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章 向西

劉基,字伯溫,以字行。劉伯溫自幼聰穎異常,天賦極高。在家庭的薰陶下,他從小就好學深思,喜歡讀書,對儒家經典、諸子百家之書,都非常熟悉。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潛心研究,頗有心得。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讀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而且文筆精彩,所寫文章非同凡俗。他14歲時入處州郡學讀《春秋》,17歲師從處州名士鄭復初學習宋明理學,同時積極準備科舉考試。天生的稟賦和後天的努力,年輕的劉伯溫很快在當地脫穎而出,成爲江浙一帶的大才子、大名士,開始受到世人的矚目。他的老師鄭復初就曾對劉伯溫祖父說:"他日這個孩子必定會光大你家門楣,振興劉氏家族!"西蜀名士趙天澤在品評江左人物時,將劉伯溫列爲第一,將他與諸葛孔明相比,說劉伯溫他日一定會成爲濟時大器。劉伯溫果然是人中之傑。他於元統元年考取進士,從此進入仕途。

最初,劉伯溫希望爲元朝**效力,通過做官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他在中進士後不久,被任命爲江西高安縣丞,後又任元帥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議往往得不到朝廷的採納,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壓制。劉伯溫非常失望,先後3次憤然辭職,回故鄉青田隱居。劉伯溫隱居青田期間,潛心著述。他將自己的思想和對社會、人生的見解進行了一番總結,創作了著名的《郁離子》一書。從此名動天下。

朱元璋手上拿着的就是這樣一封秦歌急送來介紹劉基的書信,信中還說象劉基這樣的大才應該由大哥親自來請才行,可這時的朱元璋正在積極調動軍隊準備同張士誠全面開戰。開戰之前有太多的事情等着他去拿主意,做決策,又那裡走的開。

大戰在即可朱元璋對劉基一事仍是高度重視,現在的他兵糧都不缺,可卻缺少一位能真正爲他指點道路的人,一位諸葛亮似的人物。他見秦歌請不來劉基,又正好要打張士誠也缺少不了秦歌這樣的大將,便將他調回應天,整軍備戰。

朱元璋前後又派了四批人去請劉基,可這些人也和秦歌一樣鎩羽而歸,甚至連託詞都是一樣,幾次請不來朱元璋變得有些急躁,李善長看在眼裡,便找上門對他道:“丞相不必心急,我去請了那劉基來就是”

朱元璋嘆道:“如果不是難以走開,我真想親赴青田,那怕就是在青田呆上個一年半載我也要把劉基給請回來。此等人才要是落在別人手裡那就糟糕了”

李善長微微一笑:“丞相放心,我去管叫把那劉基給請來”

朱元璋奇道:“先生真有把握?”

李善長道:“我自有妙計”

朱元璋沉吟了一下,一雙小眼睛射出兩道精光:“此次先生去請,他若是還是不來,此人就絕留不得,先生你可明白?”

李善長自然知道他的意思,點頭道:“丞相放心,我心中有數”

李善長走的那天,朱元璋一直將李善長送到城外,李善長臨行時對他道:“大人,在李某從青田回來之前,請大人不要急着對張士誠用兵,李某以爲如果劉基來到應天,就必然對天下大勢有個分析,以他的滿腹韜略,說不定就會給大人指出一條最穩妥的路來。”

朱元璋點頭道:“李先生放心,我絕對不會倉促同張士誠開戰,先生既然有把握將劉基請來,我肯定會在這裡等着你們回來,然後在向他請教同張士誠開戰的方略,在說了,二弟和六弟也都沒有做好北上的準備,我即使想現在和張士誠決戰,怕也是不可能的事”

李善長聽了微笑點頭,帶了一隊人而去。說起來這李善長還真是個有本事的人,誰也不知道他用了什麼辦法,竟然在一個月後竟然真的把劉基給請了回來。

劉基到了應天那一天,朱元璋正在吃飯,聽說劉基來了,竟然放下碗筷前去相迎,此舉令劉基也甚是感動,接下來,朱元璋,劉基,李善長,三人呆在丞相府裡竟然三天沒出來,沒有人知道這三人都說了些什麼,商議了什麼事,可一等他們出來,朱元璋下的第一道命令竟然是放棄整軍,停止了要與張士誠決戰的命令,而是調兵遣將向西,看樣子是要與陳友諒一決雌雄。

就在朱元璋磨刀霍霍加緊準備同陳友諒開戰的當口,一條戰報從皖南傳到了應天,陳友諒的部將趙普勝領兵攻打池州。朱元璋得到戰報後,不禁自言自語道:“一切果然如劉先生所料”

徐壽輝雖然建立了天完朝廷,自己當了皇帝,但實際上他這個皇帝並沒有太大的野心,就爲人來說他顯得過於老實厚道了。一個老實厚道的男人當一個一般的農民軍首領還可勝任,可要真想成就一番霸業,就有些力不從心了,這就是他當初的丞相倪文俊爲什麼想取代他的重要原因,這也是陳友諒爲什麼能夠輕易架空他,而他還心安理得聽之任之的主要因素。

可是徐壽輝在名義上畢竟還是天完朝廷的皇帝,陳友諒勝雖大權在握,但在人前人後也依然要尊稱徐壽輝一聲,陛下,或是,聖上。所以當得知陳友諒已經準備決心和朱元璋大打出手的消息後,他把陳友諒召來問道:“朱元璋是紅巾軍,我們也是紅巾軍,天下紅巾軍本是一家人,我們和朱元璋就像是一家人裡面的兄弟,既然是兄弟,又何必自相殘殺?”

不難聽出徐壽輝的確是一個非常仁慈寬厚的男人,只是陳友諒卻根本不賣他這個賬,他道:“陛下有如此好生之德,令陳某好生感動,但陳某以爲,我們天完最大的敵人就是朱元璋,我們和朱元璋之間不是什麼兄弟關係,而純粹是你死是我活的關係,天完在,朱元璋就該滅亡,朱元璋在,天完早晚要完蛋,天完完蛋了陛下你也就做不成皇帝了,所以我陳友諒去找朱元璋開戰,完全是爲的陛下着想,還望陛下不要着意阻攔。”

徐壽輝聽了無言以,對只好聽之任之。

長江沿岸上朱元璋與陳友諒地盤最近的一個城池就是池州,陳友諒決定率先攻打池州,池州在長江南岸。沿池州向長江上游走一百多裡,便是陳友諒的一個軍事重鎮安慶城。安慶城在長江北岸,是陳友諒向東北擴張的一個橋頭堡。故而陳友諒不僅在安慶城裡屯兵數萬,而且還讓他手下的猛將趙普勝鎮守安慶。攻打池州的任務,陳友諒自然就交給了趙普勝。

趙普勝接到陳友諒的命令後,沒有絲毫的耽擱,馬上就領步軍水軍五萬一舉攻下了池州,並且抓住了守將趙忠,誅殺了守城的大部分士兵。

趙普勝高興了,朱元璋卻氣死了。池州失守就意味着應天城南邊的門戶洞開了,陳友諒佔據池州之後,就可以順江而下,攻取銅陵蕪湖,進而侵犯太平應天。

朱元璋手握戰報,眼向西望,喃喃道:“陳友諒該是你我一決雌雄的時候了。”

十一章 冤枉三十三章 煉丹爐六十六章 殺天兵十七章 渡口七十四章 棋逢對手五十三章 結拜五十五章 準備五十九章 訪賢十一章 冤枉二十五章 比試二十八章 靈塵子二十六章 騎牛九十七章 盤龍又現八十三章 開戰八十六章 殺上天庭六十九章 舊識八十二章 天庭出兵五十章 和州城五十章 和州城三十二章 追殺第四章 少林寺前七十四章 棋逢對手三十六章 后羿神弓六十章 命數五十一章 偷營九十四章 用刑三十一章 仙子十五章 常遇春九十六章 拔舌地獄第一章 落魄少年九十三章 斬妖臺八十六章 殺上天庭三十二章 追殺七十七章 打破山門第二章 驅狼救虎九十三章 斬妖臺八十四章 大敗天軍四十八章 收服四十三章 銀搶四十九章 相逢四十三章 銀搶三十四章 桃源村五十五章 準備六十二章 陳友諒四十六章 許家集六十三章 康茂才二十章 逍遙侯六十六章 殺天兵六十七章 逆天八十六章 殺上天庭三十八章 醜女四十八章 收服七十六章 夜談十八章 一舞驚魂三十六章 后羿神弓五十三章 結拜八十四章 大敗天軍二十七章 萬妖之王八十章 豎旗二十四章 選盟主三十六章 后羿神弓二十七章 萬妖之王三十三章 煉丹爐九十三章 斬妖臺五十八章 故人第三章 雨夜荒廟四十七章 搶親三十三章 煉丹爐十八章 一舞驚魂三十章 乾坤戒指七十五章 顯聖真君五十四章 攻打採石三十章 乾坤戒指二十四章 選盟主十三章 轉眼離別八十七章 坐金椅九十七章 盤龍又現四十五章 天馬三十六章 后羿神弓九十六章 拔舌地獄四十五章 天馬五十七章 天下大勢九十三章 斬妖臺八十五章 大勝之日二十八章 靈塵子六十三章 康茂才十八章 一舞驚魂六十二章 陳友諒六十六章 殺天兵十六章 結伴二十三章 萬妖大會七十二章 又見牛老大五十六章 大戰六十一章 向西三十四章 桃源村二十六章 騎牛七十四章 棋逢對手第八章 我是龍女
十一章 冤枉三十三章 煉丹爐六十六章 殺天兵十七章 渡口七十四章 棋逢對手五十三章 結拜五十五章 準備五十九章 訪賢十一章 冤枉二十五章 比試二十八章 靈塵子二十六章 騎牛九十七章 盤龍又現八十三章 開戰八十六章 殺上天庭六十九章 舊識八十二章 天庭出兵五十章 和州城五十章 和州城三十二章 追殺第四章 少林寺前七十四章 棋逢對手三十六章 后羿神弓六十章 命數五十一章 偷營九十四章 用刑三十一章 仙子十五章 常遇春九十六章 拔舌地獄第一章 落魄少年九十三章 斬妖臺八十六章 殺上天庭三十二章 追殺七十七章 打破山門第二章 驅狼救虎九十三章 斬妖臺八十四章 大敗天軍四十八章 收服四十三章 銀搶四十九章 相逢四十三章 銀搶三十四章 桃源村五十五章 準備六十二章 陳友諒四十六章 許家集六十三章 康茂才二十章 逍遙侯六十六章 殺天兵六十七章 逆天八十六章 殺上天庭三十八章 醜女四十八章 收服七十六章 夜談十八章 一舞驚魂三十六章 后羿神弓五十三章 結拜八十四章 大敗天軍二十七章 萬妖之王八十章 豎旗二十四章 選盟主三十六章 后羿神弓二十七章 萬妖之王三十三章 煉丹爐九十三章 斬妖臺五十八章 故人第三章 雨夜荒廟四十七章 搶親三十三章 煉丹爐十八章 一舞驚魂三十章 乾坤戒指七十五章 顯聖真君五十四章 攻打採石三十章 乾坤戒指二十四章 選盟主十三章 轉眼離別八十七章 坐金椅九十七章 盤龍又現四十五章 天馬三十六章 后羿神弓九十六章 拔舌地獄四十五章 天馬五十七章 天下大勢九十三章 斬妖臺八十五章 大勝之日二十八章 靈塵子六十三章 康茂才十八章 一舞驚魂六十二章 陳友諒六十六章 殺天兵十六章 結伴二十三章 萬妖大會七十二章 又見牛老大五十六章 大戰六十一章 向西三十四章 桃源村二十六章 騎牛七十四章 棋逢對手第八章 我是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