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

徐樹錚是個灑脫不羈之人,特立獨行,也不在意那些趨炎附勢之輩,或者說,那等人根本就不在他眼內。

他也不去計較如今門廳冷清,只是這樣的待遇讓他更加的看破世事而已。

午後的陽光愈加濃烈起來,坐在這口鼻皆香的庭院裡頭,思緒漸漸模糊起來。

徐樹錚招了招手,喊從人去整治些小菜,既然無事,索性小酌一番。

既然光無限好,也不要辜負,自有飛花在光中陶醉,而他們則在光中微醺。

在段祺瑞家中,能夠享受這種無比隨意代價的,也只有徐樹錚一人,有時候段芝貴也來,但段祺瑞更多的是客氣,拉攏,並不是真正的性情流露。

只不過片刻,下面就整治了酒菜上來,兩人對坐而談,淺飲輕酌,倒也有一番雅趣。

一個食盤,八樣小菜,奶汁肥王魚、香炸琵琶蝦,紅燒果子狸、焦炸羊腿肉,一盤毛豆腐,再加三個素色小炒。

段祺瑞平時很是清廉,很少吃這麼豐盛,徐樹錚來了,纔會如此奢侈一番。

徐樹錚人高馬大,能吃肉,故而,段祺瑞也不願意虧待了這位得力干將。

其實,一國內閣總理,平日裡也就是兩三個小菜加個湯,有時還不吃葷菜。

要是那些整日間大吃大喝的食利階層知道了,只怕會驚掉下巴,無地自容。

如今運輸方便了,南來北往的貨物絡繹不絕,總能買到許多從前稀罕之物。

不僅僅是牛羊肉與豬肉,就連其他魚類也能在市場上並不少見。

說到吃肉,李安生上臺之後,京城還流傳過一個笑話,那就是李大總統是吃肉大總統,李大總統上臺了,民衆不用愁沒有肉吃,肉也會越來越便宜。

東北如今到處都是養殖場,除了牛馬羊,還有大量的養豬專業戶,東北出產大量皮毛的同時,還出產大量的豬肉。

過去豬肉是賤肉,一般人多吃羊肉,但如今東北已經推廣了吃豬肉,成爲了東北民衆的主要肉食。

東北老百姓桌上,時不時的都能吃上豬肉,甚至是羊肉,還有魚是每天必食,東北在民間推廣吃魚。

尤其是學堂裡頭,是一定要有魚的。

李安生執政東北時規定,每個學校的校長帶頭,教師們都要要負責將午餐時孩子吃的魚肉中的刺挑出來,不厭其煩的挑出來。

雖然東北所有的校長與教師都喜歡深海魚,因爲沒有刺,或者很少刺,但是由於深海魚供應有限,他們只能繼續每天最爲煩累的一項活計。

當初中俄戰爭結束,李安生將外東北拿了回來,使得大量的深海魚開始充實東北市場,使得東北的所有校長與教師們歡舞雀躍,倒也是一項奇談。

這年頭,東北的百姓吃的粗糧與細糧搭配,還能吃肉食,羨慕死了全國其他地區的百姓,而隨着各種養殖技術的傳播到中國其他地方,豬肉、雞鴨肉等也開始逐漸的走上了老百姓的飯桌。

故而李安生一上臺,北京的百姓們便奔走相告,他們別的不知道,只知道要有肉吃了。

清末的北京,王公大臣雲集,“除朝貴及紈絝子弟,暨南省京官盤餐兼味,食用稍豐外,其餘上自閒散王公,及疏遠之皇親國戚、八旗官兵以及北五省京官,一日之中,上者食麪食,下者食雜糧。侑食之饌,羊肉雞卵,一二品已爲異味。下者生嚼蔥蒜,若調醬則已豐矣。”

那個時候連王公大臣都要吃些粗糧,更何況肉食?可想而知清末北京老百姓吃的都是些什麼。

也許聽起來,北京的老百姓,甚至是直隸其他地區的老百姓敲鑼打鼓,歡迎李安生到各地視察,只是因爲一個原因,李大總統來了有肉吃,有些可笑。

但是,這何嘗不是一件無比苦澀的奇談。

光緒時代,全國各階級幾乎都出現了生活下降的現象。山東小麥種植量第一,一般人卻賣小麥購粗糧。

1883年的《北華捷報》這樣形容河北地區一般農民的生活:“農民雖然大部分都貧窮,但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還比較少。只有在荒年,他們經常以野菜爲食,甚至連野菜都找不着而成羣餓死,正像一八七八年和一八七九年的情況那樣。在最好的年頭,他們也吃最低級的食物,穿着樸素的衣服。他們的食物幾乎完全是同大豆或豆腐渣混合起來的高粱及小米。一塊白麪饅頭便是一種特別的款待。當然更難吃到任何肉食。有一天一位貧農在敘述皇帝豁免田賦的時候說道:‘如果他是皇帝,他將隨他高興地把麪條吃一個飽。’對於一個以高粱爲主食的農民,毫無節制地吃麪條,就是一種理想的生活”。

李安生就任總統的第一天,《北華捷報》便以大標題正版刊登了當年的這篇新聞,並且進行了富有激情的評述。

是啊,對於一個以高粱爲主食的農民,毫無節制的吃麪條,成爲了最大的夢想。

民國前後,關內老百姓的生活也開始有了改善,至少,沒有再出現餓死人的現象,部分人也能開始吃的調勻,粗細糧搭配,尤其是去年的一次大豐收之後。

但影響關內百姓民生最爲重要的,還是鐵路運輸。

鐵路是影響近代社會經濟的一個重要變量。運輸成本的降低可使農民更廣泛地與國內、國際市場相結合,爲改進民食創造條件。輪船運輸在清末就已經對華北沿海的民食產生了改善的作用。

清末北京的糧食供應有部分來自東北,對華北內地糧食壓力減輕。李安生剛穿越到東北的那會,大部分地區的民食有所改善,而東北的糧食產量逐年大跨越之後,關內百姓的日子好過了許多。

自去年開始,直隸百姓一般人“午飯必有熟菜,或雜以葷腥,飲必以茶。一村中之茶館或有兩三處,因飲酒者漸多”。

這種現象的發生,正在於交通運輸改善所帶來的流通與商機的增多,尤其是東北鐵路網的完善,以及中東鐵路與庫張鐵路落到民國手中之後。

人民有機會進行多種經營,或加強商品化比重,各地區相互交流,擺脫了清末的缺糧困境。

由於農業生產未發生質的變化,靠運輸的帶來的改善相對有限,而較爲偏僻的地區甚至沒有發生變化。“中上之戶飯皆粗糲,中下之戶則皆攙糠和菜爲食,豐年糧尚不足,一遇凶年,恐慌立至,則樹葉草根亦以充飢。”

大部分地區的食物改善時間不長,因爲人口急劇增長,運輸取得的成果迅速被人口增長抵消掉,要是爆發大規模內戰,許多地方都要出現大規模的饑荒。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袁世凱也清楚,如今日益改善的民生,萬萬不能因爲內戰而破壞掉,要是本來就如此殘破,那倒還好,沒有人顧的上,可有比較,便有計較,輕易挑起戰端的人是要遺臭萬年的。

段祺瑞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們今日小酌,能有如此豐盛的佳餚,未必不是李安生所賜。

從東北過來的大批肉食,以及價廉物美的烈酒,都成爲了京城百姓們的最愛。

兩人小酌半晌,從人又端上了主食,居然是甘薯,倒讓徐樹錚有些意外。

段祺瑞笑了起來,指着甘薯說道:“又錚,從前咱們都盼着能不吃甘薯、高粱這等粗糧,盼着能吃上小麥,麪粉。可如今李大總統推廣什麼?粗細搭配,整日吃小麥的,也得吃些甘薯,這才叫營養。我看,他是替東北推銷甘薯吧?”

當初東北爲了不讓關內因爲東北大豐收糧食價格逐步下跌,使得關內百姓因爲用小麥換取到的粗糧變少,反而鬧起饑荒,於是東北有意識的向關內投放了大量的粗糧。

現在反而要推廣甘薯這等粗糧作爲日常必不可少的事物,怪不得段祺瑞要拿出來說事。

李安生的這個說法讓很多人嗤之以鼻,這細糧纔有營養,多吃細糧,才能熬飢。

中國北方在飲食方面長期以來重男輕女,從小農經濟角度上講,這也是迫不得已的一種生存選擇。農業勞動要求男人對農忙時高體力消耗負責,只有將糧食集中供向主要男勞動力,保證他的勞動和健康,才能保證全家的生存。要不然男子就會致病,整個家庭將遭受更大的打擊。另外,北方農村還有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那就是僱工往往比主人得到更好的飲食。僱主不得不將有限的細糧與肉食等食物用在最能體現其價值之處。

故而,這種觀念其實是深入人心的,李安生提出粗糧也有營養,而且每天必須吃一定量的粗糧,一時難以推廣開來。

連段祺瑞都不認同李安生關於多吃魚聰明長壽、粗糧與細糧搭配的說法,更何況其他。

“如今的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倒也是個事實。好歹,咱們回去也能昂首挺胸一回,不至於對不起先人。”

段祺瑞放下酒杯,喟嘆着,略微的自我安慰一下。

的確,他們坐在這裡吃肉喝酒,現在許多老百姓同樣能夠如此,不侷限於東北、直隸,甚至是山東、江蘇等地。

比如說,在北京,巡警月薪10至13元,巡長16至18元。

不過,這個工資居然還不如上海一個紡紗女工的工資,竟然高過巡長和科長

而不管是北京也好,上海也好,物價也越來越低廉,段祺瑞住處附近的市場,每天都會掛牌子出來,路人都能看到價錢。

麪粉1包四十餘斤3.30元,切面1斤0.07元,豬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擔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塊0.05元,香菸元,茶葉1斤0.23元,活雞1斤0.37元,鮮蛋元,豆油1斤0.19元,食鹽元,白糖元,細布元。、

1元可買6斤好豬肉,40個豬肉餃子、兩碗小米粥、外加一盤白糖,兩毛二分錢。

不僅是物價在跌,百姓的收入也在不斷的增加着。

而且部分走在前列的公司工廠,甚至還規定了優厚的福利。

民國政府在交通部內設有鐵路員工福利委員會及職工教育委員會,在鐵路上也組織了一個員工聯誼會,福利機構遍佈在各段各廠各站,大的車站,都設有扶輪學校,主辦中小學教育,專收員工子弟,一律免費,每年年終發雙薪,季節發獎金,這些小恩小惠連最不起眼的小工都有。

在許多工廠,初提升的工匠,每月工資不過二十多元,工齡長、技術好的每月可得四、五十元……至於小工和臨時工,那就要苦些,從十元到十三五元不等。

徐樹錚跟段祺瑞開着玩笑,要真是沒有地方可去,還不如去當個教書匠或者技工。

這自然是在開玩笑,但何嘗不是體現出瞭如今教師與技工的優厚待遇與地位。

“淨胡說八道,有哪個地方敢要我們?”

段祺瑞也不是將徐樹錚的話當真,而是實在是笑道不行,這傢伙,居然還有這麼詼諧的時候。

還真給他們言中,他們在這裡賞光飲酒作樂,沒有半個人來打擾他們,連許多北洋的故舊也是如此,大概都是以爲段祺瑞徹底失勢了。

兩人渾不在意,只是一味的吃酒。

不過,並不意味着真的沒人登門拜訪,正酒酣之時,李安生卻直直的闖了進來。

“芝泉兄,怎麼,如此雅興,是有什麼好事麼?”

李安生親自登門拜訪。倒是讓段祺瑞與徐樹錚大吃了一驚。

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這李安生怎麼來了?

照道理,李安生此時應該在到處進行接見活動,約定盟誓,與議員們高官們共同歡樂,怎麼跑到這個地方來。

不過段祺瑞也是機敏之人,連忙站了起來,推說道:“哪裡,不過閒極無聊纔對。”。

第432章 李大總統第257章 製造局立威第370章 停戰要求第203章 大鬧那家戲園第424章 老袁要退休第168章 禍水引給老袁第111章 胖叮噹立功了第83章 璦琿除暴(17)第391章 突破政治迷局第140章 衝突升級第216章 楊玉容要被搶?第274章 江南造船廠激將法第453章 反腐第312章 必須進行戰略儲備第151章 誰輸誰羅奔第352章 唐努烏梁海騎兵第143章 邊境大勝第92章 段芝貴的野心第126章 老子坑的就是你第162章 能源猜想第41章 初試牛刀(2)第392章 沙俄的陷阱第166章 打了黃.帶子第395章 段祺瑞組閣第89章 趕走了老毛子第361章 大借款嚇死人第61章 農業規劃第53章 獻策建新軍第43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231章 進監獄了第83章 璦琿除暴(17)第338章 馬克沁發威第437章 先達成一致再說第73章 璦琿除暴(7)第164章 三木財閥浮上水面第275章 這也太激進了第46章 初試牛刀(7)第139章 這是在屠殺第103章 墨爾根之陰謀詭計第266章 洋騙子們的聚會第107章 公審第156章 過江,過江第66章 銀行之妙用第261章 玫瑰也能賺大錢第176章 高二虎搶親(2)第90章 嫩江銅礦第439章 攻擊第436章 不吃不喝也要造艦第234章 塔夫脫的抉擇第428章 人事大變動第266章 洋騙子們的聚會第258章 討厭的英國蛤蟆第140章 衝突升級第365章 突襲還是突襲第129章 農業恐怖主義第45章 初試牛刀(6)第124章 民變與譁變第95章 跟老毛子搶公園第113章 李蓮英的繼子們第438章 無恥啊第169章 一起發財如何?第267章 開始跌了第98章 銅礦之爭(2)第391章 突破政治迷局第312章 必須進行戰略儲備第155章 該死的神罰第277章 股票又漲了第236章 他是什麼來頭?第234章 塔夫脫的抉擇第31章 神秘手錶第371章 西線完結篇第228章 揭穿康有爲第227章 舊金山第370章 停戰要求第186章 看戲引發的血案(3)第9章 陷害第8章 放開那個孩子第9章 陷害第204章 王喜兒的告別演出第353章 克孜勒保衛戰第85章 此乃陽謀第309章 文萊自治領第388章 艱難的抉擇第138章 蓄謀已久的伏擊第41章 初試牛刀(2)第178章 奇怪的胖叮噹第282章 英國鬼子來了第66章 銀行之妙用第236章 他是什麼來頭?第355章 我們是來打仗的第338章 馬克沁發威第30章 一網打盡第358章 洪氏兄弟相認第351章 錫良的動員第438章 無恥啊第256章 李平書的建議第361章 大借款嚇死人第172章 反將一軍第427章 向食利階層開戰第336章 夜幕降臨
第432章 李大總統第257章 製造局立威第370章 停戰要求第203章 大鬧那家戲園第424章 老袁要退休第168章 禍水引給老袁第111章 胖叮噹立功了第83章 璦琿除暴(17)第391章 突破政治迷局第140章 衝突升級第216章 楊玉容要被搶?第274章 江南造船廠激將法第453章 反腐第312章 必須進行戰略儲備第151章 誰輸誰羅奔第352章 唐努烏梁海騎兵第143章 邊境大勝第92章 段芝貴的野心第126章 老子坑的就是你第162章 能源猜想第41章 初試牛刀(2)第392章 沙俄的陷阱第166章 打了黃.帶子第395章 段祺瑞組閣第89章 趕走了老毛子第361章 大借款嚇死人第61章 農業規劃第53章 獻策建新軍第43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231章 進監獄了第83章 璦琿除暴(17)第338章 馬克沁發威第437章 先達成一致再說第73章 璦琿除暴(7)第164章 三木財閥浮上水面第275章 這也太激進了第46章 初試牛刀(7)第139章 這是在屠殺第103章 墨爾根之陰謀詭計第266章 洋騙子們的聚會第107章 公審第156章 過江,過江第66章 銀行之妙用第261章 玫瑰也能賺大錢第176章 高二虎搶親(2)第90章 嫩江銅礦第439章 攻擊第436章 不吃不喝也要造艦第234章 塔夫脫的抉擇第428章 人事大變動第266章 洋騙子們的聚會第258章 討厭的英國蛤蟆第140章 衝突升級第365章 突襲還是突襲第129章 農業恐怖主義第45章 初試牛刀(6)第124章 民變與譁變第95章 跟老毛子搶公園第113章 李蓮英的繼子們第438章 無恥啊第169章 一起發財如何?第267章 開始跌了第98章 銅礦之爭(2)第391章 突破政治迷局第312章 必須進行戰略儲備第155章 該死的神罰第277章 股票又漲了第236章 他是什麼來頭?第234章 塔夫脫的抉擇第31章 神秘手錶第371章 西線完結篇第228章 揭穿康有爲第227章 舊金山第370章 停戰要求第186章 看戲引發的血案(3)第9章 陷害第8章 放開那個孩子第9章 陷害第204章 王喜兒的告別演出第353章 克孜勒保衛戰第85章 此乃陽謀第309章 文萊自治領第388章 艱難的抉擇第138章 蓄謀已久的伏擊第41章 初試牛刀(2)第178章 奇怪的胖叮噹第282章 英國鬼子來了第66章 銀行之妙用第236章 他是什麼來頭?第355章 我們是來打仗的第338章 馬克沁發威第30章 一網打盡第358章 洪氏兄弟相認第351章 錫良的動員第438章 無恥啊第256章 李平書的建議第361章 大借款嚇死人第172章 反將一軍第427章 向食利階層開戰第336章 夜幕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