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人工智能聖手

周宇來到工業園,去往星火科技最大的數據中心——燕京數據中心,只有憑藉數據中心強大的超級計算機資源。

小蜜才能利用窮舉法,輔助周宇編寫人工智能新的核心。

周宇和數據中心經理趙乾坤打聲招呼,他要使用數據中心超級計算機空餘的95%資源,讓他和工程師協調好超級計算機資源。

他進入數據中心自己的辦公室,開始編寫人工智能新的核心神經網絡。

人工智能聖手需要的邏輯運算方法與其他人工智能完全不同,必須要對人工智能核心進行升級。

其他人工智能都屬於人工智能蜂羣網絡核心,邏輯模塊是屬於線性思維。

這種邏輯思維方式簡單易用,更方便編寫,可以用函數表達出來,也方便探究事物的本質。

但它對於模糊、複雜的事情,不能得到更精確的結果。

聖手則必須用非線性思維方式作爲它的人工智能核心,周宇選擇的就是類人思考的邏輯方式,立體的神經網絡核心。

周宇通過科技樹學習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掌握非常豐富的知識,只差臨門一腳就可以研發出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核心。

現在他就要挑戰一下,用自己的能力開發出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核心。

周宇用自己的VR智能眼鏡和數據中心相連,他調出這段時間編寫出來的神經網絡半成品。

他閉目回憶科技樹上的資料,開始研發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核心。

神經網絡每開發完一個可行的組合,小蜜就開始調動數據中心龐大的計算資源,按照既定框架給神經網絡補充可供運行的代碼。

周宇設計出一個神經網絡組合方式,小蜜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數萬次組合,證明這個組合是否可行。

這個方法很笨,這就是在數學上不算先進,但非常常用的方法窮舉法。

周宇推遲一切工作,只在家裡和數據中心兩點一線工作,一直在進行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核心的編寫工作。

5月25日,經過數10億次的構建,某一個機緣巧合的組合,終於達到周宇的要求。

周宇鬆了口氣,心裡暗道:“以後在也不搞用窮舉法碰運氣的東西,今天這是運氣好,10億次就成功。

如果運氣不好,10萬億次都不一定成功。”

周宇把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核心導入到小蜜、湘華等人工智能核心程序裡,讓它們進行雙核心運行,在運行過程中發現問題。

他晚上回家,今天陳瑾竟然按照正常時間下班。

“老公,你這段時間作息都不穩定,在忙碌什麼事情嗎?”陳瑾好奇的詢問道。

“我在研製人工智能聖手,它是醫用人工智能,必須要有模糊運算功能,要對人工智能核心進行升級。

這段時間一直在升級人工智能核心,現在升級工作基本完成,人工智能聖手很快就能研製出來。”周宇自豪的說道。

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核心,是他完全靠自己的能力,用窮舉法研究出來。

哪怕是借用設備的先進性,這也是完全由他研究出來的技術,而不是通過科技樹融合出來的技術。

以後他再被稱爲專家時,也不會有心虛的感覺。

陳瑾眼睛一亮,詢問道:“人工智能核心升級之後的特點是什麼?人工智能聖手可以達到什麼程度?”

周宇笑着介紹道:“小瑾,我就不說邏輯程序思考問題,只說人工智能效果的變化。

以前的人工智能,它只能解決數據庫中已經有答案的問題。

哪怕看似解決複雜問題,那也只是通過特殊算法,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升級的人工智能,它可以通過類比等方法,按照以前解決問題的思路,嘗試解決遇到的陌生問題。

簡單的說,升級的人工智能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瑾,你們成爲一個知名醫生,需要看多少個病人。”周宇詢問道。

“一般人成爲主治醫生,至少也要看1萬個病人,成爲某個疾病領域的專家,要看數十萬個病人,行醫幾十年才能達到。

像我這種天才,也需要上萬個病人積累,我的神經修復技術在沒有通過臨牀實驗前,利用空餘時間已經成功完成了2萬多個小白鼠脊柱的修復工作,才能熟練掌握這種手術。”陳瑾略微思考後回答道。

“人工智能聖手只需要讀取專業醫生看病的病歷,在經過專業醫生幾次指導之後。

它就可以成爲掌握數10萬例病例,具有行醫數十年經驗的專家。對極端診病的誤差率可以降低到百萬分之一,如果不是疑難雜症,我基本上能保證它100%成功。

如果再配合我們即將研發的醫用機器人,它就是一個全能的醫生。”

周宇給陳瑾描繪人工智能聖手未來的應用場景。

“這樣對患者非常棒,就醫的費用也能極大降低,那這樣我們醫生不全都下崗了。”陳瑾有些糾結的詢問道。

周宇立刻擺手道:“這怎麼可能,人工智能聖手給出機器參考答案,必須要有專業的醫師確認。

人工智能聖手只起到輔助作用,它是無法代替真正的醫生,再說它只能解決有具體治療措施的疾病。

當然,它很可能取代一些水平低的醫生,但我覺得水平低的醫生,還是讓他繼續實習比較好。

如果連人工智能都比不上,那還是不要給患者看病了。”

“我們公司想要研究應用機器人,小瑾,一般醫用機器人可以臨牀應用,需要達到什麼樣的功能。”周宇向陳瑾詢問道。

他要解決陳瑾勞累過度的問題,除了人工智能聖手,也必須要研發出和它配合的醫用機器人。

陳瑾開始和周宇商討人工智能實現各項手術,它需要達到的功能。

周宇把陳瑾說道的功能進行歸納總結,再配合智能機器人技術,形成詳細的醫用機器人技術標準。

他繼續研究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核心,同時讓星火精密製造公司根據醫用機器人技術標準,開發醫用機器人。

6月3日,周宇正式完成比較成熟的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核心。

周宇和升級之後的小蜜配合,開始完善人工智能聖手。

6月5日第一版本的人工智能聖手被成功製造出來。

它的虛擬形象是一名沉着冷靜,拿着手術前和手術鉗的中年醫生。

小蜜已經給人工智能聖手傳輸所有的現代醫學、藥劑學、中醫學、草藥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

人工智能聖手也掌握現代外科手術所有基本手術的資料。

周宇吩咐星火智能公司接管聖手的後期服務,讓他們與知名醫院和醫科大學聯繫,獲得專家的病歷資料版權。

周宇起身準備趕往星火精密公司,昨天袁可慶給他發來消息,醫用機器人已經研發成功。

他同時給陳瑾發來信息,人工智能聖手和醫用機器人已經研發完畢,讓她去星火精密製造公司,觀看機器人能達到的手術水平。

周宇準備去驗證,人工智能聖手配合醫用機器人,是否可以代替真正的醫生進行手術。

第336章 公開身體強化改造第229章 石油美元體系崩潰第146章 科研產業新引擎第85章 電動汽車第315章 太空站的生活(下)第37章 刻蝕機難關第286章 核力工廠第75章 精密加工你不行第108章 黃部長的來意第244章 科研倫理與成果第55章 星靈手環發佈會(四)第203章 科技改變生活第350章 太空站開放第245章 人造器官第160章 劃時代的產品第164章 勞累過度第81章 殺人不用刀第246章 給予你光明第164章 勞累過度第431章 榮耀的一生(大結局)第226章 有驚無險第405章 前往小行星帶第72章 創客中心作用第222章 核心材料第428章 融化的南極洲第163章 手術完美成功第416章 開啓太空城第268章 水上科考城第280章 腦洞大開第13章 搬遷與置業第283章 進軍航天領域第206章 虛擬醫院第257章 仿生魚鰓第43章 貧困學校的救星第20章 全息手環第352章 科研成果第55章 星靈手環發佈會(四)第243章 人造生命第132章 基礎科學,難於上青天第50章 硬件生態第164章 勞累過度第301章 太空實驗室成果第69章 攻克難關第93章 汽車發佈會(四)第394章 空間波動探測器第99章 政策扶持第166章 醫用機器人第28章 誘人的餡餅第69章 攻克難關第172章 可控,不可治癒第55章 星靈手環發佈會(四)第127章 研發中心改制第57章 飢餓營銷?第278章 發現引力子第106章 極致效率第237章 粒子電池第346章 核聚變發電站啓動第88章 輿論戰(上)第336章 公開身體強化改造第422章 綠色月球計劃第132章 基礎科學,難於上青天第103章 楊紫琳的產品第245章 人造器官第147章 專利超市第198章 通信牌照第388章 科研方向競爭第346章 核聚變發電站啓動第210章 血液的秘密第27章 互聯網新貴第11章 財務經理第146章 科研產業新引擎第288章 新材料新技術第318章 天空列車第426章 閒聊第418章 實驗第11章 財務經理第91章 汽車發佈會(二)第239章 粒子電池的影響第400章 長壽光發佈會(下)第1章 500億光年外的信號第70章 工業機器人第170章 改變你的命運第19章 技術升級第308章 體驗飛行汽車第356章 月球前進基地第135章 引導輿論第10章 頃刻反轉第245章 人造器官第107章 完美的動力系統第156章 虛擬蜜月之旅第121章 公開手環標準第254章 超級貨運高鐵第325章 通過倫理審查第344章 公佈重大消息第275章 主動擱淺第201章 太陽能自駕遊第360章 反重力裝甲第197章 轟動第55章 星靈手環發佈會(四)第241章 衛星發射
第336章 公開身體強化改造第229章 石油美元體系崩潰第146章 科研產業新引擎第85章 電動汽車第315章 太空站的生活(下)第37章 刻蝕機難關第286章 核力工廠第75章 精密加工你不行第108章 黃部長的來意第244章 科研倫理與成果第55章 星靈手環發佈會(四)第203章 科技改變生活第350章 太空站開放第245章 人造器官第160章 劃時代的產品第164章 勞累過度第81章 殺人不用刀第246章 給予你光明第164章 勞累過度第431章 榮耀的一生(大結局)第226章 有驚無險第405章 前往小行星帶第72章 創客中心作用第222章 核心材料第428章 融化的南極洲第163章 手術完美成功第416章 開啓太空城第268章 水上科考城第280章 腦洞大開第13章 搬遷與置業第283章 進軍航天領域第206章 虛擬醫院第257章 仿生魚鰓第43章 貧困學校的救星第20章 全息手環第352章 科研成果第55章 星靈手環發佈會(四)第243章 人造生命第132章 基礎科學,難於上青天第50章 硬件生態第164章 勞累過度第301章 太空實驗室成果第69章 攻克難關第93章 汽車發佈會(四)第394章 空間波動探測器第99章 政策扶持第166章 醫用機器人第28章 誘人的餡餅第69章 攻克難關第172章 可控,不可治癒第55章 星靈手環發佈會(四)第127章 研發中心改制第57章 飢餓營銷?第278章 發現引力子第106章 極致效率第237章 粒子電池第346章 核聚變發電站啓動第88章 輿論戰(上)第336章 公開身體強化改造第422章 綠色月球計劃第132章 基礎科學,難於上青天第103章 楊紫琳的產品第245章 人造器官第147章 專利超市第198章 通信牌照第388章 科研方向競爭第346章 核聚變發電站啓動第210章 血液的秘密第27章 互聯網新貴第11章 財務經理第146章 科研產業新引擎第288章 新材料新技術第318章 天空列車第426章 閒聊第418章 實驗第11章 財務經理第91章 汽車發佈會(二)第239章 粒子電池的影響第400章 長壽光發佈會(下)第1章 500億光年外的信號第70章 工業機器人第170章 改變你的命運第19章 技術升級第308章 體驗飛行汽車第356章 月球前進基地第135章 引導輿論第10章 頃刻反轉第245章 人造器官第107章 完美的動力系統第156章 虛擬蜜月之旅第121章 公開手環標準第254章 超級貨運高鐵第325章 通過倫理審查第344章 公佈重大消息第275章 主動擱淺第201章 太陽能自駕遊第360章 反重力裝甲第197章 轟動第55章 星靈手環發佈會(四)第241章 衛星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