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陳說利害

嬴正不慌不忙地道:“請允許我爲大王謀劃一下該怎麼修築。”

“那就有勞了。”楚盎道。

“昔日趙氏分封楚、嬴、姬三姓爲王,總齊八荒諸侯,海內歸一,東西南北,四方百姓互通有無,交通極爲便利。”

“後來趙氏不修德政,任用奸佞,最終釀成‘山魈之亂’,以至國力由盛轉衰,現如今積弊難返,二十四衙門勾連東郡姬氏,大有篡奪之心,各處藩鎮亦是擁兵自重,某一塊地方早上被這個藩鎮攻下,到了晚上又被另外一個佔據,百姓苦不堪言。”

“道路被挖斷,文字被分割,種種禍患,阻斷天下交流。”

“要想重新讓天下回歸正常,必須止住動亂,但這些付出還需要楚、嬴兩家聯合。”

“倘若楚、嬴聯合則天下無人敢欺凌,可以內匡社稷,外止戰亂,那時天下感恩楚王您的高德,您所到之處還會缺少百姓歡迎?從西域荒原到南疆楚國的大道還會不平順麼?”

嬴正爲楚盎剖析其中利害,讓楚王高興不已,道:“遠客果然有大智慧。”

嬴正乘機道:“若是東郡姬氏真的代趙而取天下,楚氏又是姬氏的幫兇,那時候您就要揹負亂臣賊子的罵名了。”

“我爲大王深思熟慮,爲了楚氏名聲,也不能與姬氏聯合。”

楚王連連道:“我決心已定,煩請你向你的父親和哥哥致函,我楚國一定會成爲他們最可靠的盟友,不管何時。”

其實在嬴正心裡,楚王的這個表態不過是官場套話,雖然觸動了利益,但這個利益來的緩慢,不能立刻讓他享受聯合帶來的快感。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讓楚王接見姬氏使者,見證嬴楚聯合,然後一享這份快感,況且他還有壓軸之舉,不怕楚王不接受。

一切万俟醜奴都給安排好了,楚王宣召了姬氏使者。

姬氏使者是個久歷官場的中年男子,眉宇間帶着幾分傲氣,此刻見到嬴正略顯得有些茫然。

“楚王,這是何人?”使者指着嬴正道。

楚王道:“此人乃西域荒原派來了宗族使者。”

使者大駭,道:“楚王你已經與我家大王有約,爲何還要宣召嬴氏之人?”

楚王道:“你家大王雖位列三大王,但智淺才疏,現在又與二十四衙門勾結,天下之人羣起而攻之,也算是我楚國的仇人。”

使者辯解道:“大王你此言差矣。我聽說西域之主贏武起兵十萬,過黑水河,奪子母關,下臨雍城,入都城,有取代天下之心。我主不得已上書朝廷,願爲扞蔽,以阻嬴氏之亂。”

“亂天下者乃嬴氏也啊!。”使者跌足道。

使者此言一出,楚盎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只得看向嬴正。

嬴正自然心內清楚,使者只不過是故意打亂了父親入朝與姬復入朝的時間,想要以此混淆黑白。

“嘿嘿,既然貴使這麼說,那我想問貴使一個問題。”嬴正道。

使者慍道:“請講。”

嬴正道:“你說你主後於我父親入朝,那我想問一下貴使,你主是在十月十日把守了葬金關,對麼?”

“不錯。”

“爾朱天律與劉剛是十月十五日在紫陽宮大戰的,對麼?”

“正是。”

“我父親是十月十八起兵東去的。西域荒原距離都城有八千里路,葬金關距離都城只有七百里路,兩下相差十倍之距離,卻是我父親先進入的都城,嘿嘿,這個合乎邏輯麼?況且你主佔據葬金關,我父親想要進入都城必須得跨過此關,那豈不是你主與我父親有勾連?”

這時嬴正不慌不忙地道:“楚王,您覺得這合理麼?”

楚王搖頭道:“看來是姬氏使者弄錯了,故意欺瞞本王。”

使者慌忙道:“大王,我攜千金來覲見大王,足可見我主誠意,大王不可辜負啊!”

嬴正這才摸清了姬氏使者的底牌,徐徐道:“千金何足道哉?大王,我爲您帶來的財富不止千金吧?”

楚王明白自己是時候要表態了,當然他的表態一定要合乎楚國利益,道:“不管是嬴氏還是姬氏,都是三姓之王,都是中原王朝的頂樑柱,然而東郡姬氏失禮在先,悖逆天下,我願意與西域王共同主持天下大義,匡扶社稷。”

楚王的這句話已經是對天下的宣言,表明了楚國的立場,也是對姬氏的拒絕,表明了天下形勢乃是嬴楚聯合,共謀大計。

姬氏使者聞言,憤憤道:“楚王,你貴爲三王,出爾反爾,倘若我主代天子發號施令,要你攻打嬴氏了?”

此語一出,也是正中楚王痛處,“是啊,當今天子昏暗,真要是姬復與爾朱天律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己將該如何?攻打嬴氏乃是背棄盟約,遭天下人恥笑,不去攻打又是違背聖旨,同樣要遭到天下之人討伐。”

嬴正看出了楚王的顧慮,道:“楚王不必憂慮。天下非姬氏之天下,乃是趙氏之天下,若是嬴楚聯合,共肅奸佞,還趙氏以江山,還百姓以安居,怎會有嬴楚兵戈相見的時候?”

“現在我嬴氏的大敵乃是西邊的鬼戎匈奴,而爾朱天律、姬復私通鬼戎匈奴,進犯中原王朝,那時天下之人必定同仇敵愾,共御外敵,又怎麼會讓聽信姬氏挑唆,互相攻伐?”

“再者,若是嬴氏傾危,脣亡則齒寒,姬氏會放過楚國麼?爾朱天律之輩可不是忠臣良將。”嬴正繼續爲楚王剖析利害,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所以,楚王您最好的選擇就是聯嬴御姬,匡扶天下正道。”嬴正道。

楚王站起來,環視四周,朗聲道:“本王鄭重宣佈,楚嬴是永遠的盟友。景桓,你代替本王與嬴氏共盟誓約。”

嬴正此刻才注意到,大殿的一側站立着一位翩躚少年,看樣子與自己年齡相仿,能代表楚王的自然分量不輕。

原來,景氏乃是楚國貴族,僅次於楚氏,在早期的建國之戰中輔弼楚氏,其代表人物有常勝將軍景廉。

在此後的年歲中,景氏又幫助歷代楚王東征西伐,擴地千里,真可謂是戰功卓著,後代子孫也算是爭氣,人才輩出。

如今万俟醜奴執掌國政,景氏之人頗有微詞,但總體來說還是爲楚國的發展出謀出智,殫精竭慮。

“遵命!”景桓抖擻精神,向嬴正行了一禮,道:“貴使請。”

第十章 西域贏武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十章 西域贏武第五章 出使楚國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一章 執法公允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五章 出使楚國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八章 陳說利害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五章 出使楚國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一章 執法公允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八章 陳說利害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五章 出使楚國第十章 西域贏武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八章 陳說利害第一章 執法公允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八章 陳說利害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一章 執法公允第五章 出使楚國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五章 出使楚國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八章 陳說利害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十章 西域贏武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八章 陳說利害
第十章 西域贏武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十章 西域贏武第五章 出使楚國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一章 執法公允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五章 出使楚國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八章 陳說利害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五章 出使楚國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一章 執法公允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八章 陳說利害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五章 出使楚國第十章 西域贏武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八章 陳說利害第一章 執法公允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八章 陳說利害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一章 執法公允第五章 出使楚國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五章 出使楚國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八章 陳說利害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二章 冰川時代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四章 制定策略第六章 万俟醜奴第三章 出師東征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十章 西域贏武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七章 考量智慧第九章 東郡姬復第八章 陳說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