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前因後果

花朝生於春暖花開時節,而花夕卻是在寒冬臘月中來到這個世界。

容姨娘是花夕的生母,不過生下她後便早早去了。正室夫人白氏瞧着這女孩可憐,從小就由她撫養長大,同嫡出孩子的教養並無二般。

白氏與花老爺曾經是青梅竹馬兩家大人早早就結了娃娃親,容姨娘的事情讓一向溫柔的白氏動怒了很久,她本想着合離後橋歸橋路歸路,大不了休了自己也成,反正這府裡她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可誰都沒想到容姨娘在府中雞飛狗跳的情況下竟就那麼沒了,只留下了尚在襁褓中的花夕尚有一息。

白氏已誕育了孩子,看着熟睡中的孩子,一時間卻生出了不忍之心。花老爺見狀連忙立下永不納妾不娶平妻不然天打雷劈的誓言,這才讓白氏暫時息了些怒火。從那之後,府中的風向就變了,白氏說東花老爺不敢說西,白氏要他今日不沐浴就不許進房間,他便要去麻溜的把自己洗香了才能去見她。

也不知道這事怎麼就傳了出去,一時之間朝堂之上的同僚都笑他懼內,要他回家後定要重振雄風纔是。他卻擦着腦袋上流下的汗,唸叨着:你們懂個屁。

--------------------------(作者:哎,早幹嘛去了)-----------------------------

花朝緊緊的抓着阿夕的手,面前的這個孩子現在不過七歲多點。

花夕看着平日裡性格跳脫的姐姐此時紅了眼一言不發的看着自己,不一會兒竟還流下了眼淚。

忙衝着門口奶聲奶氣的喊着:

"爹!娘!姐姐傻了!"

夜裡花朝一個人躺在牀上,想着往事。

前世的花夕纔不過是剛出閣的年紀便不得不學着算計,學着如何在那爾虞我詐的後宮生存。這一切她都後知後覺,明明自己纔是姐姐,卻護不了家人,將這樣的重擔盡數丟給了自己唯一的妹妹。自己既是能重活一世,那麼她便不會再放開花夕的手,也不會再讓她被迫長大。

睏意漸漸襲來,她卻又想起了景霖,卻沉默了很久。

曾聽人說過景太尉的夫人在懷他的時候遭了鄰國暗探下的毒手,早產了景霖後掙扎了些年最終還是走了。

自己雖嫁與他那麼些年,其實並不瞭解他身上發生的事情,也只知他從小就一直斷斷續續的吃藥,但卻從未見過他生病的模樣,景夫人身上的毒到底影響了他多少? 花朝曾問起過此事,可景霖卻含含糊糊的岔開了話題,想來是他並不願意說吧。

她跟景霖的關係並沒有很親密。

在花朝嫁過去前不小心看到了花夕所寫的詩句,那時的她才明白。慌忙中她去尋了阿夕問及此事,原是真的。

花朝不知道那天自己是如何離開,她向父母提出瞭解除婚約,卻不敢說及緣由,她怕母親會變得不喜歡花夕,故而她只說是她的任性,不想嫁了。聖上賜婚,事已定局,她不得不嫁。

待她入了太尉府中後便病了,而後從主院搬去了早已無人居住的別院。景霖找過她幾次,她也只是藉口閉門不見。

直到有一天,景霖站在她門口對她說:

"我知道你爲何不想見我。"

花朝聽這話後手攥緊了衣角

"我承認一開始我也想過抗旨。二小姐曾救了我一命,救命之恩我無以爲報,我本打算二十冠字之日,便向岳父岳母提親。"

花朝平靜的聽着他的話,眼淚卻已經在打轉了,她自己都沒有留意到淚水開始一滴一滴的滴落在手背打溼了袖口。

第二日景霖就接到了官家的旨意,邊境近年來總有些動盪,他的父親前年已趕去關外鎮守,現要他同去匯合,說是上陣還需父子兵纔好。

急匆匆的離開,甚至沒有告別。

她看着着景霖的告別信,怎麼走的這樣急。

仔細想想,一開始官家賜婚時她便有些奇怪,爹爹不過是從五品秘書少監,爲何要讓她嫁給父親是正一品太尉的景霖,這本是門不當戶不對的姻緣。想到這,她有些擔心官家是不是坐穩了皇位覺得太尉有些礙事了,想到這她有些心慌。

不知不覺手上的力道便攥的更緊了。

一陣風吹了過來,她起身去關窗,想着快入冬了,明年開春阿夕也到了出閣的年紀了。

她這一病便病了小半年。雖說花朝從小便是活潑的性格,身體卻一直不大好,一染風寒便要折騰很久,每天暈暈乎乎的度日,拖拖拉拉了好一陣子,最後竟沒趕上阿夕的及笄禮。

這中間父親母親時不時的來看看她,這樣一直好生養着倒沒有再嚴重下去。她雖沒有得到寵愛,但這府中只有她這一位正經主子了,畢竟也是從正門擡進來的衙內夫人,下人並不敢怠慢什麼。

直到阿夕及笄禮後沒多久,她收到了阿夕的信。

從那之後,府裡的人都知道景小衙內的夫人病情突然惡化了,遣了大夫來看,他搖搖頭卻說,夫人這是心病。

重回十歲的花朝攥着被子想着信上的內容,神色有些黯淡。

花夕寫道:

“餘生便不要再相見了。”

----------------------------------------

她開始把自己關起來,誰都不見。沒過多久,傳來消息花夕入宮了,她手中力道一卸,筆便掉落在紙上,染出了一大團墨跡。

她看着跳動的燈芯喃喃道:

"若是能永不相見,也許是好事。"

時間過的好快。

景霖一去就是三年。

兩人再相見時卻多了幾分尷尬與疏離。

花朝看着他半晌,突然笑了

"三年未見,你黑了不少"

之後兩人也算是相敬如賓的過了幾年,可是花朝的心結一直都像一顆種子,可能稍不注意便會開始破土萌發。

景霖爲她找了不少名醫卻也都是同樣的結論,她的病全在於自己。

這三年裡發生了件大事

始元十六年,花夕誕下十五皇子,封爲賢妃。

而後,景霖突然開始遠離她。

這些年他們雖不算多麼親厚,但在外人眼中相敬如賓也算是令人羨豔的感情了。

景霖突然的冷漠讓她有些猝不及防,但她既沒哭也沒鬧,從此她又回到了曾經安安靜靜日日抄寫經書的日子,好像這些年的時光都不曾出現過。

始元二十二年,她身邊的筠兒告訴她,這些日子景衙內頻繁出入後宮。她的筆一滯,卻很快就恢復如常。

也是這一年她大伯父家開始時不時的就出事,本就靠着妻子的母家得的官職被一降再降,畢竟淑妃的墳頭草也有丈餘了。

始元二十三年,她暈了過去,大夫說她時日無多了。

筠兒哭着送大夫出府,回來時看着她依舊強撐着在燈下寫着什麼,最後也只得了輕飄飄的一句:

"我的事,不要告訴別人,包括衙內"

始元二十四年的年底,官家下旨花家閤府上下盡數流放。賢妃得了個大義滅親的頭銜,引得前朝衆官員側目,暗自感嘆她的心腸也有些忒堅硬了,竟連自己的家人也不放過。他們也明白,以後可不能得罪了這個年輕的娘娘。

花朝得了這個消息後便開始吐血不止。

她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向宮裡去了封信,想再見妹妹最後一眼。

六、大伯母十九、一家人三、前因後果三、前因後果十九、一家人二十一、蘇夫人十、成了七、花裕八、思忖六、大伯母十、成了十五、蘇子絡二十三、子仲先生四、竟然回來了七、花裕十四、飾品風波二十三、子仲先生十、成了十七、偷着處罰十三、少年心性四、竟然回來了十九、一家人十九、一家人十七、偷着處罰六、大伯母七、花裕十三、少年心性三、前因後果二、始末五、前因後果四、竟然回來了二十三、子仲先生二十一、蘇夫人十六、蘇子絡(二)二、始末九、計謀十一、家宴二十三、子仲先生十七、偷着處罰三、前因後果二十三、子仲先生九、計謀二十一、蘇夫人十九、一家人二十二、兇險六、大伯母十一、家宴二十三、子仲先生七、花裕二十二、兇險五、前因後果五、前因後果十四、飾品風波二十二、兇險六、大伯母十四、飾品風波十三、少年心性十五、蘇子絡十四、飾品風波十、成了二十二、兇險二十三、子仲先生十一、家宴五、前因後果四、竟然回來了二十三、子仲先生二十二、兇險十四、飾品風波五、前因後果二十一、蘇夫人九、計謀二十一、蘇夫人二十一、蘇夫人七、花裕八、思忖二十、三妹妹二、始末六、大伯母二十、三妹妹十四、飾品風波三、前因後果八、思忖二十一、蘇夫人十三、少年心性七、花裕十七、偷着處罰七、花裕三、前因後果十五、蘇子絡十三、少年心性十、成了十、成了十五、蘇子絡十五、蘇子絡三、前因後果九、計謀
六、大伯母十九、一家人三、前因後果三、前因後果十九、一家人二十一、蘇夫人十、成了七、花裕八、思忖六、大伯母十、成了十五、蘇子絡二十三、子仲先生四、竟然回來了七、花裕十四、飾品風波二十三、子仲先生十、成了十七、偷着處罰十三、少年心性四、竟然回來了十九、一家人十九、一家人十七、偷着處罰六、大伯母七、花裕十三、少年心性三、前因後果二、始末五、前因後果四、竟然回來了二十三、子仲先生二十一、蘇夫人十六、蘇子絡(二)二、始末九、計謀十一、家宴二十三、子仲先生十七、偷着處罰三、前因後果二十三、子仲先生九、計謀二十一、蘇夫人十九、一家人二十二、兇險六、大伯母十一、家宴二十三、子仲先生七、花裕二十二、兇險五、前因後果五、前因後果十四、飾品風波二十二、兇險六、大伯母十四、飾品風波十三、少年心性十五、蘇子絡十四、飾品風波十、成了二十二、兇險二十三、子仲先生十一、家宴五、前因後果四、竟然回來了二十三、子仲先生二十二、兇險十四、飾品風波五、前因後果二十一、蘇夫人九、計謀二十一、蘇夫人二十一、蘇夫人七、花裕八、思忖二十、三妹妹二、始末六、大伯母二十、三妹妹十四、飾品風波三、前因後果八、思忖二十一、蘇夫人十三、少年心性七、花裕十七、偷着處罰七、花裕三、前因後果十五、蘇子絡十三、少年心性十、成了十、成了十五、蘇子絡十五、蘇子絡三、前因後果九、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