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

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

到五月份的時候,耶律宗真最終還是繃不住了,選擇了與宋國和談。

不是他不想拼一拼,而是現實給了他狠狠一擊。

遼國三十四部,願意鼎力相助的寥寥無幾,甚至西北地區,後乃蠻還叛亂了,殺了遼國信使,自立爲王。

並且據後方傳言,有些部落同樣蠢蠢欲動,比如常年叛亂的烏骨部、大小黃室韋部等。

這些部落本來就是被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遼太宗耶律德光到遼聖宗耶律隆緒等幾代明君,前仆後繼地征討,不斷進攻才慢慢平定。

平定只能證明他們臣服,卻不代表他們已經融入遼國,徹底成爲遼人的一份子。

他們因遼國武力充沛而歸附,自然也會因爲遼國的衰敗而產生異心,特別是在見到遼國此次南下征討大宋的慘敗之後。

所以趙駿還真預料得沒錯,如果耶律宗真全面徵召各部落兵馬,那麼結局只有一個——各部將紛紛發動叛亂。

此時若宋國再插一槓子,比如通過渤海灣向東北的各女真、渤海、奚族輸送錢糧武器裝備,邀請他們一起進攻遼國,狠狠給遼國致命一擊,怕是國家都要滅亡。

因此經過耶律宗真的深思熟慮之後,最終決定還是接受張儉的勸說,答應宋國提出的各項的要求。

但他們同樣也有自己的條件。

第一,可以與宋國用戰馬、礦藏換取錢糧,但希望名義上還是歲幣,以挽回耶律宗真的顏面。並且以後每年也是如此,用等價物品換名義歲幣。

第二,宋國既然希望兩國平等對待,就不應該要求只遼國開放違禁品售賣,宋國也同樣應該如此,否則這就不公平。

第三,則是要求淶水南岸的土地並非遼國割讓,而是遼國贈予。

范仲淹接到張儉的書信,見遼國同意之後,大喜過望,連忙快馬加鞭,派人把信送往汴梁。

而這個時候的開封,則依舊處於相當肅然的氛圍當中。

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兩三個月。

自從他們的那位知院大人慷慨激揚地說着要與敵人死戰到底,剛開始全城百姓的熱血上頭也漸漸退去。

畢竟戰爭動員的第一件事就是繼續收集糧草,然後送往前線。

在這種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戰爭氛圍下,汴梁的糧價日益上漲,讓百姓們苦不堪言。

這不是通過什麼強硬措施能改變的,必須要有相應的產能供應才行。

不然沒糧食你怎麼把糧食價格打下來?

所以汴梁百姓也是怨聲載道,再加上又得繼續花錢從日本進口硫磺,讓國庫花錢如流水,官員們也開始不樂意。

除此之外,還要開足馬力造手榴彈、火炮,在本身就缺銅的情況下,銅炮比鐵炮更安全,趙駿認爲可以先造銅炮,積累經驗,再開始鐵炮製造。

可一門銅炮要花大概兩千多斤銅。

以一貫錢重四到五宋斤來算,需要大概四五百貫錢,加上人工、炮彈等等,總成本必然在五百貫以上。

而明代同樣兩千多斤的鐵炮成本卻只需要二百兩銀子。

這對於財政必然是個負擔。

不過趙駿卻認爲,省下三十萬貫歲幣,造他孃的六百門銅炮,不比每年給遼國歲幣強得多?

因此堅決對日益高昂的軍費開支表示大力支持。

只是這種堅持怕也頂不住太久。

還是那句話。

現在民間能靠着趙駿自己的威望,以及報紙不斷的宣傳,勉強安撫住百姓的怨氣。

官場上由於趙禎以及政制院的鼎立支持,再加上政制院扶持了大批閒散官員上臺,集結了一批利益集團,纔不讓百官們鬧騰。

但長此以往的話,再熱愛國家的人,面對日益高漲的柴米油鹽,恐怕都會陷入兩難甚至對朝廷的怨念當中。

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宋和遼國一樣其實都在繃着,只是看誰先繃不住而已。

但有一點好處就是,他們爲了宋夏戰爭以及可能會到來的宋遼戰爭準備了近三年的時間,還算是能繃得住。

雖然物價上漲嚴重,最多也就是歷史上慶曆年和西夏打仗,引發的糧價上漲的最高點而已。

反觀遼國那邊,那是有滅國的危險,所以趙駿不斷鼓舞士氣,讓大家堅持。

崇政殿內。

趙駿正在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根據我們的探馬細作來報,遼國必然是最後的失敗者,現在渤海的渤海人、五國女真部、東海女直部很多遼國部落,都向我們表達了善意,表示只要我們資助他們,他們絕不會跟着遼國南下。”

“這充分說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這兩句話。”

“那現在遼國爲什麼還要繃在那裡呢?”

“我認爲原因有兩點,一是他們還是放不下曾經東亞老大的地位,不希望我們與他們平起平坐。這會嚴重影響到他們大遼自詡天朝上邦,萬國來朝的威嚴。”

“第二是他們捨不得每年幾十萬貫白得的歲幣,再加上遼國皇帝、太后壽誕,我們都要送禮,那些都是白花花的錢。”

“在我們後世有個故事,故事說,天橋上有一個乞丐,有位先生每天經過,看到乞丐可憐,就給乞丐一元錢。這天,先生趕時間,路過時忘記給乞丐錢。他走過後,乞丐朝他的背影啐了一口唾沫。”

“一段時間,先生出差,不在這個城市。當他回到這個城市,再次經過天橋,看見乞丐,就走上前去給了乞丐一元錢。乞丐說,你應該給我三十元錢。先生問,爲什麼?乞丐說,你已經一個月沒來了,所以該給我三十元。”

“又過了一段時間,先生路過天橋,沒給乞丐錢。乞丐上前攔住問,伱爲什麼不給我錢。先生說,我已經結婚生子,錢給了我老婆。乞丐氣憤地說:你竟然把給我的錢給了你老婆。”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能看到什麼?”

趙駿環顧衆人。

崇政殿內趙禎第一個舉手發言道:“這是不是指升米恩、鬥米仇的俗語?”

“不錯。”

趙駿點點頭道:“對於遼國來說,就像個一窮二白的乞丐,你長時間給他歲幣,他就會認爲這歲幣應該是自己的。卻忘記了這本來就是宋國皇帝愚蠢給他們帶去的好處,一旦皇帝不蠢了,變得聰明起來,不給他們錢了,他們就會認爲我們把屬於他們的錢給吞併了,反而怨恨我們。”

“大孫.”

趙禎幽怨地看了眼趙駿,雖然似乎誇讚了一句自己聰明,但好像又罵了一句他爹蠢,讓他都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生氣。

“哎呀,我就是在自己人面前習慣了,在外人面前肯定會謹言慎行的,老哥放心。”

趙駿擺擺手道:“現在大宋誰不知道當今老哥英明,雖然先帝是軟弱了一些,但生出老哥這樣英明神武,將來堪比漢武唐宗,甚至可能比他們還要厲害的千古一帝,那不就證明了先帝軟弱歸軟弱,基因還是不錯的嗎?”

“好吧。”

趙禎哭笑不得,雖說自己在趙駿嘴裡快成千古一帝了,應該感到高興纔是,但聽着哪就哪覺得不對勁,實在讓人高興不起來。

“那他們要是一直堅持歲幣的事情不放呢?”

呂夷簡問。

趙駿沉聲道:“那就打得他們放,現在遼國那邊內部已經不穩,端倪出現,耶律宗真要是蠢到想亡國,那就和他打下去吧!只要最後勝利的是我們,挾滅遼之威,哪怕國內動盪亂得不行,也勉強能夠挺住,最後也不過是從廢墟里重生而已。”

“那樣會死很多人的啊。”

王曾嘆了口氣。

“誰又希望死那麼多人呢,但還是那句話,我不想現在宋遼全面開戰,讓我們的百姓處於水深火熱當中,但如果遼國逼着我們,我們也只能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趙駿亦是長嘆了一口氣,看向窗外。

每個人的臉上都是凝重。

沒有人真希望開戰。

雖然打起來,他們都認爲宋國贏的可能性非常大,至少也得有七成。

問題是即便如此,那也是兩虎相爭,一死一傷。

遼國滅亡了,大宋也不會好受。

所以這個房間裡包括趙駿在內,都希望和平。

可偉人說過,“我們愛好和平,但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這是至理名言,趙駿銘記於心,不敢忘卻啊!

“咚咚咚!”

就在這個時候,門外響起了三聲清響。

這是王守忠的敲門聲。

趙禎連忙說道:“進來!”

他知道王守忠素來守規矩,能讓他在自己與政制院衆人交談的時候敲門,就必然是有重要大事了。

王守忠進來,先向衆人躬身行禮,隨後說道:“官家,希文公六百里加急上書。”

“哦?”

趙禎忙道:“呈上來。”

王守忠就把劄子遞了過去,趙禎接過後掃了一眼,臉上露出大喜之色:“遼人答應了。”

“什麼?他們答應了?”

“這這這!”

“太好了,他們竟然真的會答應。”

呂夷簡、王曾、宋綬、蔡齊、盛度、晏殊等人都露出不敢置信的眼神。

雖然他們都是大宋的聰明智者,但能取得這樣的勝利,簡直是他們連做夢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畢竟長久以來,遼國一直都是壓在他們頭頂上的大山。

有一天他們發現這座大山居然已經矮到與自己平視的時候,這自然讓他們感覺到不可思議。唯有趙駿一副智珠在握,一臉微笑的表情。

其實他表面上鎮定,心裡也是慌得一批。

雖然篤定遼國大概率會同意,但萬一遼國沒什麼聰明人,全都是滿腦子肌肉的武夫,寧願國內崩潰也要兩敗俱傷呢?

所以現在看到遼國最終做出了最明智的決定,趙駿還是暗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心裡感嘆遼國還是有智者。

“只是.”

趙禎看完劄子之後,沉吟一會兒,猶豫說道:“他們還是有幾個條件。”

“什麼條件?”

趙駿問。

趙禎就把遼國提的幾個要求說了一下,末了又問道:“大孫,能答應嗎?”

所有人都看向趙駿,畢竟誰都知道,趙駿纔是拿主意的人。

“能!”

趙駿認真地點點頭。

“太好了,簡直是大勝利!”

“此次和談,怕是要載入史冊了。”

“在老夫有生之年,能見到遼國有吃癟的一天,真是讓人感慨啊。”

幾個年逾六七十歲的老頭都是老淚縱橫。

他們年輕時候其實經歷過澶淵之盟的屈辱,也知道遼國人到底有多頤指氣使。

現在卻取得了如此大的外交勝利,讓衆人無一不熱淚盈眶。

然而沒想到趙駿卻沉聲道:“先別高興得太早啊,這些條件可以答應,但其中第一條有問題。”

“大孫,知足吧。”

趙禎知道這是指名義上歲貢有辱國體的事情,勸道:“他們願意拿東西換就已經不錯了。”

“不行,我還是要提兩點第一,以前澶淵之盟是納,但現在不行,改爲贈!”

趙駿說道:“第二,即便是贈,想得到這個名聲也不容易,得花錢買,那就原本價值三十萬貫的東西,給我們三十五萬貫吧。五萬貫買個名義,我們吃點小虧,不過分吧。”

“他們能同意嗎?”

呂夷簡勸道:“漢龍,見好就收吧,現在來之不易的和談,莫要再起波瀾。”

“是啊,就這樣吧。”

晏殊也勸道。

“你們真是,怕什麼,他們既然已經答應了和談,那就說明這事已經敲定,不可能改。”

趙駿笑道:“何況這不間接就說明遼國那邊已經頂不住了嗎?在這點小事上,他們也不會再多做計較。最多就是他們回國後宣傳是“納”或者“獻”,我們不予迴應就是,在國內我們只說取消了歲幣就行,隨便耶律宗真在遼國怎麼說,我們只要好處!”

這其實還是國格的問題,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獻”是個下奉上的詞,歷史上重熙增幣,遼國就要求“獻”,是富弼強烈要求,才改爲贈。

而“納”算是個中性詞,有繳納、貢獻,又有交予、繳付之意。澶淵之盟勉強算是平等對待了,所以當時是納。

但不管怎麼樣,雖然是個中性詞,可詞義也不算特別明顯,還是有一定下奉上的嫌疑。

贈就不一樣了。

平等贈予,甚至有點施捨的意味。

因此遼國那邊爲了不丟面子,才把范仲淹打下來的淶水南岸土地要求不算割讓,而是贈送。

顯然遼國這邊打輸了還死要面子的行爲着實讓趙駿有些不滿意。

不過要面子可以。

拿錢買。

反正他們自己會對這件事保持沉默。

這樣遼國贏了面子,宋國得了裡子,簡直是秦始皇玩克隆——雙贏啊。

“嗯,或許也確實如此。”

晏殊忽然有些納悶道:“不過爲何遼國要執意放開禁物?以前我們是不允許書籍流入遼國,他們就不怕被文化入侵嗎?”

現在他們也已經知道什麼叫文化入侵了。

趙駿笑道:“人家比你清楚得很,這纔是人家聰明的地方?”

“爲何?”

衆人不解。

趙駿說道:“很簡單,遼國也多有漢人,而且他們自詡爲天朝上邦,乃是唐朝正統,所以也推崇儒家文化,歡迎儒家經典還來不及。至於銅、硝、硫磺等禁物,你猜他們需不需要?”

“火器!”

衆人互相對視,異口同聲,頓時明瞭。

遼國顯然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是盯上了大宋的火器了。

知道打不過,就得進行研究。

而研究就得有原材料。

東北雖然物產豐富,但硝石礦和硫磺礦極少,即便是有,也多埋在地下。

中原地區就不一樣,古代中國硝石礦產地在西北地區,有“硝石出隴道,硫磺出漢中”的說法。

不過那是春秋時期《範子計然》的記載了,離北宋都一千多年,漢中的硫磺礦產逐漸枯竭,需要大量從日本進口。

而硝石的產量則沒有減少,因爲產地頗多,除了西北甘肅以外,還有四川、山東以及山西都是古代著名的產硝地,儲存量還是非常大。

再加上遼國雖然有貿易,有商業,但無論從規模還是影響力上,跟宋朝完全沒得比。

至少遼國頂多與日本建立了一個勉強的朝貢體系,日本有給遼國上貢過,但也僅僅只是偶爾上一次貢,雙方几乎毫無經濟、軍事等方面往來。

所以這就導致遼國那邊並沒有擁有硝石和硫磺這兩個火藥的原材料,自然也就無從對火藥進行研究。

要是開放了違禁品就不一樣了。

遼國就能夠大量購入硫磺和硝石做實驗,從而開展火器的研究。

聽到趙駿的分析,王曾皺眉道:“那我們不能答應這個要求啊,若是讓遼國研製出火藥,我們的優勢豈不是蕩然無存?”

“不,賣給他們!不僅要賣,而且狠狠地賣,多賣多賺!”

趙駿卻笑呵呵地說道。

衆人大驚失色。

呂夷簡痛心疾首道:“糊塗啊漢龍,怎麼能賣這樣的東西給遼國呢?”

“我知道這是戰略資源,但你們聽說過先發優勢嗎?”

趙駿問道。

“沒聽說過。”

衆人搖搖頭。

“先發優勢就是指領先技術和產品帶來的持久的競爭優勢!”

趙駿分析道:“火藥從唐朝就發明了,但爲什麼到今天才被我弄出純顆粒狀黑火藥呢?這就是技術原因,除非我和曾公亮還有火器司唯一一個知道秘方的檔頭做叛徒,不然遼國就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內,跨越那麼大的技術壁壘,完成火藥升級。”

“唔”

趙禎覺得有道理,點點頭道:“那我們是否必須嚴格控制曾公亮和那名檔頭?”

“那倒不至於,他們倆現在在火器司裡面生活,周圍都是軍隊,防守嚴密,而且除了我們幾個,沒有人知道他們清楚火藥秘方。我已經對他們倆下了死命令,不許外傳,甚至連讓人知道他們清楚火藥秘方的事情都下了封口令。”

☢ T Tκan☢ c o 趙駿笑道:“火器司那邊應該是安然無恙,就算遼國人偷偷潛入進去,抓了幾個工匠都弄不出來,因爲這些工匠每個人知道的工序都不一樣,即便是湊齊了所有工序的匠人,他們連先後順序以及比例都不知道,拿什麼來研究?”

“這樣就好。”

衆人放下心來,只要遼國人搞不到火藥配方就行。

但下一秒,大家就又把心提了起來。

因爲趙駿說道:“先賣原材料,等他們弄不出來,再過幾年我們把完整的火器配方賣給遼國。”

“連火器配方都賣給遼國?”

衆人面面相覷。

趙駿解釋道:“還是先發優勢,再過幾年,我們就能想辦法先進行小規模工業革命,摸索出更好的鋼鐵,製造出更好的火炮、槍支彈藥,到時候火藥賣給遼國,他們依舊處於火器劣勢之下,想追上我們的腳步,難如登天!”

大宋最大的優勢就是趙駿知道未來發展,所以除非遼國那邊也有個先知,否則在研發上就永遠要慢大宋。那大宋爲什麼就不能把落後技術賣給遼國呢?不僅能狠狠地賺一筆,還能賣各種材料。

比如硝石、硫磺,從日本進口過來,轉手賣給遼國。等將來火器發展得更好,別說原材料,火藥都能賣給對方了,就跟後世先發國家與後發劣勢國家一樣的情況。

到時候遼國被死死拿捏,最多也就是個原材料出口國而已,等大宋強盛起來,憑藉碾壓級別的技術優勢,將遼國滅亡吞併,也是輕而易舉了。

 

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273.第269章 工業的第一步,由此開始!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第92章 取字漢龍,晏殊七竅生煙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第342章 用好手裡的刀176.第174章 君主離線制第381章 宋軍圍城第434章 慶曆八年落幕,該提一提稅了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第27章 交子第26章 玩遊戲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327章 第五輪慶曆新政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220.第217章 宋皇震驚,遼皇也震驚183.第181章 給我滾下馬來第347章 梟雄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第424章 設趙禎獎260.第256章 趙駿怒斥羣臣(加更一章)308.第304章 第一個八年計劃158.第157章 官場改制的影響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第33章 晏殊的心事197.請假條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第398章 豐功偉績,與天下人分享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第416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150.第149章 把人變成了鬼(二合一)133.第133章 報紙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241.第237章 近乎無解的陽謀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310.第306章 壞消息,只來一萬人,將領叫狄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第3章 大宋笑話第26章 玩遊戲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第104章 下輩子注意點第388章 大宋託付於你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第432章 版圖大增,重走天下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第67章 你大宋配嗎?(第七更)第21章 第一堂課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第391章 決戰亂成一鍋粥第417章 能登炮擊事件,震驚日本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第31章 我背後有高人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281.第277章 杯酒釋冗軍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第86章 執掌皇城司233.第230章 你要戰,那便戰262.第258章 公平律法174.第172章 今年的國家任務248.第244章 給新人來點大宋笑話的小震撼第58章 歷史獨一份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200.第197章 趙駿是小霸王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第368章 東北遼軍三十萬,遇我也需盡低眉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第88章 撕裂大宋的傷口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第46章 交子務初見成效
第390章 不講武德,一團亂麻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第103章 繼續CPU趙禎273.第269章 工業的第一步,由此開始!299.第295章 規矩要改一改了第378章 生擒蕭孝穆第92章 取字漢龍,晏殊七竅生煙292.第288章 皇帝終究是老虎第342章 用好手裡的刀176.第174章 君主離線制第381章 宋軍圍城第434章 慶曆八年落幕,該提一提稅了159.第158章 死刑的意義第9章 遇事不決問趙駿(跪求推薦票!)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315.第311章 汴梁的變化有多大?第27章 交子第26章 玩遊戲第337章 以汴梁爲核心打造經濟圈第326章 不可脫離百姓第327章 第五輪慶曆新政第22章 不乳宋,就會死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220.第217章 宋皇震驚,遼皇也震驚183.第181章 給我滾下馬來第347章 梟雄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第424章 設趙禎獎260.第256章 趙駿怒斥羣臣(加更一章)308.第304章 第一個八年計劃158.第157章 官場改制的影響第24章 趙光義是蠢豬第33章 晏殊的心事197.請假條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196.第194章 強權至上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第398章 豐功偉績,與天下人分享148.第147章 鬼樊樓覆滅第399章 邁入大一統王朝第357章 河口之戰,輕鬆獲勝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173.第171章 開封來了個包黑子第416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第315章 地毯式轟炸,直取升龍150.第149章 把人變成了鬼(二合一)133.第133章 報紙255.第251章 李白蘇軾來了也得有政績241.第237章 近乎無解的陽謀第364章 追出二百里,令夏人不敢寇邊310.第306章 壞消息,只來一萬人,將領叫狄128.第128章 夏竦的一招閒棋第3章 大宋笑話第26章 玩遊戲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第104章 下輩子注意點第388章 大宋託付於你244.第240章 康定和談與技術壁壘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第432章 版圖大增,重走天下144.第143章 以後他要無法無天了284.第280章 欽差遇刺,此事可解第67章 你大宋配嗎?(第七更)第21章 第一堂課124.第124章 民間滲透285.第281章 王安石查兵籍第391章 決戰亂成一鍋粥第417章 能登炮擊事件,震驚日本247.第243章 這個男人來自後世225.第222章 從今日始,戒酒!第31章 我背後有高人第25章 裡外都是個死第404章 以民爲本的國家政體281.第277章 杯酒釋冗軍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報告以及新的規劃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第86章 執掌皇城司233.第230章 你要戰,那便戰262.第258章 公平律法174.第172章 今年的國家任務248.第244章 給新人來點大宋笑話的小震撼第58章 歷史獨一份第96章 開封府再出陰計第18章 改變大宋政壇298.第294章 國家建設與出大事了200.第197章 趙駿是小霸王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第368章 東北遼軍三十萬,遇我也需盡低眉第42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第325章 全國性掃黑除惡第345章 真正厲害的是他!第88章 撕裂大宋的傷口123.第123章 學生們的雙倍快樂231.第228章 宋遼主力相遇第46章 交子務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