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見陳助教來叫自己, 宗澤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又緊張了起來,今天可以見皇上了。

來到彝倫堂門口,已經有好多同學等在這兒了。裡面有幾個熟面孔,宗澤稍稍一打量就猜到, 看來這次能來彝倫堂聽講的多是每個班的頭幾名了。

皇上在此,當然是不能直接進去的。錦衣衛再三複核了宗澤等人的信息,又經軍士重重搜檢,才得以進去。

一進到彝倫堂內, 只見大堂之上高高坐着個頭戴翼善冠, 身穿袞龍袍的中年男子。在整個大明朝能這樣裝束的, 除了當今, 不可能再有第二人了。宗澤匆匆掃了一眼, 不敢再擡頭直視。

剛剛進得大堂, 只聽皇上身邊的大太監對着宗澤衆人高聲唱道:“跪!”

衆人趕緊跪下三拜六叩,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跪拜畢,那大太監又高聲唱道:“起!”衆人起來, 這時有太監引他們前往指定地點開始站定。

建文帝看着站在堂上的國子監學生,對着他們朗然開口道:“爾等能進入國子監, 已是我大明朝菁英。爾等定當用心多讀聖賢書, 方能日後爲國所用,成爲國之棟樑……”

皇上洋洋灑灑講了一大篇諸學子要勤奮向學,多學聖人忠心愛國之道後。又興致勃勃的表示他要當堂出題,考考這在堂內的一百名學子。

見皇帝要出題考試,隨行諸官, 以及國子監諸位教職人員紛紛叫好。國子監祭酒劉砥率先上前拱手道:“能得聖上親訓,此乃天下諸生之福。臣等請聖上賜題。”

聽得聖上出題,衆學子既惶恐又期待的等着。等那股惶恐勁兒過後,餘下的就是摩拳擦掌的想要一鳴驚人了。皇帝親自出題考試,這是殿試才能享用的規格,今天由此良機,真是千載難逢。俗話說的好,學得文武藝賣給帝王家,現在最大的買家就在眼前,那還不得好好表現一二。

這其中,宗澤的心思尤爲複雜。他一邊想表現突出,一邊卻又有點擔心。正思緒混亂中,這時,皇帝身邊的大太監已是開始宣佈規則了:“諸位學子,今天因爲人數衆多。擬進行淘汰制。也就是,諸位所答之題,將會分成一、二、三等。以此遞進淘汰。末等,也就是第三等將會淘汰。”

宣佈完規則,大太監袁忠就宣讀了第一題,這是一個千古不變的話題。今日建文帝要諸位學子做一篇策論,就是如何防止土地兼併過甚。

沒想到今日皇上一來,就形成了問政的架勢。宗澤一看到這題目,一瞬間想了很多。這個策論本來對宗澤來說,應該是很好做的。他前世今生都有太多的理論及親身經歷,可以讓他好好的論述一篇。

可是,考慮到聖上來歷的問題,宗澤選擇了保守一點的回答。宗澤用了最符合時下學子的論述年代及思想。從唐代的均田制到宋代的王荊公變法,進行論述,比較優劣,選取可能適合當下的思想理論來寫。

這是宗澤的長項,就算沒有後世那些尤爲先進的理論思想,宗澤也是遊刃有餘的完成了這道題。宗澤做完時,看看四周,還沒有人交卷,兩炷香的時間也還沒到。

要是今天是其他人來主考,宗澤肯定是要大出風頭一把的。畢竟,有時想要引起人的注意,那必得要一鳴驚人的纔好。可是,在當今來歷未名的情況下,宗澤卻是不想也不敢去出這個風頭的。

很快,時間到了。這麼多卷子,皇上當然不可能一個人看的,不然那要看到什麼時候。因此,國子監衆教職人員以及皇上隨行的官員,拿過諸位學子的卷子先審閱起來。將最好的十份兒文章呈上了皇上的案頭。

建文帝拿過細細的看了一遍,很是高興。不錯,這國子監果然人才輩出。其中尤以陳宗澤的策論最爲出色。

建文帝高興的點着宗澤的卷子對袁忠道:“此子之文很是有些火候了。很是不錯。”

袁忠趕緊捧場:“恭喜皇上得遇良才。”

建文帝笑笑沒再說話,對袁忠道:“再出下道題吧。讓他們即刻對出。”

先前這一場策論,宗澤他們百餘人等,瞬間只餘下三十名。一下淘汰了十之有七。宗澤還來不及感嘆的,第二題卻也下來了。

第二題卻是一幅對聯,看到這上聯,宗澤的腦袋瞬間轟鳴。這上聯竟然是“白扇畫梅,日日迎風花不動”,這對聯本身不甚出奇。可讓宗澤最爲驚詫的卻是,這對聯乃是前世自己看到過的永樂皇帝朱棣查考狀元馬鐸時的對聯啊!

今天建文帝爲何會出一模一樣的題?就算巧也不至於巧到如此地步。莫非,當今正是穿越來的?這不應該呀,就算是穿越的,也用不着出這個朱棣考人的對聯啊。這又不是什麼千古名對。

宗澤甩甩頭,不管了,剛纔都說要即刻交卷的,趕緊寫出下聯交上去好。馬鐸對的下聯可是不能搬過來用的,不過,這也難不倒宗澤。

這個對聯宗澤可是熟悉的很,前世無意中看到馬鐸的這個傳說,他還特意去請教了中文系的教授幫忙對了下聯出來的。今天剛好派上用場了。

這次的對聯,建文帝卻不似方纔的策論,讓諸官看過後再給他,而是要求收上來全部直接呈給他。

建文帝快速的瀏覽了一遍,發現竟然無一能比得上自己記憶中的下聯的。心中大怒道:難道我朝堂堂國子監,天下英才盡匯之地,竟然沒有一學子能比上那廝的臣子的?

正要拍案發怒,這時,袁忠又呈上了幾張學子們對的下聯。

建文帝滿懷希冀的拿過看了起來。看完,建文帝當場哈哈大笑。竟然有三個學子的下聯能跟當日自己飄在大殿上看到朱棣考覈馬鐸時,馬鐸答出的下聯一較高下的。

建文帝樂呵呵的誇道:“好好,真不愧是我大明諸子之秀。袁忠,將陳宗澤、馬雲慶、王赫三人叫上前來。朕要見見。”

袁忠心道,這三人可真是有大造化了,竟然能入了聖上的眼。袁忠上前高聲唱到:“陳宗澤、馬雲慶、王赫進前!”

聽得大太監叫自己近前,宗澤僵了一下,看來是皇上要見自己了。想想,自己剛纔那下聯寫的很是小心,好像沒漏什麼痕跡的。應該無事?

不敢多想,宗澤三人疾步向前,跪下叩首:“學生陳宗澤(馬雲慶、王赫)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建文帝一擡手:“免禮,起來回話吧。”

宗澤三人趕緊站起來,再一揖,方纔站定。看到階下的三人,建文帝點點頭,唔,這三人都還不錯。馬雲慶年紀已長,王赫卻正是狀年。

尤其是這陳宗澤,竟然如此年輕?看到宗澤,馬雲建文帝眼前一亮,此子長的也忒出衆了,真似貌若潘安一樣。且觀他的文章,也是花團錦簇,論據充分。對聯也是對的齊整。

建文帝對着三人道:“爾等三人能即時答出朕的下聯,朕甚欣慰。真乃英才也。看來我朝人才不輸任何人也。哈哈,朕要重重有賞。袁忠,賞!”

袁忠辦事是半老了的,既然皇上說要重賞,那就重重賞之。於是,很快,宗澤三人面前就擺上了金如意一柄、金一百兩。只不過只區區一聯,竟然能得聖上賜下如此重物,真乃罕見也。

因着聖上在坐,衆人雖是暗自納罕,也不敢多話。只目光透出詫異之感而已。

且不說衆人,且說宗澤見到建文帝出的這題,以及他剛纔說的那句“看來我朝人才不輸任何人也”。這話別人聽來尤可,還以爲是自誇之言。但宗澤這個有心人聽來,心中卻是泛起了驚濤駭浪。

如果他沒猜錯的話,這個皇帝是重生的,且,他不是死後立即重生的,極有可能還做過阿飄跟着朱棣多年後再重生的。

這就解釋的通了,爲何宗澤之前老是隱隱覺得這個皇帝對藩王之事,好像未卜先知似的。這也就是爲何有了宗澤讚歎有加的遷都之舉。

大明朝從太\祖建都南京以來,就一直不停的在計劃遷都事宜。說白了,從太\祖自始,一直都沒將金陵看做是長久的都城。不管是從統治角度,還是情感上來看,他們都覺得金陵缺乏一種大王朝的帝都氣魄。而這點顯然與大一統的明王朝相悖。

雖然遷都是遲早的事,可是,洪武年間多方選址也未定下下一個都城所在地。而到了建文帝手上,竟然於建文十五年完成了遷都事宜。順利的將都城遷到了現在的燕京。至此,燕王朱棣也理所當然的落下了帷幕。

每每想到建文帝遷都燕京之事。宗澤都忍不住爲這一決策叫好。且不論,燕京本就具有大一統帝國的國都之勢。且說,建文帝這一招用在削藩,尤其是用在對付朱棣上,是尤爲有效的。

將帝國的都城直接建在對手的大本營裡,這樣一來,皇帝的軍隊,皇帝的官府機構就都會順利的進駐進來。最高指揮機構都來了,你這藩王不該交出手中的權利麼?當然,不交也有不交的辦法。

既然國都都能順利的遷到對手的心臟處。那前期準備工作無疑是做的很完備了。畢竟臥榻之側其容他人,能進來,就代表臥榻已經清掃完畢了。

尤其是今天這賞賜,是更能說明問題的。只有一個人對另一個耿耿於懷,他纔會將跟對手有關的事物看得如此重,如此具有比較心理。

雖是確定了建文帝是重生的,但觀他今日這道上聯,宗澤已是猜到他是死後飄了多年再重生。就是不知,他到底飄到什麼時候了?應該不會是現代吧?

應該不會,觀建文帝這些年來的政令,足以看出,他不是很瞭解後世的。尤其是他對藩王上,雖然他成功將藩王手上的權利收歸中央了,雖然做到了“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即士農工商)”。但他卻沒有如清朝一般,實行降等襲爵制。而仍是世襲罔替。

要知道明朝這個宗室王爺世襲罔替制度,到了明後期,給國家造成了幾令帝國崩潰的經濟壓力。到了後期,政府一年的稅收都根本不夠發這些王爺歲幣的了。清朝就是吸取了這個教訓,所以才施行降等襲爵的。

如果建文帝飄到明末,不可能不知道現今藩王世襲罔替制度的危害的。以他前期削藩的雷霆手段,這個完全是可以捎帶做的。可是他沒做,那就說明,他可能不知道危害之處。

想到這裡,宗澤放心了,看來,這個建文帝應該是做了阿飄多年再重生的。但卻也沒飄到明滅亡時。既然如此,後續自己大可將現代的一些,於國於民有利的經驗融進來。如果給他治國機會的話。

建文帝賞過宗澤三人,又哈哈笑着勉勵一陣,方讓三人退下繼續答題。

當然了,這第三題,也沒什麼幾個人答了。剛纔第二題的對聯,讓皇上淘汰的就只餘宗澤三人了。

這第三題還是問政,建文帝也沒出具體問題,就讓三人就現在自由發揮。

宗澤看到這題,心道,這建文帝是真在考他們了,這題可是不好做的了。要安全的話,就平平而答。可是宗澤有點不甘心,皇帝出考題。這人一輩子可能就這一次了。趁此機會在皇上心裡留有印記不是最好的麼。

反正現在已經確認建文帝不是同鄉,且就算是重生,那對後世之事知道的也不多。既然如此,那自己今天就來一鳴驚人好了。

兩炷香的時間一到,宗澤就率先捧了卷子呈到皇上案前。這個也是建文帝出題前吩咐過的。爲着保護學子所寫問政之言,免得第三人看到,所以讓他們親呈上來。

大內侍衛統領肖成對皇上讓人親呈文卷之舉頗爲不贊同,待要阻攔。建文帝卻是一擺手:“無妨。你們這麼多人都在這裡,難道還怕一個小小書生麼?”見皇上已經意決,肖成不敢再多說什麼。只得全身戒備。

宗澤終於得以近距離見到建文帝。這是個四十上下的中年帝王,身上龍威甚重,但又卻有一股聖人沒有的悲憫之意。宗澤心頭大鬆,真是菩薩保佑。看來,雖不知這建文帝有了怎樣的機遇纔回來的。端見他身上的這股氣,足以看出,他不是那等受了磋磨就要報復天下之人。真乃天下之大幸也。

建文帝拿過宗澤呈上來的文章,展開細看。就這一看,他都心頭大震。此子見解竟然如此透徹有遠見!

第193章第145章第53章第27章第39章第77章第209章第238章第309章第186章第125章第154章第115章第218章第127章第197章第202章第272章第169章第281章第66章第33章第258章第199章第158章第71章第270章第134章第94章第6章第49章第81章第6章第259章第66章第64章第290章第290章第295章第226章第161章第86章第199章第158章第247章第206章第40章第5章第221章第107章第72章第295章第138章第206章第171章第62章第151章第101章第112章第63章第304章第198章第31章第252章第91章第83章第203章第187章第135章第21章第303章第79章第59章第68章第125章第110章第226章第30章第33章第135章第129章第83章第29章第250章第102章第87章第18章第278章第41章第232章第107章第14章第243章第58章第116章第213章第17章第289章第105章第18章
第193章第145章第53章第27章第39章第77章第209章第238章第309章第186章第125章第154章第115章第218章第127章第197章第202章第272章第169章第281章第66章第33章第258章第199章第158章第71章第270章第134章第94章第6章第49章第81章第6章第259章第66章第64章第290章第290章第295章第226章第161章第86章第199章第158章第247章第206章第40章第5章第221章第107章第72章第295章第138章第206章第171章第62章第151章第101章第112章第63章第304章第198章第31章第252章第91章第83章第203章第187章第135章第21章第303章第79章第59章第68章第125章第110章第226章第30章第33章第135章第129章第83章第29章第250章第102章第87章第18章第278章第41章第232章第107章第14章第243章第58章第116章第213章第17章第289章第105章第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