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44

今天是老媽的八十大壽。

儘管老人歷盡滄桑,走過八十年的歷程。但是她意識到,半個多世紀的操持、艱辛與努力,給她留下數不盡的感動、心情的愉悅和幸福。與此同時,又給她留下種種創傷與疤痕。在悲喜交加時,當她看到兒子、兒媳婦、孫子、孫女們,她認爲,這些操持、艱辛、努力是值得的。看着兒、孫們,她的眼光、思想、意識更加的開闊了。

孩子把沙發搬到院子裡,讓老媽(秦桂珍)坐在陽光下,安享的曬着太陽。她看着兒子、兒媳婦在忙裡忙外;看着孫子、孫女自由自在的玩耍;看着幸福的兒、孫們進步、成長。使她不由得想到:小時候顛沛流離的日子,也記起在鐵匠衚衕和丈夫伍國才結婚的日子。要不是到這個衚衕,就沒有今天的家,也沒有這些個兒、孫,真是前世的姻緣啊。!她認真的總結着。

小時候,家家都過着糠菜半年糧的日子,沒有糧食的年頭用紅薯充飢,把人吃的腸胃紊亂,肚子墜着疼。再加上野菜玉米麪(沒有多少玉米麪)餅子,秦桂珍出現了浮腫,疼得她直掉眼淚。家家如此的日子,眼睜睜的沒有什麼招兒。有的人家,不管聽得信兒準不準,心就活兒了,也就有往北大荒走的想法了。桂珍家的鄰居們已經走了,桂珍的父母看着出走的鄰居,看看自己的家,再看自家的日子。他們想:沒有什麼可留戀了,和那些不甘忍受的人家,他們主意已定。生活的不如意,就有了新的想法和做法。一路上要躲避戰事的侵擾,特別是桂珍大哥,還要躲避國民黨的抓人、充軍。從家裡帶的“乾糧”用完了,他們開始討飯、找水、挖野菜。雖然路途艱辛,人們咬緊牙關,終於來到了關(山海關)外。這裡己經不打仗了,他們壯着膽子問當地的人,才知道光復了。一路上的艱難困苦,終於有了希望。經過“舟車勞頓”,秦桂珍的病好了。在當地有心人的幫助下,他們有了安身之處……

太陽暖烘烘的,老媽動了一下身體,又筆挺的坐正。她看着玩耍的孩子,又想到了丈夫伍國才一一和他相看、和他對象、和他結婚。他也是關裡過來的。她想:

當年戰事焦灼,民不聊生。和伍家住鄰居的劉家,年輕的丈夫血氣方剛,一心想當兵報國。終於等來了招兵的隊伍,他報了名,上了車。到車上,他才知道上當受騙。這些兵,到關外和八路軍打仗。這時,他只有一個念頭,尋找機會逃跑。可是跳車的時候,他的一條腿被摔斷。他咬緊牙關,拖着殘疾的腿,連走帶爬……後來被好心人遇上救起。救命恩人把他留在家裡養傷,經過救命恩人的照料和調養,老兵很快恢復了體質,腿也逐漸好了。他告別恩人,幾經週轉,回到關裡的家。把妻、兒帶上投奔恩人。

老兵到家後,和媳婦說了關外的許多好事。關外己經不打仗了,安全了……什麼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媳婦聽了丈夫的話,又燃起生活的希望。她高興的收拾着東西。要走的前兩天,老兵到老鄰居家道別時,伍國才的父、母聽後,又詳細打聽了關外的情況。伍家人知道關外的種種好處後,伍國才的父、母橫下一條心,和老兵家一起闖關東。第二天,伍國才的父親要求老兵帶他們家一起到關外。於是,兩家人搭伴,直奔向往的地方。他們經過火車,步行,再坐火車。在路上兩家人相互攜伴,終於來到了江城,見到了日思夜想的恩人。恩人又幫助他們解決了住房。老兵、伍家住在一個衚衕裡。後來又有人從關裡過來,落戶到民衆衚衕,其中就有秦桂珍一家。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從此,一個衚衕的鄰居不僅有了交往,而且更加的密切。

建國後,伍國才、老兵和老兵的媳婦,還有秦桂珍的父母、大哥都參加了新中國的建設。由於伍國才父母體弱多病,政府暫時沒有給他們安排工作。兩位老人因爲沒有參加到火熱的建設中而遺憾終身。秦桂珍也沒有參加工作,因爲她還不到工作年齡。當家人們都上班時,她就開始收拾屋子,操持家事。父母、大哥每天下班回家,吃着女兒(妹妹)做的飯菜。大哥高興的說:“妹妹長大了。”五三年,秦桂珍上班了,她高興的一宿都沒睡好。能夠成爲新中國的勞動者,爲百廢待興的國家修復“傷痕”,添磚加瓦。這時,大姑娘的秦桂珍出落得亭亭玉立。因此,介紹人踏破門檻兒。與此同時,老兵看着高個兒,天庭飽滿,濃眉大眼的伍國才,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齡,急忙急火的來到秦家提親。秦桂珍的父母知道是鄰居伍家的兒子,便推掉所有的媒人,當場就應下了這門親事。老兵高興的回來才和伍國才的父母說,伍國才的父母聽後,讓他們馬上相看。見面那天,或許倆人心中早有所屬?伍國才和秦桂珍同時點頭。兩家的親事定下來後,伍國才的父母說:“能娶上這麼好的姑娘,是伍家的福啊。”

結婚那天,秦桂珍穿一件紅衣服,由大哥和鄰居家的年輕人陪伴,來到了伍家。進屋後,秦桂珍和穿着整齊的伍國才,給坐在炕上的父母磕頭,又給前來參加婚禮的人們拜禮。儀式過後,伍國才的父母和老兵一起到秦家,把秦桂珍的父母及親人請過來,一起吃了酒席。

轉年(一九五五年),伍國才和秦桂珍的大兒子伍一出生。然而,這年年底,伍國才接到外援任務。春節伍國才都沒有回家過年。在伍國纔出外工作後,伍家的大事小情,都落在秦桂珍一個人身上。照顧公婆,操持家務,帶孩子。公婆的年歲倒不大,但倆人都做下了毛病,好在婆婆勉強能照看生病的老伴。儘管家裡的活兒計一成不變,但是秦桂珍怎麼也安排不開上班的時間。因此,自打丈夫外出工作,秦桂珍再也沒有上班。有時她做夢,都是上班的場面,幹活的時刻。上班工作由現實變爲夢幻與奢望。年輕的秦桂珍認爲,生活本該如此,她默默重複着每天的生活。這年婆婆的身體每況愈下,已經不能伺候公公了。秦桂珍的孃家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們在上班前,下班後都過來幫女兒照看伍國才的父、母。白天桂珍拿上板凳,扶着婆婆到屋外曬太陽,晚上爲公、婆端屎端尿。“孩子,真難爲你啦。”

“媽,不說啊。”她說着一邊給婆婆擦着眼淚。炕上的伍一又鬧起來,桂珍急忙抱着孩子,親着孩子的小臉。伍一在媽媽的懷裡,不錯眼珠的瞅着,樂了。他似乎很懂媽媽,在炕上蹬着腿兒,乍着胳膊玩上了。年前,伍國才單位的領導都到職工家裡慰問。他們知道伍國才的家庭狀況,當場決定。伍國纔回到了江城,回到了單位,回到了家。

“這幾年,真苦了你。”伍國纔回家對媳婦說的第一句話。媳婦深情的笑着,說:“一家人。”自從伍國纔回到家,兩個年輕夫婦操持着家務一一孝敬老人,帶着孩子,燒火做飯,平凡的日子蒸蒸日上。六一、六三年,伍二、伍三先後來到家裡。然而就在這一年,伍國才的父母相繼病逝。兩位老人的離世,使伍國才夫婦彷彿失去了生活的重心。爲了父母,爲了這個家,他們忙碌的時候,責任心和使命感由爲強烈。小的伺候老的,天經地義。誰都有老的那一天,誰都有動彈不動的時候,誰都有生老病死。他們知道古往今來,無論是戰功卓著的開拓者;無論是學問多大,成績斐然,功高蓋世;無論是工人、農民……大凡世界對於每個人的生老病死,都是不偏不倚,一視同仁。只有懂得這些道理,人生在世纔有意義,纔有活頭兒、奔頭兒。

然而,舉全國之力,一直在努力奮鬥的人們,已經度過了******。經濟恢復,每家的日子逐漸好轉。轉繼的三年光景裡,伍四、伍五出到人間。欣喜之餘,伍國才夫婦的心裡有了女兒的概念,他們還想要個女兒。可是,隨着計劃生育的深入實施,使他們的夢想,變爲響應號召的楷模。至此,七口之家的重擔,使伍國才夫婦從不懈怠。好在,伍國才手藝在身,單位又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週日他仍然加班加點的工作。每月他把工資交給媳婦,媳婦按照家庭所需進行分配。井然有序的生活,使孩子們快樂的成長。孩子們明白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使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艱辛與付出,使他們更加珍惜家庭,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當伍國才夫婦看着生龍活虎的兒子時,他們已經長大了……

當孫子、孫女兒來到奶奶身邊的時候,老媽纔回過神兒來。她看着忙碌的兒子、媳婦,孫子孫女們,不由得笑了。

第二十二章第十六章第三十二章第七章第二十二章第三十八章第三十七章第十九章第四十九章第四十三章第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十九章第十四章第四十一章第五十三章(完稿)第六章第九章第三十六章第三十四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十一章第十九章第三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四十章第四十六章第四十一章第四十四章第四十四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二章第四十二章第五十三章(完稿)第一章第二十八章第十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四十四章第十四章第三十五章第三十四章第五章第四十二章第二十五章第三十六章第十六章第二十章第三章第四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十章第二十三章第四十章第四十二章第三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九章第二十三章第七章第二十六章第七章第二十九章第四十六章第五十一章第五十章第十九章第二十七章第三十三章第十二章第三十九章第十八章第四十六章第三十八章第三十九章第四十一章第四十章第四章第十二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二十七章第十五章第十一章第五章第四十七章第十二章第十八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二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二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二十章第五十二章第三十八章
第二十二章第十六章第三十二章第七章第二十二章第三十八章第三十七章第十九章第四十九章第四十三章第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十九章第十四章第四十一章第五十三章(完稿)第六章第九章第三十六章第三十四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十一章第十九章第三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四十章第四十六章第四十一章第四十四章第四十四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二章第四十二章第五十三章(完稿)第一章第二十八章第十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四十四章第十四章第三十五章第三十四章第五章第四十二章第二十五章第三十六章第十六章第二十章第三章第四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十章第二十三章第四十章第四十二章第三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九章第二十三章第七章第二十六章第七章第二十九章第四十六章第五十一章第五十章第十九章第二十七章第三十三章第十二章第三十九章第十八章第四十六章第三十八章第三十九章第四十一章第四十章第四章第十二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二十七章第十五章第十一章第五章第四十七章第十二章第十八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二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二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二十章第五十二章第三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