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6)

9月18日,張學良發出“巧電”,宣佈出兵關內,呼籲各方“罷兵以紓民困”。在此之前,閻錫山已得知張學良決定擁蔣的消息,即揹着馮玉祥悄悄收編晉軍戰線,由山東撤回河北、山西。馮軍在勉力抵抗蔣軍的9月大反攻之後,不少官佐在蔣介石的拉攏利誘下向蔣輸誠,已基本上失去了作戰能力,馮玉祥還想力主一戰,但由於整個西北軍中除宋哲元、劉鬱芳兩部外,其餘均不願聽命再戰,也只好作罷。當初投附閻馮的各小股反蔣武裝則紛紛改換門庭,分別投蔣、投張。反蔣聯軍就此土崩瓦解。

閻錫山、汪精衛並不甘心軍事上的失敗,還想借助“擴大會議”和“國民政府”的招牌,利用聯軍殘餘力量,繼續與蔣介石周旋。9月22日,擴大會議被閻錫山搬到太原,但從9月20日起,東北軍每隔3小時即發一列兵車入關,10多天就完成了對河北及平、津兩市的佔領,因此到10月初,閻馮兩部一些將領迫於形勢,紛紛向張學良輸誠。這時,閻馮聯軍在數量上還要比蔣軍多五、六萬人,因此汪精衛提出“一不作,二不休,最後退到大西北,繼續硬幹到底”的強硬主張,馮玉祥也表示贊成,要把所有部隊先集結到黃河北岸,做好堅固工事,蔣介石如要再打,和他硬幹,如果不打,就乘隙渡河南進。但閻錫山不表示同意,他說:“這是國事之爭,我們軍事上雖已失敗,但在政治上,蔣介石既承認錯誤,也就是我們取得了勝利,況且中國是整個的,如果弄成華北、華南兩個中國,我們就成了歷史的罪人”。其實,閻錫山是因爲已經截獲到了馮玉祥的參謀長劉驥從新鄉給馮的電報,內稱“晉南富庶之區,糧餉不缺,隴海路撤下來的軍隊應兼程開入晉南”。閻認爲這是馮想取其而代之的辦法,如果真是這樣,他將無所憑藉,所以,他不同意汪、馮的意見。事後他對人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閻錫山統治山西史實》,第156頁)。但閻錫山仍在表面上支撐,因而擴大會議到了太原後,汪精衛還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起草了一個“約法草案”,並於10月27日在擴大會議的最後一次會議上通過。其後,擴大會議的代表便作鳥獸散,有的改換門庭,轉而投靠蔣中央,有的則下野韜晦,以求再逞,改組派作爲國民黨內的一個政治派別,也以汪精衛的結束聲明而宣告終結。

對於戰敗的反蔣聯軍,蔣介石因急於抽調兵力到南方圍剿紅軍,所以,他除要閻錫山、馮玉祥必須下野外,其餘人員都在“赦免”之列,同時,將收拾華北殘局事宜全權託給了張學良。10月16日,閻、馮、汪在太原議定如能和平解決一切,閻馮將同時下野。但蔣介石不答應,爲逼閻馮等下野,10月29日派飛機轟炸太原,在北門外兵工廠附近炸傷1人,炸死1條狗,11月1日又一次轟炸,炸塌了柳巷北頭晉隆飯店的廚房,炸死廚師郭某。兩次轟炸,使太原市民人心惶惶,十分恐懼,認爲這都是閻錫山招來的,都希望閻錫山早日離開太原。在蔣介石的高壓下,閻錫山、馮玉祥於11月4日致電張學良“釋權歸田”,馮玉祥無處可歸,遂隱居於山西汾陽縣峪道河。汪精衛於11月23日偕夫人陳壁君亡命日本。閻錫山則在太原呆了一段時間,對山西人事安排了一番後,即以侍奉父疾爲由,回到了老家河邊村。他並不打算如蔣介石所願,離開山西,出洋“考察”,而是想暫避風頭,等待時機,以圖後舉。在老家,閻錫山一方面調整軍隊,撤消了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及第三方面軍總司令部,成立了晉綏警備總司令部,安排親信知交徐永昌、楊愛源分任總副司令,替他掌管晉綏軍;另一方面則展開“公關”,派人到南京、瀋陽疏通說項,以太原各縣公推的名義,由榮鴻臚等到南京交涉,表達太原各界對閻錫山的挽留之意,派交際處長樑汝舟,偕溫壽泉前往瀋陽,面見張學良,通過張向蔣介石方面疏通。

然而,蔣介石並不手軟,他知道,閻錫山畢竟是一個擁有相當實力的地方實力派代表人物,雖然他中原戰敗,通電下野,但仍有相當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決不能讓他稍有喘息之機,以免其重振旗鼓,東山再起,因此,對於閻錫山的活動交涉,一方面以“百公不出洋,無以善後”作答,一方面電張學良“堅不允許”閻錫山滯留山西,並且又派偵察機在太原上空盤旋,進行示威。

閻錫山無奈,只好於11月29日離開老家,走上了逃亡之途。

5、離晉出逃,避居大連,在這裡一面遙控山西,一面研究“理論”

1930年11月29日清晨6點鐘,天還未亮,閻錫山一行即從河邊村動身出發,前往大同,準備乘車去天津,從這裡“出洋”。

受蔣介石、張學良的逼迫,閻錫山不得不離開山西“出洋”。但是,閻錫山根本就不願意“出洋”,因此,也就沒有“出洋”的打算。然而爲了應付蔣、張,他還是放出口風說願去美國或者日本,並且把他出行的第一站定在天津,準備在這裡暫避一時,爾後看具體情況再作安排。

閻錫山離開河邊老家之前,除軍事上作了前述的安排之外,還給其親近的文武屬僚按等級每人贈送了3萬元、2萬元、1萬元,或5000元、3000元,以示其對他們生活上的關懷。其實也就是要這些人在他離開山西后仍能忠心於他,他還囑託這些人說“我們是有辦法的,不要以爲就此完結了”(關民權:《閻錫山戰敗逃亡記述》,《山西文史資料》第7輯,第26頁)。並且派李汝驤以晉謁汪精衛爲名(汪時在天津,正與覃振等人研究擴大會議所制定的“中華民國約法草案”),執閻的親筆信,專程去天津跑了一趟,李從天津返回後,告知閻錫山“沿途平靜無事”,閻遂決定動身。

對於這次出行,閻錫山特別謹慎,一切都是在極端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他對其隨行人員的挑選,就規定有忠實可靠,熟悉旅途情況,且能隨機應變,還要有相當地位而對外交際面又不大這樣三個標準。經與趙戴文多次研究考慮,最後決定由李汝驤、王懷明二人隨閻錫山同行。因爲李、王二人都曾留學過日本。李爲五臺人,與趙戴文爲同鄉和世交,曾任德勝口稅務監督,內政部科長等職,素爲趙所器重。王懷明是沁縣人,曾任省長公署秘書及縣長多年,爲人謹慎小心,忠實可靠。定下來之後,閻錫山即將此二人召到河邊村閻宅同住,一方面是準備隨時動身,一方面也是爲了對他們再作進一步考察(關民權:《閻錫山戰敗逃亡記述》,《山西文史資料》第7輯,第26頁)。可是,這時前晉南鎮守使張培梅卻也前來,要求以保鏢身份伴隨護送閻錫山。這張培梅是原平人,在晉軍中素以“剛正耿介”而著稱,對人多有得罪,唯對閻錫山可謂忠貞不二,人言張培梅之於閻錫山,如同許褚、典韋於曹操,鄭恩之於趙匡胤。晉軍出兵石家莊第一次對奉作戰時,張培梅爲整肅軍紀,擅殺龔鳳山、劉樹藩兩團長,曾遭閻猜忌,返防不久,即因此解甲歸田,如今,閻正在落魄之時,張卻不計前嫌,前來助閻,閻即予以應允與之同行。

一切準備停當之後,閻錫山給在太原的徐永昌、商震發了一個電報,告知“東日到石,冬日到津”,即於12月1日到石家莊,2日到天津,同時,還電告蔣介石,他於12月1日動身離晉。然而,閻錫山一行卻於11月29日動了身。他之所以這樣比向外界所說的日期提前了兩天,主要是擔心蔣介石、張學良會按他所告知的日期在其赴津途中採取不利於他的舉動。

閻錫山離開河邊村時,送行的只有他的父親閻書堂,總參議趙戴文、交際處長樑汝舟,以及他的表兄曲靜齋等4人。閻錫山裝扮成商人模樣,身穿長袍馬褂、足登老頭棉鞋,頭戴風帽,懷裡揣着印有“山陰縣富山水利公司經理曲容衆”字樣的名片(曲容衆字成三,系閻錫山的叔伯表兄),他與李汝驤同乘一輛小汽車,王懷明與張培梅同乘一輛小汽車,兩輛車一前一後,相距半小時路程,相繼出發。徐永昌接到閻的電報,信以爲真,於11月29日急忙由太原前來五臺,準備與閻錫山話別,豈料等他到來時,閻錫山一行早已離去。

按照事先安排,閻錫山等自帶乾糧,一路上只在太和嶺口和懷仁打了兩次尖,經過一天的顛簸,晚上六時半,天剛擦黑,抵達大同。李汝驤令司機加快速度,想闖過汽車站的檢查哨,直奔火車站,不料讓哨兵喝住,李答“我們是去火車站,怕誤了點”,哨兵到車前問明瞭來去地點,然後說“不進城怎麼上火車站”,李說“我見城門已經上了”,哨兵說:“你們捺一捺喇叭就開了”。司機捺了兩下喇叭,城門果然開了。汽車穿過北大街直至大同火車站。這時,天已漆黑,距晚十一點開車時間尚早,便計劃先去旅館休息一下。到第一家旅館,已住滿軍隊,門口有衛兵,不能進去,至第二家旅館,才找到住處。閻錫山下車後,賞司機一百元,讓他回去。在這家叫泰來的客棧裡,閻錫山只吃了些他自帶的餅子,即歪在炕上休息(關民權:《閻錫山戰敗逃亡記述》,《山西文史資料》第7輯,第28—29頁)。晚11時,閻錫山一行悄然從大同火車站登上了一輛北上的火車,離開了大同。12月30日凌晨,車抵張家口,然後,由此南下,直達京郊豐臺車站。閻錫山一行因轉乘火車尚須一段時間,即先到一家旅館稍事休息。

等他們再上車站時,只見站上停靠着一輛慈禧太后當年坐過的花車。閻錫山不禁生疑,遂遣李汝驤去打探清楚,當聞聽此車系開往石家莊接閻總司令到天津出洋時,閻掐指一算,這輛車由豐臺到石家莊的時間,正好與他向蔣介石報告的出發日期相符。閻不由得對李等一行人發出會心的微笑。他們在豐臺轉車後,11月30日晚上,到達天津。據傳,“當閻錫山向蔣介石電報定於12月1日起身赴天津時,張學良亦有所知道,曾發出三道命令:1、令陸軍‘檢查列車,查獲後格殺勿論’;2、令憲兵‘查獲後押解來部’;3、令鐵路警察‘嚴加保護’。所以11月30日晚,京綏列車過柴溝堡時,軍警憲勤令停車,嚴加檢查。但此時閻錫山已安臥於天津日租界熙來飯店矣。事後趙戴文和張學良見面時,張尚表示殷切地說:‘我曾下令要沿途嚴加保護’,可知道命令確非虛傳”(關民權:《閻錫山戰敗逃亡記述》,《山西文史資料》第7輯,第31頁)。閻錫山事後得知這一切,不禁爲自己的神機妙算暗自得意。其實,將前後之事聯繫起來看,所謂的三道命令,只有第三道命令比較屬實。因爲閻錫山已答應蔣介石“出洋”,並把去天津的時間告訴了蔣和外界,儘管這個時間是假的,若真的將閻“查獲後格殺勿論”,那麼,在輿論上,蔣是不好交代的。再則,張學良派出慈禧太后用過的花車停於豐臺,看來也明顯是要接閻錫山去天津的。而他下令要沿途嚴加保護,也是對閻錫山安全的考慮。張這樣做,其出發點很可能是隻要能讓閻錫山安全“出洋”就行,不希望再節外生枝,發生什麼變故。再則,三道命令是蔣發出的,還是張發出的,沒有說明,況且,三道命令三個內容,既要“格殺勿論”,又要“嚴加保護”,似相互矛盾,所以,張學良後來對趙戴文所說,還比較可信。

不管怎麼說,一路上提心吊膽的閻錫山總算到達了天津,並住了下來。李汝驤、王懷明將閻錫山送達天津後,即先後返回。隨後,閻錫山的其他隨從人員總參議趙戴文、交際處長樑汝舟等也陸續來到他身邊。張培梅一向不喜趙戴文,見趙一來,亦返回原籍。閻錫山爲向蔣介石等表示自己準備出洋,還在他的住處日租界一所叫“張家花園”的地方,掛起了一快“籌備出洋辦公處”的牌子,任命樑汝舟爲處長。可是,好長時間卻沒有任何籌備出洋的實際行動。並且,閻錫山的隨從也日益增加,甚至把他的姨太太徐蘭森和幾個兒子也接到了天津,大有在津門安營紮寨,長久住下去的架勢。閻錫山的這些活動,不能不引起時刻關注其動向的蔣介石的不滿,“蔣介石聞訊,認爲津晉相距咫尺,閻在津在晉有何區別,張學良亦認爲閻如在天津,他對晉軍更難節制。所以,蔣、張二人都以閻留津爲大患,於是蔣發動國民黨山西省黨部迅速返晉工作,以揭發閻的罪惡,一面讓蘭衣社特務分子在閻的居所附近不時加以窺探,以威脅之。那時,蘭衣社特務可以用種種方法隨便殺人,而法庭不加過問。閻在精神上不堪其擾,行動又受此威脅。而張學良又隨時派人詢問閻的放洋日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閻錫山思考後決定放棄久居天津的打算,“今年先到大連,明年再經日本赴歐美”。由於大連自甲午海戰簽訂“馬關條約”後,即爲日本佔領,所以,經與日本方面的多方接洽,辦妥了去大連的一應事項。

第80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4)第45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3)第72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7)第23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0)第60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7)第70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5)第72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7)第6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1)第11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6)第45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3)第65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2)第66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1)第40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8)第8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3)第27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4)第83章 、孤島上的最後十年(2)第69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4)第45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3)第6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1)第41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9)第51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9)第18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5)第77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1)第48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6)第42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10)第5章 、從河邊到東瀛的人生之旅(5)第35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3)第64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1)第65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2)第49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7)第80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4)第44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2)第66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1)第16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3)第21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8)第15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2)第55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2)第69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4)第65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2)第66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1)第25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2)第64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1)第67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2)第14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第57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4)第80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4)第12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7)第15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2)第35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3)第82章 、孤島上的最後十年(1)第38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6)第11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6)第65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2)第57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4)第23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0)第63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0)第84章 、孤島上的最後十年(3)第78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2)第20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7)第12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7)第35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3)第77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1)第45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3)第15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2)第50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8)第81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5)第9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4)第24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1)第6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1)第79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3)第81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5)第15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2)第63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0)第72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7)第32章 、大革命潮流下的抉擇(4)第74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9)第70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5)第36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4)第25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2)第41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9)第19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6)第18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5)第70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5)第75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10)第50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8)第78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2)第35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3)第59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6)第19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6)第68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3)第66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1)第79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3)第55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2)第24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1)第78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2)第59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6)第49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7)第79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3)第36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4)第35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3)
第80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4)第45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3)第72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7)第23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0)第60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7)第70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5)第72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7)第6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1)第11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6)第45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3)第65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2)第66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1)第40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8)第8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3)第27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4)第83章 、孤島上的最後十年(2)第69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4)第45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3)第6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1)第41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9)第51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9)第18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5)第77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1)第48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6)第42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10)第5章 、從河邊到東瀛的人生之旅(5)第35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3)第64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1)第65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2)第49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7)第80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4)第44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2)第66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1)第16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3)第21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8)第15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2)第55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2)第69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4)第65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2)第66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1)第25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2)第64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1)第67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2)第14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第57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4)第80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4)第12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7)第15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2)第35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3)第82章 、孤島上的最後十年(1)第38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6)第11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6)第65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2)第57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4)第23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0)第63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0)第84章 、孤島上的最後十年(3)第78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2)第20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7)第12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7)第35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3)第77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1)第45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3)第15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2)第50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8)第81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5)第9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4)第24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1)第6章 、辛亥風暴中的搏擊(1)第79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3)第81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5)第15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2)第63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10)第72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7)第32章 、大革命潮流下的抉擇(4)第74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9)第70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5)第36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4)第25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2)第41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9)第19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6)第18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5)第70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5)第75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10)第50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8)第78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2)第35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3)第59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6)第19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6)第68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3)第66章 、狂瀾巨卷下的覆滅(1)第79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3)第55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2)第24章 、亂世紛爭下的求存(11)第78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2)第59章 、抗戰烽火中的進退(6)第49章 、民族危機加劇下的奮起(7)第79章 、大廈將傾下的苦苦支撐(3)第36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4)第35章 、中原大戰前後的沉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