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區劃與分權

雲城的消息傳回了帝丘,應仲良知道後,召集八大參知政事和六部尚書討論是否出兵尋找鄭灝。

“鄭將軍爲國出征,如今不見蹤跡,自然是要尋找的。臣以爲,這不是討論的重點,重點應該是派誰去找。”應伯元說道。

“嗯,鍾離王說的對。”鄭會棋點頭。

“不如請並肩王去吧,他武藝高強。而且只是找人,不會出其他亂子。”司馬雋說道。

“不如讓鍾吾王去,他待在鍾吾多年,可以一用。”應伯元說道。

鍾吾王,即應叔笙,前燧國皇帝。

“嗯,建議是好建議。”應仲良點點頭。

笑話,應仲良怎麼可能讓他領兵?讓其他宗室領兵,也不可能讓應叔笙這個前皇帝領兵。

“城陽侯應叔策如何?有勇力。”應伯元又推薦了應叔笙的哥哥。

“皇兄爲何一直推薦皇室?”應仲良不好說他一直推薦應天那邊的,只好說皇室。

“叔笙有謀,叔策有勇,何不用之?”應伯元說道。

其實應伯元也不想推薦他們,是應仲明說他們都是自家兄弟,想辦法幫幫他們。

應仲明爲什麼自己不推薦?他上次讓應仲良放了樑國那羣人,現在覺得不好意思再去說,就委託應伯元說了。

“皇兄說的有理,這是誰讓皇兄推薦的?”應仲良問道。

他知道應伯元一向不問世事,不可能主動提起這個。

“這,是並肩王說的。”應伯元知道自己瞞不了。他也知道應仲良不會去問應仲明,所以就直接把他說出去了。

“唉~皇兄啊!皇兄!”應仲良無奈了。

他知道應仲良人好,但是像這樣推薦人,應仲良實在是不敢用啊。

“陛下,您看怎麼樣?”應伯元小心的問道。

“唉~就讓鍾吾王去吧!”應仲良搖搖頭。

應叔笙是個明白人,不會造反;應叔策就不一定了。所以應仲良決定啓用應叔笙,讓他掛帥去找鄭灝。

“皇兄,就由你親自去傳旨吧!”應仲良對着應伯元說道。

“是。”應伯元應道。

“上次讓你們想名字,想的如何?”應仲良問道。

“已經想好了,這是臣等想的名字,以及所轄範圍。”邵文中拿出一本奏章。

“我看

“朕看看。”應仲良接了過來,只見裡面寫到:

帝丘轄區不變,將襄陵劃入江都,將祥符、真宗、高凰、云溪劃入離山。

帝丘至江都之間的三州合成京南道,首府是原集州首府鍾吾。

江都至三蠻之間的兩州加上東邊的一州,合成江左道,首府是原成州首府黎陽。

三蠻地區則直接劃分成一道,叫做南越道,首府蠻州城。

帝丘以西幾州合成西嶺南道,首府鍾離

江都至津南和津南至東海全部合成東海道,首府海州。

周地南部的徐、揚、淮幾州,合成淮揚道,首府爲原徐州首府成安。

陽晉及陽晉以東的澤州等地,合成週中道,首府陽晉。

陽晉以西至離山之間的幾州,合成盧陽道,首府孤陽。

陽晉以北至烏雲關以北的延州,合成延墨道,首府墨陵。

樑地梓潼至新鄭以南,合成西嶺北道,首府闔合。

新鄭周邊至離山以西,合成新樑道,首府新鄭。

新鄭以西至末都周邊,合成山左道,首府末都。

新鄭以西至統萬西南全部合成萊撫道,首府萊陽。

統萬所在的代州加上盛樂、上墉、魚躍、雲城合成雲代道,首府盛樂。

“這一共十四道,比當初說的要多一道,這是爲何啊?”應仲良問道。

“皇上,如此劃分,是考慮到了原代國之地向外擴展了數倍,如果劃入延墨道,則延墨道實在是太大了,所以纔將其單獨劃分。而且當地其他民族居多,不便於統一管理,所以纔將其另外劃分。”唐單解釋道。

“你說的這個雲代之地有多大?”應仲良問道。

“面積差不多和三蠻有的一拼了,而且相對於三蠻來說,這裡人少,平原多,土地肥沃,是可以進行遷移人口過去的。三蠻只是礦產豐富,但是輪起實際用處,雲代可以支持種植更多的糧草。”魏鸞說道。

“也就是說,你們打算遷移人口?”應仲良問道。

“是的,陛下。我們準備將周、樑之地的老百姓分別遷入雲代道和三蠻道,將大燧的百姓遷往周、樑,以斷絕各地發生的叛亂。”魏琿說道。

“你們的考慮不無道理,既然這樣,那麼就這麼辦吧!”應仲良說道。

“那我們就將新地圖繪製好,傳達各道。另外,各道首腦叫什麼,還請陛下賜名。”劉俾說道。

“道,道臺吧!另外各道配一名監察御史,外加視聽衛,相互之間互相制衡。至於人選,除了視聽衛外,你們各家分了吧!但是道臺和監察御史必須是不同家族的。”應仲良說道。

“臣等明白!謝陛下。”衆人跪道。

應仲良這麼說,就相當於將這十四道分給了在場的十四個朝廷要員。一共二十八個職位,平均每個家族都能得到兩個名額。當然有些大家族多佔一個名額也是可能的,所以這些就需要他們十四個人私下去討論了。

“這有了行政和監察,是不是還要有個管錢的啊?”應仲良說道。

“您是要將錢政分離?”邵文中問道。

“不止,還有兵權。各道道臺沒有調動兵馬的權力,所有的兵馬,統歸三都和雲城管理,分別派駐將軍進行調動。錢,就歸監察御史管理吧!道臺要錢,先要由監察御史審覈,然後報給六部、八參政,最後交給朕審批。視聽衛監督監察御史,監察御史監督道臺,道臺可以反映視聽衛的事,互相制衡,不可互相傾軋。”應仲良說道。

“陛下聖明!”衆人說道。

應仲良將地方權力分化,而且減小了地方的權力,讓中央擁有更大的權力,形成中央集權,大大的加強了皇帝的權力。

第202章,出逃方案第44章,條件第52章,生機第104章,結盟第24章,人選第257章,狩獵(二)第154章,萬弘與漆雕殤第201章,血戰突圍第257章,狩獵(二)第55章,江都第164章,糧食運輸問題第206章,指揮第74章,胡心雨的野心第234章,代國遠遁第79章,多數人的想法第255章,約狩獵第50章,逼宮第68章,馬賓說也先第163章,將計就計第3章,夜深第227章,宮變(二)第9章,劫法場第57章,逃出皇宮第228章,子死,母立第76章,改革(一)第60章,戰前準備第174章,陽晉之戰(一)第218章,清理第73章,‘陳文廣’的救援第160章,古繼淵至帝丘第36章,出使代國第186章,功高蓋主第195章,代軍撤離烏雲關第202章,出逃方案第196章,調動部隊第108章,鄭穎的意志第5章,回帝丘第106章,和談反應第148章,應不語第172章,澹臺節的身世第226章,宮變(一)第193章,難啃的統萬第142章,北伐準備第175章,陽晉之戰(二)第205章,逃離離山第136章,渠提腱山第74章,胡心雨的野心第58章,兄弟相聚第253章,鄭灝入末都第86章,收工回江都第179章,鄭穎立威第136章,渠提腱山第53章,應仲明第145章,關於視聽衛第255章,約狩獵第183章,正統之爭第238章,往南第232章,胡心雨的陵墓第191章,樑代盟第127章,鄭穎懷孕第86章,收工回江都第103章,打劫第79章,多數人的想法第124章,代國入質第158章,周皇被俘第154章,萬弘與漆雕殤第120章,躲第218章,清理第118章,比武(一)第94章,襄陵破第139章,樑國大亂第177章,交換人質的人第233章,取代趙符的人選第158章,周皇被俘第189章,慶功宴第91章,撤離統萬第126章,月夜戲鄭穎第163章,將計就計第63章,這麼多人第3章,夜深第24章,人選第154章,萬弘與漆雕殤第56章,冊封大典第175章,陽晉之戰(二)第213章,修運河的錢第34章,好處第113章,生病痊癒第65章,同樣的等待第204章,出逃前刻第152章,作戰規劃(二)第56章,冊封大典第106章,和談反應第17章,夜襲第217章,提稅議第142章,北伐準備第119章,比武(二)第257章,狩獵(二)第39章,到達代國第242章,三蠻裁軍第69章,鄭穎回宮
第202章,出逃方案第44章,條件第52章,生機第104章,結盟第24章,人選第257章,狩獵(二)第154章,萬弘與漆雕殤第201章,血戰突圍第257章,狩獵(二)第55章,江都第164章,糧食運輸問題第206章,指揮第74章,胡心雨的野心第234章,代國遠遁第79章,多數人的想法第255章,約狩獵第50章,逼宮第68章,馬賓說也先第163章,將計就計第3章,夜深第227章,宮變(二)第9章,劫法場第57章,逃出皇宮第228章,子死,母立第76章,改革(一)第60章,戰前準備第174章,陽晉之戰(一)第218章,清理第73章,‘陳文廣’的救援第160章,古繼淵至帝丘第36章,出使代國第186章,功高蓋主第195章,代軍撤離烏雲關第202章,出逃方案第196章,調動部隊第108章,鄭穎的意志第5章,回帝丘第106章,和談反應第148章,應不語第172章,澹臺節的身世第226章,宮變(一)第193章,難啃的統萬第142章,北伐準備第175章,陽晉之戰(二)第205章,逃離離山第136章,渠提腱山第74章,胡心雨的野心第58章,兄弟相聚第253章,鄭灝入末都第86章,收工回江都第179章,鄭穎立威第136章,渠提腱山第53章,應仲明第145章,關於視聽衛第255章,約狩獵第183章,正統之爭第238章,往南第232章,胡心雨的陵墓第191章,樑代盟第127章,鄭穎懷孕第86章,收工回江都第103章,打劫第79章,多數人的想法第124章,代國入質第158章,周皇被俘第154章,萬弘與漆雕殤第120章,躲第218章,清理第118章,比武(一)第94章,襄陵破第139章,樑國大亂第177章,交換人質的人第233章,取代趙符的人選第158章,周皇被俘第189章,慶功宴第91章,撤離統萬第126章,月夜戲鄭穎第163章,將計就計第63章,這麼多人第3章,夜深第24章,人選第154章,萬弘與漆雕殤第56章,冊封大典第175章,陽晉之戰(二)第213章,修運河的錢第34章,好處第113章,生病痊癒第65章,同樣的等待第204章,出逃前刻第152章,作戰規劃(二)第56章,冊封大典第106章,和談反應第17章,夜襲第217章,提稅議第142章,北伐準備第119章,比武(二)第257章,狩獵(二)第39章,到達代國第242章,三蠻裁軍第69章,鄭穎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