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第263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

經過一年吏治整頓,新政的第二輪正式開啓。

這一次也依舊沒太大反對聲音。

原因很簡單。

減賦稅和徭役,農民和地主歡迎不歡迎?

當然歡迎。

所以農民和地主肯定會答應。

改革商業,取消原來的稅收制度,商人歡不歡迎?

當然歡迎。

所以商人們也會答應。

那地稅和國稅變動,地方官府答應嗎?

舉雙手贊成。

以前官員要想幹點事情,做點政績,比如修橋鋪路,興建水利設施,就只有兩個辦法。

一是找朝廷要錢。

二則是找地方豪紳、地主籌集資金。

現在國稅會按照比例給地方上留一些,成爲地稅,結果就是地方官府有公款用了,自然能搞點政績出來。

而且原來吏員是沒有工資的,但截留了地稅後,官員就可以給吏員發工資,從而促進吏員與地方地主、豪紳切割,防止貪污腐敗的事情發生。

雖然不可能杜絕,但只需要大幅度減少,那就是一個利大於弊的政策,也能極大地改善了以前官府告狀,誰給的錢多判誰贏的情況。

因此第二輪新政可謂是整個社會各個階層都成爲了既得利益者,自然也就不存在大範圍的反對。

稍微有點爭議的就是在北方實行新的宗族法,這顯然會讓很多封建宗族不滿。

但北方宗族力量實在是太弱了,跟南方比起來完全是天壤之別,並且不滿的主要力量是宗族嫡子那一系。

宗族大家長倒不一定反對。

因爲這個辦法其實跟推恩令有點像,大多數宗族大家長更寵愛年輕漂亮的小妾,吹吹枕頭風,加上庶子也是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自然也希望給庶子和小妾分點財產。

而且朝廷的政令也並沒有要求平均分配,在新的繼承法當中,嫡子一脈依舊繼承主要財產,庶子會少分很多,以此平息這種不滿。

所以宗族大家長並沒有強烈反對這個政令。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這個宗族法還是掀起了一定波瀾,可反對的聲音倒是不大,勉強算是順利通過。

唯一受傷的就是朝廷。

今年的財政收入預計要比去年少了接近一半,去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可是六千多萬貫,今年才三千七百萬貫,讓呂夷簡等人愁得。

所以聽到趙駿的話,呂夷簡非常不高興地說道:“但這樣長久以往下去,最終還是朝廷虧損,萬一遼國和西夏趁此機會打過來,那我們就沒有錢來支持打仗了。”

“治病救人,治病救人,跟治理國家是一個道理。老呂你就是太着重於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長久的發展。”

趙駿長嘆一聲,然後站起身環顧四周說道:“我來給各位說說吧,我想問問你們,以前的大宋是一個怎麼樣的大宋,來,老呂,給你這個機會,好好談談,以前的大宋怎麼樣?”

“我大宋有官家英明,祖宗保佑,自是強盛!”

呂夷簡厚顏無恥地向趙禎拱了拱手,他現在也學會了,雖然在政制院裡面,只要不犯法,基本上不用擔心被罷相的情況。

但有的時候,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多拍拍趙禎的馬屁,總歸不是壞事。

“別扯淡了。”

趙駿翻翻白眼道:“伱也是在政制院幹了那麼多年的宰相了,要我去把以前的公文給你調過來嗎?”

李迪附和道:“不錯,以前大宋各地亂象不斷,光景祐四年起兵造反者就多達二十七起,外有遼國西夏寇略,內有官員腐敗無能,百姓民不聊生,可謂是積貧積弱,動盪不止。”

呂夷簡訕笑了一下。

“我就喜歡復古公這樣愛說實話的人。”

趙駿笑道:“其實事情大家都清楚,以前的大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嚴重,就像是一個生了重病的人,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用溫和的辦法去治理,要是下猛藥,怕是直接就病死了。”

“現在這個辦法溫和嗎?再這樣下去朝廷就無錢可用了。”

呂夷簡搖搖頭。

晏殊沉吟着,看向趙駿道:“漢龍,你是不是有別的辦法?”

“談不上什麼別的辦法。”

趙駿笑道:“只是現在是陣痛期,以後慢慢走上正軌就會好很多。”

趙禎就問道:“大孫說說。”

“很簡單。”

趙駿環顧四周道:“大宋積貧積弱太久了,以前是地方向中央輸血,造成了地方貧瘠,朝廷有錢。現在是該朝廷向地方輸血,讓地方慢慢恢復的時候。”

“新的農業法改革下,取消了大量苛捐雜稅,農稅暴跌了一半,其中還有差不多三成左右被地方截留成爲地稅,所以去年夏稅我們有兩千多萬貫,今年卻只有八百多萬貫。”

他繼續說道:“如此一來,地方各縣的農民和地方官府財政會稍微舒服許多。大量百姓從餓死的邊緣,轉變成破產的邊緣。以前如果災荒年月或者糧食歉收,直接要餓死。現在勉強能有點餘糧過活,遇到災荒年月,如果朝廷賑災不及時,可能就是賣掉田地成爲無地流民。”

“可是這跟佃農有什麼關係?”

呂夷簡皺眉,雙手一攤道:“我大宋最主要的還是無地流民太多。”

“你這話說得好像我們後世那句經典名言——這跟我月薪三千有什麼關係一樣。”

趙駿笑了笑道:“也不能說毫無關係吧,你可知道經過審計局的統計,大宋一邊是地主擁有大量的土地,貧民無地可種。另外一邊卻是有大量的荒地無人開墾,你知道爲什麼嗎?”

“稅、種子、農具與水源。”

呂夷簡漠然地說道。

“對了,任何一個王朝初期,都鼓勵百姓開荒,可到了王朝中後期,卻有很多土地無人開墾,原因就在於此。”

趙駿指出問題關鍵所在:“現在開荒,糧食沒收上來之前,還得先交一筆稅。對於無地流民來說,窮得叮噹響,能開墾的就只有水源不足的荒地,農具種子水源都是問題,拿什麼開荒?”

“所以漢龍減賦稅、輕徭役,就是先與民休息,同時也讓地方官府有錢修建水利設施,灌溉農田,以方便將來開墾新地?”

晏殊頓時明白了。

“對!”

趙駿敲了個響指道:“你不能國家喊喊口號,說我要多興修水利,那沒用的,你得讓地方官府行動起來,下面纔是執行人。所以農稅看似少了大半,但把錢留在地方上,地方纔能幹活。”

這就是意義所在了,現在對於整個國家來說,必須要恢復民生。而要想恢復民生,就必須要把錢留在地方上發展,所以農稅確實減少了,可對於大宋整體來說卻健康了許多。

雖然收益者是有田地的自耕農和地主,但一來地主收成好了,降低了賦稅,佃戶作爲他們的生產資料,沒有人會希望自家的佃戶越來越少,讓自家的土地無人耕作,他們就可能會給佃戶降租,讓佃戶過得舒服點,這纔好有人繼續給他們剝削。二來整體民生稍微恢復一些後,地方官府就有相對的財政進行水利設施修建,充分利用河流、湖泊等水資源,大量挖建水渠,修整河道,從而鼓勵無地百姓開墾荒地,讓自耕農變多,佃戶的數量變少。

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豬養肥了纔好殺。現在對自耕農和地主降低賦稅,再過幾年可以制定新的農業稅收,繼續降低自耕農的稅,提高地主的稅。

如此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現在的農業稅確實變低了。但只要堅持下去,未來發展會更好。

“那商稅呢?”

呂夷簡又問道:“今年的商稅可是暴跌了如此之多,這恐怕並不符合你一步步降低農稅,提高商稅比例的預期吧。”

趙駿搖搖頭道:“錯了,正符合。”

“哦?”

呂夷簡皺眉:“哪裡符合?”

“首先,商稅改制之後,經商環境會寬鬆許多,將促進商業發展。”

趙駿說道:“其次是現在正處於改制初期,商業稅並不是減少了,而是暫時沒有收上來,等以後走上正軌,就能越變越多。”

“可這樣似乎有太多的可以漏稅的辦法了,可以和國稅局勾結,也可以做假賬,還能與地方官吏沆瀣一氣。”

王曾察覺到了關鍵點。

趙駿嘆息道:“所以纔要組建稅軍,嚴查稅務,以後國稅系統要慢慢從財政部剝離出來,成立國稅部,這個部門不僅要有自己的法院,還要有自己的武裝,讓納稅深入人心,讓大宋所有百姓都成爲光榮的納稅人一員!”

商業稅改制只是改變了收稅方式,並不是減免了。

比如說,以前你帶一萬貫的商品上路,以20%的商業稅來算,你還沒開始賣,就已經要給2000貫的賦稅。

再算上其它諸如人工、車馬船路費、僱員吃喝拉撒等成本,銷售資金回來之前,賣一萬貫,你得先花上至少一萬五千貫以上的支出。

但現在朝廷允許你帶着這一萬貫的商品到銷售地,先把商品賣了之後,再繳納這2000貫賦稅。

一來一回看似差不多,實際上對於商人來說,最缺的不是商品有沒有市場,也不是能不能打開銷路,而是資金有沒有周轉期。

如果是以前,商品都還沒有開始賣,就已經支出那麼多成本的情況下,爲了迅速回籠資金,即便是市場低迷的時候,商人就可能低價甩賣,造成虧損,從而破產。

現在如果商品賣不出去,就可以暫時囤積,等市場行情變好的時候再賣,從而避免破產。

而省下來的兩千貫,就成爲了週轉資金。

並且在遞進制的情況下,放寬了對小額貿易的稅收,比如說你做個幾貫錢的小本買賣,稅收就可能非常少。

如果你做個十萬貫的大買賣,利潤達到了八萬貫,那麼可能其中四萬貫得用於交稅。

屬於抓大放小,既防止資本剝削,又能促進小額貿易的蓬勃發展。

唯一的弊端還是偷稅漏稅。

所以趙駿纔要組建稅軍,反正大宋真就是不缺人,不缺官,也不缺士兵。

徭役可以安排地方廂軍和禁軍去做,稅軍也可以這樣,還能解決大量士兵每天無所事事,光躺在軍營領俸祿的問題。

“這樣說的話,以後稅收還是會越來越多?”

趙禎問道。

“是的。”

趙駿點點頭:“現在只是先下良藥,讓大宋這個病人的身體慢慢好轉,等恢復健康之後,才能下猛藥。而在下猛藥之前,首先就是要勉力維持日益減少的財政收入,開源節流,這就是爲什麼我廣開外貿的意義。”

“現在還處於開源階段,節流怎麼辦?”

趙禎又問。

趙駿看向老範,老範沉聲道:“等國家好轉,地方民生稍微恢復一些,就能正式着手三冗以及土地兼併之事了。”

“爲了三冗和土地兼併,我得先擊敗西夏遼國,再廣開外貿,讓RB白銀大量流入,還得先整頓吏治,然後恢復民生治理,輕徭役減賦稅,給商人減負,再把天下吏員納入公務員體系。”

趙駿長嘆一聲道:“就爲了解決大宋這個救命的毒藥,我得先用別的藥吊住大宋的這口氣,經過多年的治理,最後才能拔除毒瘤,你們說,我容易嗎?”

這聲嘆息真就是發自肺腑。

因爲不管是第一階段的吏治改革,還是第二階段的全面改革,核心思想就一個。

先恢復,再談發展。

吏治整頓官場,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階段全面改革,在犧牲朝廷大量賦稅的情況下,促進農業、商業以及地方事務發展,讓百姓能活下去,讓商人能活下去,讓地方官府有所作爲。

特別是審計局已經開始全國丈量土地,清查隱戶隱產。

在朝廷答應給地主們降低賦稅的情況下,地方就能夠清查出大量的多餘土地。

等到將來就可以全面實施,如加耗歸公、攤丁入畝、統一賦役、計畝徵銀、提高大地主和富人階級稅率等等政策。

從而將混亂的農業稅制大幅度改善,又能減輕底層百姓的負擔,緩解土地兼併的情況。

接着就是步步降低官員津貼,收入主要來源以月俸工資和績效工資爲主,並且嚴格控制官員數量,對不合格的官員堅決予以淘汰,從而緩解冗官支出。

之後就是控制朝廷經費花銷,防止公款浪費,減少冗費支出。

最後一個纔是大頭。

那就是冗軍。

軍隊大改革,裁減老弱,嚴查吃空餉,喝兵血。

以後軍隊俸祿不再由兵部和軍隊將領發放,而是直接由國庫發放,讓每一分錢都要流入士兵的口袋,而不是貪得無厭的將門手中。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都只是溫和的改良。

甚至第二階段還得犧牲朝廷自身的利益,讓本來稍微有點起色的國庫可能沒過兩年就要見底。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光從地方吸血,只會造成中央強而地方弱。

到時候百姓揭竿起義,宋朝朝廷是有錢有糧鎮壓起義,但國家虛弱貧困也是事實。

如此惡性循環,越鎮壓就越要吸地方血,越吸血越要起義,如此反覆下去,就算沒有外敵入侵,宋朝滅亡也是遲早的事情。

而到了第三階段,這纔是真正的大改革。

遇到的阻力,就難以想象。

如果沒有處理好的話,稍有不慎,就是整個國家滅亡!

本書採納的觀點,政策,都來源於真實歷史當中的較爲成功的改革,如張居正改革,雍正改革,我軍早期在根據地改革,我國初期改革等等,至於槓精可能會提到國情不同,明清和我國初期與宋朝不一樣,我也已經考慮到過,並且都稍微進行過修改,符合大宋國情。所以如果有人覺得有問題,那請去質疑張居正,質疑雍正,質疑.槓精退散,退散,退散!

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第70章 島國?辦它!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109.第109章 生命不息,CPU不止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166.第164章 商人與資本家的區別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11章 趙禎是賤骨頭(求推薦票)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第92章 取字漢龍,晏殊七竅生煙第356章 野人一拳,莽過去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來攔車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第421章 該滅西夏了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293.第289章 讓李元昊去試試水194.第192章 狡猾的對手129.第129章 誰幹的?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第343章 全城搜捕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第50章 拗相公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366章 收復青塘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290.第286章 一場大清洗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第363章 大宋海軍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第31章 我背後有高人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78章 看看這大宋291.第287章 咱家沒那個命第92章 取字漢龍,晏殊七竅生煙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第437章 新的發展,新的革新283.第279章 查查他們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260.第256章 趙駿怒斥羣臣(加更一章)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219.第216章 人與自然?讓我康康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第316章 當令安南改朝換代第441章 又被搶劫了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第377章 棄子攻殺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第78章 看看這大宋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第106章 不能再一個人孤獨地戰鬥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419章 樹苗正在茁壯成長第355章 韓琦改性,穩健爲主第104章 下輩子注意點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第67章 你大宋配嗎?(第七更)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第384章 你有反間計,我也有反間計第52章 請罷呂夷簡168.第166章 核心矛盾第362章 中華文明,將愈發璀璨
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第70章 島國?辦它!214.第211章 給西夏軍看個大寶貝109.第109章 生命不息,CPU不止第36章 驢車漂移的速度與學好數學的重要性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166.第164章 商人與資本家的區別169.第167章 新春詩第一223.第220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178.第176章 調研應天府,田昌有冤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11章 趙禎是賤骨頭(求推薦票)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第92章 取字漢龍,晏殊七竅生煙第356章 野人一拳,莽過去254.第250章 南下度蜜月,柳永來攔車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第421章 該滅西夏了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293.第289章 讓李元昊去試試水194.第192章 狡猾的對手129.第129章 誰幹的?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280.第276章 將門的多事之秋第429章 野利來降,歸義軍下落232.第229章 帳篷裡歡樂的笑聲201.第198章 貪腐案完結,良方妙藥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289.第285章 後苑驚變,引蛇出洞第343章 全城搜捕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202.第199章 名滿天下,回到家鄉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211.第208章 爲理想而奮鬥第50章 拗相公第341章 事情鬧大了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366章 收復青塘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290.第286章 一場大清洗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第363章 大宋海軍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第354章 後裝槍炮,王曾病逝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第442章 盜匪遍地,該打掃衛生了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復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擇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第31章 我背後有高人175.第173章 大孫走了,看看電影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210.第207章 你們相信我嗎?第78章 看看這大宋291.第287章 咱家沒那個命第92章 取字漢龍,晏殊七竅生煙309.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第437章 新的發展,新的革新283.第279章 查查他們第380章 蕭萬里心臟驟停260.第256章 趙駿怒斥羣臣(加更一章)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219.第216章 人與自然?讓我康康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第316章 當令安南改朝換代第441章 又被搶劫了第436章 嵩山見佛,佛在心裡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第377章 棄子攻殺第335章 自此南北通渠第78章 看看這大宋第428章 西夏最後的絕唱171.第169章 恨大宋沒有霍驃騎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第106章 不能再一個人孤獨地戰鬥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419章 樹苗正在茁壯成長第355章 韓琦改性,穩健爲主第104章 下輩子注意點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第67章 你大宋配嗎?(第七更)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第384章 你有反間計,我也有反間計第52章 請罷呂夷簡168.第166章 核心矛盾第362章 中華文明,將愈發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