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大年初二的粆飯

十年後的1968年?

高良和張木匠兒子張志高一道,提前一學期大學畢業後,即被安排進縣水利局上班。在周大順和宋世平兩個老技術員的帶領下,他們經過兩個多月的“上山下鄉”,就基本熟悉了工作流程。春節之前,縣水利建設領導小組就指示,要過個“革命化的春節”。所以,單位就安排他們四個人,必須在正月初二趕到黃石磯圍堤工地。這不,大年初二的,早上八點多一點,高良就趕到工地了。?

不過高良來的太早了,前面還沒有一個人到呢。也不知道大隊領導會把他安排在誰家住,他只好把行李暫放在村頭的一戶人家,然後就一個人信馬由繮的步向村中。早就聽人說,黃石磯與附近村莊的風俗有很大差異,就連說話的口音都有很多不同。尤其是關於這裡十年一現的“魚龍巡江”,私下裡更是被傳得神乎其神。局裡好幾個同事都要高良仔細打聽一下,還說,如果真遇到“魚龍巡江”了,就要馬上打電話回去。乘着現在大隊人馬還沒到,高良心想正好可以打個前站。他走過幾戶人家,即見一戶門前聚集了好多正在端碗吃飯的人,其中一個看到高良走過來,便很熱情地上前招呼道:?

“同志,你是挑圍堤的吧?”?

“是呀。我是水利技術員,來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來。呵呵。”聽說是縣裡的技術員,其他的人也都圍過來,七嘴八舌的和高良搭着腔。忽然,高良發現所有人的碗裡,都是清一色水煮的菜、米混合粥。高良感到非常吃驚,大年初二吃這種東西,平時吃什麼呀?他不好意思再看下去,和大家匆匆告個別,就趕緊快步離開。他沒辦法再看下去,再想下去,這與當前的大好形勢太不合調了!?

來之前就聽說,黃石磯是個有着近1500人口的大自然村。從西邊到東邊,分別是饒村隊、中心隊、袁村隊和豐收隊。高良是從西邊進村的,所以前面應該是饒村隊了。他離開那些人以後,就有意識的放慢了腳步,看看其他人家吃的是什麼?不幸的是,他所見到的人家飯碗裡,竟然都是那種剩菜和剩飯的混合粥。不過很奇怪的是,人們的心情卻是稀奇的好。孩子們穿着新衣一、二十個湊一堆,一邊玩,一邊不時從自己口袋裡掏出麻糖、米糖、花生糖、花生、蠶豆、玉米粒、紅薯條之類的春節零食,遊戲似地往小嘴裡扔。男孩子要麼嬉鬧,要麼滾鐵環、打梭子(一種木頭削的兩三寸長,兩頭尖的玩具);女孩子要麼踢毽子、跳繩子、比花籃和燈籠。高良在一家門口稍微停了一下,向迎出來的年輕人一打聽,才知道已經到了中心隊了。他真的感到很沮喪,經過了這麼多人家,差不多都是吃一樣的年初二早飯。他索性站在當街,向四周掃視着。這裡的民房可比比本縣很多地方要好得多。大多是青磚碧瓦,極少是土磚瓦房,草房還真沒發現。這就奇怪了,看孩子們的零食,看這兒的房子,不像是窮得連大年初二都沒有乾飯吃的樣子啊?高良自顧自的搖了搖頭,心裡說,也許是自己太孤陋寡聞了吧??

高良已經完全沒有了欣賞農村春景的心情,緊一步慢一步的向着村東頭踱去。看着各家大門上“聽**話,跟**走”的春聯,又自個兒做起書法“研討”來。令人欣喜的是,從整體看,這些執筆人的毛筆字都很不錯,偶爾還更可見值得稱賞的書法作品。忽然他眼睛一亮,只見一戶稍微錯後的小六間房子的大門上,兩邊張貼的春聯竟然不是“常五字”的時政內容!高良興趣大起,索性走近那扇很不招人注意的大門,只見上聯是“百折不回百折水”,再看下聯,是“萬古江流萬古春”。高良禁不住大讚一聲:好!不僅字好,而且內容現實、具有深意!高良慢慢欣賞了一會,正要離開,忽見房子東邊還有個側門,遠看紅紅的,好像也貼着春聯,就又信步踱去。果然,不僅上面貼着對聯,而且是一幅特長的。他一時興起,不覺念道:“四十年風雨,鐵馬冰河常興嘆;六百載春秋,綠柳紅花終有時”。讀罷,高良不覺墜入五里雲霧,竟不知其所云了。“四十年風雨”,指的是這家主人嗎?“鐵馬冰河”,看來當過兵了。“六百載春秋”,誰的六百載春秋呀?中華是五千年,新中國也才二十年不到,這指的什麼呢?高良心道,對子倒還可以,就是內容令人莫名其妙了。這時一個半大孩子蹦蹦跳跳地走過來,高良攔住他問道:“這是誰家的房子呀?春聯真漂亮。”那孩子停步上下望望高良,見是個陌生人,就隨意答道:“老先生家;又叫老學究。”說着,一轉身就又蹦跳走了。高良點了一下頭,自言自語道:“老先生?老學究?這人到底是文還是武呀?”又心裡暗罵了一句:什麼怪地方啊,盡是些扯不清的事!?

過了幾十戶人家,來到袁村隊地界,高良忽然聞到了春節應有的撲鼻香味!他的精神爲之一振,趕緊舉目向街邊人家望去,很顯然那桌上擺着魚肉等大菜。高良向前緊走幾步,從門口十來個邊吃飯邊說笑的人飯碗裡,終於看到了大米飯和葷菜!再從這裡一直到村子的盡頭,幾乎家家都是過年應有的飯食了。?

看來,這個村子一定很窮,只有村東袁村隊的部分社員家裡稍微好一點。高良做出最後判斷,就又沿着村子的南街向回走。走了不長時間,就見一座很大的徽派磚瓦房。青磚碧瓦,高高的馬頭牆,從房子的高度看,裡面應該是兩層的。山牆上部是用紅色顏料畫的各種圖案,門楣和窗楣上是更爲精細的磚雕;正面房檐下是一溜磚雕,磚雕下面又是一大排壁畫。再擡頭,可以看到房頂長着稀稀落落的蒿草,在早春的寒風中前後左右地搖擺着。整棟房子有東西兩個大門,東面的大門旁掛着一個大牌子:黃石小學。西大門前有個中年人在看幾個孩子踢毽子,看到高良走近,中年人熱情地說:?

“過年好啊,同志!”?

“過年好,過年好!”高良也熱情的迴應着。?

“同志你是來走親戚的,還是…?”?

“哦。我是來挑圩堤的”?

“真的?可看你不大像在農村裡做事的呀。”?

“我是縣裡派下來的水利技術員。”?

“難怪。那你可是大稀客呀!快請屋裡坐會吧”?

說着話,女主人把茶和茶點都端上了桌。高良把老人讓到主座,自己將椅子向桌子的前角移了移,屁股並不坐滿。老人注意到高良細微的禮節,即刻滿意的點了點頭。寒暄過後,高良看老人的情緒很好,就轉開話題問他:?

“老人家,這兒去年的年成還好吧?”?

“不錯!去年人均打了四百多斤,產量是一年比一年高啊!”?

“您這是袁村隊。其他的幾個隊怎麼樣啊?”?

“都差不多”?

高良心裡一激靈。不對呀,人均有這麼多的糧食,怎麼會在大年初二吃菜煮飯呢?莫不是老人有意向我隱瞞了什麼吧?想到這裡,他真的有點忍不住了,決定不太禮貌的冒個險。要麼得到我想要的答案,要麼被老人冷眼趕出去。?

“老人家,我有個疑問可以向您打聽一下嗎?”?

“可以啊。什麼事?”?

“我剛纔從村裡過,看到大多數人家都在吃一種菜和飯煮的粥。難道…?”?

“哦!哈哈哈。所有的外地人都會問這個問題,因爲太奇怪了,怎麼大年初二吃這種東西呀?!其實也不奇怪。俗話說,十里不同俗,五里一鄉風啊。我們這裡所有姓饒的人家,大年初二的第一餐飯都必須吃‘粆飯’。所謂‘粆飯’,就是把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吃剩下的菜和飯,一起放到鍋裡水煮而成。這可是我們姓饒的幾百年傳下來的規矩哦。誰也不敢例外的!”?

“原來如此!”高良心裡終於釋然了。想想也是,凡是一種難以理解的事物,就必然有它合理的原因,只不過是外人不知道罷了。不過這個風俗也的確太令人奇怪了,別人過年都是吃平時捨不得的最好的東西,他們怎麼就吃點剩飯剩菜呢??

“老人家,能說說這個風俗的緣故嗎?”高良試探着問道。?

“你這一問還真叫我爲難呢。其實這個風俗傳到現在,我們也不知道真實的原因。只知道這是老祖宗在幾百年前留下來的規矩。”?

老人說完這句,接着又是東扯西拉的閒聊起來,似乎並不願意扯這些話題。高良總覺得主人似乎很詭秘,可就是隻能感覺而理不清頭緒。想起年前聽到的關於黃石磯的傳說,高良禁不住又問:?

“聽說這裡每十年就出現一次魚龍巡江,是真的呀?”?

“哦,哦。這我也不知道。道聽途說的事最好別信。”?

怎麼回事啊,難道他們說的都是道聽途說?可即使是道聽途說的事,按常理,當地的人就更會添鹽加醋,把事情說的更神秘的呀?高良估計,和他們還很不熟,所以不可能告訴他更多的東西,再扯下去就很尷尬了。好在已經知道大年初二吃‘粆飯’,是這裡姓饒的一種傳統風俗。初二不吃粆飯的就是姓袁或其他的姓。不虛此行了!他道了聲‘打擾’,就告辭出來了。?

高良回到放行李的地方時,宋世平、周大順、張志高和另外幾個人都已經在那兒了。宋世平把他介紹給那幾個人,又指着那幾個人向高良說:?

“這是公社的張書記,這是黃石大隊的王支書,這是黃石磯片的程片長”?

高良上前一一和他們握手,並說着請多指教的話。公社張書記煞有介事的說:“宋世平同志負責廣惠圩,周大順同志負責阜康圩,你們兩住袁村隊的袁海旺家。高良同志負責蛟龍口圩,張志高同志負責江心圩,你們兩個住饒村隊的‘跩三江’老人家。喏,就在前面不遠的那戶人家。”?

“跩三江?”宋世平不解的說。?

“哦。那是他的雅號。他的真名叫饒明欣。”王書記笑着答道。說話間就過來幾個漢子,由程片長安排其中兩個拎起高良和張志高的行李就走。高良正準備和張書記、王書記打招呼,忽見一箇中年婦女氣喘吁吁地大喊着跑過來道:“程片長,天生和光頭在那裡快打起來了!兩邊的隊長都不在,你快去看看呀!”?

第120節 地穴2第87節 地宮3第53節 再探龍潭地穴第53節 再探龍潭地穴第6節 跩三江第15節 蛟龍吸水第57節 絕境第5節 地界第74節 天下全輿總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109節 別有洞天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73節 族譜第25節 地下河消失第62節 殉道者第26節 瑤池溫泉第24節 地下河消失第75節 夜訪老學究第8節 黃石形勝第11節 明代窯龍第75節 夜訪老學究第100節 星光可以作證第118節 黎明前的翻天巨涌第27節 活見鬼了第41節 賊第7節 黃石形勝第60節 閃光的藍螞蟻第23節 獨腳夔第4節 大年初二的粆飯第19節 驚醒獨角龍第13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10節 又現山洞白毛人第28節 活見鬼了第47節 碧波夜遁第25節 地下河消失第6節 跩三江第114節 又一個詛咒第60節 閃光的藍螞蟻第24節 地下河消失第79節 捕蝦夜續定三生緣第28節 游龍江山第97節 第二個違禁被咒者第8節 黃石形勝第116節 金雞月夜鳴第27節 活見鬼了第23節 蟲蛀的燒餅歌第48節 文攻武衛第11節 桃花姑娘第12節 明代窯龍第46節 風滿樓第23節 獨腳夔第87節 地宮3第19節 水鬼第56節 飄忽的地獄幽靈第22節 獨腳夔第109節 別有洞天第11節 桃花姑娘第80節 叫火的女老人第122節 極陽之地第118節 黎明前的翻天巨涌第20節 龍肉鮮神燈亮第61節 藍光下的生死劫第123節 長河來客第101節 名正則言順第43節 情敵之間第13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11節 明代窯龍第13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26節 瑤池溫泉第101節 名正則言順第97節 第二個違禁被咒者第16節 機關啓動了第7節 黃石形勝第50節 滑稽的批鬥會第49節 較量第20節 驚醒獨角龍第71節 拽尾龍做清明第69節 銀紙圖5解鈴人第78節 袁家第68節 銀紙圖4望圖興嘆第56節 飄忽的地獄幽靈第23節 蟲蛀的燒餅歌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5節 一飯永銘第15節 機關啓動了第91節 歷山水庫的黑螞蟻第58節 絕境生機第15節 機關啓動了第128節 花開花謝第23節 蟲蛀的燒餅歌第29節 游龍江山第84節 粉面兩桃花第85節 天子亡命天火催第98節 船撞金雞石第23節 蟲蛀的燒餅歌第94節 意外的決堤第14節 對着枝椏發呆第50節 滑稽的批鬥會
第120節 地穴2第87節 地宮3第53節 再探龍潭地穴第53節 再探龍潭地穴第6節 跩三江第15節 蛟龍吸水第57節 絕境第5節 地界第74節 天下全輿總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109節 別有洞天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73節 族譜第25節 地下河消失第62節 殉道者第26節 瑤池溫泉第24節 地下河消失第75節 夜訪老學究第8節 黃石形勝第11節 明代窯龍第75節 夜訪老學究第100節 星光可以作證第118節 黎明前的翻天巨涌第27節 活見鬼了第41節 賊第7節 黃石形勝第60節 閃光的藍螞蟻第23節 獨腳夔第4節 大年初二的粆飯第19節 驚醒獨角龍第13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10節 又現山洞白毛人第28節 活見鬼了第47節 碧波夜遁第25節 地下河消失第6節 跩三江第114節 又一個詛咒第60節 閃光的藍螞蟻第24節 地下河消失第79節 捕蝦夜續定三生緣第28節 游龍江山第97節 第二個違禁被咒者第8節 黃石形勝第116節 金雞月夜鳴第27節 活見鬼了第23節 蟲蛀的燒餅歌第48節 文攻武衛第11節 桃花姑娘第12節 明代窯龍第46節 風滿樓第23節 獨腳夔第87節 地宮3第19節 水鬼第56節 飄忽的地獄幽靈第22節 獨腳夔第109節 別有洞天第11節 桃花姑娘第80節 叫火的女老人第122節 極陽之地第118節 黎明前的翻天巨涌第20節 龍肉鮮神燈亮第61節 藍光下的生死劫第123節 長河來客第101節 名正則言順第43節 情敵之間第13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11節 明代窯龍第13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26節 瑤池溫泉第101節 名正則言順第97節 第二個違禁被咒者第16節 機關啓動了第7節 黃石形勝第50節 滑稽的批鬥會第49節 較量第20節 驚醒獨角龍第71節 拽尾龍做清明第69節 銀紙圖5解鈴人第78節 袁家第68節 銀紙圖4望圖興嘆第56節 飄忽的地獄幽靈第23節 蟲蛀的燒餅歌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5節 一飯永銘第15節 機關啓動了第91節 歷山水庫的黑螞蟻第58節 絕境生機第15節 機關啓動了第128節 花開花謝第23節 蟲蛀的燒餅歌第29節 游龍江山第84節 粉面兩桃花第85節 天子亡命天火催第98節 船撞金雞石第23節 蟲蛀的燒餅歌第94節 意外的決堤第14節 對着枝椏發呆第50節 滑稽的批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