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要說爲什麼要重點發展陸地上的導彈部隊,這還得從不對稱戰爭說起!”看着周圍滿臉疑惑的幹部們,我繼續說道:“首長們都知道,不對稱戰爭這個慨念,如果泛指的話那就是以絕對優勢或者壓倒性的兵力取得勝利,這有點像我們常說的‘集中優勢兵力創造出有利的戰略態勢’,但我更願意從另一個方面來理解這句話,那就是‘以不同兵種的優勢創造出有利的戰略態勢’。”

我話音未落就見幹部中有幾個人微微點頭,這其中也包括了張司令和李司令。顯然他們之前也有類似於我這種理解。

“原因很簡單!”我接着說道:“我們都知道在戰場上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爭取有利的戰略態勢並不容易,因爲戰場就那麼大,敵我雙方的條件往往也差不多,後勤、兵力、火力的展開也受戰場的限制,尤其是在機槍、火炮及戰機等殺傷力大的武器裝備出現後,絕對優勢的兵力在戰場上有時不僅不能取得有利的戰略態勢反而會成爲失敗的原因之一。且就算以這種優勢最終取得了勝利,往往也是一種慘勝。

但兵種的優勢創造出來的有利戰略態勢就完全不一樣了,就算這一次的馬島戰爭,因爲英軍在潛艇及反潛方面壓倒性的勝過了阿軍,結果迫使阿軍水面軍艦不敢出戰,阿軍水面軍艦不敢出戰就造成阿軍空軍只能從阿根廷本土起飛作戰,並且得不到水面軍艦的支援,從而導致了阿軍雖然是在本土作戰但卻丟掉了制空權、制海權。這也是阿軍最終丟掉這場戰爭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當然。阿軍之所以失敗還有其它原因。比如戰鬥意志不強、戰術不夠靈活、武器裝備不成體系等原因。

但潛艇及反潛方面的能力所造成的不利態勢是毀滅性的,這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使阿軍海、陸、空三軍都陷於被動挨打的狀態!”

“楊學鋒同志說得沒錯!”李司令點頭說道:“我們總是把阿根廷空軍的失敗歸結於其必須從阿本土起飛作戰時間只有五分鐘的原因,但是卻沒有人想想阿根廷空軍爲什麼會像這樣處處受制。如果說阿根廷沒有航母那也就罷了,但阿根廷卻有航母,雖有航母但卻無法發揮作用。

如果這艘航母能發揮作用的話那會出現什麼狀況?當然就是阿根廷的戰機有充足的作戰時間,不至於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在被鷂式攻擊的時候連個規避動作都沒有時間做。

造成這一切的又是什麼呢?歸根結底就是阿根廷潛艇和反潛能力太弱。”

“這至少讓我們學到了兩個方面要注意的地方!”我接着李司令的話說道:“一方面,從阿根廷方面的失敗我們就知道了軍事上同樣也存在短板原理,也就是一支軍隊的整體實力並不是以最強的那一點來看的。而是以最弱的那一點來衡量的,因爲敵人會利用這個弱點進而影響到其它方面。

就像阿根廷因爲潛艇與反潛能力不足而影響到其它方面一樣,如果我們空軍沒有夜戰能力、或者海軍過於落後、甚至雷達、導彈性能與敵人存在代差等等,這其中只要有一個弱點,就很有可能會造成敵人以兵種上的優勢對我們實施不對稱作戰!”

我話音一落就引起了會議室裡的幹部們一片討論聲。

“所以答案是很明顯的!”我等討論聲安靜了一些後就接着說道:“爲了使敵人不能對我們實施不對稱作戰,我們的發展必須是各方面都要比較均衡,也就是儘量使自己沒有短板,至少也要跟敵人在裝備上不存在明顯的差距,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在戰場上不像阿根廷一樣處處受制於人。”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一名老幹部站起來說道:“按照楊營長這個觀點,那咱們抗美援朝是怎麼打的?要知道那時咱們可是飛機大炮什麼都沒有。也一樣能把美國佬外加十幾個國家的聯合國打出去!”

這老幹部的話很快就引起了一羣人的贊同,畢竟這是個鐵的事實。而且如果按照我剛纔所說的兵種上的不對稱戰的話,那抗美援朝就是個最突出的不對稱。而志願軍偏偏就在這樣的不對稱戰下打勝了。

“我是這麼看的!”等安靜了些後,我就接着說道:“抗美援朝這一仗的確是我軍戰史上表現極爲精彩的一戰,但同志們往往更多的是看到敵人,看到的是敵我裝備上巨大的差距和不對稱,卻沒有看到我軍也有相對於敵人的一個不對稱!”

“哦?什麼不對稱?”聞言衆人臉上不由帶着疑惑。

“軍事素質上的不對稱以及戰鬥意志的不對稱!”我說:“這場戰爭中,美國佬是怎麼樣的戰鬥意志我們都知道的,他們其實並不願意在朝鮮這個異國他鄉丟掉性命,嬌生慣養的他們也適應不了朝鮮的嚴寒,所以他們更多時間都是在後方打炮或是用飛機轟炸,據說其步兵連趴下射擊都要先在地上鋪個毯子。”

會議室裡不由想起了一片笑聲。

“而我們志願軍呢?”我接着說道:“咱們志願軍可是成建制的在雪地裡凍死而沒有一個人離開戰鬥崗位的,我們的志願軍可是用胸膛去堵敵人的機槍眼的,我們的志願軍可是寧可被火燒也不喊一聲叫一聲的。這……就是我們相對於敵人最大的不對稱,而這個不對稱,從很大的程度上就彌補了敵人在裝備上相對於我們的不對稱!”

我這麼一說會議室裡就沒了聲音了。

過了良久,李司令才點了點頭說道:“楊學鋒同志說的對。同志們,咱們不能簡單的把抗美援朝戰爭看作是‘不對稱戰爭’的反例。要我說,這恰恰能證明楊學鋒同志所說的‘不對稱戰爭’的正確性。同志們想想。當初我們志願軍戰士是怎麼打一場仗的?我們這裡有一部份人是從這場戰爭中走過來的。很清楚志願軍在這場戰爭中主要是以夜戰、近戰。以及坑道戰等幾個法寶在戰場上取得了戰略優勢。

而夜戰、近戰和坑道戰的目的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爲了削弱敵人對我軍的不對稱戰爭,也就是飛機、大炮,那時敵人有夜戰能力的戰機並不多,夜戰能力也不是很強;近戰與敵人絞殺在一起,敵人的火炮和飛機甚至是坦克、機槍都失去了作用;坑道戰則可以很好的使我們在敵人的飛機、大炮下生存。同時在使用這些戰術的時候,又可以突出我軍吃苦耐勞、戰鬥意志堅強的精神,也就是突出我軍對敵人的不對稱戰,這麼一來一去。最終使得我軍贏得抗美援朝的勝利,同志們覺得是這樣嗎?”

“哄”的一聲,李司令的話立時就引起了一次不小的轟動。

我也覺得李司令分析的十分有道理,事實上我對志願軍戰術方面瞭解的還是比較少的,所以這番話如果讓我來說的話肯定不會說得這樣入木三分,而現在李司令無疑就是給了我一個很好的補充。

“另一方面!”李司令接着就意味深長的說道:“同志們想想,如果按照楊學鋒同志這種不對稱戰的觀點,我們就要儘量避免敵人針對我們的不對稱戰,要補足自身的短板,也就是說……如果在抗美援朝時期我們就擁有與敵人相差不多的裝備的話。那我們在這場戰爭中還會犧牲這麼多的優秀的戰士嗎?這場仗還會打得這麼艱難嗎?!”

會議室裡的幹部們不由紛紛點頭,很顯然他們已經被李司令說服了。

“楊學鋒同志!”接着李司令就轉身對我說道:“我想你想說的另一個方面。那就是我們在各方面均衡發展,基本能避免敵人對我們打一場不對稱戰的基礎上,力求在某方面推陳出新,能夠針對敵人打一場不對稱戰吧!”

“對!”我點頭道:“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很困難。更多時候我們都是在與敵人勢均力敵的情況下,那麼這樣打起仗來就會很艱苦,誰能贏得這場戰爭就得看誰能堅持到最後。這樣的戰鬥其實是沒有贏家的,因爲就算最後勝利了其實也是慘勝!”

“在均衡自己的基礎上求突破!”張司令點了點頭:“這一點我同意,也就是首先我們應該力求海陸空三軍裝備都不存在過於明顯的短板,然後再力求一個或是幾個能夠克敵制勝的專長,這樣一來就是我們能夠針對敵人或是在某個領域上打一場不對稱戰。

但問題就是……我們該選擇哪個方面呢?

空軍?海軍?導彈?”

張司令這裡唯獨不提陸軍,對此我也是可以理解的,這其實是因爲兩個方面:

一個是因爲現代戰爭陸軍的重要性已經逐步降低,這誰都可以看得到,馬島戰爭同樣也是這樣。

另一個就是我軍的陸軍從來就沒怕過誰,不管是在抗美援戰爭上對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也好,還是在珍寶島上的蘇聯鬼子也好,亦或是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以及剛剛發生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在國內外的軍迷眼中,中國的陸軍那是自打建國以來就未嘗有一敗的,所以陸軍這方面雖然要考慮,但毫無疑問要放在次要地位。

這也許也就是我國陸軍的委屈之處吧……陸軍的作戰往往是最艱苦最危險的,但是在軍備及資金方面,卻是次要考慮對像甚至還是裁軍對像。

“答案就是地面導彈部隊!”我說。

“嗯!”張司令點了點頭:“我猜也是,但我想知道爲什麼?因爲衆所周知,地面導彈因爲機動性不強所以很容易受制於敵!”

張司令的話當然是有道理的,地面導彈頂多就是以汽車機動,這樣的機動速度跟空中的飛機及海面上的軍艦比起來那是差太多了,而且汽車嚴重依賴公路,而海天卻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遊!”。

“首先我要說的是!”我說:“從不對稱戰爭的角度來考慮,就是我們重點發展的這個方向必須要能強過敵人或是潛在的敵人的。我們的假想敵是誰?臺灣嗎?”

“當然不是!”張司令搖了搖頭。

答案很明顯。其實臺灣問題一直都是因爲美國才懸而未決。也就是說。要解決臺灣問題就必須面對美國,所以我們針對的目標自然不會是臺灣而是現在還是我們盟友的美國。

當然,我們的目標並不是爲了打敗他,而是反對美國對臺灣問題的介入,也就是“反介入”。

“所以……”我接說道:“如果我們想對假想敵打一場不對稱戰,我們發展什麼能強得過現在的軍事已經高度發達的假想敵呢?是航母嗎?還是戰機?或者是軍艦、空對空導彈等等?”

我這麼一說會議室裡的幹部們不由全都愣住了,他們中的三派,也就是分別強調要發展航母、戰機和導彈的三派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要知道!”我接着說道:“假想敵在這幾個方面甚至在其它方面都遠遠的走在了我們的前面。不管是工業基礎、還是運用的經驗也好,等等各方面都是我們很難追上或者說至少要幾十年才能追得上的,這需要時間的積累,也需要經濟和工業的支持,並不是說我們現在想搞就能搞得出來的。

而且敵人是不可能會停下來等我們的,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等我們進步到敵人現在這個程度,敵人則很有可能已經又往前跨了一大步。

於是我們就很有可能會面臨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我們永遠都會在敵人的屁股後面打轉,也永遠都無法對敵人形成不對稱戰的有利態勢,於是就只能受制於敵!”

“那麼發展陸地上的導彈部隊就可以形成這種態勢嗎?”李司令問:“你憑什麼這麼認爲。說說你的理由!”

“首先。”我指着地圖上臺灣的位置說道:“我們的第一假想敵還是臺灣,而臺灣海峽的平均寬度大約只有兩百公里。最窄的部份只有一百三十公里,這很明顯在陸基導彈的覆蓋範圍之內,如果我們發展陸基導彈,那麼無疑會對臺灣形成威攝力並在未來有可能發生的戰爭中起到實際作用!”

這一點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事實上在我軍未來的發展中,甚至嫌用導彈打臺灣太貴了而發展出一款能夠隔着臺灣海峽覆蓋臺灣全境的火箭炮也就是傳說中的衛士2。

也就是這款火箭炮,才真正的讓臺獨份子心驚膽顫……試想,大批廉價而且還有相當精度的火箭炮能夠覆蓋臺灣,那一旦打起仗來是個什麼慨念,只怕“轟”的一下臺灣的主要軍事目標都化爲烏有了。

“其次呢?”張司令又問。

會議室裡的人包括我在內都很清楚,臺灣雖然是第一假想敵,但卻並不是最重要的敵人,最重要的應該是“反介入”。

“陸基導彈的確是有難於機動的缺點!”我說:“但它的優點就是隨着其發展射程會越來越遠,甚至其射程還會大大超過假想敵航母的作戰半徑!”

“哦!”我這麼一說會議室裡的幹部們就不由恍然大悟了。

“如果有一天……”我接着說道:“我們能夠發展出一款反艦導彈,它可以使用汽車機動,但射程卻有兩千公里、三千公里甚至更遠,而航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卻只有一千公里,那麼也就是說,在航母駛入能夠介入我國內政問題的之前,其首先就要冒着被我軍導彈擊毀的危險,而我軍甚至還有航母駛過一千公里、兩千公里甚至更遠的時間做爲反應時間,這麼一來就會形成了這一方面的不對稱戰爭!”

這並不是我在信口胡說,現代我軍的確是研發出一種也是全球唯一的一款被稱爲航母殺手的反艦彈道導彈……東風21d。其射程據說就有三千公里,而很明顯這射程是遠遠大於艦載機的作戰半徑。

“當然!”我接着說道:“這就使得我們必須得發展導彈的配套設施,比如衛星定位系統、雷達等,因爲只有這些設施我們纔有可能在幾千公里外發現目標併成功的引導導彈擊毀目標,而且這些衛星定位還不能是敵人的,否則發展出這款導彈來無疑是個笑話!”

這就不用多做解釋了,如果我們的導彈是使用美國佬的gps定位系統,那要對付美國的航母肯定是不可能的,歷史上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也就是美國在公海上無理的要求搜查我國商船,我國商船不同意……結果美國只是關閉了這商船的gps定位系統,於是商船就沒法正常航行了。

所以,這就是我國現代要發展自己的北斗定位系統的原因。

我所知道的是,每一個國家都必要有自己獨立的工業體系,否則必定會受制於人。(未完待續。。)

第65章 飛機(三)第95章 進攻第218章 空隙第51章 演習第79章 T62(二)第144章 英雄第49章 者陰山(十四)第48章 連長第4章 捕俘行動(二)第200章 兵力部署第98章 八字鬍第194章 1019高地第29章 北京吉普第99章 馬島戰爭(十八)第232章 二王第111章 撫卹金第67章 政府軍第176章 老山戰役(十)第109章 演習(十)第154章 炮瞄雷達(二)第13章 綁匪第118章 回村第134章 捕俘第60章 困局第111章 峰迴路轉第4章 捕俘行動(二)第21章 引蛇入洞第47章 30號陣地第132章 內鬨第168章 屍體第90章 會議第79章 1828高地第198章 黃昏的陽光第223章 偵察大隊第137章 雪崩第141章 戰前動員第106章 法卡山戰役(十一)第130章 火第111章 圍村第63章 棱線工事第79章 T62(二)第56章 強弩之末第178章 婚禮第122章 補給戰第106章 等待第72章 討論第127章 八一式第88章 營長第四十七章第115章 思想第54章 釘子任務第142章 救援(十二)第163章 演習(六)第192章 意外第174章 老山戰役(八)第120章 經驗第91章 學習第87章 受降第8章 戰術改革第22章 摸洞第26章 主峰第166章 鋼鐵的碰撞第58章 戰鬥第38章 重迫第145章 思想工作第106章 演習(七)第24章 經濟(二)第152章 會議(四)第167章 狙擊連第25章 伏擊(三)第171章 朝我開槍第147章 裝甲車第126章 燃燒彈第79章 1828高地第23章 對峙(三)第131章 空降部隊(三)第192章 意外第35章 訓練第114章 補給線第174章 想法第33章 防空導彈(二)第64章 飛機(二)第94章 任務第四十三章第187章 邊防鋼7連(二)第83章 三號山口第199章 聯絡第231章 嚴打第七十四章第128章 戰前準備第38章 老薑第60章 坦克第192章 意外第99章 最後一發子彈第三章第195章 56半第186章 狙擊戰第128章 戰前準備第210章 7.12戰役(九)第51章 者陰山(十六)
第65章 飛機(三)第95章 進攻第218章 空隙第51章 演習第79章 T62(二)第144章 英雄第49章 者陰山(十四)第48章 連長第4章 捕俘行動(二)第200章 兵力部署第98章 八字鬍第194章 1019高地第29章 北京吉普第99章 馬島戰爭(十八)第232章 二王第111章 撫卹金第67章 政府軍第176章 老山戰役(十)第109章 演習(十)第154章 炮瞄雷達(二)第13章 綁匪第118章 回村第134章 捕俘第60章 困局第111章 峰迴路轉第4章 捕俘行動(二)第21章 引蛇入洞第47章 30號陣地第132章 內鬨第168章 屍體第90章 會議第79章 1828高地第198章 黃昏的陽光第223章 偵察大隊第137章 雪崩第141章 戰前動員第106章 法卡山戰役(十一)第130章 火第111章 圍村第63章 棱線工事第79章 T62(二)第56章 強弩之末第178章 婚禮第122章 補給戰第106章 等待第72章 討論第127章 八一式第88章 營長第四十七章第115章 思想第54章 釘子任務第142章 救援(十二)第163章 演習(六)第192章 意外第174章 老山戰役(八)第120章 經驗第91章 學習第87章 受降第8章 戰術改革第22章 摸洞第26章 主峰第166章 鋼鐵的碰撞第58章 戰鬥第38章 重迫第145章 思想工作第106章 演習(七)第24章 經濟(二)第152章 會議(四)第167章 狙擊連第25章 伏擊(三)第171章 朝我開槍第147章 裝甲車第126章 燃燒彈第79章 1828高地第23章 對峙(三)第131章 空降部隊(三)第192章 意外第35章 訓練第114章 補給線第174章 想法第33章 防空導彈(二)第64章 飛機(二)第94章 任務第四十三章第187章 邊防鋼7連(二)第83章 三號山口第199章 聯絡第231章 嚴打第七十四章第128章 戰前準備第38章 老薑第60章 坦克第192章 意外第99章 最後一發子彈第三章第195章 56半第186章 狙擊戰第128章 戰前準備第210章 7.12戰役(九)第51章 者陰山(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