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棱線工事

既然在戰略上已經把防禦重點定在了山口,那接下來就沒什麼好說的……發展山口的防禦就是了。

對於這一點又是我們這些中國軍人的強項了……

我說這話也許有些大言不慚……咱們是中國軍人嘛,對阿富汗的氣候地質什麼的,不可能會有多少了解吧,就算在這打仗打了幾個月有些瞭解……那也不可能會比阿富汗人更瞭解吧!

但是構築工事這個東西……對地形的瞭解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還是知道該怎麼構築才能更好的發揮各種武器的性能,知道這工事怎麼弄才能更好的防炮、防空、反步兵……

要知道咱們都是打過仗的,不僅打過仗還挖過貓耳洞的,不僅挖過貓耳洞還是在越南那種潮溼鬆垮的泥土上構築過工事的。

從地質這方面來說,在阿富汗構築工事會比在越南簡單的多……原因是越南過於潮溼,那土雖然好挖但沒兩下就垮了,特別是在雨季,有時挖好一個戰壕根本就沒用,下個兩天的大雨裡頭就全是水,而且也塌得不成樣子根本就沒用。

阿富汗這方面就好太多了……雖然挖工事比較困難,原因是土太硬……這是由長期的乾旱造成的,試想……一片土地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沒有雨水的滋潤那會是個樣子。

但也正是因爲這樣修建起來的戰壕反而更夯實、更耐用,構築起的坑道也會更牢固、可靠……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不用考慮排水了,更不用擔心坑道里會被雨水給灌滿了或者因此而倒塌了。

當然。考慮到我們所構築的坑道必須得防空、防炮。所以必須得用原木支撐着……這要是在別的地方還真做不到。阿富汗的山……那是光禿禿的幾十裡都看不到一棵樹……但希傑奧山谷卻不同,這山谷裡有河,有河就方便灌溉,方便灌溉就會有大片的植物,所以那森林也是這裡一片那裡一堆的,砍了就可以用上。

甚至還可以說這裡的樹木特別的結實……這同樣也是跟阿富汗燥熱的天氣有關……我們小學語文課本有過一篇課文,說的就是樹木的年輪,如果有一年是乾旱。那麼那一年的年輪就會特別的窄,如果那一年的年輪特別寬,就說明該年的雨水特別充足。

但是……如果年年都是乾旱呢?

結果就是這樹長得慢,每一年的年輪都窄,也就是密度大枝幹特別結實……別看它只有小腿粗的一根,卻得用斧子猛劈好幾下才會斷,拿在手裡也是沉甸甸的。這用於構築坑道工事就是上好的原料了……坑道的特點就是要求結實。

再加上戰士們在越南時就有許多構築坑道的經驗,於是這會兒就可以大顯身手了……拿着斧子手把手的教那些游擊隊隊員構築a型工事、t型工事……還有什麼側射火力、倒打火力等等。

這其中比較麻煩的就是防空、防炮……

防炮方面還好……我們在越南戰場上構築的工事也是可以防炮的,首先要考慮下敵人的火炮大慨是從哪個方向打來的,然後再在其反斜面或是炮火的死角里構築工事。這樣敵方的火炮就很難威脅到我們的工事了。

但問題是阿富汗戰場跟越南戰場不一樣……越南戰場上咱們是跟越鬼子拉開一條防線打,越軍炮火只可能來自一個方向。阿富汗卻並非如此了……阿富汗戰場的特點是游擊隊利用山區打游擊。而蘇軍卻佔領了主要城市和交通線……而蘇軍的火炮射程又很遠,動不動就幾十公里,所以炮彈有可能來自任何方向。蘇軍要做的就是將火炮沿着公路開到一片開闊地上然後計算好諸元就可以了。

當然,實際作戰時也不是這麼簡單,阿富汗山多,而且平均海拔高達一千米……動不動就會有座三、五千米的高地……要是有這樣一座高地擋在前頭蘇軍炮兵也就無計可施了。尤其是我們所在的地方還是一個山谷……旁邊可以說到處都是高山,所以蘇軍炮火能找到間隙打進來的機會是很小很小的,除非他們是在某個高地上找到了開闊地居高臨下的往下打……這種可能還真有,因爲阿富汗許多公路都是沿着高地上山下山的。

這些卻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正所謂防範於未然,既然我們不知道蘇軍的炮火會來自哪個方向,那麼就得假設蘇軍的炮火會來自任何方向……否則的話,開戰時再想改變就來不及了。

然而真的會有能夠防禦來自任何方向的炮彈的工事嗎?

還真有……那就是把工事修築在山脊上……山脊這個地方比較特殊,也就是我們以前常說的棱線位置。

棱線當然是一座高地重要的軍事要地,不管是哪一方奪取了這個要地就可以佔據很大的優勢……步兵在這裡一伸腦袋就能打着敵人,一縮腦袋就從敵人的視線裡消失了,說誇張點就是個自己能打得着敵人敵人卻打不着我們的地。

實際上棱線的作用不僅僅如此……棱線這地方可以說是一座高地的天然分水嶺,也就是兩邊都是斜向下的……這就像一把立着的刀鋒,它的面積相對於一座高地來說幾乎就可以忽略不計……於是炮彈能命中這裡的機率也很小。

試想……要是一批火炮瞄準位於棱線上的工事打出一片炮彈,如果這片炮彈是以這個工事爲圓心散開的話,那麼至少會有一半的炮彈會因爲打高了而直接越過工事。

這一點在防空方面同樣也成立,從直升機上射出的子彈、導彈以及投下的炸彈……在同樣的精度下對棱線工事的傷害首先就是減半。

於是不用想了,就是在棱線上構築工事。

防空方面的麻煩就不用說也知道了……來自蘇軍的直升機上的火力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死角,而且精度還要比遠程火炮高得多,這就使我們只有一種方法來抵禦,那就是往深裡挖……用厚厚的土層來抵擋有可能遭受到的打擊。(未完待續。。)

第56章 者陰山(二十一)第87章 合成營第113章 法卡山戰役(十八)第7章 狙殺第17章 邊三輪第133章 詐降第一百四十一章第11章 第二代傘兵傘(二)第217章 偵察連第93章 成立大會第84章 馬島戰爭(三)第82章 1828高地(四)第66章 飛機(四)第43章 宣傳工作第二十一章第1章 治安第126章 燃燒彈第215章 老鄉第99章 法卡山戰役(四)第55章 天性第51章 回師第206章 尤金婭第46章 佩素爾第150章 彈藥車第222章 陳巧巧第105章 演習(六)第126章 阿爾法第77章 化妝第195章 56半第122章 刺蝟第170章 老山戰役(四)第47章 戰爭是殘酷的第53章 撤退第141章 戰前動員第138章 改革第六十一章第83章 戰術訓練(二)第83章 馬島戰爭(二)第26章 索降第182章 回家第117章 法卡山戰役(二十二)第67章 戰場綜合症第69章 永暑礁第88章 忘恩負義第157章 217高地第203章 依賴第162章 演習(五)第26章 摸洞(五)第一百四十一章第151章 會議(三)第四十九章第115章 思想第69章 風滿樓第四十八章第112章 藉口第150章 81式第194章 三面合擊第162章 衝鋒排雷第181章 老山戰役(十五)第38章 重迫第五十七章第67章 玉米(二)第142章 炮戰第118章 裝車第164章 炮戰(三)第196章 自殺性反擊第96章 半壁崖(七)第72章 墨爾本號第233章 竹子第110章 滲透戰第5章 詭計第121章 困難第45章 滲透戰第138章 救援(八)第一百零九章第29章 洗澡第174章 農藥廠第49章 經驗第136章 撤退第38章 者陰山(三)第35章 將計就計第149章 會議第135章 流言第42章 營長同志第131章 空降部隊(三)第106章 演習(七)第170章 犧牲第18章 開泊爾山口第26章 主峰第162章 炮戰第132章 救援(二)第5章 捕俘行動(三)第43章 節驟第41章 自殺性行動(二)第79章 1828高地第182章 回家第84章 憑祥第18章 開泊爾山口第145章 佯攻第97章 座標
第56章 者陰山(二十一)第87章 合成營第113章 法卡山戰役(十八)第7章 狙殺第17章 邊三輪第133章 詐降第一百四十一章第11章 第二代傘兵傘(二)第217章 偵察連第93章 成立大會第84章 馬島戰爭(三)第82章 1828高地(四)第66章 飛機(四)第43章 宣傳工作第二十一章第1章 治安第126章 燃燒彈第215章 老鄉第99章 法卡山戰役(四)第55章 天性第51章 回師第206章 尤金婭第46章 佩素爾第150章 彈藥車第222章 陳巧巧第105章 演習(六)第126章 阿爾法第77章 化妝第195章 56半第122章 刺蝟第170章 老山戰役(四)第47章 戰爭是殘酷的第53章 撤退第141章 戰前動員第138章 改革第六十一章第83章 戰術訓練(二)第83章 馬島戰爭(二)第26章 索降第182章 回家第117章 法卡山戰役(二十二)第67章 戰場綜合症第69章 永暑礁第88章 忘恩負義第157章 217高地第203章 依賴第162章 演習(五)第26章 摸洞(五)第一百四十一章第151章 會議(三)第四十九章第115章 思想第69章 風滿樓第四十八章第112章 藉口第150章 81式第194章 三面合擊第162章 衝鋒排雷第181章 老山戰役(十五)第38章 重迫第五十七章第67章 玉米(二)第142章 炮戰第118章 裝車第164章 炮戰(三)第196章 自殺性反擊第96章 半壁崖(七)第72章 墨爾本號第233章 竹子第110章 滲透戰第5章 詭計第121章 困難第45章 滲透戰第138章 救援(八)第一百零九章第29章 洗澡第174章 農藥廠第49章 經驗第136章 撤退第38章 者陰山(三)第35章 將計就計第149章 會議第135章 流言第42章 營長同志第131章 空降部隊(三)第106章 演習(七)第170章 犧牲第18章 開泊爾山口第26章 主峰第162章 炮戰第132章 救援(二)第5章 捕俘行動(三)第43章 節驟第41章 自殺性行動(二)第79章 1828高地第182章 回家第84章 憑祥第18章 開泊爾山口第145章 佯攻第97章 座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