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大豆小麥換戰艦

德國人基本上還是很敬業的,雖然他們不大願意接受來自東方的建議,但是去掉魚雷發‘射’器以及魚雷防護網,以及改一改桅杆,去掉一些小炮,這些還是能爲主顧考慮的。

他們並不是設計不出李安生所要求的戰艦,但是謹慎與穩重的態度告訴他們,經驗很重要,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他們不能太過冒進。

“布呂歇爾”號是德國的第一個款戰列巡洋艦,安裝六座雙聯210毫米(8.3英寸)炮塔,以巡洋艦的火力來說,可謂充分。

但是,不幸的是,它設計來要去對付的對手,是英國的“無敵”號戰列巡洋艦——裝備8‘門’12英寸炮,武裝到了牙齒、又身手敏捷的大傢伙。

“無敵”號建成之後,自知“布呂歇爾”號不是其對手,德國海軍的設計人員又回到了繪圖板上,他們很快就根據之前的經驗,設計出了“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一時風頭無二。

就艦炮而言,280毫米50倍徑,從“馮?德?坦恩”號開始,再到兩艘“‘毛’奇”級,現在終於到“賽德利茨”號,準備用305毫米口徑的主炮。

可見德國人的‘精’益求‘精’略顯保守的態度,他們的火炮總是能夠在‘性’能上超出英國火炮一大截,280毫米的主炮威力完全超過英國產的阿姆斯特朗305毫米主炮,‘射’速也相當恐怖。

跟皇家海軍的大手大腳鋪張‘浪’費,甚至不計成本相比,德國人喜歡出‘精’品。

德國人的服務態度也很好,友好的替南洋衙‘門’主動介紹了他們準備在明年開始建造的“國王”級戰列艦,雖然具體數據保密,但是還是通報了“愷撒”級的詳細數據,並且將“國王”級與“愷撒”級進行了對比,“國王”也將使用少量燃油鍋爐,作爲油煤‘混’合動力,這正是李安生所需要的。

他們的蒸汽輪機也已經在“愷撒”級上得到了驗證,技術只有更成熟。

在他們看來,中國在海上的對手主要還是日本,要擁有戰列艦,才能使對方有所顧忌。

戰列巡洋艦是騎士,戰列艦纔是戰士,是主要的戰鬥力。

在德國人看來,中日海軍早晚有生死決戰的時候,中國想要真正強大起來,繞不開日本這個大敵。

這點李安生承認,在對中國的態度上,德國甚至要好於美國,美國佬雖然致力於開發中國市場,扶持中國製衡日本,但是有賊心沒賊膽,對日本妥協,對中國也沒多少扶持,甚至於還經常疑神疑鬼,擔心中國崛起。

是的,在這個時代,美國佬就已經開始擔心中國大國崛起,就跟美國一樣,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天生具備崛起的資本。

所以說,還是德國佬夠意思,要不是一戰德國註定成爲戰敗國,李安生還真想跟德國人的關係再密切些。

德國人的戰列艦固然優秀,但是李安生所想要的,是全部燃油鍋爐的戰列艦,比如英國還沒有出世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英國佬的燃油鍋爐技術以及蒸汽輪機技術畢竟還是要領先一點的,要是全部以燃油鍋爐爲動力,不僅有助於航速提高,燃料補給十分簡便。

“伊麗莎白‘女’王”級最高航速能夠接近英國海軍早期建造的戰列巡洋艦,由此被稱爲“高速戰列艦”。

英國不可能替中國建造這樣的戰列艦,頂多就是允許替中國建造比“金剛”級稍微次一級的戰列巡洋艦,用來跟德國人搶生意,同時也能‘激’發中日之間又一輪的造艦競賽。

這幾年中國在糧食貿易上有掙了不少錢,尤其是東三省,大豆跟小麥價格逐漸走高,另外便是各種糧食釀成的酒,各種皮‘毛’、中‘藥’等,國際貿易做的紅紅火火。

同等級的英國戰艦要比德國戰艦便宜一點,那是因爲德國的‘精’益求‘精’,在製造上頭成本高出不少。

“金剛”號戰列巡洋艦的造價是兩百萬零幾英鎊左右,摺合銀兩一千五百多萬,這兩年東北的糧食貿易的利潤兩個這麼多還不止,雖然有不少是給中間的外國糧商賺去,但大部分的利潤還是由東北落袋爲安。

不然的話,東北哪裡有這麼多錢負擔黑龍江與吉林的新軍,以及進行大規模的移民實邊?

這點李安生是最清楚的,他的兩家銀行以及黑龍江農業公司,加上黑龍江、吉林與奉天三地的糧食‘交’易所,就是最大的糧商,東北的糧食除了藏於民間,大部分都掌握在他們或者說以他們爲紐帶的華人糧商集團手中,過去糧食貿易大頭利潤落在日俄等國手中的現象再也看不到了。

到了今年這種狀況依然如此,沒有得到任何的改變,國際市場對大豆與小麥等糧食的強烈需求導致日俄的運輸脈絡也不敢有所阻撓。

爲此,李安生給出的建議是用糧食來換軍艦,分三年付清。

德國是當世需求大豆最多的國家,由於殖民地遠不如英國多,也並不富庶,糧食出產也不多,對糧食的需求很旺盛,加上擴軍備戰,糧食也被列入了戰略物資儲備計劃,用糧食來換取軍艦李安生只是一提,朝廷也沒肯定,德國那邊已經舉雙手贊成。

李安生手上的農業恐怖分子規模龐大,從糧食貿易上頭獲得的利潤足夠支持養着這麼一幫不懂建設只懂破壞的人。

他們已經給世界範圍的糧食生產帶來了實質‘性’的影響,印度的糧食生產相比五年前縮減了25%,南美則是10%,埃及等北非地區也好不到哪裡去。

要不是中國的優質棉種種植還沒有形成氣候,恐怕連棉‘花’的價格都要大漲。

大豆與小麥等糧食是價格比較高的,從去年的離岸成‘交’價來看,大豆如今要五十多兩左右一噸,小麥則三四十兩不等,‘玉’米、甜菜與稻穀也成了搶手貨。

去年整個東北糧食生產量,李安生的手下‘毛’估了一下,大概不會少於一千六百萬噸,而小麥等細糧產能,也不低於五百萬噸,真正實現了比07年的時候翻了一番。

本來,東北、華北等地的老百姓都是吃粗糧爲主,在糧食大豐收的情況下,都改吃了細糧,所以說東北的老百姓對於程德全與李安生的功績是時刻不敢忘記的。

吃細糧自然能改善體質,這在從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粗糧都留給了那些剛剛闖關東的百姓,現在凡是到關外來墾荒的百姓,頭一年一律由官方免費供給每人三百斤的粗糧與五十斤的細糧。

這是爲了防止穀賤傷農,也爲了防止黑心外國糧商夥同國內的漢‘奸’買辦無良商人坑害東北的農民。

07年移民到黑龍江的百姓,基本上已經成功的還清了銀行貸款與債務,擁有了一定的糧食儲備,也有了些餘錢。

一些人多勢衆的鄉鄰,甚至結成了一個個的農莊,集資購買了拖拉機等農用機械,準備大幹一場。

08年的移民則有的還在爲着糧食儲備奮鬥着,好些的也還清了債務,能夠添置些家當。

照這收成,再有十年,東北三省的糧食出產基本上能夠養活四萬萬人。

用大豆來換軍艦,也是筆劃算的買賣,避免出現穀賤傷農的現象,也能夠使得國內外糧商因爲糧食產量驚人而聯手打壓收購價的現象有所緩解。

由德國方面負責裝運,按照離岸收購價40兩銀子一噸來計算,一千六百萬兩銀子,也不過是40多萬噸大豆。

優質小麥30兩一噸計算,50多萬噸小麥而已。

也就是一箇中型德國運輸船隊跑一趟的事情而已。

更何況,李安生的建議是分三年付清。

這幾年黑龍江一直堅持以糧食入稅,然後通過糧食‘交’易所將糧食換成銀兩,官庫中的大豆儲備不下五萬噸,這還是在大量支援移民後剩餘的。

到明年開始,基本上靠着東北三省官庫中結餘的大豆與小麥,朝廷不用東北三省上繳國庫稅銀,應該能夠滿足支付軍艦所需。

其實德國每年需求的大豆多在數十萬噸,近年來隨着大豆用於工業生產的作用被發現,更是需求猛增,近幾年都是一百多萬噸的需求,將來也只會多不會少。

李安生聯繫了錫良之後,就此事溝通了一番,經過厚厚一打電報紙的討論,雙方共同上疏,將北洋海軍提督署設在葫蘆島,重建北洋水師。

如果德國方面願意接受這個大豆與小麥換軍艦的計劃,那麼購買的德國軍艦就先給北洋水師。

錫良當然願意將北洋衙‘門’從直隸總督手中搶過來,他又是深受朝廷信任的滿臣,自然有這個膽子上摺子。

當初奕劻與載灃等人極力將徐世昌調回中樞,在東北總督這個無比重要的位子上換一個他們信得過的錫良,也是看到了東三省日益重要的地位,以及糧食貿易帶來的豐厚財政收入。

李安生反而對徐世昌離任歡欣鼓舞,雙手歡迎錫良接任,錫良是個好官,難得的能臣,又清廉無比,堅持李安生留下的農業計劃,給了李安生用糧食換軍艦的底氣。

這也由不得朝廷不答應,不上繳國庫,不出海軍開辦費攤派,固然是讓朝廷的財政收入要縮水一部分,但是畢竟一條鉅艦的‘誘’‘惑’也是無比巨大。

以前一直是直隸總督領北洋衙‘門’,如今轉到了東三省總督頭上,載灃等人也是支持的,將來他們根本就不打算將東三省這個重要之地讓給漢臣,將北洋水師的衙‘門’建在葫蘆島,倒是無可厚非。

朝廷很快就通過了這項決議,現在就等德國人的回覆,錫良也將此事‘交’給李安生全權處置,顯示了對他的無比信任。

朱爾典也從他的渠道得知了這項決議,大豆跟小麥的價格還是相當實惠的,德國人佔了些便宜。

但作爲一個‘精’明無比的人,他又何嘗不知道這是雙贏,對於中國來說同樣有好處。

首先省下了大筆的資金,畢竟清政fǔ現在囊中羞澀,其實是根本買不起戰艦的,用大豆與小麥來換戰艦,還能因爲大筆糧食的集中出口,免去了穀賤傷農的危機,也有利於對大批糧商投機倒把的壓制。

更爲關鍵的,三年付清這筆糧食,使得東三省可以合理安排農業生產,不影響大局。

他本來是想阻撓這筆‘交’易的,但現在看來,確實無能爲力了,雙方你情我願,根本就無法阻擋。

不過他忽然想到了大豆與小麥換軍艦這個‘操’作手法,似乎也能用在英國身上,英國同樣需求大豆與小麥。

其實德國小麥的需求量也在大幅上升,有着囤積小麥等糧食的跡象,只是因爲國際糧價的上漲,而沒有太過明顯,不然的話,恐怕他們收購糧食的成本會上升,佔用寶貴的外匯。

而建造軍艦,只不過是耗費些鋼材、工業產能以及人工費用罷了。

讓朱爾典來‘操’作的話,東北還有餘力能夠擠出來,多訂造一艘主力艦也是可行的,比如將東三省的未來幾年的農業稅收都抵押出去,向東北的幾個糧食‘交’易所籌集資金,只不過是糧食換糧食而已。

之前幾個糧食‘交’易所以及黑龍江農業公司聯合起來的糧食聯盟將糧食貿易護的死死的,使得國際糧商只是分得了一小部分利益,這幾個大糧商團結起來的華人資本足夠強大。

爲此,他派出了專人,向錫良遊說,向朝廷建策,還不惜賄賂奕劻。

不過,真的要實施的話,可不是件小事情,可別因爲一時的‘激’進而使得與德國很有可能達成的合作也泡湯,錫良親自趕到京城與載灃等人協商之後,決定問問李安生的意見。

作爲李安生來講,訂一艘戰艦也是訂,訂兩艘也是訂,反正東北的糧食生產是綽綽有餘的。

在移民隊伍還不能及時地大量產出糧食的情況下沒,這也將進一步促成東北的農業生產走向另一種方式,那就是機械化農業。

現在拖拉機在東北鄉下隨處可見,包括聯合收割機,各種農用機械,省下了大量的人力,先行者都從中嚐到了甜頭。

李安生甚至在惡意的想,是不是加大對全世界範圍農業恐怖主義的力度,以此來催生東北的農業現代化?

第295章 全部燃油鍋爐戰艦第150章 問候你們的皇后第276章 龐大的計劃第24章 良機不能錯過第42章 初試牛刀(3)第4章 漢奸劉二癩第71章 璦琿除暴(5)第318章 公然挑戰第395章 段祺瑞組閣第218章 楊山河的過去第10章 因禍得福第327章 爲了大日本帝國,請多吃點豬腰子第191章 這是個大陰謀第434章 可願做一把刀?第304章 關於造艦第295章 全部燃油鍋爐戰艦第332章 空爆zha藥包第269章 遠東最大的鋼鐵公司第330章 最後通牒第227章 舊金山第137章 引蛇出洞第422章 邊疆經濟第259章 賊喊抓賊第48章 被誣告了第98章 這不是來送財嘛第113章 馬賊也來送財(2)第155章 該死的神罰第219章 真相大白第43章 初試牛刀(4)第347章 華俄道勝銀行第18章 韋宅釋疑(1)第104章 梅依雲第256章 李平書的建議第121章 莫須有的罪名第386章 衛國軍暴動第31章 神秘手錶第237章 總統請你喝酒第172章 鐵良召見第152章 老婆,快出來看蘿蔔第380章 衛國軍南歸第55章 黑龍江發展方略第268章 捏住錢莊的喉嚨第83章 璦琿除暴(17)第381章 五省邊防第392章 沙俄的陷阱第404章 七大軍區第40章 初試牛刀(1)第311章 德國需要戰略儲備第202章 還是給算計了第119章 奇襲結雅發大財(4)第238章 對美國人的質問第272章 讓他們畏罪自殺第275章 這也太激進了第103章 墨爾根之陰謀詭計第351章 錫良的動員第309章 文萊自治領第52章 傳奇將軍程德全第126章 老子坑的就是你第65章 高附加值農業第281章 飛機廠第330章 最後通牒第368章 缺糧啊缺糧第64章 墨爾根墾務第187章 龐大的逼婚隊伍第281章 飛機廠第373章 財政收歸中央第69章 璦琿除暴(3)第161章 民族糾紛?第20章 胭脂溝發展大計(1)第410章 戰列巡洋艦的心聲第363章 以命搏命第94章 三把火燒誰?第108章 慶親王又能怎樣第194章 天降奇冤第279章 炮擊事件第88章 李安生的自救第417章 黃興辭職第350章 轟炸機第176章 高二虎搶親(2)第113章 李蓮英的繼子們第223章 識破日本的陰謀第412章 廣東陰雲第418章 新的道路第365章 突襲還是突襲第106章 陰謀的味道第82章 璦琿除暴(16)第265章 安琪的惡作劇第432章 李大總統第50章 南下齊齊哈爾第85章 此乃陽謀第254章 安琪來了第21章 胭脂溝發展大計(2)第323章 兩江獨立第297章 橡膠股票大崩盤第211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4)第193章 糖業托拉斯第391章 突破政治迷局第409章 訓斥第257章 製造局立威第193章 糖業托拉斯
第295章 全部燃油鍋爐戰艦第150章 問候你們的皇后第276章 龐大的計劃第24章 良機不能錯過第42章 初試牛刀(3)第4章 漢奸劉二癩第71章 璦琿除暴(5)第318章 公然挑戰第395章 段祺瑞組閣第218章 楊山河的過去第10章 因禍得福第327章 爲了大日本帝國,請多吃點豬腰子第191章 這是個大陰謀第434章 可願做一把刀?第304章 關於造艦第295章 全部燃油鍋爐戰艦第332章 空爆zha藥包第269章 遠東最大的鋼鐵公司第330章 最後通牒第227章 舊金山第137章 引蛇出洞第422章 邊疆經濟第259章 賊喊抓賊第48章 被誣告了第98章 這不是來送財嘛第113章 馬賊也來送財(2)第155章 該死的神罰第219章 真相大白第43章 初試牛刀(4)第347章 華俄道勝銀行第18章 韋宅釋疑(1)第104章 梅依雲第256章 李平書的建議第121章 莫須有的罪名第386章 衛國軍暴動第31章 神秘手錶第237章 總統請你喝酒第172章 鐵良召見第152章 老婆,快出來看蘿蔔第380章 衛國軍南歸第55章 黑龍江發展方略第268章 捏住錢莊的喉嚨第83章 璦琿除暴(17)第381章 五省邊防第392章 沙俄的陷阱第404章 七大軍區第40章 初試牛刀(1)第311章 德國需要戰略儲備第202章 還是給算計了第119章 奇襲結雅發大財(4)第238章 對美國人的質問第272章 讓他們畏罪自殺第275章 這也太激進了第103章 墨爾根之陰謀詭計第351章 錫良的動員第309章 文萊自治領第52章 傳奇將軍程德全第126章 老子坑的就是你第65章 高附加值農業第281章 飛機廠第330章 最後通牒第368章 缺糧啊缺糧第64章 墨爾根墾務第187章 龐大的逼婚隊伍第281章 飛機廠第373章 財政收歸中央第69章 璦琿除暴(3)第161章 民族糾紛?第20章 胭脂溝發展大計(1)第410章 戰列巡洋艦的心聲第363章 以命搏命第94章 三把火燒誰?第108章 慶親王又能怎樣第194章 天降奇冤第279章 炮擊事件第88章 李安生的自救第417章 黃興辭職第350章 轟炸機第176章 高二虎搶親(2)第113章 李蓮英的繼子們第223章 識破日本的陰謀第412章 廣東陰雲第418章 新的道路第365章 突襲還是突襲第106章 陰謀的味道第82章 璦琿除暴(16)第265章 安琪的惡作劇第432章 李大總統第50章 南下齊齊哈爾第85章 此乃陽謀第254章 安琪來了第21章 胭脂溝發展大計(2)第323章 兩江獨立第297章 橡膠股票大崩盤第211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4)第193章 糖業托拉斯第391章 突破政治迷局第409章 訓斥第257章 製造局立威第193章 糖業托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