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如來天尊

靈猴冥頑出身,心性難定是最大的弱點,五人生死歷練,常因戰瘋狂,因爭癡癲,全賴禁世緊箍相護,全賴唐僧六字真言喚醒。喚醒之難,每次靈猴因此頭痛欲裂,衰嚎不止。兩人出現爭執,靈猴非行殺念不可的時候,唐僧也常有六字真言強行提醒。因此,唐僧才成爲唯一能降服靈猴的人。

禪杖是唐僧的本命兵器,有當頭棒喝之威,當頭棒喝之下,能震出精神,暴露靈丹,有此功能,天下兵器,僅此一件。靈丹露精神出,真言直問天性,天性善良則恢復,天性貪惡則感化,因此稱作問心禪杖。問心禪杖下從無一人丟卻性命,唐僧終其一生未曾殺生。

探路馬鞭,原是唐僧有坐騎時使用的馬鞭。跟隨唐僧煉世煉紅塵,生出靈性,能感貪念來源,能探惡念來向,自動指引降妖除魔,一路向西,在它的指引下,彎彎曲曲,繞遍妖魔隱藏之地。

靈猴的如意金箍棒,本是深海的定海神鐵,被他得到,煉化之後稱爲如意金箍棒,大小隨心,輕重隨意。神鐵與獨木齊名,一個撐天,一個定海,神奇好比獨木,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得到的,又是如何煉化的。

獨木說到這裡,也驚歎不已,暗自僥倖沒被靈猴發現,說不定就被他給煉了。神都不能煉、不能損的神鐵,是如何被靈猴煉化的,一直是個迷。後來有人分析,可能是因爲靈猴本體爲靈玉的緣故,引得神鐵自動跟隨。

不過神鐵不是被靈猴尋到的,而是在龍王敖廣三太子白龍馬的幫助下找到的。靈猴生死歷練之初,結識了龍王三太子,三太子水法則天賦稟異,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沒有他不知道的東西。

得知靈猴少一件順手兵器,於是向他推薦定海神鐵,兩人年少輕狂,一拍即合。三太子動用法則,捕捉到神鐵行蹤,一路追趕,東海因此波濤洶涌,三年不息,最後真被他們得到。

靈猴不但有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個更加恐怖的天賦起死回生。起死回生,只有傷沒有死,哪怕只剩滴血,身體復原,哪怕只剩殘念,精神恢復。與其說血脈所賜,不如說天道贈與,乃至閻王生死薄上不能留名,天庭命運之書不能存跡。

靈猴本爲靈玉所化,靈玉神奇,在靈猴修煉成人形之後,靈玉精華聚於後腦,生出三根神奇的毛髮。這三根毛髮,能化作與本體一般無二的本體。一根叫往生髮,能回到過去,一根叫現世發,能並肩作戰,一根叫未來發,能到未來。

天生血脈覺醒,一出生就能鑽天入地,在突破五煉時,觸發成筋斗雲天賦,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鯤鵬一翼尚且萬里,靈猴之速,天下無出其右。

那一身毫毛,數不勝數,每根都有靈玉精華依附,注入修爲,能化無數猴子猴孫,雖然單個實力不顯,但貴在衆多,靈猴因此獨抗十萬天兵天將。對抗中常見他一把毫毛在手,一口氣吹入修爲,無數猴子出現,鋪天蓋地,十萬天兵天將不能擋。他這項能力,被稱作纖毫畢現。

火眼金睛來歷傳得最神,靈猴剛入世不久,曾因本領過於奇特,實力過於強大,被真仙太上老君當作妖降服,放入八卦煉丹爐,想要煉作靈丹妙藥。

八卦煉丹爐中有真火,與天下兩大神火——地火、野火齊名,雖然不在神火之列,卻比神火更加神奇。地火、野火爲天地所生,而真火爲朱雀體內所生,號稱能煉化一切又重生一切。

不知太上老君有何奇緣,獲得如此珍寶,成就他無上實力。太上老羣正是要用爐中真火,將靈猴靈丹煉出,再造妙藥,成就自己實力。

誰知妙藥未煉成,卻意外的使靈猴眼睛重生獲得天賦,能看破虛妄,能看透生死。在被太上老君煉了四百九十九年後,打翻八卦煉丹爐而出。有了火眼金睛,羣仙竟然索他不得,困他不得,自此逍遙法外,不入五行。

二郎神爲玉皇親情所累,找到靈猴生死搏鬥。一個以還天地清明爲念,有死不退;一個以天庭之威不可損,奮力搏殺。從天上打到地下,從天空打到天外,無盡廝殺,性命相搏,一戰就是三年。

最後還是創世之眼更勝一籌,靈猴戰敗。靈猴敗而不退,身不傷神不衰,丟下二郎神再上天庭,要討說法。這次玉皇卻有準備,請來了兩位老牌天仙,一位是封西天的真仙如來,一位是封東方的真仙天尊。

如來出身奇怪,從一隻未修煉成形的孔雀腹中,剖腹而出,當時的孔雀火王爲此再次神奇凝結珠胎,成爲一時之迷。後來才明真相,孔雀本來是血脈獨傳,不在輪迴之列,卻因神力不穩,白無常錯將靈魂種入,腹中蓄勢遺傳的那點精血,被提前凝結,長出個人類嬰兒出來。

嬰兒成形,孔雀只能生蛋,卻不能生出這麼大個嬰兒。這嬰兒也神奇,竟然就在孔雀腹中成長,直到長大到孔雀之腹無法承受,強行撐開孔雀之腹,墜落人間。初入塵世的嬰兒,被人喚作孔生。

那隻未能修煉成形的孔雀也因此身亡,孔雀身亡,這個嬰兒卻表現得相當奇特,竟然爲孔雀刻碑建墓,墓邊結廬陪護三年才離開。

孔雀火王再結珠胎,則是因爲唯一的後代孔雀已死,激發血脈之危,才自動再結。

孔生本來應該算作妖魔,偏一番舉動,令羣仙無不感動,無人提及以妖魔論處。又從不避諱出身,尊死亡的孔雀爲母,自己重新取名如來,正是要記住自己是如此而來,不忘孔雀生已之恩。

如來慈悲心懷與生俱來,守孝三年之後,遊歷人間,手託金鉢,化緣天下。而他這化緣,卻有講究,成就他後來的高深莫測。即化天下善緣,也化天下惡緣。

化善緣,問萬物,叩生靈,只視內心,不見皮囊,稱作無你相無我相。化惡緣,入紅塵,進世俗,止紛爭,息禍端,稱無貪慾無妄念。悲天憫人,一心向善,探求善之本源,得無盡善念。化解苦難,制止爭端,窮盡惡之初始,種無數善果。

最後自稱堪破紅塵,以爲一身毛髮,皆慾望與貪念所生,在堪破紅塵之後,竟然全部化作虛無。化緣天下,金鉢盛滿善念,成爲聖器,不是神兵,卻能與神兵相抗。

以五種基礎元素相生相剋原理,始創五行之法。順一方天地之大道,強慈悲之勢;從一地之民意,固善良之念。玉皇正是以靈猴性情暴虐,說動如來,在十萬大山中設下五行大陣,引誘靈猴至此,困住靈猴五百年。

如來著有《金剛經》一部,與金鉢一起流傳後世。後來都爲佛門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所得,釋迦牟尼因此從儒家脫離,另立山頭。實際上,佛門推行的正是如來留下傳承,爲紀念如來,釋迦牟尼定下規矩,歷代佛門之主,稱作如來,比如釋迦牟尼,就叫釋迦牟尼如來。

天尊原有姓名,名叫葛洪。原本出生修煉世家,醉心於研究道,以求天道規律,破解長生之秘,對醫術十分精通,在人世留下許多簡單實用的辟邪趨妄之法,比如硫磺驅邪祟,艾葉避災禍,鞭炮散黴運等等。

葛洪最有名的兩句話,叫“立言當有助教化,立身當有助修行。”成爲一時經典。因此,葛洪將他的道,分爲心道和天道,心道講求初始善良,講求仁愛孝悌;天道講究道法自然,順天應勢。

葛洪認爲一切都有定數,只要感悟了道,自然知曉一切掌控一切。入紅塵煉心境,感萬物律動,悟生靈情感。訪天下煉修行,仰看日月星辰,查其運行規律,俯瞰地理環境,解其運勢形成。

最傳神的一次,是他枯坐東方一高山之巔,一悟三千年,清濁污,清心境,清精神,仙風道骨,紅塵不染,世俗不沾。以萬物律動生靈情感製作成道符,以天地之運乾坤之勢書寫偈語,能隔離心神,控制意念,成就超強實力。枯坐的那座高山,因此被稱爲三清山。

葛洪終生醉心於道,成就超強實力後,他製作的道符,最強時可操控他人行爲,成爲傀儡,神乎其神,幾近天道之威。世人皆以爲葛洪感悟了天道,尊稱其爲天尊。

葛洪著有《道德經》一部,與道符一起流傳後世。後來爲太白金星所得,太白金星因此從儒學獨立,自創道都,成爲道教鼻祖。爲紀念葛洪,道教的歷代教主,都被稱爲天尊,比如太白金星就叫太白天尊。而葛洪則被道教尊爲鼻祖,稱無上天尊。

請來東方天尊,是因爲五行之法,還不足以困住靈猴。要天尊製作道符,道符上書寫偈語,禁錮靈猴精神,使靈猴失去靈丹感應,提不起修爲,一身神通不顯,從而被鎮壓。

靈猴被禁錮五行山下,有五行大陣壓身,有道符禁神,還有如來與天尊的不斷加固,一時危急。幸賴禁世緊箍相護,精神被禁錮,卻不能被左右,保了不成傀儡。

唐僧等四人得知,奔赴相救,那一次相救,世人才知唐僧實力,才知唐僧慈悲心懷,才知天下無神,但有神在。

四人趕到五行山下,四周無數天兵天將圍成鐵桶一般,托塔天王手持玲瓏寶塔鎮守,哪吒持混天凌相助,另有四丁、四甲等天仙無數。

四人如何得入?一番爭鬥,悟能不敵敗退,沙僧力盡被擒,白龍馬道行最淺,早早逃遁。只有唐僧一人,不爭不鬥,盤膝而坐,不見動作,卻緩緩升起。口誦真言,不見修爲,卻金光籠罩。

就這樣飄入五行,羣仙不能近身,兵器不能相害。乃至玲瓏寶塔罩頭,卻不能吸入,混天凌繞身,卻不能束縛。唐僧入五行,卻沒有破五行,也不知他是破不了,還是不願破,臨偈語卻不揭,也不知他是揭不下,還是不願揭。

身在空中,停留五行。見靈猴卻不救,閉目不視紅塵,空靈不染世俗,口誦真言不停,一坐就是五百年。如來強五行不阻,天尊補偈語不顧,天地只見空靈,周身只見金光。

一百年,靈猴還在掙扎,要強解束縛。二百年,靈猴始見平靜,陷入迷惘。三百年,靈猴雙目已閉,有所感悟。四百年,靈猴,靈猴似在沉睡,不見動靜。五百年,靈猴身現金光,與唐僧金光呼應。

五百年將近,靈猴全身金光漸盛,直至與唐僧金光相連,成就一條金光大道,五行不破而靈猴身動,偈語仍在而靈猴神出。如同唐僧入五行,靈猴閉目端坐,全身金光籠罩,緩緩升起,又沿金光大道向唐僧靠攏。

此時唐僧才睜眼,問了一句至今無人能解的話,“身在何處?”靈猴回答,“身在他鄉!”唐僧聽完,不作解釋,不作回覆,飄然而去。

第二百二十二章 五行之法第三百零一章 超強陣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桃離褒姒第四百二十六章 瓜籽李核第四十八章 同赴小徑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進山洞第二百七十章 又見木牌第一百零六章 困死凰鳥第一章 多彩神州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穫鯽魚第一百三十二章 煉化之前第二百三十四章 隱入商會第三百六十九章 兩場變故第三百五十三章 神獸氣息第三百零五章 真洛河圖第三百八十九章 陶淘之亡第六十九章 卜怪陣法第三百二十三章 變化太快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生精第一百五十八章 遇阻怪風第一百六十一章 讖語讖語第二百零九章 魔神名錄第三百二十六章 疑問太多第二百一十九章 李下感悟第二百六十五章 九尾回山第三百二十七章 殷實之家第十六章 天荒地老第三百四十四章 願化石橋第二百五十三章 三豐之堅第三百四十九章 張儀連橫第一百六十五章 復生來歷第四百零九章 弘忍悟性第二百五十七章 窮仔之智第三百六十二章 二師六星第一百四十四章 玄龜神念第三百六十四章 流水門滅第七十八章 宙非是非第九十八章 以命搏機第一百零八章 灰色虛無第二百四十五章 深深沉睡第一百六十七章 意念將無第二百零七章 天相著秘作品相關第一百七十九章 淫棍不凡第一章 多彩神州第八十五章 玉兔見識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生精第九十六章 宙非氣運第三百一十六章 盡興而散第一百二十二章 收服無天第二百章 兩處殘軀第四百零四章 變變變變第四百二十一章 金剪金斧第二百七十九章 燈花韻動第二百九十章 奇心太盛第五十一章 戰戰戰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貪求神念第二百一十八章 五福寶地第二百九十九章 妲己聖潔第三十五章 判明原委第二十七章 一先探營第一百二十五章 寒木集訓第九十四章 計謀實現第二百六十七章 誤打誤撞第四百三十一章 破鏡重圓第二十八章 豪強雲集第一百零七章 各有打算第三百二十三章 變化太快第五十七章 探索出路第四百一十七章 邪惡侵蝕第八十二章 憲翼之禍(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育遺峽谷第二十九章 初識豪強(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靈山販依第一百七十三章 應龍女魃第一百九十八章 此地混沌第二百四十六章 深刻理解第三十章 初識豪強(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首襲青蔥第二百二十六章 慶忌要離第一百五十五章 桃離褒姒第二百四十六章 深刻理解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生精序言第二十三章 神秘一先第二百七十四章 無知強索第三百章 十大寶物第一百五十六章 桃避之母第七十一章 卜怪遺留第二百一十六章 講經授道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價買賣第三百九十八章 依然如故第三百零八章 棺材鞦韆第二百一十二章 故人仍在第三百三十二章 復生煉丹第一百五十二章 還來得及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豐太極第十二章 荒原釣牛第一百一十三章 神奇灰蛋第三百六十六章 雙雙七煉
第二百二十二章 五行之法第三百零一章 超強陣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桃離褒姒第四百二十六章 瓜籽李核第四十八章 同赴小徑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進山洞第二百七十章 又見木牌第一百零六章 困死凰鳥第一章 多彩神州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穫鯽魚第一百三十二章 煉化之前第二百三十四章 隱入商會第三百六十九章 兩場變故第三百五十三章 神獸氣息第三百零五章 真洛河圖第三百八十九章 陶淘之亡第六十九章 卜怪陣法第三百二十三章 變化太快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生精第一百五十八章 遇阻怪風第一百六十一章 讖語讖語第二百零九章 魔神名錄第三百二十六章 疑問太多第二百一十九章 李下感悟第二百六十五章 九尾回山第三百二十七章 殷實之家第十六章 天荒地老第三百四十四章 願化石橋第二百五十三章 三豐之堅第三百四十九章 張儀連橫第一百六十五章 復生來歷第四百零九章 弘忍悟性第二百五十七章 窮仔之智第三百六十二章 二師六星第一百四十四章 玄龜神念第三百六十四章 流水門滅第七十八章 宙非是非第九十八章 以命搏機第一百零八章 灰色虛無第二百四十五章 深深沉睡第一百六十七章 意念將無第二百零七章 天相著秘作品相關第一百七十九章 淫棍不凡第一章 多彩神州第八十五章 玉兔見識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生精第九十六章 宙非氣運第三百一十六章 盡興而散第一百二十二章 收服無天第二百章 兩處殘軀第四百零四章 變變變變第四百二十一章 金剪金斧第二百七十九章 燈花韻動第二百九十章 奇心太盛第五十一章 戰戰戰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貪求神念第二百一十八章 五福寶地第二百九十九章 妲己聖潔第三十五章 判明原委第二十七章 一先探營第一百二十五章 寒木集訓第九十四章 計謀實現第二百六十七章 誤打誤撞第四百三十一章 破鏡重圓第二十八章 豪強雲集第一百零七章 各有打算第三百二十三章 變化太快第五十七章 探索出路第四百一十七章 邪惡侵蝕第八十二章 憲翼之禍(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育遺峽谷第二十九章 初識豪強(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靈山販依第一百七十三章 應龍女魃第一百九十八章 此地混沌第二百四十六章 深刻理解第三十章 初識豪強(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首襲青蔥第二百二十六章 慶忌要離第一百五十五章 桃離褒姒第二百四十六章 深刻理解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生精序言第二十三章 神秘一先第二百七十四章 無知強索第三百章 十大寶物第一百五十六章 桃避之母第七十一章 卜怪遺留第二百一十六章 講經授道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價買賣第三百九十八章 依然如故第三百零八章 棺材鞦韆第二百一十二章 故人仍在第三百三十二章 復生煉丹第一百五十二章 還來得及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豐太極第十二章 荒原釣牛第一百一十三章 神奇灰蛋第三百六十六章 雙雙七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