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墨爾根之陰謀詭計

“大人,不能再讓李二愣囂張下去了,再這麼下去,遲早被他搶了風頭。聽說這二愣子向太后老佛爺敬獻了什麼延壽丸,博得了老佛爺的歡心,老佛爺雖說不再大小朝政盡皆過問,但提拔一個諂媚之徒還是做的出來的。要是明年墨爾根改嫩江府,讓李二愣坐了這知府位子怎麼辦?要知道,東北除了奉天之外,所有官員的任命要求都要比其他地方低上一等,憑着李二愣在墾務上的成就,也足夠跟大人爭一爭,還是早日想辦法纔是。”

瓜阿察與恰穆倫兩人舌燦蓮花,拼命的鼓動着明安。

其實他們的話還是有些道理,到關內做一任通判,甚至在江南小縣做一任縣令都要比黑龍江做一任知府要難上許多,慈禧要越級提拔李安生,還真是有這個可能。

本來他們就對李安生異常抗拒,心生反感,拼命的排擠,無奈先前李安生憑藉程德全的放權如魚得水,根本就奈何不了這對手。

可風水輪流轉,程德全下臺了,來了個段芝貴,本來以爲這回李二愣被召到齊齊哈爾去,是要吃掛落,被段芝貴奪了官職懲治一番都是可能的,誰知道李二愣好好的回來,毛都沒有掉一根。

他們之前攛掇了明安,通過關係找到了鄧觀,想要在段芝貴跟前詆譭李二愣,陷害一番。

段芝貴上臺來必定要拿掌握實權的程派官員開刀,這李二愣便是首當其衝,被殺雞儆猴也是活該,怨不得他們幾個,可哪裡料到,李二愣居然憑藉着墨爾根開銅山修鐵路這樣的藉口,將段芝貴哄住了。

真是可恨啊,段芝貴也不知是吃錯了什麼藥,不但不懲辦李二愣,將權力從李二愣手中奪走,反而繼續縱容。

難道李二愣改換門庭,投靠了段芝貴?

要真是這樣,那他們可就要好生想些辦法,甚至動用在京城的靠山,不然的話,還真是競爭不過李二愣。

明安活動一番的話,李二愣還搶不走他的位置,可瓜阿察與恰穆倫兩人不行啊,哪裡比得上李二愣拍馬屁直接拍上了太后老佛爺。

兩人一吹一唱,配合的天衣無縫,優柔寡斷的明安卻遲遲沉吟着沒有迴應,不是他的性格使然,而是他也看出了兩人明顯的挑撥。

他在京城的靠山曾經透露過,袁世凱很是激賞李二愣,曾經想打壓李二愣並納入麾下,想將李二愣調到北洋衙門做官,卻被李二愣推辭。

他倒是很欣賞李二愣,不畏強權,對程德全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這樣有人情味的官員他還是樂意接近的,雖說他之前提防有加。

太后老佛爺很樂意看到李二愣在黑龍江衝鋒陷陣,讓老毛子難堪,所以,將來只怕還是會復了李二愣的武職,並不會威脅到他的位置。

所以他還是拎的清,沒有附和他手下兩員協領的慫恿,這兩個傢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仗着有後臺也經常不太尊重他,正該李二愣給他們些教訓。

見明安遲遲沒有表態,兩人悻悻的出來,一邊埋怨着明安的優柔寡斷,一邊嘀嘀咕咕,想要琢磨些手段出來整治李安生。

兩人一回到了官署,便罵開了娘,明安要是不同意對付李安生,那他們就要承擔風險。

尋常在黑龍江這等地方做官的,大多沒有後臺背景,這樣的官員要是擋了他們的路,擋了他們的財,只怕他們早就下手整治。

要是一時整治不了,殺了便是,出了事自然有京城的後臺撐腰。

可李二愣不一樣,這個馬屁精可是太后老佛爺都記掛在心上的,聽說是一日都離不開那延壽丸,殺了李二愣要是上頭追查下來他們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哎,這該死的李二愣還真是好運,居然能拍馬屁拍到老佛爺屁、股上。

本來兩人在墨爾根待的好好的,明安是個一心要往上爬的人,不過多幹涉他們撈取好處,他們也就放心的在墨爾根收取商稅並且做邊境貿易。

可是該死的李二愣自從重修了墨爾根古驛道,並且在路上設了稅卡以及在進入墨爾根的要道設了集貿市場,他們就無從收取商稅了。

墨爾根是中俄貿易的一個集散地,本來他們撈錢撈的舒服,跟俄國人的關係也不錯,可是李安生橫插一手,將他們的財路斷了。

墨爾根由於戰略地位的重要,經濟、文化沉積深厚,農業、手工業、商業、交通、教育發展也有較快的發展,成爲了中俄貿易大通道中的主要集散地和中轉。

墨爾根古驛道重新修通之後,李安生在道路兩旁的開闊地帶屯墾,並且一直延伸進了墨爾根,使得地方上逐漸興盛起來,許多的商行都搬到了集貿市場,形成了新的聚居點,墨爾根城內的繁華光景則是一落千丈。

每年春天都有一種活動當時叫楚勒罕,即兵車之會,地在卜魁城北十餘里。規定是於草青時,各蒙古部落及虞人,皆來通市,商賈移肆以往。

各族人民除向黑龍江將軍交納貂皮外,主要進行商品交換,嫩江東部、北部的各族羣衆和俄羅斯人過墨爾根城前往,嫩江上游的木材也順流而下於此銷售。

可是今年完全不一樣,改地方了,改在了集貿市場。

往年他們憑藉兵車之會能從中抽取到大量的商稅,而且還能通過關內的商行得到不少的好處。

可這些全部都給李二愣搞砸了,整沒了。

他們另外一個重要的收入便是常年替關內商會收集皮毛、藥材、牲畜、菸草、香料與糖塊等商品,然後從中賺一筆佣金。

可李安生自從屯墾之後,使得打獵採藥爲生的各民族漢子們都開始下了田,就算有貨物,也都是賣到了李安生組織的商會。

李安生在黑龍江的幾項善政也開始得到推廣,開闢藥田種植藥材,養殖各種皮毛動物,興辦養殖場大規模養殖大牲畜,還有製糖廠、皮革廠、制酒廠等大量的工廠,甚至還開始種植菸草與香料,據說長勢喜人。

這怎能叫瓜阿察與恰穆倫兩人不發瘋?整個生財之道都硬生生被李安生給掐斷,眼看着大筆的收益都歸入了資歷淺薄的李安生手中,怎能不妒忌到死。

這次俄國人提出由他們兩人出面組織開採銅山,成功後給他們兩成乾股以及五萬兩銀子,這是多麼豐厚的一筆收入。

兩人買通了鄧觀向段芝貴說項,結果被李安生不動聲色的化解,實在是氣悶。

“兩位大人,不知爲何在此長吁短嘆?”

正當兩人商議之時,門外卻是來了訪客,而且聽口氣,架子還不小。

這人青色瓜皮小帽綴着一塊龍眼大的白玉,一身藏青色的長袍,外頭是紫色鑲金絲邊的馬褂,瓜子臉倒也白淨,只是鷹鼻隆目,虎視狼顧,一瞧便是個狠角色。

另外一人,站在他的身邊,卻是身形瘦削,麪皮青白無須,一雙三角眼似睜似閉,眉毛吊梢,瞧着雖顯陰柔,卻讓人不敢小視。

“原來是劉大少,不知齊齊哈爾那邊可有進展?”

兩人都站了起來拱手見禮,顯然這劉大少是他們不能怠慢的人物。

劉大少哈哈一笑,也不答話,卻拉着身邊之人說道:“這是從京城來的金大爺,這次剛好在路上巧遇,便請了一同過來拜見兩位大人。”

“好說好說,這位金爺,初次見面,禮數有所不周,還望海涵。”又請了手下引入坐席,奉上茶水。

這劉大少也不客套,拱手謝過,大步前行,直挺挺的落了座,一甩長袍朝着那隨行之人說了個“請”字,便大模大樣的坐了。

那隨行之人也大喇喇的坐在了劉大少的對面,顯然也是個有身份的人物。

“不知這位金爺此行墨爾根所爲何事?”瓜阿察見這人身份顯然並不在劉大少之下,顯然是他們眼誤。

“卻是來看看這邊的店鋪生意,順便來散散心。”

見瓜阿察愣了愣,劉大少笑着說道:“這位金爺家中開着幾家商行,也有不少店面,更做典當錢莊。往日裡常往二位大人府中跑的那金掌櫃,可不就是金爺的遠房侄子。”

瓜阿察本來猜到幾分,聽了劉大少如此一說,倒是心裡透亮,這位金爺只怕是京城金家的直系子孫。

這金家家大業大,背後有慶親王奕劻撐腰,金家其實是奴才,可眼前這位金爺這樣的奴才倒是兇焰滔天,到哪裡都是個人物。

金家的典當行與錢莊人脈極廣,連李蓮英都在其中存了大筆的銀子,有着不少的股份。

這樣的人物,可不知何故到了墨爾根。

不知不覺瓜阿察與恰穆倫兩人說起話來,都帶着些諂媚,笑話,他們的主子都要討好奕劻與李蓮英,更別提他們,這位金爺可是“代天巡牧的欽差大臣”啊。

原來金家在墨爾根的生意也頗大規模,佔了墨爾根每年貿易份額的三成還多,可從去年開始就急劇萎縮,到了今年更是虧了大筆銀子,所以特意來查問詳情。

恰穆倫不善言辭,可瓜阿察卻是喜上心頭,緣分吶,於是添油加醬的將李二愣掌控了墨爾根古驛道與集貿市場,掌控了地方墾務,從而控制了墨爾根地方商稅與貿易等事說了一遍,更惡毒的潑了不少髒水。

劉大少也從旁推波助瀾,配合的天衣無縫,原來他是故意將這位金爺領了來,就是爲了要將這番話說給金爺聽。

這劉大少叫做劉紹成,乃是隆昌長商號的少主,這隆昌長家主是大地主大買辦出身,靠着盤剝與洋人發了家,如今想要吞了梅寶聰家的寶來,更上一個臺階。

這劉家也攀上了載振的關係,更與幾位國公貝勒結了親,很是威風。

“原來如此,不過是個撞了大運的鼠輩而已。要對付他也不難,那延壽丸的方子早就抄入了宮中,只是宮中煉製不得方法,品質遠遠不如這李二愣所制而已。聽說他辦的製藥廠生意興隆,那將這廠子買下來便是,到時延壽丸也好,其他藥也好,不是都歸了我們。懲治了他,又有延壽丸獻上,太后老佛爺也不會怪罪下來。咱們不是有慶親王爺麼,怕個龜蛋。段芝貴那邊,不就是想李二愣能在銅山與鐵路上給他好處麼,我們一樣能給,把老毛子叫來,金爺我跟他們談談。”

這金爺說話口氣極大,隱隱有一股自負與霸道,讓劉紹成等人喜上眉梢,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我看,便從地方墾務入手,燒幾家墾殖園,燒了那主持招股的工商銀行,任憑他李二愣三頭六臂,也翻不起身。”

這邊商議着陰謀詭計,真是一套又一套,都是幹這事發家的人,那叫一個熟練,哥別的不會,就會害人。

劉紹成眼中閃爍着惡毒的眼神,哼哼,李二愣倒是其次,最要緊的就是打垮梅家,讓寶來商號破產,產業皆入他手。

到時候,嘿嘿,梅家那如花似玉的大小姐,還不是他的?

一想到梅家小姐那國色天香的美貌,頓時想入非非起來,連骨頭都輕了一半,倒似能飛起來的樣子。

第388章 艱難的抉擇第19章 韋宅釋疑(2)第241章 這裡不接待你們第92章 段芝貴的野心第104章 梅依雲第419章 關於民主的爭論第102章 傻子弟弟第107章 公審第225章 錫良召見第63章 勝利會師第1章 被穿越了第378章 隴海線第280章 印度巡捕殺人了第72章 璦琿除暴(6)第176章 高二虎搶親(2)第181章 胖爺居然是騙子?第142章 打得毛子魂飛膽喪第324章 混亂的局勢第144章 抗俄英雄第284章 張謇的決定第129章 農業恐怖主義第238章 對美國人的質問第87章 擦屁股的袁世凱第290章 訂造戰列巡洋艦?第93章 下馬威第154章 詛咒之地第130章 滿洲里告急第387章 日置益的叫囂第447章 瞎扯淡第63章 勝利會師第196章 王恩喜的逆襲第20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2)第5章 誰是棋子?第377章 三軍皆歡騰第247章 重建南洋水師?第435章 日本瘋狂造艦第192章 這纔是大富豪第367章 殺戮第245章 回國了第124章 民變與譁變第133章 耀武揚威第193章 糖業托拉斯第197章 太后,不可以第393章 外交訛詐第272章 讓他們畏罪自殺第359章 蔡鍔之戰略第65章 高附加值農業第36章 此乃神器也第130章 滿洲里告急第105章 我爹是恰穆倫第348章 北上抗戰第328章 買賣城對峙第347章 華俄道勝銀行第29章 王道清的毒計(4)第383章 長興島軍備基地第134章 初次交手第139章 這是在屠殺第376章 庫張鐵路處理辦法第4章 漢奸劉二癩第177章 高二虎搶親(3)第450章 俄國革命第94章 三把火燒誰?第311章 德國需要戰略儲備第450章 俄國革命第277章 股票又漲了第323章 兩江獨立第314章 首輪談判就不爽第229章 拜訪摩根第432章 李大總統第8章 放開那個孩子第326章 北京政府第197章 太后,不可以第98章 這不是來送財嘛第153章 出神跡了第28章 王道清的毒計(3)第281章 飛機廠第72章 璦琿除暴(12)第337章 大刀隊第64章 墨爾根墾務第64章 墨爾根墾務第417章 黃興辭職第110章 段芝貴傻眼了第75章 璦琿除暴(9)第43章 初試牛刀(4)第366章 伊爾庫茲克大動亂第73章 璦琿除暴(7)第87章 擦屁股的袁世凱第100章 李蓮英的心事第157章 面朝故土,一往無前第67章 璦琿除暴(1)第259章 賊喊抓賊第400章 明天走着瞧第417章 黃興辭職第54章 狗頭金第453章 反腐第352章 唐努烏梁海騎兵第60章 豐收了第215章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稅務部隊第183章 毒穿腸的陰謀第374章 蒙古兄弟的款待
第388章 艱難的抉擇第19章 韋宅釋疑(2)第241章 這裡不接待你們第92章 段芝貴的野心第104章 梅依雲第419章 關於民主的爭論第102章 傻子弟弟第107章 公審第225章 錫良召見第63章 勝利會師第1章 被穿越了第378章 隴海線第280章 印度巡捕殺人了第72章 璦琿除暴(6)第176章 高二虎搶親(2)第181章 胖爺居然是騙子?第142章 打得毛子魂飛膽喪第324章 混亂的局勢第144章 抗俄英雄第284章 張謇的決定第129章 農業恐怖主義第238章 對美國人的質問第87章 擦屁股的袁世凱第290章 訂造戰列巡洋艦?第93章 下馬威第154章 詛咒之地第130章 滿洲里告急第387章 日置益的叫囂第447章 瞎扯淡第63章 勝利會師第196章 王恩喜的逆襲第20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2)第5章 誰是棋子?第377章 三軍皆歡騰第247章 重建南洋水師?第435章 日本瘋狂造艦第192章 這纔是大富豪第367章 殺戮第245章 回國了第124章 民變與譁變第133章 耀武揚威第193章 糖業托拉斯第197章 太后,不可以第393章 外交訛詐第272章 讓他們畏罪自殺第359章 蔡鍔之戰略第65章 高附加值農業第36章 此乃神器也第130章 滿洲里告急第105章 我爹是恰穆倫第348章 北上抗戰第328章 買賣城對峙第347章 華俄道勝銀行第29章 王道清的毒計(4)第383章 長興島軍備基地第134章 初次交手第139章 這是在屠殺第376章 庫張鐵路處理辦法第4章 漢奸劉二癩第177章 高二虎搶親(3)第450章 俄國革命第94章 三把火燒誰?第311章 德國需要戰略儲備第450章 俄國革命第277章 股票又漲了第323章 兩江獨立第314章 首輪談判就不爽第229章 拜訪摩根第432章 李大總統第8章 放開那個孩子第326章 北京政府第197章 太后,不可以第98章 這不是來送財嘛第153章 出神跡了第28章 王道清的毒計(3)第281章 飛機廠第72章 璦琿除暴(12)第337章 大刀隊第64章 墨爾根墾務第64章 墨爾根墾務第417章 黃興辭職第110章 段芝貴傻眼了第75章 璦琿除暴(9)第43章 初試牛刀(4)第366章 伊爾庫茲克大動亂第73章 璦琿除暴(7)第87章 擦屁股的袁世凱第100章 李蓮英的心事第157章 面朝故土,一往無前第67章 璦琿除暴(1)第259章 賊喊抓賊第400章 明天走着瞧第417章 黃興辭職第54章 狗頭金第453章 反腐第352章 唐努烏梁海騎兵第60章 豐收了第215章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稅務部隊第183章 毒穿腸的陰謀第374章 蒙古兄弟的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