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這纔是大秦?

議政堂內鴉雀無聲,只有胡亥清朗的話語在寥寥迴盪。

殿下羣臣看着俯視着大殿下方的年輕皇帝,齊齊匍匐在地,高聲應道:“臣等遵旨!”

不遠萬里勞師西進,雖然在後勤補給上大秦面臨非常大的壓力,但是誰都知道,從大殿之上的威儀日盛的年輕皇帝說出西進之後,西域諸國的滅亡已經開始進入倒計時。

秦人骨子中的尚武和好戰血脈是大秦能夠以一國之力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根本原因。朝野上下,無論是高冠顯貴,還是黔首平民,對戰爭和死亡,鮮有畏懼。

這也是爲什麼尉繚、嬴騰、頓弱等人明明知道勞師西進其中的風險,依然選擇了服從和配合。

更何況,這三年來,雖然表面上看大秦天下太平,未動干戈。但是朝中誰都知道這三年年輕的皇帝北上、東出、西進、南下不知道做了多少功課。

在大多數秦人根本不知道的情況下,大秦各邊疆數十萬的大軍枕戈以待,一直未曾停止開疆擴土的步伐。只是因爲開擴的疆土少有人煙而幾乎沒有任何的傷亡罷了。

“其五,工部和戶部即日起着手在象郡、南海、會稽、漁陽、遼東五地擇址新建官倉。三年內此五倉必須完工並儲糧至少三成。”

胡亥看着匍匐一地的朝中重臣,繼續言道。

這五倉加上新近建成的枹罕倉以及原本在大秦各地就存在的十二大官倉,大秦官倉頓時增加一半,達到十八倉。而這十八倉算是改變了始皇帝時只重關中和中原的態勢,而是將大秦全國基本上都囊括在內。

其實這五倉,胡亥一直在思量中。同內閣五位老臣也都商量過多次。只是因爲胡亥心中所想並未曾對任何人言明。所以在內閣五位老臣中,基本上沒有人支持胡亥這個想法。

新建六倉中,枹罕倉的作用到如今已經算是開始展現了,爲河西、安南兩郡保駕護航,爲大秦西進提供糧食中轉。如果再加上九原的北河倉。那麼大秦西北之地已經有了兩倉。北河倉又經過擴建,而枹罕倉更是仿照咸陽倉的規模建造而成,無論枹罕倉還是九原北河倉,都在原本基礎上新增了兵械輜重倉稟。

可以說,只要有這兩倉在,日後大秦北上和西進可以說都有了一個穩定而且可控的補給倉稟。而不用在萬里迢迢從關中、從三川、從琅琊這些地方調集糧食北上。

象郡和南海新設兩倉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正是爲了日後揮師中南半島而準備的。對於揮師中南半島。如今只能說還言之過早,所以胡亥並沒有言明。

會稽倉,河運和海運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必然會是大秦發展的一個重點。那麼處在長江入海口的會稽郡設一官倉無論是轉運還是調糧,可以說都要比深處陸地上的糧倉要方便的多。

遼東倉,東北廣袤的土地必然要開發,不然佔了也沒有用不是?那麼在遼東設立一個倉稟同樣也是未雨綢繆之舉了。更何況遼東半島大連和旅順這兩大深水良港胡亥怎麼會忘記?

有黑龍江、嫩江、鴨綠江這些天然的水道存在。相對來說,東北地區的運輸要比中原之地更爲便捷才是。當然,前提是大秦的船運要跟的上。

所以,煙臺船廠之後,下一個需要籌建的應該就是遼東半島的巨型船塢了。畢竟大興安嶺地區的萬年古木,可都是建造巨型海船的最好材料。

至於漁陽倉,關中雖然是大秦根基之地。而且易守難攻。但是,在天下太平之際,偏居一隅、交通不甚便利的咸陽已經不太適合再作爲大秦國都了。

如今這弊端也許還不太明顯,但是卻不能不提前爲之準備。漁陽和洛陽,兩個地方,是胡亥理想的新都之地。一個地處中原腹地,周圍交通便利緊靠黃河,而且洛陽周圍本就有幾大糧倉存在;一個爲後世千年帝都,而且距離出海口也極爲便利。

當然,現在說這個還爲時過早。胡亥相信,如果這個時候自己提出遷都的話,怕是不僅朝中衆臣、整個關中的世家貴族以及老秦人都會舉雙手雙腳來反對自己遷都。

老秦人對關中的感情根本不用懷疑,而咸陽做爲大秦國都,更是老秦人的精神支柱。

但是未雨綢繆提前謀劃還是必要的。將來的事情。誰又能說的準呢?

胡亥音落,殿下羣臣先是一愣,顯然是在消化胡亥這其五所包含的意思。

在遼東和會稽、南海建倉還說的過去,在象郡和漁陽建倉有意義嗎?當然,象郡建倉確實可以不缺人手,畢竟那麼多的百越蠻夷都等着朝廷有活給他們幹,然後給他們糧食過活呢。

好吧,爲了養活這些百越蠻夷也無可厚非。那麼漁陽建倉又是爲了什麼?

似乎看出殿內羣臣的疑惑,胡亥揮揮手,曹參領着王巖等人慌忙將放在殿後的那副巨型地圖給擡了出來放置在殿下。這不算完,緊接着又擡了一副小一點的由胡亥手畫又經過尚坊工匠潤色加工之後的簡易世界地圖放在了那副巨型大秦地圖旁邊。

“筆墨!”胡亥緩步走下玉階,在那副簡易世界地圖前站定,“朱墨!”胡亥重複了一句。

伸手接過王巖奉上的毛筆,在曹參手中捧着的朱墨上潤溼,胡亥揮臂在那副世界地圖上隨手一圈,唰唰幾筆,然後將毛筆丟給王巖,回身對着一干羣臣淡淡的道:“都起來看看吧,這纔是,大秦!”

世界地圖上自然標有大秦的版圖。不過相對於廣袤的世界而言,大秦如今的版圖只能算的上不大不小的一塊。可是如今這幅世界地圖上卻是多了一個醒目的大大的紅色圓圈,在這紅色圓圈的中間,是一個硃紅色的“秦”字!

這纔是,大秦?

起身的尉繚等人看着那大大的紅圈,一時間有些傻眼。紅圈中囊括瞭如今大秦的版圖,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紅圈之中,大秦如今版圖之外的空白區域比如今大秦的版圖至少還要大上數倍不止。那最邊緣處距離大秦何止萬里?

第85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一)第175章 你若安好第177章 帝王怒第245章 選擇第9章 黃雀現(下)第3章 冒頓之謀第277章 隔閡盡消第166章 用意第33章 踏足東北第24章 論策第38章 初見蒙恬蒙毅第119章 萬邦來朝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129章 這纔是大秦?第65章 灞上將軍韓信第74章 子嬰蹤跡第228章 一面倒的攻城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146章 火龍肆虐第91章 張子房第54章 賜姓第250章 國醫館第101章 南下和東出第82章 騎兵神器第40章 會衆臣第168章 西域來客第64章 韓信升官(二)第182章 浮出水面第90章 雨夜第264章 田仁入閣第200章 成軍第307章 卷終第86章 流言止於智者第143章 項莊授首第86章 內閣第131章 烏孫興衰第36章 你可以叫我孽!第260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0章 春色第9章 困難重重第51章 生死第67章 科舉第102章 終章第1章 石鐵頭第19章 九品官制第262章 神秘女子第23章 對策第32章 咸陽動第185章 聖天子與你們同在第195章 章邯離京第11章 迎戰第95章 李嫉爲後第79章 大秦尚坊第37章 最南之南第29章 罪己三詔第26章 浜拓死第168章 西域來客第245章 偶遇第213章 太原郡第257章 人心第135章 四面合圍第125章 準備第28章 羣臣定計第38章 初見蒙恬蒙毅第30章 王離,蘇越和蒙衝第151章 蒙恬到第35章 遭襲第287章 兩詔天下驚第16章 報復第213章 蘇婉第83章 項羽求親第42章 自責第274章 雨夜殺意濃第76章 江東亂(二)第199章 隕玉珠第21章 餘波第249章 會師,出京第141章 玄武出城第75章 惡少第14章 咸陽第193章 司馬之罪第21章 宿命的對決第169章 任後人評說第74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222章 西域郡第122章 秦人?第51章 生死第5章 螳螂捕蟬第30章 決死第57章 灞上大營第98章 夜犒九原軍(二)第32章 河西攻略第112章 他,是個好皇帝!第180章 第三方勢力第58章 虎賁(一)第136章 水患第118章 郡卒徵召第288章 趙佗第99章 疑慮生
第85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一)第175章 你若安好第177章 帝王怒第245章 選擇第9章 黃雀現(下)第3章 冒頓之謀第277章 隔閡盡消第166章 用意第33章 踏足東北第24章 論策第38章 初見蒙恬蒙毅第119章 萬邦來朝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129章 這纔是大秦?第65章 灞上將軍韓信第74章 子嬰蹤跡第228章 一面倒的攻城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146章 火龍肆虐第91章 張子房第54章 賜姓第250章 國醫館第101章 南下和東出第82章 騎兵神器第40章 會衆臣第168章 西域來客第64章 韓信升官(二)第182章 浮出水面第90章 雨夜第264章 田仁入閣第200章 成軍第307章 卷終第86章 流言止於智者第143章 項莊授首第86章 內閣第131章 烏孫興衰第36章 你可以叫我孽!第260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0章 春色第9章 困難重重第51章 生死第67章 科舉第102章 終章第1章 石鐵頭第19章 九品官制第262章 神秘女子第23章 對策第32章 咸陽動第185章 聖天子與你們同在第195章 章邯離京第11章 迎戰第95章 李嫉爲後第79章 大秦尚坊第37章 最南之南第29章 罪己三詔第26章 浜拓死第168章 西域來客第245章 偶遇第213章 太原郡第257章 人心第135章 四面合圍第125章 準備第28章 羣臣定計第38章 初見蒙恬蒙毅第30章 王離,蘇越和蒙衝第151章 蒙恬到第35章 遭襲第287章 兩詔天下驚第16章 報復第213章 蘇婉第83章 項羽求親第42章 自責第274章 雨夜殺意濃第76章 江東亂(二)第199章 隕玉珠第21章 餘波第249章 會師,出京第141章 玄武出城第75章 惡少第14章 咸陽第193章 司馬之罪第21章 宿命的對決第169章 任後人評說第74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222章 西域郡第122章 秦人?第51章 生死第5章 螳螂捕蟬第30章 決死第57章 灞上大營第98章 夜犒九原軍(二)第32章 河西攻略第112章 他,是個好皇帝!第180章 第三方勢力第58章 虎賁(一)第136章 水患第118章 郡卒徵召第288章 趙佗第99章 疑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