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

皇上沉吟片刻說:“觸動軍隊去打擊流民,那根本不叫打仗而叫屠戮。這麼做是不符合天道的,因爲上天有好生之德。”魏徵說:“那邊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們這些人只是看過奏章上的隻言片語,所以是說不清楚的。臣建議請李大亮到京城一趟,由他親自說明,或許會好得多。”於是皇上準魏徵所請,詔李大亮進京朝見。不久之後李大亮從西北道趕回長安,久別重逢之後,大家都感慨了一番。之後房喬、李靖、長孫無忌、魏徵、戴胄、馬周、侯君集、杜正倫都被請到了大內,皇上說:“先說正事,正式說完了,大家都不要走,李大亮從邊陲趕來一路辛苦,朕替他接風洗塵,在場的諸公都要作陪。”衆人拜謝,皇上說:“李大亮,你先說吧!那邊情況到底如何?”李大亮拱手說:“臣在內地生長,又在內地行走多年,深知百姓種植五穀實爲不易,眼睜睜的看着這些糧食就這樣被捐贈給了那些大漠流民,臣爲那些百姓感到不公。”

皇上點點頭說:“你能有這樣的想法很好,說明你沒有忘本,不過朝廷花這筆錢自有朝廷的考慮。”李大亮說:“恕臣說一句不恭敬的話,朝廷之所以像大漠流民一味賣好,不過是享用利益誘使他們歸順大唐。”皇上捋着鬍鬚點點頭說:“這有什麼不妥嗎?就算是牲畜,只要人餵養的時間長了都會對人更加親近。”李大亮說:“牲畜是這樣,人就未必了。”皇上說:“此話怎講?”李大亮說:“陛下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話,養狗的人曾經告訴臣,跟人打交道之後就會更喜歡狗。也就是說牲畜你要老是餵養它,它就會對你心生感激,可人有時候你餵養它非但不會對你心生感激,反而認爲這件事理所當然。臣曾經親耳聽大漠的流民說過,內地的天子如此賣好,不過是想要維持天可汗的名聲,實際上在草原百姓的心中,只有生長在草原還有可能是他們心中的可汗。”

這話聽在皇上的耳朵裡着實不是滋味,李大亮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天可汗這樣的名號陛下聽一聽就好,不必太當真。陛下應該知道,是中原的百姓永富稅養活了整個朝廷以及百官和大唐所有的將士,而大漠的流民,過去大漠活不下去了,就來內地搶劫,如今他們不用搶了,而是我們白白的送過去,我們送糧食,他們依舊高昂着頭顱,不願意投靠大唐。我們何必將自己百姓辛苦種植的糧食如此不當一回事,輕易轉送他人。”皇上陷入了沉默,李大亮說:“內地的百姓就是根本,大漠的流民是枝葉,豈能爲了救助枝葉而折損根本,此等行爲就好比刓去心頭之肉去填飽肚子。”皇上說:“你說的卻有道理,你能如此思慮國事,朕很欣慰,諸公議一議吧!我們是不是停止救助大漠流民,如果要停止的話,應該如何停止。萬一發生問題要如何應對?”房喬說:“臣支持李大亮的主張。”

皇上說:“從古至今,中原的皇帝都看重中原的百姓,而輕視草原的牧民,朕則不同,將他們統統視作時朕的百姓,所以才能夠被草原各部擁立爲天可汗。”房喬說:“皇上,皇上應該聽說過民爲邦本,本固邦寧。”皇上立刻把話接過去說:“草原的百姓也是民。”房喬說:“如果是那些已經歸順大唐的百姓,救助他們上前有一個理由,若是那些不願意歸順的流民,曾以爲我們沒有足夠的理由救助他們。皇上對天下之民愛之如一,那麼臣要請教皇上何爲愛之如一?把真心擁戴大唐的百姓辛苦種植的糧食收走,再讓這些百姓扶徭役將他們運送到北方大漠,而之後得到這些糧食的卻是既不要服徭役,也不要納錢糧,且又不願意歸屬大唐的流民,陛下認爲這麼做對他們是公平的嗎?”

此言一出,皇上臉色鐵青,說:“這樣的話你爲什麼不早說?偏偏到了這個時候說出這樣的話,讓朕難堪?”聞聽此言,房喬頓時被嚇得魂飛魄散,趕緊長跪在地說:“臣有罪臣惶恐。”面對此情此景,李靖的心中波瀾起伏,世人都以爲房喬的身份是多麼尊貴,其實他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每天戰戰兢兢做事,有什麼功勞都是皇上的,有什麼罪過全要臣子承擔。只要皇上臉色一變,房喬立刻就如同要山崩地裂一般。李靖心想有機會一定要辭去相位,反正以他現在掙下的功名足以頤養天年,何必把自己留在這個地方受這份氣呢?房喬與李大亮頗有交情,當李大亮看到這一幕,心中着實不是滋味。皇上注意到了周圍氣氛微妙的變化,立刻換上一副笑臉,說:“好吧!這都是朕的過錯。這件事就議到這裡了,明日在政事堂商議,商量出結果之後再來跟朕說。”就在這個時候,太監過來說:“陛下宴席已經準備妥當,現在過去嗎?”

皇上說:“現在過去。”然後大家簇擁着皇帝一溜煙來到了舉行宴會的地方,入席之後,皇上舉起酒杯,說:“諸位都知道朕武將出身,不像諸位一樣飽讀詩書,通曉宇宙之大道,朕性格暴躁,所以讓諸位成功受了不少委屈,特別是房先生。”然後走到房喬跟前笑着說:“朕說過,一定與先生做一個千古君臣,有頭有尾有始有終。”魏徵說:“陛下雖然不斷犯錯,卻能夠及時承認自己的過錯,這就已經很難得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衆人都跟着附和,皇上把話接過去說:“你的意思朕不是聖賢。”魏徵說:“陛下當然不是聖賢,聖賢所能做到的事情,絕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皇上說:“朕能做到的事情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嗎?”魏徵說:“臣以爲只要足夠用心,處在陛下的位置,一般人都能夠做到。”皇上瞪圓了雙眼,魏徵說:“陛下的這個反應就說明陛下所下的功夫遠不到火候。”

常言道:“一物降一物。”房喬每一次見皇帝都會莫名的感到緊張,而魏徵則不同,他經常裝着膽子跟皇上頂牛。日積月累,以至於只要皇上聽到魏徵的名字,就會莫名的緊張起來。皇帝也是常人,也有貪玩任性的時刻,如果偏偏這個時候被魏徵撞見了,魏徵從來不會顧及皇上的顏面,上來就會指責一通。一開始他對魏徵也是非常不耐煩的,無奈皇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使得皇上越來越適應,有這麼一個存在,而且也認爲魏徵對他來說有益無害。一個人處於皇帝這樣的高位很難保持清醒的,他很容易在別人充滿功利的讚美當中迷失自己。許多人會感嘆自己無所依靠,這是因爲他們沒有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如果你自己是一個可以依靠的人,你會發現你有許多人可以依靠。如果你自己是一個靠不住的人,你終究會發現自己孤立無援。

別人之所以願意給你依靠,不過是希望自己也能多一個依靠。別人之所以願意幫你的忙,從根本上他是爲了讓自己的事業多一份助力。就好比有償還能力的人借貸也來的容易,而沒有償還能力的人接待就很困難。所以決定一個人要不要借錢給別人,主要不是看你與這個人之間的交情,只要看他的信用和償還能力就可以了。皇帝與大臣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君臣之間其實無所謂感情,不過是彼此覺得有用而已。大臣想要通過皇帝施展自己平生所學,而皇帝也要依靠大臣才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偉略。可能很多人都非常厭惡自己被人利用,然而只要你真的是一個通曉事理的人就不難明白,人與人之間90%的關係都是相互利用而已,你會跟一個不能帶給你任何利益的人打交道嗎?

跟皇上在宮裡吃宴席,是一種榮譽,有時候也是一種負擔。因爲在這樣的場合你完全沒有精力去注意飯菜是不是可口,酒味是不是醇厚。你所擔心的永遠是自己的談吐和舉止會不會在不經意之間觸犯了忌諱,一旦在關鍵時刻犯了糊塗,輕則丟官罷職,重則身首異處。臣伴君王羊伴虎,皇上一般二百五。吃皇帝家的酒席,就好比在狼窩裡用膳。總而言之,這是一件極兇險的事。酒席散了之後,大家各自回家。李大亮很想去拜訪房喬,卻又深深的知道近臣結交邊帥是犯忌諱的事,所以只好在館驛歇息。明日一早,參知機務的諸位大臣聚集在政事堂,房喬說:“今天雖不至於要把細節描畫出來,描畫基本的框架是必須的,請大家暢所欲言,務必完成任務。”此時旁邊有一位官員提筆記錄,魏徵說:“停止救助已經是大家的共識了,問題是怎麼停止,萬一發生問題要如何善後?”

房喬說:“那麼以魏夫子之見應該如何停止如何善後呢?”魏徵說:“我是這樣想的,應該給他們一個選擇,要麼歸順大唐,接受大唐皇帝的教化,要我去依靠他想要依靠的國君。若是他們心生不滿,那就是厚顏無恥,我們就應該堅決消滅。”房喬點點頭,然後看着李靖,李靖捋着鬍鬚說:“早就該這樣了。”侯君集說:“萬一要是發生意外,應該由誰來領兵出戰呢?”他的意思是希望給自己一次掛帥出征的機會,李靖卻說:“如果真有什麼意外,李大亮當親自率軍撲滅,絕不會再給朝廷添麻煩。”侯君集一臉不悅,卻實在找不到發泄的理由。房喬說:“我是這樣想的,應該講這件事情做的儘可能圓融一些。”李靖說:“這就需要左僕射想主意了。”房喬捋着鬍鬚,嘴角突然露出笑容,說:“我覺得這件事情應該這麼說,皇上本意是想用這些糧食來吸引這些流民,希望他們可以歸順大唐。但是皇上經過反思之後,認爲這些流民雖然處境艱困,卻仍舊有草原人高貴的靈魂,絕不可能爲了錢糧而投靠大唐。也是皇上決定停止這樣做,讓大家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若真的有人還想依附在天可汗等羽翼之下,朝廷將另有安排。”

此言一出,衆人無不叫絕。侯君集說:“房先生天縱奇才,我實在佩服。”李靖睜大了雙眼說:“這實在是一個絕妙的好主意。”之後大家又潤色了一番,然後御前前彙報。皇上聽了說:“這是誰出的主意,又讓朕下罪己詔?”一聽這話大家不知道該如何說,房喬自然是有擔當的,立刻出來承認,說:“這是臣的主意。”皇上說:“你真是太過分了,如此一來,草原上的百姓還會江添可汗當回事嗎?”房喬說:“那麼方案該如何更改,請皇上示下。”皇上說:“這種事也麻煩朕嗎?你自己想辦法。”這話說出去之後,皇上立刻感覺到不遠處有一股怒火在升騰,果然魏徵說:“陛下,這已經是最好的主意了,陛下卻要放棄最好的辦法,爲的卻是保全自己的顏面,陛下認爲自己的顏面比江山社稷還要重要嗎?”

皇上說:“魏夫子,在你看來朕的顏面就那麼不重要嗎?”魏徵說:“第一,這件事有折損陛下的顏面嗎?臣以爲沒有,從古至今還沒有哪,一朝的帝王是因爲反省自己的過錯而被人瞧不起的。只有那些昏君,纔會以反省自己的過錯爲恥,認爲一錯到底纔可以保全自己的顏面。第二,就算是這件事,傷到了陛下的顏面,如果這可以讓千千萬萬的百姓過上更加寬裕的生活,皇上認爲這麼做不值得嗎?天子是百姓的父母,哪有父母爲了保全自己的顏面而讓子女受飢寒之苦?”皇上看着李靖,李靖趕緊說:“陛下臣贊同魏夫子的主張。”這個時候皇上看着侯君集,因爲他與房喬之間有交情,再加上魏徵舉薦他到這樣的高位,也說:“皇上這麼做是值得的。”

就在此時皇上突然放聲大笑,然後又突然收住了笑容,說:“好,準了。朕沒有想到能有你們這樣的一般職稱,往後大唐百姓一定會有好日子過。”之後李大亮帶着詔書前往邊關,一路上車馬勞頓按住不表,只說來到邊關之後,看到到處散落着流民,其中有一個人看到李大亮身着一身唐裝,於是投來仇恨的一片,在這些人看來,自己之所以落得這樣一步田地,只是因爲大唐滅了他的國,要不然在大可汗的庇護之下,不知道能有多歡樂。這更加深了李大亮執行朝廷決定的決心。當天下午,李大亮就讓人把文書張貼了出去。不出所料,很快就有一部分人鬧將起來,有一個領頭的人把衆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只見此人站在高處振臂一呼,說:“我們之所以活得如此悽慘,靠唐朝的救濟討生活,是因爲唐朝滅了我們的國,如果唐朝皇帝真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那就應該讓所有唐朝的軍隊退出草原、遠離大漠,將我們的大可汗放回來。可是他們沒有這樣做,正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天我們不妨在這裡放手一搏,然後將西北道控制起來再向東挺近,相信在不久之後,大漠是我們的,草原是我們的,藍天覆蓋之下的所有地方都將屬於我們。我們將擁有天下的財富,域外知名都將成爲供我們驅使的奴隸。”於是他們開始圍攻守在那裡的士兵,李大亮早就防備着這一手,因爲事先在關鍵的地方埋伏了弓箭手,當鬧市的人羣出現的時候,立刻萬箭齊發。這些人當中很多在頃刻之間都被射成了刺蝟,但是在衆人情緒的感染之下,他們仍舊不斷往前涌。

李大亮立刻派出騎兵衝散了他們的隊伍,然後再讓久經戰陣的士兵帶着刀衝進去一通亂砍。終於將這一場混亂平息了下來,因爲擔心發生瘟疫立刻將屍體堆積起來,然後一把火燒掉了。做這件事的時候,還不忘請來僧人做法事。爲了把戲演到底,李大亮對着熊熊火光放聲大哭,說:“唐朝的皇帝就像父親一樣愛着這些百姓,而我卻沒有替皇上照顧好他們,使得他們心生叛逆,做出如此天地不容之事,從而遭瞭如此慘痛的報應。”也沒有鬧事的人看到此情此景,一時間也沒了主意,李大亮說:“你們可以自行選擇,願留便留,願走便走,大唐的皇帝天可汗陛下,絕不會爲難大家。”這個時候一雙似曾相識的眼神引起了李大亮的注意,立刻讓人將那個人抓過來,李大亮說:“種種跡象表明,你就是這件事的罪魁禍首,如今你還想逃走嗎?”不等那個人開口反擊,李大亮拔出配刀將那人分成了兩截。

混亂平息的消息傳回長安,皇上說:“李大亮知道做一場法事這是很好的,朕也要在長安舉辦一場法事,朕要讓居住在長安的胡人們知道,朕是愛護他們的。”法事了舉行當天,大量的百姓前來觀看。在人羣當中就有蕭玉蓉,法事結束之後人羣散去,在涌動的人潮當中,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個人不是別人,就是苗山幽。她立刻走過去打招呼說:“苗兄弟,想不到在這裡還能撞見你。”我立刻轉身說:“我聽說孫師父已經回山了,便以爲你也跟着他一同回山了,沒想到你仍然留在長安。”蕭玉蓉露出一臉苦笑說:“不怕你笑話,我在長安見識了人世繁華,師父就告訴我,一個人不可能在清靜之中得道,一定要在經歷了人世很多浮沉之後纔會有所悟。”

我說:“既然如此,他爲什麼自己回山了呢?”蕭玉蓉說:“師父說‘富麗繁華的地方就像是大漠,在這種地方待的久了,心就會蒙塵,去山中尋找清靜,其實就是想要清洗這一顆蒙塵的心,非如此不足以見心之光亮。可如果一顆心從來沒有被大漠之中的風塵打磨,那也不會有一顆靈光剔透的心出現。’我覺得師父說的對,所以暫時留在長安。”我說:“其實人怎麼可能遠離紅塵呢?人本身就是紅塵之物。”蕭玉蓉說:“可要是太過於眷戀紅塵,人是不可能得道的。”我說:“使人本無高下之分,都是天地養育之衆生。一個得道之人,必定有真磐石一般的願力,非如此不足以心想事成。有如此願力的人即使在紅塵中沉浮,也會是能夠成就大事業的人。”蕭玉蓉說:“我覺得你這個人非常的聰明,說出來的話就像是一股清流,不過一個人如果做的跟說的不一樣,那他說的也都是妄言,他所想的也都是妄想。”

我說:“你能看到這一層,實在是難能可貴,其實人都想把自己生平的感悟告訴另一些人,但這其實是不可能的,只要那個人沒有經歷過你所經歷的事情,你說的話他不可能感同身受。人往往就是這樣,等到長大成人之後,生兒育女之時才知道父母當年所說的究竟是什麼意思。”蕭玉蓉說:“要不這樣吧!我收你爲徒。”一聽這話我竟然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應答,她說:“我們已經相處了這麼長時間,你可能覺得我跟你是平輩,拜在我門下讓你難以接受,其實你只要仔細想一想,有了師徒的名分,我們的關係就可以更加親近,這對你來說難道不好嗎?”我點點頭說:“那好吧!但願我拜你爲師,之後不被衆人笑話。”蕭玉蓉說:“你要是有這樣的顧慮,我也要告訴你,我不是非收你爲徒不可。”我趕緊雙膝跪地說:“師父在上徒兒這廂有禮了。”她說:“這也太草率了吧?”

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第38回裴特進晉升裴司空苗沙彌變成苗居士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199慕容順直言獲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第74回草原雄鷹落地京兆皇帝罷相震動天威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309太常博士斥僞數術果毅都尉平吐谷渾156二位路人御前辯論 兩次赦免羣臣爭執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186傳佛法因故減苦役 習道經意外開岔支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
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第38回裴特進晉升裴司空苗沙彌變成苗居士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199慕容順直言獲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第74回草原雄鷹落地京兆皇帝罷相震動天威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309太常博士斥僞數術果毅都尉平吐谷渾156二位路人御前辯論 兩次赦免羣臣爭執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186傳佛法因故減苦役 習道經意外開岔支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