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憤青是怎樣煉成的

我們先從一首詩開始說起。

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爲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這首詩的作者是一名5歲(有的說是8歲)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黃巢。

黃同學在這麼小的年紀就能寫出這樣有水平的作品,神童無疑了。

在古中國這片大地上神童並不是稀缺物種,每個朝代總會有那麼一大把,但此神童又有些不一樣。

在別的神童還在吟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時候,我們的小黃巢已經以“青帝”自居了。

青帝是什麼呢?

青帝:司春之神。傳說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東方,主行春天時令。

說直白一些:青帝,上天之主宰,至高無上的存在,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可以和皇帝劃等號。

在黃巢的詩中我們看到了才情,看到了思維角度的刁鑽,更看到了一樣東西——野心。

難怪後世的張端義評論說:跋扈之意,已見嬰孩之時,加以數年,豈不爲神器之大盜耶!

以後的黃巢確實也帶着起義軍攻進長安,盜得了唐王朝的神器(皇位,也可以理解成天下),所以古人說“三歲看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現在的故事纔剛剛開始。

黃巢的爺爺和父親看到這首詩後樂壞了。

父親抱着小黃巢喃喃自語:這小子是個神童,是個讀書的好苗子,他日金榜題名一定能夠改變我們整個家族的命運。

那麼現在的黃家是個什麼樣的家族呢?

兩個字:鹽販。

之所以不說是鹽商,是因爲大唐王朝的鹽商只有朝廷一家,此外別無分號,民間販賣私鹽的都是非法勾當,和現在的販毒一樣,是高危職業。

當時大唐王朝每年的鹽稅收入佔到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可以說整個大唐都靠着鹽業來續命呢,怎麼能容忍別人分一杯羹呢,所以對鹽販嚴厲打擊。

面對政府的打擊,單槍匹馬販鹽等同於找死,所以鹽販們也紛紛成立了自己的販鹽組織,有的甚至還擁有自己的武裝,我們可以稱之爲鹽幫。

而黃巢家就是一個鹽幫的帶頭人,也就是幫主。

和其他百姓迫於生存被迫販鹽不同,黃巢的爺爺是販鹽的,父親也是,到黃巢這一代不出意外還是,因此黃家是個不安分的家族。

既然黃巢是神童,那他的生活軌跡(不是命運)也就改變了,他要去考進士,他要通過科舉改變家族的命運。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有個疑問,黃家已經是鹽幫幫主了,如果和武俠小說聯繫起來,至少也應該是呼風喚雨的江湖大門派,好好販鹽不行嗎,何必去走科舉一條路呢?

其實鹽幫老大的生活條件和普通百性比肯定要好點,但也好不到哪裡去,畢竟當時大唐王朝千瘡百孔,百姓們常年處在半飢餓狀態。

還需要說明一點:當時的鹽幫只是民間的鬆散組織,大家聚在一起是爲了販鹽的時候有個照應,這裡的鹽幫幫主事實上也就是工作(販鹽)上的牽頭人而已。

更要命的是鹽販的社會地位並不高,大家都知道封建社會的等級體系:士、農、工、商,而鹽販連“商”都算不上,他們是違法的,甚至可以稱之爲半民半匪,唐政府稱他們爲“盜”,比賤民(優伶、娼妓等)還要低賤,是受人歧視的羣體(這也許是他們自成組織,守望相助的另一個原因吧)。

古人的家族觀念很重,如果一個人成了盜那將是整個家族的恥辱,要被驅逐出去,更不能列到族譜裡,自己的後代還要被貼上“強盜生的”標籤,世代受人歧視。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黃家人的生存狀態:

黃家人走在街上與人碰了面,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肯定還是會打招呼的,但對方眼神裡的鄙視、高人一等的神情肯定是藏不住的,甚至大家背地裡還會議論:“不就是有點錢嘛,那又怎麼樣呢,一家都是販鹽的,賤民一窩!”“聽說他們家黃巢是神童哎,可惜啦,生在這樣的家庭又有什麼用呢?”“哎,你們聽我說呀,這幾天縣裡又要抓鹽販啦,大家都離黃家人遠點啊,別被連累了!”

類似的情形肯定也出現在童年的黃巢身上,大人的情緒還需要掩飾,小孩子是不會的,他們會更直接,比如說經常性地三五一羣拿自己的手腳與黃巢身體親密接觸(毆打),無數次地問候黃巢的身世:鹽販子養的(辱罵),玩遊戲的時候把黃巢趕得遠遠的(孤立)。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小孩子一般都會變得膽小、孤僻,但黃巢不一樣,他要用行動證明自己神童的名號不是白叫的。不跟爺玩兒是吧,爺還不稀罕呢!現在你們瞧我不起,明天的我讓你們高攀不起!

在接下來的時光裡,在家庭的支持下,在自己的瘋狂努力下,黃巢同學頭懸樑,錐刺股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涯,他的目標只有一個:考中進士,光宗耀祖,完成自己和整個家族的華麗蛻變!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要通過科舉洗白自己,洗白自己的家族,讓曾經欺侮過自己的人匍匐在自己腳下!

寒來暑往,歲月易得。轉眼間黃巢長大了,到了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的年齡,寒窗苦讀十年書的努力就要得到驗證,光耀門楣就在今朝!

揹負着夢想與希望,黃巢出發了,目的地:長安!

然後,沒考上。

“應該是我發揮的不好,當是積累經驗了,再來吧。”黃巢這樣想。

第二次出發,目的地,長安!

不好意思,又沒考上。

“科舉本來就難考嘛,進考場的時候還看到好多白髮老頭兒跟我一起考呢,我年輕,時間有的是。”黃巢這樣安慰自己。

第三次出發,目的地,依然是長安。

“我的夢想在這裡,我的人生爲了你,這次一定要考上啊。”黃巢開始唸唸有詞,考前祈禱。

不出意外,他依然沒有考上。

黃巢是個心性很高的人,他考出了火氣,後果很嚴重。

他開始質疑唐朝的科舉制度,懷疑裡面的水分很足,或者全是水分,要不然我神童爲起點的黃巢用十分的努力怎麼還考不上呢。

在這裡我們要了解一下唐朝的科舉制度。科舉制度從隋朝創立以來經過了唐朝太宗、武則天、玄宗皇帝等人的推廣已經普及開來,這時候的科舉還沒有發展到明清時的會試、鄉試、殿試那麼複雜,簡單來說這時候的科舉可以分爲明經科和進士科兩類,而進士科前途廣大,競爭也最激烈,名額相當有限,江湖上有流傳“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也就是說你五十歲考上進士都算是年輕的,可見其難度係數之高。

而比難度係數更高的是黃巢的心氣,所以在備考時他直接選擇了進士科,他的目標不只是光宗耀祖,而且是華麗的、完美的、無懈可擊地光宗耀祖,他要一步到位,用實際行動啪啪打臉那些看不起他的人。

然而,他失敗了。

這次失敗打碎了黃巢的夢想,更否定了他之前走過的道路。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科舉考試中,到頭來才發現這只是唐朝政府和他開的一個玩笑,他輸掉了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更輸掉了可憐的自信。

現在的黃巢迷惘了。

而迷惘之後是憤怒的總爆發!

是你,是你,都是你!你這個腐朽的、可惡的大唐王朝!

你讓我不爽,我就要讓你難受!

憤怒的黃巢揮筆寫下了另一首詩: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有殺氣,有反意!殺氣沖天,反意昭然!

黃巢的思想變了,如果說之前的他是個發奮讀書,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大好青年,那麼現在的他就是個怨氣沖天,憤怒到爆炸的憤青。

黃巢,黑化了!

封建王朝在文化方面有兩項制度來維護其統治,一條是愚民政策,讓民衆不知反抗;另一條是科舉考試,用來打通上下溝通的渠道,讓一些憤青們可以進入到體制內,進而消化掉反對的力量。

而這兩項制度,在黃巢身上都失效了。

且不論那一年的科舉考試有沒有水分,

那一年,參加唐王朝科舉考試的人應該有千千萬萬,但漏掉了黃巢一個,是整個大唐王朝都承受不起的。

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零四章 朱溫的獨角戲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的隕落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七十八章 哭吧哭吧不是罪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四十七章 清口戰役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零六章 沒落的朱溫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三章 北伐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
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八十二章 潞州大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六十九章 後梁與諸侯第一百七十章 滅樑(二)第十八章 崛起一個楊行密(二)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郭崇韜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九十章 朝廷與藩鎮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零四章 朱溫的獨角戲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九十三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一)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一百四十一章 楊劉爭奪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三十章 羣毆李克用(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的隕落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五十八章 征戰魯東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一百八十二章 牛人孔謙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波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七十八章 哭吧哭吧不是罪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四十七章 清口戰役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零六章 沒落的朱溫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局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二十章 再提“屯兵八百里”第七十五章 鬧市殺人事件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五十八章 李存勖與阿保機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三章 北伐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三十四章 痞子王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