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三權分立?

朱顯波和後宮三位女人談過話後就開始着手佈局政改的事情。

第一步就是將鄭泰調回京師任戶部外貿司司長,官階二品。漢王朱朝陽接任鄭泰擔任大明印度商隊總指揮。這一人事變動讓朝中文武百官又出乎意料,鄭泰長期爲大明的海外貿易奔波,現在調回京師,官居二品也算是朝廷和皇上對他的獎勵。

按說接替的人完全可以從其他商船隊中選取,而漢王身份特殊,曾經都任過兵部侍郎,是目前朱朝陽最實際也最高的官階了。雖然商貿大隊的指揮最低也是四品銜,但和兵部侍郎無法相提並論。

何況前一段時間,皇上南巡,主持國事的是漢王。朝中大臣們都認爲皇上會很快立漢王爲儲君。而結果是皇上南巡歸來,立即將漢王外派,如今又降格爲一個商貿隊的指揮。難道皇上的心目中的人選又換了?

這些官員們的猜測馬上就會落實到行動上,朝中官員們在調令下達後,又開始活動起來,尤其是以王承恩爲首的世家門。

也不管皇上具體是怎麼想的,王承恩和手下的人又開始在朝中百官中開始活動了。

這讓朱顯波沒想到,看起來自己還是高估這些人了。所到底問題還是在自己這裡,爲官者總是想讓自己更進一步,讓自己的家族勢力更加龐大。皇上一日不立儲君,他們就都有機會。

爲了大明王朝的穩定,也爲了順利的推行自己的改革計劃,朱顯波必須儘快立儲君,同時清理那些盤踞在皇權左右的各種家族力量。

於是朱顯波第一個想到了徐光啓。這個當朝首相是朱顯波一首提拔起來的,要說有什麼勢力的話也主要是依靠朝廷這些年任官的積累。

“徐相,朕想讓朝陽在印度鍛鍊鍛鍊,可朝中有些官員似乎誤會了。朕當如何是好?”

“微臣以爲,漢王殿下已經表現出了足夠的才華,皇上如果有意立漢王爲儲君,不妨早立,這樣也好阻止羣臣進一步分化。”

“你看看這份政改計劃書。”朱顯波將自己這些天來冥思苦想寫出來的一份初稿交給徐光啓。

徐光啓結果計劃書認真的看了起來,先是十分迷惑,接着是鄒然緊張,一會之後就大汗淋淋了。

“皇上,你這是?”

徐光啓真的不明白眼前這位皇帝要做什麼了。

朱顯波的大氣開明,徐光啓早在九江教書的時候就領教過了。新皇登基二十年來,各種新穎的想法層出不窮,令羣臣們無所適從。但出發點都是爲了豐富國庫,提高民衆生活水平,增強國家力量。而事後都被證明朱顯波是對的。尤其是開放海禁,實行對外貿易。

不但爲大明朝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銀子,也讓大明的老百姓得到了實惠,物質生活逐漸豐富的同時賦稅卻在下降。

升格錦衣衛,改革兵部,大練水軍,這些不但沒有拖垮大明,反而讓大明的疆域越來越寬廣。

如果說這些都是一個英明的皇上應該擁有的抱負的話。那麼接下來的改革似乎都是限制皇權,削弱現有貴族利益的。

徐光啓當然不明白爲什麼要一切聽憑資本說話,也不敢苟同,那樣一來就等於那些地方富商地主老財都可能比一個縣令甚至一個知府還更有發言權,那將會是一種怎樣的現象。

至少在大明曆代,甚至往前的歷朝歷代都是不可思議的。士農工商,士是第一位的。要是這樣顛倒過來,那天下讀書人情何以堪。整個社會秩序不是亂套了嗎?

“皇上……”徐光啓欲言又止。

“你先把計劃書看完再回答朕。”朱顯波很平和的看着徐光啓,在他看來徐光啓到目前爲止的反應都算正常。

徐光啓只得繼續往下看,後面就是關於軍政分離,政法分離。核心內容居然是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相互獨立、互相制衡。三權分立具體到做法上,即爲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權力分屬三個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機構,由三者互相制衡。

“皇上,微臣不敢苟同。且不說新設立這些機構需要耗費朝廷大量的人力物力。三權分立,那最終的裁決權怎麼辦?如果皇上不具備最終的裁決權,那國將不國,君將不君。如歸改革太過冒險,微臣懇請皇上三思。”

朱顯波這個時候真是哭笑不得,徐光啓說的也沒錯,要讓明代人接受他這個後世來的人提出的三權分立確實太難了。他們寧願相信大明帝國被推翻,換別人做皇帝,也不相信皇上會在自己當政期間推行三權分立。

“朕也不是說要一步到位,但是應該從現在開始積極朝着這個方向努力。我們可以先把國家權力分爲立法權、行政權、和對外權,這三種權力應該分別有不同的國家機關行使。立法權屬於議會,行政權屬於皇上,對外權涉及到和平與戰爭、外交與結盟,也爲皇上行使。

皇上擁有對議會立法的否決權,一切在議會通過的立法都必須通過皇上籤署後再生效。同樣如果議會成員不能代表當下百姓的呼聲時,皇上可以行使權力解散議會。再另想選舉出議會成員組成新議會。

這樣既保障了皇權,也給予議會相當的立法自由。

當然還可以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之外監察權、考試權,各自獨立運作並互相監督制衡。這樣既能避免極端的集權影響社會進步也能避免極端的民主造成政府機構的渙散。”

朱顯波侃侃而談,也不管徐光啓能否消化,至少要讓徐光啓能夠認真去思考自己的政改計劃,而不是一味的拒絕。

當然這個過是十分艱難的,站在私人的立場,徐光啓絕對信任朱顯波的。站在首相的立場上,徐光啓也是忠誠於朱顯波的。

朱顯波既然堅持要進行改革,想必有他的道理。徐光啓也明白皇上的苦心,一般的皇上登基之後想盡千方百計聚集皇權,而朱顯波在天下一統,四海昇平之後卻提出來要改革,還政於民,逐漸開化。

“皇上,微臣不明數權分立到底意味着什麼,但是自從皇上登基以來,我們羸弱的大明逐漸國力強盛。百姓生活水平也日漸提高。朝中百官在皇上的帶領下十分勤勉,政事幾乎沒有積累。

不是微臣保守,臣以爲朝中政局還是應該以穩定爲主。皇上的改革看來十分美好,但是如果在實行過程中免不了要觸犯很多人的利益。這些人可沒有皇上如此開明,一定會竭盡全力阻擾改革。

兩相比較,孰輕孰重,還請皇上三思。”

徐光啓儘管對改革計劃表示了反對,但一如既往的沒有將話說死。這是他從政多年來慢慢學會的習慣。畢竟現在是皇權至少的年代,誰知道這個皇上是心血來潮還是咬有意試驗朝中文武百官的忠誠呢。

朱顯波還想繼續演說,但自己想想,這也怪不了徐光啓,西方的資產階級革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三權分立的思想也是發展了上百年才逐漸成熟的。自己在這個國泰民安的節骨眼上提出要改革,這些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忠臣孝子們肯定一時無法接受。

看來要想推行改革,必須用新人,至少在一些關鍵部位啓用思想開化的人然後逐漸鋪開。

想到新人,朱顯波自然想到了邢強、孫曉跟和吳寶定,這些人和自己一樣來自後世,同樣知曉三權分立。但是這些人會不會因爲持才傲物,又或者利用自己穿越的優勢投機取巧,將來一旦重權在握會不會倒行逆施,甚至變本加厲的主張實行獨裁呢?

這讓朱顯波也爲難了。

“徐相,今日朕讓你看改革計劃也是想問問你們的意見。既然愛卿傾向於保持現狀,朕回考慮愛卿的意見。但是不管你支持還是反對改革,朕希望你明白也要牢記一點,朕之所以這麼做的初衷。朕是想讓大明永遠比其他各國領先一步,只有這樣,我們大明才能確保國泰民安。

只有在制度上領先,我們才能確保在經濟上和軍事上的領先。領先有時候也是一件痛苦的,因爲前面沒有追趕的目標,也許你曾經聽過那個古老的龜兔賽跑的故事。

朕不想做烏龜,當然也不願意做半路睡覺的兔子。我們不改革,不進步的結局是烏龜還是兔子很難說。當然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關於改革的想法隨時都可以來找朕。

你不是有很多西洋的朋友嗎?必要的時候聽聽他們的意見,看看西方人在關於政改方面的意見和看法。”

“微臣謹遵皇上教誨。”

徐光啓總算舒了一口氣,眼前這個開明的皇帝,其實在以往很多的改革中,往往表現出來的是獨裁。雖然事後都證明是對的,但在推行新制度之前都是毫不猶豫的逼迫羣臣接受。也許這次涉及面太廣,也許皇上自己也沒想好,所以纔沒有逼自己表態。

第292章 佈局第356章 柳暗花明第322章 中央軍委第472章 意外援軍第401章 海盜來襲第183章 紙質彈殼第220章 人吉城主第343章 立儲君第95章 人中牡丹第164章 攻佔馬尼拉(1)第156章 東印度公司第482章 黑海冒險第378章 炮火下的酒會第358章 世家亂(2)第276章 公主駕到第335章 狼入羊羣第392章 重回德黑蘭第248章 蒙古統一第63章 出海貿易第330章 遭遇反擊第58章 科技部第79章 喜得皇子第457章 刁蠻公主第373章 弒兄囚父第315章 進退兩難第136章 五年規劃(3)第43章 清理後宮第455章 流星劃過第359章 血案層出第72章 研製大殺器第59章 鑄造新幣第185章 中央銀行(1)第199章 擴編水師第18章 開導王拓第7章 收留小惠第18章 開導王拓第349章 皇上是內奸第196章 賞罰分明第452章 周旋第358章 世家亂(2)第167章 訪問爪哇第147章 秀女妮娜第21章 色太妃第476章 新兵上陣第288章 美女中招第253章 農家樂第341章 醞釀改政體第209章 殲滅援軍(2)第200章 未雨綢繆第112章 大戰前夕第269章 掣肘第392章 重回德黑蘭第396章 美女聚首第285章 拯救莫臥兒第478章 繼承了父皇的優良傳統第249章 抵達熱那亞第155章 天敵崛起第275章 西伯利亞省第14章 書生徐光啓(2)第378章 炮火下的酒會第422章 抵制傳教第489章 商業明星第50章 巡視災情(2)第398章 異域迷情第207章 安達曼海戰第474章 西班牙人攪局第243章 進軍西伯利亞第25章 遭人陷害第227章 麻煩來了第321章 喜憂參半第144章 收復臺灣(3)第265章 遠征莫斯科第116章 相思成災第112章 大戰前夕第96章 暗渡陳倉第203章 先禮後兵第211章 佔領馬六甲第274章 遠景規劃第164章 攻佔馬尼拉(1)第277章 恩愛夫妻第221章 說服島津第357章 世家亂(1)第312章 殲滅戰第79章 喜得皇子第157章 試探第197章 賜婚第395章 祭司女失蹤第275章 西伯利亞省第337章 英國再次內戰第319章 示威第170章 清除內奸第393章 神秘女婿第67章 募兵第210章 合圍馬六甲第210章 合圍馬六甲第469章 購買直布羅陀海峽第104章 冰雪魔女第276章 公主駕到第222章 九州島建國
第292章 佈局第356章 柳暗花明第322章 中央軍委第472章 意外援軍第401章 海盜來襲第183章 紙質彈殼第220章 人吉城主第343章 立儲君第95章 人中牡丹第164章 攻佔馬尼拉(1)第156章 東印度公司第482章 黑海冒險第378章 炮火下的酒會第358章 世家亂(2)第276章 公主駕到第335章 狼入羊羣第392章 重回德黑蘭第248章 蒙古統一第63章 出海貿易第330章 遭遇反擊第58章 科技部第79章 喜得皇子第457章 刁蠻公主第373章 弒兄囚父第315章 進退兩難第136章 五年規劃(3)第43章 清理後宮第455章 流星劃過第359章 血案層出第72章 研製大殺器第59章 鑄造新幣第185章 中央銀行(1)第199章 擴編水師第18章 開導王拓第7章 收留小惠第18章 開導王拓第349章 皇上是內奸第196章 賞罰分明第452章 周旋第358章 世家亂(2)第167章 訪問爪哇第147章 秀女妮娜第21章 色太妃第476章 新兵上陣第288章 美女中招第253章 農家樂第341章 醞釀改政體第209章 殲滅援軍(2)第200章 未雨綢繆第112章 大戰前夕第269章 掣肘第392章 重回德黑蘭第396章 美女聚首第285章 拯救莫臥兒第478章 繼承了父皇的優良傳統第249章 抵達熱那亞第155章 天敵崛起第275章 西伯利亞省第14章 書生徐光啓(2)第378章 炮火下的酒會第422章 抵制傳教第489章 商業明星第50章 巡視災情(2)第398章 異域迷情第207章 安達曼海戰第474章 西班牙人攪局第243章 進軍西伯利亞第25章 遭人陷害第227章 麻煩來了第321章 喜憂參半第144章 收復臺灣(3)第265章 遠征莫斯科第116章 相思成災第112章 大戰前夕第96章 暗渡陳倉第203章 先禮後兵第211章 佔領馬六甲第274章 遠景規劃第164章 攻佔馬尼拉(1)第277章 恩愛夫妻第221章 說服島津第357章 世家亂(1)第312章 殲滅戰第79章 喜得皇子第157章 試探第197章 賜婚第395章 祭司女失蹤第275章 西伯利亞省第337章 英國再次內戰第319章 示威第170章 清除內奸第393章 神秘女婿第67章 募兵第210章 合圍馬六甲第210章 合圍馬六甲第469章 購買直布羅陀海峽第104章 冰雪魔女第276章 公主駕到第222章 九州島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