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運動員要學會思考

“蘇祖在幹嘛呢?”

“不知道。”

“好像在調整跑動的技術吧。”

海根訓練基地跑道上,一個上午的時間,章裴孟、蘇丙天,文勇易幾人就看到蘇祖一直在跑道上晃來晃去。不時俯身起跑,然後又調整了一下,然後又俯身起跑。

其中有一段時間李志忠和袁郭華兩人都出現在賽場邊上,小聲討論着什麼,又和蘇祖一直在聊着。

偶爾還有一個拿着DV機的年輕人在跑道旁一直在攝錄蘇祖的動作。

因爲訓練進度的原因,平常除了熱身之外,蘇祖的很多常規訓練大家雖然在一塊,但進度以及訓練的項目都有所差別。

“張哥,蘇祖這是在幹嘛呢?”

章裴孟湊到了張平秋身邊低聲問道,幾人裡面他來國家隊最早,和張平秋也算熟悉。

“蘇祖昨天和李指導討論了一下,在想着優化一下跑動的技術。”

張平秋看了眼,開口和幾人解釋道。作爲助理教練,他對於內情倒是比較瞭解。去年冬訓蘇祖其實就有提出過這方面的想法,但是當時剛剛到了海根訓練基地進行亞高原訓練,側重點有所不同,所以這項暫時擱置了。而今年的冬訓,明顯蘇祖想要做一些改變。

“蘇祖還要優化技術?”

章裴孟和文勇易兩人聽得有些發愣,一旁的蘇丙天也是一臉茫然。在他們看來,蘇祖現在已經是當前男子百米世界紀錄的保持者,全世界最頂尖的短跑運動員,註定要載入田徑歷史的人物,技術已經是堪稱完美的,哪裡還需要繼續優化技術?

但此刻,事實就擺在幾人眼前,由不得人不奇怪。

張平秋看着幾人的神色,接着說道:“運動員要學會思考,達到了一定水平之後,光靠教練可能已經給不出太多的建議,這個時候大家都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一些細節的優化。

你們現在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就是隻能按照教練給出的訓練計劃和建議來進行訓練。但這樣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身體畢竟是你們自己的,很多時候訓練的強度上來了,可能超出了身體的負荷或者鍛鍊的效果不佳。比如說章裴孟你,你對於力量訓練,尤其是上了重量以後,在這方面經常會顯得很吃力。這並非說你不行,而是個人的特質不同。其實減輕重量,增加組數也會有很好的效果。或者改變一種訓練的形態,比如坐蹲你承受不了,可以換另外一種方式來強化肌肉與核心力量。這些細節上的調整,運動員自身的主動挖掘調整,有時候比教練來指導效果還要顯著。”

“訓練就是一個挖掘人體潛能和極限的過程,一點一滴的最細微改變,累積起來,到了最後就會量變形成質變。

李指導和蘇祖的訓練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李指導會給蘇祖設計很多各種各樣的訓練方式,但這些訓練方式的強度和效果,大多數是蘇祖自己掌握。在保證自己不受傷病的前提下,儘可能得到提升。”

一番話說完,其中文勇易倒並不以爲意,他年齡大一些,和張平秋也沒差上幾歲,對於這種說教聽得有些厭煩了。

章裴孟眉頭輕蹙,結合着自己的所見所聞,倒是有些想法。而新來的蘇丙天眼睛卻是亮閃閃的,顯然這些理念都是第一次聽說。

張平秋也不再多說,他這幾年跟隨着餘立偉和李志忠執教,漸漸的也形成了自己執教和觀察運動員的風格。

運動員想要有成就天賦自然是第一位的,然後就是訓練態度,也就是努力。而除了這些意外,最頂級的運動員應該還要有一點,那就是對於勝利,對於榮譽,超越自我的強烈追求。

能夠主動的不斷思考這自己的訓練方式,改善自己的運動技術和技巧。

這一點上,放在男子100米這種天賦大於努力的項目還不算明顯,但是對於很多技巧和天賦結合的項目,這種始終不斷優化,改進自己技術的運動員,必然將走得更遠。

此時,蘇祖站在跑道上,跑完了一趟之後,就蹙着眉頭,思索着方纔這一趟跑動的感覺。

旁邊易楨手裡拿着的DV機遞給了蘇祖,讓他仔細地看完了方纔自己跑動的姿勢。

“師父,你覺得呢?”

蘇祖看了幾眼DV機裡錄製的從起跑到加速度的片段鏡頭,轉而朝旁邊揹着手的李志忠問道。

“縮減步幅看着是可行,但你這樣的話,又是一個適應的過程。”李志忠微微皺了下眉說道。

“大概要多久才能完全適應得過來?”蘇祖沉默了一會問道。

“你現在技術已經成型了,如果再改着變動,我也很難說得準。”李志忠搖了搖頭道。

蘇祖想了想,又走到跑道起跑線器上,“先試試看吧。46步我覺得太多了,我的步幅還不夠充分。增加後腳掌落地的面基,發力會更好一些。然後加上擺臂,我覺得還是能夠繼續往前衝一衝。”

李志忠點點頭,蘇祖現在的跑法和技術要點,大抵都是他在禾島市隊時,打下的基礎。

100米跑的是46步,雖然偶爾也會有45步,但動作固定之後,大抵一直會按照這個節奏完整地跑下去。

而到了現在,隨着蘇祖的力量,步頻等各個方面的提升,百米46步對於蘇祖來說已經有些多了。

蘇祖現在的身高在一米八七到八之間,基本身高定型。按照他的腿長百米46步,還是有不少優化的空間。

這些日子蘇祖認真看過了自己的跑法,還有之前在歐洲比賽,泰森-蓋伊以及阿薩法-鮑威爾的跑法。

從幾人的跑動技術上來說,蘇祖和泰森-蓋伊在腳掌落地的發力技巧,都比阿薩法鮑威爾差了不止一截。

鮑威爾腳掌落地的面基更大,雖然腳和地面接觸時間要比泰森-蓋伊長,但同樣的滯空時間,步幅距離,又彌補了會來。

客觀角度上來說,技術並沒有完全的優劣之分,主要還是要合適自身,而且泰森-蓋伊現在的跑動技術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增加後腳掌與地面的接觸發力,將步幅提升到44步左右。另外還有起跑聽槍的反應能力,細節上改動一下自己的擺臂動作,這些就是蘇祖在近來訓練時,覺得自己還可以不斷雕琢的技術要點。

短跑除了訓練開發本身身體的爆發力和速度保持能力之外,細節上的技術改進都能夠讓成績不斷提升個,畢竟短跑是以百分秒,甚至千分秒的成績在向前努力提升着。

蘇祖現在已經明顯感覺包括潛能值的增長或者是屬性加點,提升的作用幾乎無法直接體現出來。

但是如果遇到大賽,遇到足夠強勁的對手,他還有爆發的潛在可能。既然還有潛在的可能,那麼通過更好的技術,也能夠將當前身體所有的能力更充分地運用起來。

“你先別跑。”李志忠在一旁看到蘇祖走上了起跑器,出身阻止道,轉而向田徑場另外一邊章裴孟、文勇易和蘇丙天幾人招了招手。

“李指導,怎麼了?”

跟着三人一起過來的張平秋,出聲問道。

他方纔就在指點着幾人賽前的一些常規的熱身動作,這些大家都有教,不過蘇丙天剛來,國家隊的這一套相對來說要更加正規,在動作要點上能夠讓身體更好地打開。

“蘇祖這邊優化了一下動作,大家和他一起跑一下感覺一下。”李志忠笑着說道,接着又望向章裴孟、文勇易和蘇丙天幾人,“你們在跑動中也可以自己多觀察一下,從起步到加速,途中跑和最後的衝刺。”

起跑線前,蘇祖看着有些疑惑不解的幾人,笑了笑,道:“我改動了一下跑動技術,麻煩你們陪我跑幾趟看看。”

幾人方纔猜測蘇祖就在改動着什麼,大家還不太瞭解,現在聽蘇祖這麼一說,登時明白了過來。

一聲各就各位之後,幾人同時俯身在了起跑線前。

哨音響起。

在起步的一瞬間,蘇祖和文勇易相差不大,文勇易畢竟是當前國內起步速度最快的幾人,60米更是除了蘇祖意外國內最快的。

章裴孟的起步速度因爲身高的關係,一直沒有一個特別理想的起步加速,他是相對長於後半程。

而蘇丙天,現在還比較年輕,沒有完整的技術風格,起跑上遵循的是他以前在體校教練教的那套,更有點類似於跨欄運動員。

四人一起跑出去,蘇祖很意外地發現,他這一趟在前三十米幾乎和文勇易差不多的速度,略快與章裴孟和蘇丙天。

一直跑道了五十米的距離,才逐漸和其他三人拉開了距離。

而當衝過終點線之後,和其他三人拉開的差距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終點線前,李志忠按下了秒錶時間,看到蘇祖望了過來,出聲報出了秒錶上的時間,“9秒95。”

“9秒95?”

蘇祖輕出了一口氣,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按照老李這種專業教練的秒錶計時,手記的時間肯定控制在了0.2秒之內。這樣一算的話,這一趟他最快不過才跑了10秒10左右。

“方纔控制在了44步?”李志忠沉吟了一陣問道。

“43步多點吧。”

蘇祖回想了一下衝過終點線最後瞬間的步幅,離終點線大概有半步足有的距離。

“這樣不是短期內就能見效的,你現在至少還得重頭開始適應一下步幅,儘可能精確一些。等到適應了新的節奏,纔可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至於說再次突破……”

李志忠說到這裡沒有再繼續,言下之意已經很清楚。

短跑改變節奏對於運動員來說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而且以蘇祖當前的水平想要再次突破,即便重新優化動作,改變節奏也不一定就能跑得比現在還快。

這一點蘇祖其實也知道,增加和縮短步幅,其實對於一個習慣了固定步幅和步頻的運動員來說,並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每一步是稍微跨越的距離大一下,還是在最後衝刺的時候,不自覺的就跨了大步,速度或快或慢都是有講究的。

他這趟跑下來的感覺可以說是完全沒有節奏,其中中途有幾步步幅上去了,但最後幾步的時候,步幅並沒有控制好,又降了下來。

能夠這樣在跑動中變幻了幾次步幅,還跑出了大概相當於點擊10秒10的成績,已經是因爲蘇祖是當前最頂級的百米實力水平的原因。

但蘇祖同樣更明白,他現在不得不考慮優化步幅的事情,他原來的步幅經常是45步和46步,這是當前大部分短跑選手的主流步數。

但比起後世的牙買加閃電的41步,他想要形成有力的競爭必須,將步幅再減少一到兩步。

以他的身高控制在43步和44步,是他身體和步頻都可以接受的一個數字。

短時間內想要開始縮減步數是很難做到的,肯定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李志忠對於蘇祖的每一步訓練都瞭如指掌,一早就很清楚蘇祖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人。而且這些年的訓練學習,蘇祖對於短跑訓練上的認知,也超過了大多數運動員,比起一個專業的教練並差不到哪裡去。

甚至因爲是運動員出身,在某種角度上來說,他了解的東西,比一個純粹的教練更清晰和透徹。

在拿捏訓練計劃和強度上,只有運動員自身才是最瞭解自己的。這一點在職業運動員早期其實都不明顯,但是到了職業生涯的中後期大部分人其實即便沒有專門的指導教練,他們也能夠很好地完成訓練計劃。

李志忠現在給蘇祖指定的訓練計劃,多數其實只是一個明面的計劃,其實細節上的執行和完成,經常也是以蘇祖爲主。

在場邊的章裴孟和蘇丙天兩人看着蘇祖和李志忠相互討論着各種訓練計劃,眼睛有些發直。

章裴孟還好些,畢竟做過蘇祖的訓練搭檔,蘇祖和李志忠溝通意見相左的情況他也遇到過。

而蘇丙天則是完全不敢想象,運動員在和教練討論訓練計劃,而且看樣子李志忠隱隱還是以蘇祖的意見爲主。

他在體校時候的訓練,就是教練說這樣練那就這樣練,那樣練那就那樣練,運動員哪裡有話語權。即便強度過大,練得受傷了或者太累支撐不住,也別無他法。

他是一個訓練態度非常好的少年,執行力強,佈置下來的訓練任務就會認真去完成,但還真的未曾思考過這些訓練任務是否完全在自己的身體承受範圍之內。

這個時候,他有點明白方纔張平秋說的那句,運動員需要自己動腦思考的意義。

這一點不只是比賽,而且是在日常的訓練中,就需要學習和累積各種知識,形成對自己一個十分體系的認知。

李志忠和蘇祖兩人聊天間偶爾蹦出的一些英文單詞更是打破了他原來的認知,他和蘇祖差不多都是初中被選上進入體校的。

但是現在看來,蘇祖的知識面和對運動學的認識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而且,這位李志忠教練也完全不像他了解到的很多教練那樣專斷獨行。

蘇丙天知道,即便是體校對他非常不錯的寧教練,在面對訓練任務和訓練計劃的時候,也是不容他質疑半分的。

這一點其實蘇祖自己都沒有發覺,但從走上競技體育這條路時,他也是一片空白。

他比同樣年齡的少年人多的一點就是,他知道怎麼去做到專業。從第一次進國家隊青訓開始,那時候聽課學習各種體育教育,運動人體科學,運動訓練等等,這些年一邊學習一邊實踐,不知不覺之間他掌握的訓練經驗技巧,其實並不比其他人少。

而且因爲是運動員,能夠親自驗證的緣故,很多有用的或者合適自身的他吸收過來,整個認知漸漸超過了不少人。

像李志忠提出的交叉訓練水中跑步,開始蘇祖還是按照李志忠說的訓練方式進行,但幾次以後,蘇祖其實就漸漸地摸到了最合適自己的訓練方式。

無論是水中空踩邁步,還是加了幾個啞鈴進行強化擺臂訓練,蘇祖都在按照符合自身情況的方向前進。

李志忠心下明白,一個有天賦還懂得思考的運動員,他的職業生涯如果不遭遇重大傷病,必然是光輝燦爛。

而且即便這個運動員天賦一般,在自己的職業生涯未能取得特別好的成績,但真正如果有過深入的思考,從訓練到比賽,結合一個運動員和教練的角度,往往在他進入到了教練行業後,很快就能夠風生水起,成爲頂尖的優秀教練。

第三百七十章 重返賽場第一百九十章 噓聲中的決賽第二百二十一章 見證傳奇第一百二十章 訓練效果第三百三十五章 沉迷進去第六十九章 不糾結第二百七十二章 魔都黃金大獎賽開幕第三百三十章 2006年魔都大獎賽(祝賀蘇炳添!)第三百五十六章 男子200米預賽和複賽第三百一十九章 餘波討論完本感言第三百一十章 羅馬黃金聯賽(三戰鮑威爾)第七十二章 再次提升第三百二十四章 巔峰對決(下)第二百零六章 亞洲田徑突出貢獻獎第二百一十五章 十佳勞倫斯冠軍獎第十七章 預賽加點第三百五十四章 展望第一百八十一章 預賽與少年第三百六十一章 4×100接力大戰(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百米半決賽(完)第二百四十八章 她的選擇(主線無關一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一樣的點火儀式第三百八十章 2008奧運會來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2007最後一賽(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百米半決賽(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十佳勞倫斯冠軍獎第三百二十九章 晚宴第一百三十三章 接力賽的陣容第三百零七章 巴黎黃金聯賽(二戰鮑威爾)第三百九十五章 即將落幕第七十一章 全國田徑大獎賽第二十一章 200米預賽和跳高第三百一十五章 歸國一週第二百三十四章 暴雨中開幕的世錦賽第一章 重生第二百一十一章 訓練和邀請第三十八章 扣籃第三百九十一章 三場預賽(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十二屆亞錦賽第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牙買加的山村第二十六章 跳遠(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餘波討論第一百五十五章 奧運戰略第三百二十六章 記者發佈會第三百五十章 百米決賽(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頭號公敵第三百三十四章 運動員要學會思考第三百五十七章 男子200半決賽第一百四十五章 冠軍的一天第二百一十六章 大阪大獎賽第一百四十章 改變節奏第一百七十四章 晉級決賽(本章爲盟主幽明之羽)第一百三十七章 未來規劃第一百四十六章 2004到來第三百九十一章 三場預賽(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雨中晉級第二百三十一章 下一站,赫爾辛基第三百一十五章 歸國一週第二百七十一章 爸媽來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兄弟,好久不見!第八十一章 下一場第二百七十三章 比賽開始第一百九十六章 雅典奧運落幕第一百三十五章 亞洲新歷史第二百七十四章 爲誰全場高呼第一百五十章 室內世錦賽開幕第三百六十七章 認真訓練,備戰2008!第三百七十一章 我已經準備就緒第一百七十一章 複賽結束第五十七章 核心力量第九十三章 青訓基地第三百七十六章 三虎之爭(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接力賽的陣容第三百零六章 崛起的泰森-蓋伊第一百七十六章 決賽之前第一百七十六章 決賽之前第三十二章 莊教練第二百六十三章 第一場黃金聯賽(下)第三十一章 去體校第二百五十九章 落幕第三百八十六章 男子100米半決賽(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訓練和邀請第五十三章 換個地兒第三百八十六章 男子100米半決賽(上)第一百二十章 訓練效果第八十一章 下一場第一百三十四章 蘇祖你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運動員代表第二百零二章 有人崛起有人退役第二百四十三章 泰森蓋伊的想法第五章 第二趟第三百二十五章 頭號公敵第三百四十章 羅希姆諾和巴黎第三百四十二章 牙買加的山村第二百八十六章 訓練計劃和粵省田徑公開賽第八十七章 心思第三百八十八章 如果我在一場大賽中打敗了你第四十七章 百米複賽第一百三十六章 賽後
第三百七十章 重返賽場第一百九十章 噓聲中的決賽第二百二十一章 見證傳奇第一百二十章 訓練效果第三百三十五章 沉迷進去第六十九章 不糾結第二百七十二章 魔都黃金大獎賽開幕第三百三十章 2006年魔都大獎賽(祝賀蘇炳添!)第三百五十六章 男子200米預賽和複賽第三百一十九章 餘波討論完本感言第三百一十章 羅馬黃金聯賽(三戰鮑威爾)第七十二章 再次提升第三百二十四章 巔峰對決(下)第二百零六章 亞洲田徑突出貢獻獎第二百一十五章 十佳勞倫斯冠軍獎第十七章 預賽加點第三百五十四章 展望第一百八十一章 預賽與少年第三百六十一章 4×100接力大戰(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百米半決賽(完)第二百四十八章 她的選擇(主線無關一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一樣的點火儀式第三百八十章 2008奧運會來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2007最後一賽(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百米半決賽(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十佳勞倫斯冠軍獎第三百二十九章 晚宴第一百三十三章 接力賽的陣容第三百零七章 巴黎黃金聯賽(二戰鮑威爾)第三百九十五章 即將落幕第七十一章 全國田徑大獎賽第二十一章 200米預賽和跳高第三百一十五章 歸國一週第二百三十四章 暴雨中開幕的世錦賽第一章 重生第二百一十一章 訓練和邀請第三十八章 扣籃第三百九十一章 三場預賽(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十二屆亞錦賽第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牙買加的山村第二十六章 跳遠(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餘波討論第一百五十五章 奧運戰略第三百二十六章 記者發佈會第三百五十章 百米決賽(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頭號公敵第三百三十四章 運動員要學會思考第三百五十七章 男子200半決賽第一百四十五章 冠軍的一天第二百一十六章 大阪大獎賽第一百四十章 改變節奏第一百七十四章 晉級決賽(本章爲盟主幽明之羽)第一百三十七章 未來規劃第一百四十六章 2004到來第三百九十一章 三場預賽(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雨中晉級第二百三十一章 下一站,赫爾辛基第三百一十五章 歸國一週第二百七十一章 爸媽來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兄弟,好久不見!第八十一章 下一場第二百七十三章 比賽開始第一百九十六章 雅典奧運落幕第一百三十五章 亞洲新歷史第二百七十四章 爲誰全場高呼第一百五十章 室內世錦賽開幕第三百六十七章 認真訓練,備戰2008!第三百七十一章 我已經準備就緒第一百七十一章 複賽結束第五十七章 核心力量第九十三章 青訓基地第三百七十六章 三虎之爭(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接力賽的陣容第三百零六章 崛起的泰森-蓋伊第一百七十六章 決賽之前第一百七十六章 決賽之前第三十二章 莊教練第二百六十三章 第一場黃金聯賽(下)第三十一章 去體校第二百五十九章 落幕第三百八十六章 男子100米半決賽(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訓練和邀請第五十三章 換個地兒第三百八十六章 男子100米半決賽(上)第一百二十章 訓練效果第八十一章 下一場第一百三十四章 蘇祖你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運動員代表第二百零二章 有人崛起有人退役第二百四十三章 泰森蓋伊的想法第五章 第二趟第三百二十五章 頭號公敵第三百四十章 羅希姆諾和巴黎第三百四十二章 牙買加的山村第二百八十六章 訓練計劃和粵省田徑公開賽第八十七章 心思第三百八十八章 如果我在一場大賽中打敗了你第四十七章 百米複賽第一百三十六章 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