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蝶變(下)

“成功背後的女人”

別人的保險櫃裡放的都是金銀財寶、美元英鎊;而她的保險櫃裡從來放的都是自己簽約過的藝人們的照片和簽名。

她被譽爲“金牌經紀人”,香港娛樂圈稱呼她爲“陳太”,她簽約過一衆巨星——羅文、沈殿霞、張國榮、張學友、梅豔芳、草莽樂隊等等;她一手打造了巨星“張國榮”,成爲他身後最重要的女人,張國榮曾公開說過:“我的背後,有一個對我事業有很大幫助的女人,這個女人就是陳淑芳。”

1973年,陳淑芬主管華星娛樂有限公司,積極邀約歌手舉辦個人音樂會。(華星娛樂公司公司於1971年由TVB(香港無線電視臺)成立,1975年成立唱片部併爲TVB代理唱片發行,1982年才推出第一張音樂專輯,顧嘉輝、黎小田均爲其早期唱片監製)。70年代末,一次音樂會上,陳淑芬開始注意到歌壇的一位“後起之秀”,這位青年聲線獨特、情感細膩、裝扮新潮、舉手投足之間都非常另類(前衛),陳淑芬默默記下了這個青年歌手的名字——張國榮。

恰在此時,因爲經紀人經濟上的欺騙,張國榮與其對簿公堂,結果耽誤了電影《鼓手》中歌曲的錄製。於是,導演楊權就介紹了一個唱片公司。張國榮語重心長地回憶說:“導演給我介紹了一個處於人生轉折點的公司。《鼓手》 這部戲要出很多的歌和音樂, 所以他就不可能因爲我跟我經理人的不愉快而不去灌錄那些歌曲, 便介紹了某唱片公司老闆屬下的經理人給我認識, 就是華星公司的 FLORENCE CHEN(陳淑芬)。”

1982年,“華星”成立唱片部,公司成立伊始,正值用人之際。此時張國榮與寶麗多唱片公司到期解約,恰逢時機,張國榮與陳淑芬正式簽約,成爲華星唱片公司旗下第一位簽約男歌手。一年後,張國榮推出自己的新專輯,在陳淑芬的運作下逐漸揚名香江,紅遍亞洲歌壇。

而後,又扶持張國榮進軍影視界,助其名震影壇,演繹《阿飛正傳》、《霸王別姬》等享譽國際的影視作品;還將張國榮推向世界,打開韓國、日本、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工作上幫助張國榮安排工作、簽訂合約、協商薪酬,每件事處理得井井有條;生活上,當做張國榮的大姐姐,無微不至地照顧着他;心理上,每當張國榮面對無端的指責、不公地非議時,陳淑芬總能給予寬慰,關懷着“弟弟”的孤獨的心靈。

不知從何時起,每逢記者提問時,張國榮都會說:“我的經紀人從來只有一個,那就是陳淑芬。”直至生命的最後,張國榮也只電話陳淑芬一人來接回自己。

1982年起,一段不是姐弟、勝似姐弟的關係正式上演。

“亦師亦友”

“接下來請允許我用少少的時間謝謝三位朋友,他們也是我樂壇旅途裡面,重要的人物之一,第一位是Michael黎小田。”在說到事業上第一個要感謝的人時,張國榮從來不忘提黎小田的名字。

提到黎小田這個名字,許多人可能比較陌生,但是,80年代,憑藉一曲“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足以讓其與顧嘉輝齊名,而名揚華語樂壇。

出生於藝術世家的黎小田,自小學習古典音樂,後又不顧父母反對,迷上流行音樂,改去學習了吉他,又因父親效力於電影公司,5歲的黎小田就當起了童星。擁有極高音樂天賦的他,於1973年奪得香港無線電視第一屆“作曲邀請賽”季軍,從而開始作曲及編曲。

說起與張國榮的緣分,兩人最早結識於“亞洲業餘唱歌比賽”上。1977年,張國榮憑藉一首《American Pie》獲得複賽資格,可是這首歌原版時長達12多分鐘,在決賽時,作爲監製的黎小田這樣喝斥着張國榮:“時常必須改短一點,否則就不能參加……”

張國榮也堅持己見:“It doesn’t make sense,歌詞有起承轉接,改短了便沒有意思。”

……

這種頗有“互嗆”的相識,也標誌着兩人合作的開始。

寶麗多時期,張國榮的兩張專輯《Daydreaming》和《情人箭》在市場的反應並不如意,在音樂的創作上,也沒有能夠將獨特的嗓音魅力表達極致。

黎小田回憶說:“他得了歌唱比賽亞軍之後,我們建議他先出演電視節目。我第一首寫給他唱的歌是從沒在唱片上推出過的,那是一首由馮寶寶主演的劇集《追族》的主題曲,當時他有一個叫做KK的經理人,安排過他在寶麗金出唱片,那都是些英文歌,推出後反映並不好。”

1982年,張國榮跟隨黎小田轉投華星唱片,黎小田正式成爲了張國榮的啓蒙老師,也成爲了華星唱片的首席製作人。

剛真正接觸音樂的張國榮,唱歌不得章法,唱腔正如他在告別演唱會上說的那樣,一時似雞仔聲,一時似呱呱聲。黎小田擔任他的音樂監製時纔有所改變,指導張國榮唱歌時壓低聲線唱,把他那原本略顯輕佻的高音,調改爲脣齒間性感流淌的中低音,讓他唱出貓王般性感的嗓音。

在張國榮最初的音樂生涯裡,只有黎小田能挖掘出張國榮身上紳士與魔鬼的兩重性,儂本多情般的似水柔情,黑色午夜般的烈火青春,並將二者融合得天衣無縫。在他的心中,張國榮始終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貴族級歌手。

黎小田和張國榮,千里馬和伯樂,由當初的相識到後來的惺惺相惜,是師徒也是朋友。

在簽約華星後第二年,黎小田即將幫助張國榮推出讓其名揚香江的第一張唱片,兩人亦師亦友的友誼也從華星開始。

昔人已矣。儘管兩位音樂大才都已離我們而去,但兩人相識後又經歷了哪般的“分分合合”,我們共同期待!

回顧張國榮出道前的八年,從1977年到1983年初,無論影視歌事業,或是爲人交際,都久經“劫難”,可張國榮憑藉其自由養成的堅毅、不服輸的個性,愈挫愈勇的恆心堅持了下來。

8個春秋冬夏,嘗過成名的甜意,吃過落魄的苦頭;

8個春秋冬夏,經過掌聲的歡呼,受過唏噓的洗禮;

8個春秋冬夏,傷於失意後的惆悵,喜於成名後的歡欣。

張國榮的一生飽受爭議,嚐盡苦甜悲喜,整個藝術生涯無不充斥着矛盾,而成名前的8年時間裡更是如此。正是因爲守得住數年的失意和寂寞,才贏得了日後堅忍不拔、不驕不躁的成敗之心,才完成了藝術生涯中的第一次“蝶變”。

正如歌詞中唱到:

“其實我暗裡最懂得開朗

追逐風沙 但是夢在睡房

欣賞寫真 那鍾愛畢加索

喜歡灰 但亦熱戀黃……”

悲壯又開朗、風沙與睡房、(真實的)寫真與(抽象的)畢加索、(沮喪的)灰和(明快的)黃,歌詞中的意象是對立的、矛盾的,事物如此,人也是一樣,一切事物和人本身含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

就張國榮8年的艱難時期而言,自己的音樂夢想和家人的不支持間的矛盾、成名的渴望與音樂作品撲街的矛盾、感情的甜蜜與感情的分裂間的矛盾、朋友的友誼與朋友的競爭間的矛盾等等。正是因爲有了這些矛盾,纔有了變化,有了事物,有了人的蛻變。

事物和矛盾同時存在,切勿沉迷於矛盾,更不能害怕矛盾,要面對它、把握它,推動它向好的方向發展。張國榮沒有逃避、更沒有畏懼,而且在艱難中奮然前進,最後迎來了屬於他的光榮時刻。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纔有了人生的意義。

變化的過程不是徹底否定一方面,而徹底肯定另一方面,而是對吸收好的,放棄不好的,達到“揚棄”,張國榮正是通保留前衛的獨特的品味,發揚不屈不撓的品質,除去一蹶不振的怯懦、放棄好逸惡勞的劣行,完成了揚棄的過程,讓你看到他各個階段、各個方面的美,實現了第一次華麗的轉變。

“最怕你愛錯 只因我也怕瞭解我,

毛蟲蝴蝶變化太多參不破,

而你已看懂 幾多個我。”

那一次“蝶變”,您有看懂多少?

第七章 蝶變(上)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八章 蝶變(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七章 蝶變(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八章 蝶變(下)第七章 蝶變(上)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七章 蝶變(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七章 蝶變(上)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七章 蝶變(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序言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七章 蝶變(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二章 憶童年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八章 蝶變(下)序言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八章 蝶變(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序言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二章 憶童年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三章 由零開始序言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序言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七章 蝶變(上)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八章 蝶變(下)第八章 蝶變(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八章 蝶變(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序言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七章 蝶變(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
第七章 蝶變(上)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八章 蝶變(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七章 蝶變(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八章 蝶變(下)第七章 蝶變(上)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七章 蝶變(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七章 蝶變(上)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七章 蝶變(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序言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七章 蝶變(上)第二章 憶童年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二章 憶童年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八章 蝶變(下)序言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八章 蝶變(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序言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二章 憶童年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三章 由零開始序言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序言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七章 蝶變(上)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七章 蝶變(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五章 逆風前行(上)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二章 憶童年第二章 憶童年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八章 蝶變(下)第八章 蝶變(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八章 蝶變(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序言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二章 憶童年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七章 蝶變(上)第四章 未知的選擇第六章 逆風前行(下)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第一章 無需要太多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三章 由零開始第九章 風繼續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