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四世三公

大雨方歇,雒舍之外卻再起波瀾。

董卓麾下這些來自西北的甲士在邊地效命疆場大半生,戰鬥力之驍悍自然無需贅言,可此時此刻即便羣擁而上,依然難以擋住來人前進的腳步。

“何處狂徒,膽敢驚擾天子駐蹕禁地!”

董卓雙拳緊握,厲色高呼。身側不遠,郭汜提起環首刀,大跨步匆匆迎了上去。

“我找天子!天子何在?”

應答之人單手橫持長矛往前推,兩個甲士遮攔不住,同時趔趄後退。張蒙定睛細看,此人寬頰窄頷、長臉短鬚,中等體型,但腰細膀大,身姿極爲矯健精猛。再看他一身精製的素面魚鱗鐵甲以及紅纓鐵胄,可知來歷不凡。

眨眼之間,郭汜已擋在那人身前,環首刀一揮,奮力格住即將挑起的長矛。

眼見雙方將大動干戈,張蒙當即斷喝:“天子御前不可造次!”抽出佩劍亦欲居中解鬥。尚未及行動,只聽得腦後腳步窸窣,扭頭顧視,但見兩高一矮三個身影正從雒舍的院中慢慢走出來。

高的其中之一便是閔貢,他環望院落片刻,高聲道:“何故喧譁?天子在此!”

一聲如雷霆萬鈞,驚得在場衆人均是心中大震。

目光齊聚,與閔貢並肩而立的是一位華服少年,他睜大雙眼,怔怔看着眼前的一切。

這少年就是當今大漢天子劉辯。

“陛下!”

董卓和甲在身無法全禮,不過反應極快,率先躬身致意。他一帶頭,包括郭汜在內,所有西北甲士全都跪伏在地,無數甲片摩擦碰撞,嘩嘩響如流水。

張蒙同樣單膝跪地,用餘光稍稍瞟向那闖入營地之人,見他似乎也被突然現身的劉辯震懾住了,直直站在原地不知所措,顯得格外突兀。

“既見天子,爲何不拜?”閔貢肅聲質問。

張蒙先是聽到不遠處長矛被扔在地上的聲音,而後傳來響亮的回話:“小人呂布,奉執金吾丁公軍令,接御駕回宮。適才無狀無禮,冒犯天顏,懇請陛下寬恕!”

“呂布?”張蒙聽到這個名字,大吃一驚,忍不住擡頭再看那人,可惜對方剛好匍匐在地,“這人......這人居然就是呂布......沒想到會在這裡遇見......咦?原來他現在還不是董卓的手下,那他是......”

哪怕有着原主人的記憶,而且見過了董卓,可是如今又聽到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張蒙依然反射性地心絃顫動。

“你說奉丁公軍令,丁建陽人在何處?”閔貢繼續質問。

“丁公正在來此的路上,指派小人百騎先行探路......小人這就護送陛下回城......”

呂布話音未落,就被董卓出言打斷:“陛下三思!臣近日查出,月前的孟津大火實是丁建陽放的。此人暴虐狂悖至此,絕不可深信!”

董卓的軍隊受大將軍何進的傳召來到雒陽,除了董卓之外,還有其他幾支外地軍隊,現任執金吾丁原所部便在其中,“建陽”便是丁原的字。

張蒙聽了呂布的話,腦海中頓時風雲涌動。

丁原早先任職幷州刺史,守衛邊疆多立功績,部下將士有善戰之名。七月中,丁原受封爲武猛都尉,率軍南下抵達河南郡北部。也正是在這個月,河水南岸的重要渡口孟津突發一場大火,火勢滔天,火光甚至照進了數十里外的雒陽。

當時風聲四起,縱火的數千人自稱“黑山伯”,貌似與活躍在太行山一帶的黑山賊有關係。他們縱火之餘,還聲言火燒孟津是爲了給予雒陽朝廷中的宦官們下馬威。如此災變,不僅加劇了雒陽朝野的人心惶惶,也引起了雒陽政壇的暗流涌動。

曾經有人舉報“黑山伯”的活動與丁原所部官軍有關,但被以何進爲首的朝官壓了下去,非但沒有責備丁原,還升遷其爲九卿之一的執金吾以示撫慰。

執金吾手下有七百人左右的禁軍編制,這數目相較丁原自帶的部曲本不值一提,但重點在於,有了執金吾的官職,丁原作爲外來軍頭,就有理由將自己的軍隊帶進雒陽城,以禁軍的身份行事。否則就要像董卓一樣,雖然帶兵到了雒陽外,卻因爲是客兵,無權進城,只能一直駐紮在雒陽城西二十里的幾陽亭。

兩下對比,足見何進對丁原的倚重。

現在何進已經身首異處,董卓這時翻出丁原舊賬,自然底氣十足。

呂布聞言,厲聲迴應:“孟津大火是賊寇所爲,與丁公無關,陛下明鑑!”

尚不及弱冠的少年皇帝並不知該如何是好,訥訥不能言。反倒是劉協,居然朗朗說道:“你們誰能迎天子回宮,誰就是對的。”

張蒙聽了,心頭咯噔一下,暗想:“董、呂二人本就劍拔弩張,這一句話豈不是火上澆油,直讓兩方爭個死活才罷?董侯聰慧,畢竟年紀小,口不擇言。”偷眼瞄了瞄劉協,卻發現他正對着自己做鬼臉。

閔貢老成,及時調和:“如今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董公,你與丁公都來救駕,但天子卻不能跟着你們走。移蹕之事,還得等袁公他們來定。”

張蒙暗暗點頭,原主人久在朝中,耳聞目見,自然知道這裡說到的“袁公”乃是當朝三公之一,太傅袁隗。

袁隗出身的汝南袁氏,自漢章帝時先祖袁安當上司徒以來,先後傳了四世,有五人擔任過被視作官場最高榮譽的三公職務,故而號稱“四世三公”。又因爲東漢盛行以師徒關係爲紐帶的官場提攜風氣,家族成員擔任朝官衆多的汝南袁氏更是門生故吏滿天下,手握極其深厚的政治資源與廣博的人脈,逐漸成爲當世一等一的門閥。

袁隗是目前汝南袁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漢靈帝劉宏駕崩後,嫡長子劉辯在大將軍何進等人的擁立下繼位爲帝,爲避免主少國疑、局勢不穩,何太后臨朝稱制,以皇帝的名義封素有名望、能服士林之心的後將軍袁隗爲太傅,與她的哥哥何進共錄尚書事。

錄尚書事有權審閱上奏文書以及綜理朝政,在劉辯年少無知的情況下,更負責國傢俱體事務的決策與下達,可謂朝廷最高權力。所以在雒陽政亂之前,擁有絕對話語權的輔政重臣只有何進與袁隗二人,如今何進已死,能代表朝廷意志的,自然只剩袁隗了。

閔貢說完,董卓默然無語。劉辯在衆目睽睽下很不自在,戰戰兢兢往閔貢身後藏了藏。

董卓微微擡手示意,郭汜以及院中甲士陸續起身。

張蒙徑直走到呂布身前,輕扶住他雙臂。

呂布一邊緊着甲冑一邊站直了身板,張蒙發現他比自己倒還矮上幾寸,與想象中那高大無比的形象截然不同。然而兩人眼神稍加對視,一股凜冽殺伐之氣撲面而來,不安感立刻襲遍張蒙周身。

“多謝足下。”

呂布咧嘴笑着拱手,雖說在表達友好,可就像寒冬下的陽光,讓人感受不到半點溫暖。

張蒙回了一禮,心想:“我見過奇貌異相之輩不在少數,這呂布長相併無驚人之處,卻氣勢非常,令人望而生畏,着實不同凡響。”

天子出面調停,饒是董卓與呂布兩邊互相看不順眼,終究不敢繼續叫板了。

在閔貢的要求下,董卓收斂部衆,呂布的人馬則退到了更遠處的一片小林子中。

劉辯自從出宮以來驚魂未定,閔貢陪他返回前堂說話。

董卓心情不佳,整頓部隊要緊,沒空接待張蒙。張蒙在他的營地兜了兩圈,也回到了雒舍,準備去看看羅敷的情況,不想迎面先遇上了劉協。

劉協遠遠看着面無人色的劉辯,撓着額頭問:“承英,我不明白。先帝在時,文武百官在他面前都是畢恭畢敬,從無忤逆,怎麼到了而今大兄這裡,又是大火又是大亂,無論宦官還是兵卒,一個個都趾高氣揚的......都是皇帝,大兄和先帝到底有何差別呢?”

張蒙道:“若是董侯你爲帝,當如之何?”

劉協自信非凡,答道:“我爲帝,用忠臣、治奸臣,必不使宮城生亂。”

張蒙接着問:“便以張讓、何進爲例,到底何爲忠,何爲奸?”

劉協當下語塞,過了一會兒,搖頭喪氣道:“我不明白。”

“不明白,則必生亂。”張蒙嘆口氣,“若非如此,又怎會有此番大亂。”

劉協聽到這裡,復看向不遠處的劉辯,一語不發,似有所思。

張蒙沉吟須臾,深沉道:“董侯,你生性聰穎,倘生在尋常百姓家,不失一樁好事。可在帝王家,最是身不由己,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恐怕纔是最好的選擇。”

劉協大惑不解:“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這是什麼意思?”

張蒙剛想說明,劉協先搖起頭來:“罷了、罷了,太后說過,我年紀小,很多事就算聽了也聽不懂,等長大了,自會懂得......”說着嘿笑,“反正我又不是皇帝。”

“董侯,你......”

張蒙忽然心潮澎拜,話到口邊,一陣環佩叮噹打亂了他的思緒。

第二十九章 進城第二十五章 陽渠第二章 殺人術第二十章 青梅竹馬第二十三章 家族第四十一章 要犯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四十章 愛妾第十四章 勤王第十一章 大不敬當斬第十四章 勤王第十七章 忠臣第二十三章 家族第十四章 勤王第十五章 不平事第六章 黑山賊第二章 殺人術第九章 天子何在第十九章 論劍第三十八章 兗州刺史第八章 血雨第三十八章 兗州刺史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二十三章 家族第三十八章 兗州刺史第二十五章 陽渠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三十章 變天第三十一章 太尉府第十二章 四世三公第二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十九章 論劍第二十三章 家族第二十二章 門樓第三十五章 司馬兄弟第九章 天子何在第三十六章 禍事第三十三章 困獸牢籠第三十五章 司馬兄弟第二十四章 命運十字路第二章 殺人術第二十一章 新司空第十章 董卓第十七章 忠臣第三十四章 海捕第二十九章 進城第二十一章 新司空第三十三章 困獸牢籠第三十三章 困獸牢籠第十六章 子有四方之志第八章 血雨第二十二章 門樓第二十章 青梅竹馬第十四章 勤王第二十章 青梅竹馬第十九章 論劍第三十六章 禍事第九章 天子何在第十一章 大不敬當斬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六章 黑山賊第二十二章 門樓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三十二章 殺意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十六章 子有四方之志第二十六章 亂世不由人第三十四章 海捕第三十九章 兵曹從事第二十六章 亂世不由人第三十章 變天第十六章 子有四方之志第三十七章 赤兔第二十九章 進城第七章 追敵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九章 天子何在第十六章 子有四方之志第三十四章 海捕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二十九章 進城第十九章 論劍第二十七章 火海第三十章 變天第二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三十一章 太尉府第二章 殺人術第十五章 不平事第二十一章 新司空第三十三章 困獸牢籠第十三章 紈絝第十三章 紈絝第三十二章 殺意第十章 董卓第二十一章 新司空第二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二章 殺人術第二十一章 新司空
第二十九章 進城第二十五章 陽渠第二章 殺人術第二十章 青梅竹馬第二十三章 家族第四十一章 要犯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四十章 愛妾第十四章 勤王第十一章 大不敬當斬第十四章 勤王第十七章 忠臣第二十三章 家族第十四章 勤王第十五章 不平事第六章 黑山賊第二章 殺人術第九章 天子何在第十九章 論劍第三十八章 兗州刺史第八章 血雨第三十八章 兗州刺史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二十三章 家族第三十八章 兗州刺史第二十五章 陽渠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三十章 變天第三十一章 太尉府第十二章 四世三公第二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十九章 論劍第二十三章 家族第二十二章 門樓第三十五章 司馬兄弟第九章 天子何在第三十六章 禍事第三十三章 困獸牢籠第三十五章 司馬兄弟第二十四章 命運十字路第二章 殺人術第二十一章 新司空第十章 董卓第十七章 忠臣第三十四章 海捕第二十九章 進城第二十一章 新司空第三十三章 困獸牢籠第三十三章 困獸牢籠第十六章 子有四方之志第八章 血雨第二十二章 門樓第二十章 青梅竹馬第十四章 勤王第二十章 青梅竹馬第十九章 論劍第三十六章 禍事第九章 天子何在第十一章 大不敬當斬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六章 黑山賊第二十二章 門樓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三十二章 殺意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十六章 子有四方之志第二十六章 亂世不由人第三十四章 海捕第三十九章 兵曹從事第二十六章 亂世不由人第三十章 變天第十六章 子有四方之志第三十七章 赤兔第二十九章 進城第七章 追敵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九章 天子何在第十六章 子有四方之志第三十四章 海捕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二十九章 進城第十九章 論劍第二十七章 火海第三十章 變天第二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三十一章 太尉府第二章 殺人術第十五章 不平事第二十一章 新司空第三十三章 困獸牢籠第十三章 紈絝第十三章 紈絝第三十二章 殺意第十章 董卓第二十一章 新司空第二十八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二章 殺人術第二十一章 新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