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水利部

《中美軍事合作備忘錄》最終在1917年10月底達成,其核心內容有以下:中美兩軍建立互信機制(主要是陸軍,民國海軍現在還是渣),在法兩軍互設聯絡機構,互通有無。這一點說白了就是美軍需要中國人在法國戰場的經驗,尤其是進攻方面的經驗。而中國需要美軍的技術裝備和後勤補給的支援。爲了達到把中國拉上船的目的,美國方面很是下了一點本錢。比如最新式的155榴彈炮,財大氣粗的美國一口氣就給了二十個團。從中國引進的最新式坦克(3號),美國人也丟出來三百輛,足夠裝備四個戰車旅還有不少富裕。

衝着這些好處,中**方私下裡與美軍達成協議,組建一個一百五十人有經驗的軍官團,幫助美軍瞭解歐戰的特點,對登陸美軍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並承諾,一旦美軍需要援助,還在休整的遠征軍將立刻結束休整,投入戰鬥。

美國人的好處肯定是不好拿的,根據備忘錄,中國訂購的兩艘戰略巡洋艦,由美國海軍代爲訓練人員,半年後接受美國海軍指揮,跟隨美國海軍戰鬥一直到戰爭結束。還是根據備忘錄的規定,中國海軍向美國訂購兩艘排水量爲三萬二千噸的戰列巡洋艦,21年底交付。該型戰巡,由美國根據中國方面的要求設計製造,最高航速將達到32節,續航能力達到12000海里。跑的比當今世上所有戰巡都快,續航能力遠遠強於日本的金剛級(8000,兩次改進後達到10000)。主炮是九門三聯裝的14英寸45倍口徑(約等於356毫米)炮。12門152副炮,16門105高射炮,24毫米高射機槍94挺。嗯,最後這一項要求讓美國海軍覺得很蛋疼,還有那個105的高射炮,更是蛋疼。不過這是中國人要求的,美國人無所謂就是了。

其實這個備忘錄裡頭。有一項是方劍雄最想要,但是美國人就是死活不答應的,那就是其中一艘最新戰巡放在中國建造。扯皮的結果。最終爲美國答應爲中國提供技術,建造兩艘剛交付的中國人成爲北京級的戰巡。眼下這種戰巡,不算什麼先進技術了,除了跑的快點。12英寸的主炮。19000噸的排水量,連日本人的金剛級都打不過。這種技術,就算美國不給,估計法國也能給中國提供。眼下中國遠征軍是法國戰場的當紅炸子雞,開戰至今,唯一成建制殲滅德軍主力軍的協約**隊。法、美兩國,都在努力拉攏遠征軍,英國作爲老大也想拉攏。問題是傲慢的英國人拉不下來臉,而且美國、法國防備的也很厲害。中國人似乎也不太喜歡英國人。於是在軍事合作這個領域,英國人扮演了打醬油的角色,不過在爭奪指揮權的問題上,英國人支持了法國人,美軍想主導法國戰場的願望破滅。算是埋下了英美矛盾的一顆種子,好在美國拉住了中國,在法國戰場絕對是能起到決定性的軍事集團。

關於最新的戰巡,美國人很樂意有人出錢他們來造。很簡單的道理,第一美國能通過建造戰艦積累技術和經驗,第二就是這種新式戰巡,擺明了是跟着日本的金剛級去的。中日之間的海軍出現了這種苗頭,美國自然是太樂意看見了。

隨着中美軍事合作備忘錄的簽訂,美國政府正式向中國政府提供五億美元的貸款。這些錢不是一次拿到,而是分五年,貸款利率爲年利率百分之五。至於這個錢用來幹啥,美國就不管了,以前還打着幫助中國建設鐵路的幌子,現在提都不提了。

夾在美國和法國之間的中國遠征軍,這一次算是左右逢源了。隨着中國遠征軍第二梯隊的抵達,總兵力達到五十五萬的中國遠征軍再次被協約國列爲戰略預備隊。用法軍總司令貝當的話來說,“中國人在後面心裡踏實”。這話是私下裡說的,外人不得而知。現實是,中國遠征軍確實比英美俄都靠譜的多。

其實法國最無奈的是,現在戰爭在法國本土進行,從法國的角度看利益問題,誰都不能得罪。美國肯定是不能得罪的,人家是大金主,所以明知道美國在拉中國一道抗衡英法,也只能捏着鼻子看。中國就更不能得罪了,除非法國政府想下臺,否則逼走了中國遠征軍,法國民衆就不答應。現在法國最受女性歡迎的,絕對是中國遠征軍官兵。

………………………………

北京,民國大總統府。前清海州直隸州通判武同舉正在一間休息室內不安的等候。書房內四位大佬正在談笑,孫大總統、湯總理、內政部長徐世昌,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方劍雄。

今天談話的內容是成立一個水利部,方大帥月初向內閣倡議,並報國會審覈通過。而這個水利部長的人選,由徐世昌推薦,據說搞水利很厲害的江蘇人武同舉。

武同舉一生致力於水利事業,曾參加連雲港海港的勘察工作,發表了大量的水利著作。主要有:《淮系年表全編》、《再續行水金鑑》(與趙世暹合著)、《江蘇水利全書》、《江北行水今昔觀》、《會勘江北運河日記》、《測繪海州港口導記》、《籲興蘇北水利文》、《導淮罪言》、《江北運河爲水道系統論》、《導淮入江入海之研究》、《淮北水道歷史與今日現勢之比較》、《泗、沂、沭分治合治之研究》、《沂沭偏重籌泄淮泗宜蓄泄兼籌論》、《宋元明代之黃河》等

總之武同舉是個很牛叉的歷史人物,方劍雄對這方面沒什麼認識,不過水利的重要性是很清楚的。民國的時候,自然環境還沒後來那麼惡劣。不管現在做起來能起多大的作用,這種事情肯定是要先搞起來再說。

“三禁三多:禁止圍田,禁止破壞水系禁止破壞植被多修小水利,多清淤,多挖支流。這是個人的一點淺見,供內閣參詳。”方劍雄笑眯眯的說話,其他三人心裡都暗暗記下。回頭往下面傳達的時候,一定要重點指出,這是扶帥的英明決定。

衆人附和之際,方劍雄繼續道:“還有,我認爲有必要成立國土資源部和農業,國會要通過一系列立法,地下的資源是有限的,要通過立法保護起來,免得民間胡亂開採造成浪費。農業部的重要性就不要說了,四萬萬國民的吃飯問題,再怎麼重視都不過分。”

今天這個小小的聚會,就是先打個招呼,讓各位都有所重視。現在的民國內政部,管的事情太多,有必要進行一些細分。

談笑聲驚動了正在安坐等候的武同舉,起身看了一眼門外,一身戎裝的方劍雄正在離開。

“那是扶帥麼?”武同舉問了一句接待的官員,年輕的官員笑着點頭道:“正是。”

剩下三位轉身回頭,邊走邊說話。孫寶琦道:“我等慚愧啊,如何治理國家,我們還要扶國提醒。”一句話說的湯化龍面色微微發紫,孫寶琦見狀微微一笑,信步往裡。

徐世昌呵呵兩聲,跟着進去。論資排輩,湯化龍沒法跟這兩位比,要不是方劍雄的賞識並大力扶持,內閣總理沒他的事情。五年的內閣總理之後,下一屆能不能繼續幹,對於湯化龍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多少人盯着內閣總理的位置呢。眼前的徐世昌就已經加入了共和黨,原來的北洋有一票人,都跟着加入了共和黨。當年的四省自治自稱一系,以湯化龍爲首,跟這些後來加入的各派系爭奪共和黨的下一屆候選人。

顧維鈞走到武同舉身邊,笑着招呼道:“武先生吧?請跟我來,大總統要見你。”

走進辦公室時,武同舉投給徐世昌一個感激的眼神。新成立的水利部,暫時不設部長,由武同舉任副部長,主管水利部的事務。一番客氣之後,孫寶琦對武同舉道:“民國初立,諸多機構尚待構建,水利部由方委員長提議,統籌全國水利建設。眼下當務之急有二,一爲教育,培養相關人才,爲將來儲備。民國各所大學裡,都要增開水利課程,具體教材編寫工作,刻不容緩。二爲黃、淮治理,此事不求快,給你兩年的時間,拿出一個全面綜合治理的方案來。”交代之後,孫寶琦扭頭對徐、湯道:“二位,扶國所提‘三禁三多’,應儘快提交國會審議,通過立法。”

湯化龍在一旁安靜的聽着,心裡多少有點不愉快。孫寶琦隨着大總統的位置坐穩了,慢慢的開始攬權,對內閣政務多有干涉,這個是湯化龍不能接受的現象。奈何孫寶琦是方劍雄的老師,很多事湯化龍只能忍着。

回程的路上,楊永泰在汽車前排突然回頭道:“扶帥,府院之爭初現端倪。”

方劍雄淡淡的撇他一眼道:“暢卿,這些事情你不要議論,記在心裡就行了。平時可以多跟鄭、李多走動走動,他們可都不年輕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二百二十六章黑虎掏心之策第二十六章東征、北伐(十五)第一百零一章縱橫之道(續)第一百六十章第四十一章中原鹿正肥(八)第一百五十九章 無禮與傲慢第三十八章 革命黨上門(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萊陽第四十九章 躍馬中原(五)膽子再大一點第一百八十章 發現第一百九十四章 無力迴天第三百零四章 最後的決戰(4)第八十章 核心第二十四章東征、北伐(十三)第二百九十章 餘韻第二百八十八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六十五章匠王第九十一章第九章 聯手第九鎮(中)第二十一章 方家事(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歷史慣性第四十三章 亂(上)第八十七章 不算太壞的結果第一百三十二章 軍備泥沼第一百零八章 就這樣輕鬆的碾壓(上)第一百五十章第四十四章 碰釘子第三十章 東征、北伐(十九)第二十四章 安家第五章臨時制度第二十五章 立業(上)第七十五章辛亥年(3)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選結束第三十九章賊心不死第六十三章女悍匪(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身後是家園第七十一章京漢線之戰(十一)租界衝突第一百七十三章 戰前第二百二十四章 變遷(1)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術落後第六十七章 泗水案(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基本統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結盟的原因第二十六章東征、北伐(十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建國以來最大的戰役第十五章 東征、北伐(三)第八十七章 各行其道(七)情報人才第一百九十三章 四面合圍第一百四十五章 特區第一百一十四章 別廢話第一百七十章 掩耳盜鈴第二百七十九章 經略東北(4)第四十七章 出招和對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坐鎮迪化第一百一十九章釘子第一百八十五章暗招第五十六章 民國了第十七章 重點扶持對象第三十三章 東征、北伐(終)第十九章東征、北伐(八)第一百六十一章 崇高的敬意!第二百零二章 倒打一耙第一百九十八章 面子和裡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貌似軟弱第二十五章 西伯利亞的寒風第十八章 早做準備第一百四十四章 蔡松坡(上)第三章 大舉賣國第六十六章 京漢線之戰(六)遇阻第九十章 泥沙俱下第五十五章 十年建軍規劃?還是十五年?第十八章 歷史巧合的本質(中)第二百二十章宣戰之前的慘案第二百三十二章 可以惦記一點別的了第三百零二章 中東路(2)第二百七十九章 經略東北(4)第三十三章 滇軍第一百零九章 就這樣輕鬆的碾壓(中)第二十一章 東征、北伐(十)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戰(12)謀求體面的收場第九十九章第十三章東征、北伐(一)第九章 聯手第九鎮(中)第一百六十七章戰爭走向的關鍵第一百二十五章決戰(6)民黨之改組爭議第一百四十三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五十章 轉向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二十章東征、北伐(九)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下之前第五十一章 撤第三十六 章“友軍”第五十七章 蕪湖新貌第二百三十五章 三件大事(1)第一百八十五章 快速果決的外圍清掃戰第二百八十三章經略東北(8)良苦用心第二百零五章 短暫的寧靜第七十一章標準第四十五章 亂(下)
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二百二十六章黑虎掏心之策第二十六章東征、北伐(十五)第一百零一章縱橫之道(續)第一百六十章第四十一章中原鹿正肥(八)第一百五十九章 無禮與傲慢第三十八章 革命黨上門(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萊陽第四十九章 躍馬中原(五)膽子再大一點第一百八十章 發現第一百九十四章 無力迴天第三百零四章 最後的決戰(4)第八十章 核心第二十四章東征、北伐(十三)第二百九十章 餘韻第二百八十八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六十五章匠王第九十一章第九章 聯手第九鎮(中)第二十一章 方家事(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歷史慣性第四十三章 亂(上)第八十七章 不算太壞的結果第一百三十二章 軍備泥沼第一百零八章 就這樣輕鬆的碾壓(上)第一百五十章第四十四章 碰釘子第三十章 東征、北伐(十九)第二十四章 安家第五章臨時制度第二十五章 立業(上)第七十五章辛亥年(3)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選結束第三十九章賊心不死第六十三章女悍匪(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身後是家園第七十一章京漢線之戰(十一)租界衝突第一百七十三章 戰前第二百二十四章 變遷(1)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術落後第六十七章 泗水案(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基本統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結盟的原因第二十六章東征、北伐(十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建國以來最大的戰役第十五章 東征、北伐(三)第八十七章 各行其道(七)情報人才第一百九十三章 四面合圍第一百四十五章 特區第一百一十四章 別廢話第一百七十章 掩耳盜鈴第二百七十九章 經略東北(4)第四十七章 出招和對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坐鎮迪化第一百一十九章釘子第一百八十五章暗招第五十六章 民國了第十七章 重點扶持對象第三十三章 東征、北伐(終)第十九章東征、北伐(八)第一百六十一章 崇高的敬意!第二百零二章 倒打一耙第一百九十八章 面子和裡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貌似軟弱第二十五章 西伯利亞的寒風第十八章 早做準備第一百四十四章 蔡松坡(上)第三章 大舉賣國第六十六章 京漢線之戰(六)遇阻第九十章 泥沙俱下第五十五章 十年建軍規劃?還是十五年?第十八章 歷史巧合的本質(中)第二百二十章宣戰之前的慘案第二百三十二章 可以惦記一點別的了第三百零二章 中東路(2)第二百七十九章 經略東北(4)第三十三章 滇軍第一百零九章 就這樣輕鬆的碾壓(中)第二十一章 東征、北伐(十)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戰(12)謀求體面的收場第九十九章第十三章東征、北伐(一)第九章 聯手第九鎮(中)第一百六十七章戰爭走向的關鍵第一百二十五章決戰(6)民黨之改組爭議第一百四十三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五十章 轉向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二十章東征、北伐(九)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下之前第五十一章 撤第三十六 章“友軍”第五十七章 蕪湖新貌第二百三十五章 三件大事(1)第一百八十五章 快速果決的外圍清掃戰第二百八十三章經略東北(8)良苦用心第二百零五章 短暫的寧靜第七十一章標準第四十五章 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