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7.12戰役(十一)

142高地附近的地形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放眼看上去較爲開闊平坦,但真要是細看的話就是這一塊高那一塊低的,就像海面上的波浪一樣。: 3..

實際上不僅僅是142高地附近是這樣,一線絕大多數地方都差不多……被炮彈覆蓋數十上百遍了嘛,自然到處都是彈坑忽高忽低的,只不過142高地附近本來的地形也差不多是這樣而已所以特別明顯而已。

另一方面,就是5號、6號高地之間的那道狹谷還是“s”形的。

黃建福就是根據這兩點制定了一個“坦克打游擊”的戰術。

黃建福是這樣的分析的:

首先,因爲142高地及5號、6號高地附近的地勢高低起伏,這不利於坦克在行進中射擊,同時目標的運動軌跡也很難被掌握。這個特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59中來說是有好處的,原因是59中本來在行進中就因爲條件限制無法瞄準,那也就不在乎行進中的射擊條件是否更加惡劣了。

反觀這種地形卻會對蘇軍的t72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儘管其安裝了相對較爲先進的火控系統。

其次5號、6號高地之間的狹谷是“s”形的,這也就意味着一旦我軍坦克駛入這條狹谷基本也就安全了。

這其實很容易理解,就像我們構築坑道時往往也要拐一個彎……子彈是沿直線飛行的,如果把坑道做成一條直線到底的話,那麼機槍對着坑道口一陣掃射也就將藏身在裡頭的戰士一窩端了。

但如果拐一個彎的話。就可以很好的避免了這個問題。甚至還可以爲藏身在坑道內的戰士提供一個很好的掩體。冷不防的從彎處冒出來就朝坑道外打上一梭子彈。

同樣的道理,5號、6號高地之間的這個狹谷就相當於一個彎曲的坑道,區別只是這個坑道比較大一點,而且躲在坑道里的不是戰士,而是坦克。

於是當越鬼子的坦克及裝甲車在炮兵及步兵的掩護下氣勢洶洶的朝142高地猛撲上來的時候,黃建福並沒有迎上去,而是按兵不動。

這在兵法上就叫“避其鋒銳”,這使得原本還想大幹一場想給中國坦克部隊一點顏色看看的越軍有點無處着力的感覺。

接着就在越鬼子站在142高地上歡呼的時候……這時的越鬼子似乎可以放心的在高地上歡呼。一個是因爲我軍142高地上的駐軍又像往常一樣退守進坑道並被越軍火力給封鎖住 ,另一個則是因爲我軍現在沒有炮彈,不能再像之前一樣爲142高地提供炮火援助。

因此,越軍一佔領142高地就十分囂張的大喊大叫,並明目張膽的在142高地上構築機槍陣地、迫炮陣地準備爲其進攻5號、6號高地做準備。

但就在這時,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我軍坦克出手了……

首批投入戰場的坦克不多,左翼兩輛右翼兩輛,一共只有四輛。

這又是一個出乎越軍意料之外的地方,要知道越軍有六輛t72,而我軍有二十輛59中。這種對比是很明顯的。t72數量雖不如59中多,但性能卻要比59中好得多。

所以。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中人肯定會以性能不如t72但數量卻佔優的59中發起集團式攻擊也就是狼羣戰術來以多打少吧!

誰想中人非但沒有這樣做,反倒只出動四輛。

很明顯,這麼一來59中就是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處於絕對的下……這不是找死嗎?!

所以越軍根本就沒有將這四輛59中放在眼裡,這使得那些在142高地上構築工事的越軍根本就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

這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越鬼子十分熟悉我軍坦克的性能,知道59中無法在行進中瞄準。

但越鬼子很快就發現自己錯了……因爲下一秒這四輛行進中的59中突然就“轟轟”的朝142高地打出了幾發炮彈,而且這幾發炮彈全都十分精準的落入142高地上並在越軍人羣中炸開。

這一來就把越鬼子全都打懵了,事實上在聽到一線炮兵觀察員報告這個戰況的時候我也大惑不解……不是說59中無法在行進中瞄準的嗎?黃建福這傢伙是怎麼做到的!難道說我軍59中這時也改進了火控系統?

不可能啊,59中雖說有改進,但不過就是加裝了測距儀,僅僅只是改變以前開炮看炮手的感覺而已。再說了,要是59中改進了火控系統,我這個合成營的營怎麼會不知道。

後來才知道,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59中並沒有改進其火控系統,這僅僅只是黃建福玩起炮兵試射的方法而已。

簡單的說,就是在越鬼子上來之前,也就是142高地還在我軍手裡的時候,黃建福就帶着他的坦克連將坦克開到142高地附近進行一次詳細的試射。

這些試射的位置全都不一樣,有的坦克在這有的坦克在那,但目標都是一致的,那就是142高地。

炮彈準確命中目標之後,黃建福就把這些位置及坦克炮的諸元給記了下來並列成一張表發給每一個坦克手,甚至還爲了方便協同爲這些特定的位置編了序號並進行一次必要的演練。

於是問題就變得簡單了,59中在行進中無法瞄準是沒錯,但是如果目標是不會動的142高地呢?

那情況當然就不一樣了,開打時每一輛坦克基本都進行着這樣的事:

首先是車大喊一聲“三號位置”,這就表示坦克即將駛向數據表中的第三號位置,於是駕駛員馬上將坦克開放三號位置。炮手按照數據表裡的數據調整好坦克炮諸元。接着在坦克駛入三號位置時車大喊一聲:“放”……

“轟”的一聲。炮彈就準確的砸在了142高地上。

142高地總共才只有幾百平米,而這時該高地上還到處都是越鬼子在活動,於是隨便打上一發炮彈都能將幾名越鬼子炸上天。

這一來就讓越鬼子大驚失色,尤其是坦克兵……因爲我軍59中看起來就像是在行進中“有的放矢”,於是想當然的就以爲中人是不是把坦克升級成擁有可以在行進中準確的火控系統了。

其實這不怪越鬼子會這麼想,當時就連我以及在一線看到這一幕的四十師步兵們也這麼想。

更何況,越軍也很清楚中人這幾年的裝備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單兵裝備由以前的56半、56衝發展成現在的八一槓,反坦克裝備也在不斷改進甚至還有反坦克導彈。尤其是炮兵方面還投入了先進到他們無法想像的炮瞄雷達。

於是自然而然的,越軍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59中很有可能在美國佬的幫助下已經能夠在行進中射擊了。

那這還了得?中人擁有二十輛這樣的坦克,而越軍只有六輛。

這一來就給越軍坦克兵一個下馬威,讓他們因爲拿下142高地剛剛高漲的士氣馬上就矮了一截。

但越軍的特點就是從來都不願服輸的,不僅步兵是這樣,坦克兵也是這樣。

於是下一秒他們的t72和裝甲車很快就迎了上來……

但令人意外的是59中並沒有與越軍坦克作戰的意思,反倒是拐了一個彎就朝位於中部的狹谷駛去……142高地是不會動的,所以打得準,這種方法用在會動的敵人坦克和裝甲車上就不管用了嘛!

越軍當然不會就這樣善罷甘休,坦克和裝甲車緊緊的追了上來。同時一邊追着還一邊朝59中開炮。

這的確是他們開火的大好時機,59中這時面對着他們的是較爲薄弱的側面裝甲甚至是背面裝甲。一旦被t72那125mm的滑膛炮命中那就無疑就玩完了。

但是讓越鬼子氣惱不以的是,因爲這一帶的地勢起伏不平,所以就算t72能夠在行進中射擊卻根本就沒法瞄準,它們打出的炮彈在坦克的顛箥中離59中都有十萬八千里,有些甚至都打到了5號、6號高地上。

這其中有兩輛t72比較聰明,它們選擇了停車瞄準……這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命中目標的機率,至於追擊目標就讓其它坦克來做。

只可惜由於地勢起伏的原因,目標的軌跡也同樣無法預測,但這些炮彈至少不會偏差太多,大多都打在59中周圍,還是能給59中構成一定的威脅。

不過越軍的時間卻不多,因爲59中很快就駛入了5號、6號高地之間的峽谷,接着一個拐彎就不見蹤影了。

這時“s”形峽谷就發揮了作用,不管越軍坦克在後頭怎麼轟炸,它們的炮彈總不會拐彎,於是全打在谷口處而無法對駛入的59中造成半點傷害。

“好!”指揮部在聽到前線炮兵觀察員的實時彙報之後,很快就響起了一片叫好聲。

在這種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還能打成這樣,那的確是不容易。

但更精彩的還在後頭。

一輛越軍坦克不知死活的跟進了峽谷……

我想,這也許是因爲越軍不服輸的民族特性造成的,這種特性在大多情況下是好的,比如越軍可以在日本、法國、美國等國家的殖民和侵略下期抗爭,最終贏得了勝利。

但有時又是不好的,比如在戰場上往往憋着一口氣就不顧生死的往前衝,這就是“意氣用事”。

不過我想,這輛坦克之所以敢闖進峽谷,其實也有一探峽谷究竟的意圖,所以跟着這輛坦克進來的還有兩輛裝甲車,裝甲車上很快就下來了十幾名步兵爲坦克擔供掩護。接着坦克就帶着步兵緩緩駛入了峽谷。

其結局就不用多說了。

峽谷兩邊早就安排好了我軍的反坦克部隊,無後座力炮、火箭筒、反坦克導彈等一應俱全。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我軍是不會使用反坦克導彈的……這玩意一枚就幾萬人民幣,所以能不用咱們還是儘量不用,同時在峽谷我軍與越軍坦克接戰時距離不過一、兩百米,在這種距離上完全沒必要用反坦克導彈。

等到越軍坦克深入到我軍包圍圈後,隨着黃建福一聲令下,草叢裡、石頭後,突然就冒出了一個個火箭筒射手或是無後座力炮,轟轟的就是一陣亂打……t72裝甲是厚,我軍有許多火箭彈是居高臨下的打擊其薄弱的頂部,於是當即就將t72打成了一團火球。

至於後頭跟着的步兵和裝甲車吧,除了被火箭彈炸得擡不起頭外,他們還要面對緩緩從拐彎處開上來的59中。

這時自然就是59中發揮作用的時候了,一炮就將一輛裝甲車轟上了天,接着並列機槍和高射機槍衝着越軍步兵一陣亂打,只打得越軍一陣鬼哭狼嚎慘叫不已。

這一幕就更是讓峽谷外的越軍感到一陣陣的毛骨悚然……有些事情就是這樣,如果是親眼看到了就不覺得有什麼,反而是那種沒有看到的,就會讓人在腦海裡產生無限的暇想,結果是越想越恐怖。

就像現在這樣,谷外的越軍看不到谷內的情況,只聽到谷內一陣槍聲、爆炸聲,還有越軍的一陣陣慘叫聲,接着很快就恢復了平靜,越軍一個也沒有走出來……這使得這個峽谷似乎就變成了一個吃人的機器,就等着越軍送上門去自投羅網。

這時越軍就有兩個選擇:

一是按計劃進攻5號、6號高地。

但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爲中國坦克部隊還在,它們隨時都可以再次上演一出這樣出來繞一圈再藏身進峽谷的好戲。而那時又很有可能是越軍在5號、6號高地上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

另一個就是繼續尋找戰機與中國坦克部隊作戰。

但中國坦克部隊現在不出來又能奈他何呢?

第236章 基地第51章 反斜面戰術第73章 墨爾本號(二)第163章 坦克第36章 詭計第五十五章第146章 勝利第21章 引蛇入洞第三十六章第七十八章第75章 疑兵之計第230章 會議(四)第54章 鷸蚌相爭第76章 做報告第106章 點名第96章 天線第2章 新任務第八十五章第202章 7.12戰役第157章 217高地第15章 生日第28章 優勢第168章 武警第73章 晚餐第129章 大型迫炮陣地第7章 直五改第34章 民航事件(三)第12章 黑鷹直升機(二)第200章 重逢第123章 虛虛實實第130章 伏擊第62章 山口第12章 訓練第24章 經濟(二)第186章 狙擊戰第七十章第39章 薩朗隧道第103章 演習(四)第61章 遷徒第149章 裝甲車(三)第70章 雲南第三十七章第166章 測試第119章 SAS(六)第128章 戰前準備第129章 指揮權第68章 評功第六十八章第87章 馬島戰爭(六)第192章 腳印第134章 跳傘(三)第二十五章第22章 飛行體驗第173章 水源第75章 疑兵之計第153章 黃連山第86章 馬島戰爭(五)第227章 會議第66章 飛機(四)第198章 142高地(四)第八十一章第131章 伏擊(二)第24章 對峙(四)第50章 者陰山(十五)第66章 突圍第8章 難民營(二)第215章 老鄉第98章 防空裝備第197章 142高地(三)第181章 老山戰役(十五)第137章 演習第218章 整頓第99章 馬島戰爭(十八)第124章 電話第66章 玉米第118章 法卡山戰役(二十三)第57章 者陰山(二十二)第59章 背靠背第209章 7.12戰役(八)第188章 公路橋(二)四十五章第183章 作戰方案第五十章第113章 南島第162章 衝鋒排雷第206章 戰前準備第201章 過年第68章 辦公樓第7章 炮兵觀察員第216章 離開第34章 司務長第113章 良性發展第52章 者陰山(十七)第143章 狙擊戰第157章 凱旋第47章 光頭第99章 最後一發子彈第117章 站長第10章 哈桑第79章 05號山谷
第236章 基地第51章 反斜面戰術第73章 墨爾本號(二)第163章 坦克第36章 詭計第五十五章第146章 勝利第21章 引蛇入洞第三十六章第七十八章第75章 疑兵之計第230章 會議(四)第54章 鷸蚌相爭第76章 做報告第106章 點名第96章 天線第2章 新任務第八十五章第202章 7.12戰役第157章 217高地第15章 生日第28章 優勢第168章 武警第73章 晚餐第129章 大型迫炮陣地第7章 直五改第34章 民航事件(三)第12章 黑鷹直升機(二)第200章 重逢第123章 虛虛實實第130章 伏擊第62章 山口第12章 訓練第24章 經濟(二)第186章 狙擊戰第七十章第39章 薩朗隧道第103章 演習(四)第61章 遷徒第149章 裝甲車(三)第70章 雲南第三十七章第166章 測試第119章 SAS(六)第128章 戰前準備第129章 指揮權第68章 評功第六十八章第87章 馬島戰爭(六)第192章 腳印第134章 跳傘(三)第二十五章第22章 飛行體驗第173章 水源第75章 疑兵之計第153章 黃連山第86章 馬島戰爭(五)第227章 會議第66章 飛機(四)第198章 142高地(四)第八十一章第131章 伏擊(二)第24章 對峙(四)第50章 者陰山(十五)第66章 突圍第8章 難民營(二)第215章 老鄉第98章 防空裝備第197章 142高地(三)第181章 老山戰役(十五)第137章 演習第218章 整頓第99章 馬島戰爭(十八)第124章 電話第66章 玉米第118章 法卡山戰役(二十三)第57章 者陰山(二十二)第59章 背靠背第209章 7.12戰役(八)第188章 公路橋(二)四十五章第183章 作戰方案第五十章第113章 南島第162章 衝鋒排雷第206章 戰前準備第201章 過年第68章 辦公樓第7章 炮兵觀察員第216章 離開第34章 司務長第113章 良性發展第52章 者陰山(十七)第143章 狙擊戰第157章 凱旋第47章 光頭第99章 最後一發子彈第117章 站長第10章 哈桑第79章 05號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