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一、幸福路線圖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黨和政府從開始就爲民衆設計了一條幸福的路線圖,從開始的小康社會藍圖到“三步走”戰略的制定,再到“三個代表”思想的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藍圖的構建,再到和諧社會的總體構想,進而走科學發展觀的科學道路,到如今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最終歸於幸福社會的理想,這是一條徐徐而漸進的幸福路線圖。幸福路線既是一個大政方針的總體設計,更是利國利民的一條發展路線,黨和政府關注國富民強,關注個體的幸福生活,關注社會的普遍幸福,從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生態和文化等各個方面構想了一幅全面的小康社會的幸福生活藍圖,不僅僅是物質的豐富,也包括精神文化素養的提升,讓國民更有尊嚴、更自信地過着高質量的有着高幸福感的生活。

一、幸福路線圖

(一)幸福路線圖的闡述

提到幸福路線圖,個人將其解讀爲幸福的路線圖,所謂幸福,重點在於黨和政府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對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集中在物質,精神和文化上的滿足,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是大衆對於自身需求在得到實現後獲得的心理滿足程度的體現。路線圖,則更側重於小康社會的發展歷程。從20世紀70年代到現在,黨和政府一直在提、在做、在努力的事就是建設小康社會。小康這一概念,最早要追溯到《詩經》。而真正有政策、有目標地將傳統的歷史的小康社會藍圖付諸實踐的則是中共第二代中央領導人鄧小平,那時的中國正邁向現代化的征程,在此之後,歷經3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中國的小康社會逐步完善,從小康社會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形成了一幅小康社會的路線圖。從歷史的軌跡上來看,在這段時間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小康社會帶來的物質、精神和文化上的提升也在社會各個層面有着充分的體現,基於此,將小康社會的路線圖和期間民衆的幸福指數提高總稱爲幸福路線圖。

(二)幸福路線圖

早在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大平正芳問道:“中國根據自己的立場提出了宏偉的現代化規劃,將來會是什麼樣的情況,整個現代化的藍圖是如何構思的?未來的中國會是什麼樣的?”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鄧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紀末我國達到“小康社會”的構想。他說:“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總產值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一千美元,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在這之後,他又多次提出了

這一構想。這是鄧小平首次用“小康”這個概念來描述中國的發展前景,也是第一次用“小康”代替此前“四個現代化”的提法。

1980年1月16日,在中共中央召集的高層幹部會議上,鄧小平重提“小康”概念,這一次他有了更深入的解讀。“前不久一位外賓同我會談,他問,你們那個四個現代化究竟意味着什麼?我跟他講,到本世紀末,爭取國民生產總值每人達到一千美元,算個小康水平。這個回答當然不準確,但也不是隨意說的。現在我們只有二百幾十美元,如果達到一千美元,就要增加三倍。新加坡、香港都是三千多。我們達到那樣的水平不容易,因爲地廣人多,條件很不一樣。但是應該說,如果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真正達到每人平均一千美元,那我們的日子就比他們要好過得多。”四個現代化—中國式四個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小康。這個可以稱之爲小康社會的開端。在此之後,整個國家進行土地改革,施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勞動力,解放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而後解放思想,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部署,開放經濟特區,開放沿海城市,並逐步深入內陸,中國的經濟注入了一股強勁的發展劑,開始迅猛發展,小康社會的路線也逐漸清晰。

黨的十二大則正式引用了小康社會這一概念,並把它作爲20世紀末的戰略目標。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報告中稱:“從1981年到本世紀末的20年,我國經濟建設總的奮鬥目標是,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力爭使全國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實現這個目標,城鄉人民的收入將成倍增長,人民物質生活可以達到小康水平。”人民的生活在“小康社會”達到“小康水平”,是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

在1987年十三大上,鄧小平同志不僅描繪了小康社會的發展藍圖,而且構想了建設小康社會的跨世紀發展戰略,即著名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國內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三步走戰略的部署可以說是小康社會的具體化、細緻化。

20世紀80年代,可以說是一個構思、構建、定義的時期,鄧小平同志不斷地談起“小康”,不斷地修正、補充對“小康”的定義,小康社會有了清晰的藍圖和路線,也有了比較明確的發展目標。中國經濟開始騰飛,並逐步成爲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

1995年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規劃了到2010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1996年10月10日,在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上,江澤民提出“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之

後他又強調,“社會主義社會作爲人類歷史上嶄新的社會形態,是以經濟建設爲重點的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兩個文明都搞好,纔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全面小康”的概念事實上已經初具雛形,江澤民表達的意思已經很清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應該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全面發展的目標。

1997年,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提出“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新任務。進入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大會也提出了中國現代化建設“小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即:21世紀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100週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建國100週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並作出具體的戰略部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啓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十六大報告還從經濟、政治、文化和可持續發展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奮鬥目標。在十六大的報告中明確指出:“綜觀全局,21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黨一百年和新中國成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十七大從實際出發,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的新變化,順應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黨的十六大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這些要求主要包括:增強發展協調性,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強文化建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建設生態文明等五個方面。這些要求是對黨的十六大目標的補充和充實,總的來說比黨的十六大目標稍高,要求更嚴,經科學測算,也都是符合實際,能夠實現的,尤其是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精神。

黨的十八大報告鄭重宣告:“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同時提出,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沿着歷史的軌跡,圍繞着小康路線,黨和政府做出的各項決策,逐步深入,徐徐漸進,着眼於整體規劃,小康社會的藍圖也逐步清晰,路線也漸漸夯實,經濟發展強勁,其最終的目標是爲全國人民謀福祉,爲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努力,這條小康社會的路線,也確實是一條“幸福路線圖”。

(本章完)

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二、黨員幹部要樹立正確的壓力觀和幸福觀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小結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小結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小結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一、文化建設衍生出的幸福觀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一、各級黨委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核心領導力量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三、推進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小結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二、公共幸福最終要落實到每個個體的感受上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小結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二、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三、幸福的測量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質因素對幸福感的影響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一、我國經濟建設歷程與當前問題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三、推進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應有之義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二、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一、如何科學全面的認識民生問題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二、文化建設是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二、保障民主權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前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二、當代中國存在的民生問題現狀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二、公共幸福最終要落實到每個個體的感受上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構造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協作、民衆共同參與的格局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構造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協作、民衆共同參與的格局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質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礎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一、我國的民主權利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一、幸福路線圖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一、我國的民主權利三、密切聯繫羣衆,踐行黨的羣衆路線方針是內在要求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二、文化建設是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二、保障民主權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前提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質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礎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質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礎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三、幸福是需要每個成員共建共享的共同的結合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小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三、如何構建幸福感與GDP同步增長的經濟和社會機制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二、公共幸福最終要落實到每個個體的感受上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應有之義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小結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二、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二、保障民主權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前提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二、文化建設是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小結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一、中國的幸福觀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構造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協作、民衆共同參與的格局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構造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協作、民衆共同參與的格局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應有之義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一、各級黨委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核心領導力量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二、保障民主權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前提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二、GDP增長對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性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領導下提高羣衆幸福指數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一、我國經濟建設歷程與當前問題三、密切聯繫羣衆,踐行黨的羣衆路線方針是內在要求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小結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二、西方的幸福觀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一、各級黨委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核心領導力量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二、文化建設是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三、和諧社會與幸福社會建設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二、西方的幸福觀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應有之義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一、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幸福社會建設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二、保障民主權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前提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質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礎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四、多元化的“幸福觀”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小結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一、各級黨委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核心領導力量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三、民生建設是幸福社會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小結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四、多元化的“幸福觀”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三、推進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二、黨員幹部要樹立正確的壓力觀和幸福觀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構造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協作、民衆共同參與的格局三、如何構建幸福感與GDP同步增長的經濟和社會機制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三、推進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小結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二、黨員幹部要樹立正確的壓力觀和幸福觀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一、幸福路線圖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二、GDP增長對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性
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二、黨員幹部要樹立正確的壓力觀和幸福觀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小結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小結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小結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一、文化建設衍生出的幸福觀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一、各級黨委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核心領導力量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三、推進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小結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二、公共幸福最終要落實到每個個體的感受上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小結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二、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三、幸福的測量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二、非物質因素對幸福感的影響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一、我國經濟建設歷程與當前問題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三、推進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應有之義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二、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一、如何科學全面的認識民生問題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二、文化建設是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二、保障民主權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前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二、當代中國存在的民生問題現狀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二、公共幸福最終要落實到每個個體的感受上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構造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協作、民衆共同參與的格局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構造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協作、民衆共同參與的格局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質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礎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一、我國的民主權利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一、幸福路線圖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一、我國的民主權利三、密切聯繫羣衆,踐行黨的羣衆路線方針是內在要求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二、文化建設是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二、保障民主權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前提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質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礎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質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礎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三、幸福是需要每個成員共建共享的共同的結合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小結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三、如何構建幸福感與GDP同步增長的經濟和社會機制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二、公共幸福最終要落實到每個個體的感受上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應有之義第十二章 創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提升羣衆幸福感_小結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二、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二、保障民主權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前提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小結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二、文化建設是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小結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一、中國的幸福觀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構造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協作、民衆共同參與的格局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構造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協作、民衆共同參與的格局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應有之義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一、各級黨委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核心領導力量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二、保障民主權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前提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二、GDP增長對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性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四、在政府的領導下提高羣衆幸福指數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一、我國經濟建設歷程與當前問題三、密切聯繫羣衆,踐行黨的羣衆路線方針是內在要求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小結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二、西方的幸福觀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一、各級黨委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核心領導力量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二、文化建設是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三、和諧社會與幸福社會建設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二、西方的幸福觀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小結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二、公平正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應有之義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一、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幸福社會建設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二、保障民主權利是幸福社會建設的前提第二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_一、物質因素是幸福感形成的基礎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四、多元化的“幸福觀”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八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的幸福_小結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一、各級黨委是幸福社會建設的核心領導力量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三、民生建設是幸福社會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章 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_小結第一章 幸福觀的內涵及其測量_四、多元化的“幸福觀”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三、推進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二、黨員幹部要樹立正確的壓力觀和幸福觀結語 共建共享共幸福_一、構造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協作、民衆共同參與的格局三、如何構建幸福感與GDP同步增長的經濟和社會機制第十章 幸福社會與文化建設_三、推進文化建設的現實路徑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小結第六章 領導幹部,爲羣衆幸福而工作_二、黨員幹部要樹立正確的壓力觀和幸福觀第九章 幸福社會與民生建設_小結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爲施政目標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第十一章 民主權利保障與羣衆幸福_小結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幸福路線圖”_一、幸福路線圖第七章 GDP增長與幸福社會建設_二、GDP增長對幸福社會建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