晚了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99章 十日?!
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1章 殫精竭慮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31章 不盡然吧?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152章 博望苑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77章 我乏了第105章 西進!調的一手好作息第135章 奏對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9章 執棋者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93章 兒,斗膽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73章 封印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晚點更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36章 就怕混蛋有文化第159章 社稷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77章 我乏了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95章 朕駕崩,必有血親殉葬!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152章 博望苑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43章 丞相失勢第135章 奏對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9章 做大哥的第40章 賺錢賺錢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15章 我好怕啊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調整一下狀態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5章 登門賠禮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52章 瓷器成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76章 孫兒,冤枉啊!第119章 淮泗即下,社稷定矣!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53章 竇王孫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20章 願從老將軍之請!回家晚了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99章 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