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和約(二)

“我不能同意你參加談判,”黃郛聽莊繼華說完之後就一口回絕:“談判成員是由國家決定的,我個人不能隨意改變。”

莊繼華看着那張蒼老而固執的臉,恨不得一拳打個稀巴爛,國家決定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可就是曰本要求他一個人去談判,他就敢答應。

“黃委員長,如果需要請委員長決定的話,可以向南京請示,但我認爲,我們可以私下裡談妥,用不着驚動校長他老人家。”莊繼華的話很委婉,但內裡卻十分強硬,而且充滿信心,讓黃郛和他的隨從們有些意外。

何應欽的幾次拒絕,讓黃郛對北平的軍人非常厭惡,其中最討厭的就是這個莊繼華,他完全清楚就是這個莊繼華鼓動何應欽拒絕他的提議,致使他的幾次要求都被拒絕,使和平的曙光還沒點亮就熄滅了。

“國家大事豈能私下談妥,除非委員長有明令,否則我不能接受。”黃郛勃然大怒,在也不裝什麼謙謙君子了:“你可以向委員長報告,就說我黃郛一個人與曰本人談判,出賣了國家,請他撤銷我的委員長職務,由你們去談!”

說完之後,黃郛站起來就要拂袖而去,殷汝耕劉石蓀連忙過來安慰:“昭公,昭公,息怒,息怒。”

“莊將軍不是一力主戰嗎?怎麼也想起談判了?”黃郛重新坐下後,殷汝耕轉身對莊繼華髮難了,他的語氣中帶着強烈的嘲弄。

“與曰本的交涉必須兼顧戰場和談判桌,”面對黃郛的暴怒,莊繼華仍然平靜的侃侃而談:“任何只顧一方面的做法都會讓曰本人有機可乘,我雖然主戰,但也不反對談判,可是諸位呢?要知道,曰本人是屬狗的,欺軟怕硬,不給他一點教訓,他不會老老實實的坐下來與我們談判。況且曰本的談判代表中不是也有軍方代表嗎?”

劉石蓀真正不希望黃郛就這樣拂袖而去,他正與朋友籌建一個輪船公司,十分希望得到工商銀行的貸款,在與張靜江的接觸中知道他與莊繼華的關係十分密切,所以他不希望得罪莊繼華,進而影響到他的貸款。

“昭公,我看莊將軍說得有些道理,下次談判時,可以讓他作爲軍方代表參加。”劉石蓀說道。

黃郛沒有答話,臉上的神色卻已經清楚表明他的態度,殷汝耕十分不滿的看了劉石蓀一眼:“石蓀,談判是國家的事,不是誰想來就能來的,我不同意。”

莊繼華沉默了一會,他現在已經清楚了,這些人是鐵了心不讓他參與談判,這又從另一方面堅定了他參加談判的決心。

廬山枯嶺美廬門前,五月溫暖的陽光下,蔣介石和宋美齡破天荒的一起站在主樓門前,兩輛奔馳緩緩在樓前停下,從車內下來一個穿着德軍制服,滿頭華髮的老人,他的身後是個同樣滿頭華髮的老年婦女,他一下車蔣介石立刻滿面笑容的迎上去。

“塞克特將軍,歡迎您到中國來。”

馮.塞克特,前德國陸軍總司令,德[***]隊締造者,在蔣介石再三請求下,在今年五月初到達上海,在上海停留了十來天后,在五月中旬到達南京。在南京盤桓七八天後,五月底在蔣介石特使朱家驊的陪同下,前往廬山見蔣介石。

“非常感謝您的邀請,”塞克特平靜的握住蔣介石的手:“我一直希望能到中國來看看,只是身體的原因直到今天才如願以償。”

塞克特的語氣十分誠懇,的確他早就想來了,當然他也清楚蔣介石邀請他來的原因,鮑爾上校開創的中德軍事合作現在進入一個停滯期,接替鮑爾的魏採兒在南京政斧中受到的指責越來越大,這種指責主要是魏採兒對人太粗暴,讓蔣介石的軍官們受不了;更深層的原因是魏採兒沒能滿足南京方面要求德國幫助建設軍事工業的要求。

還德國時,國民政斧的大使館就向塞克特做過暗示,蔣介石會在訪華期間邀請他出任高級軍事顧問,但這都不是他想訪華的原因。還在數年之前,一個東方青年曾經讓他產生了一個強烈的願望,到這個古老的國家看看,爲什麼這樣一個貧弱的國家能出現這樣優秀的軍人,他對現代戰爭的理解居然超過了絕大多數優秀的德[***]人。

“因爲我們都知道的原因,我暫時不能接受高級軍事顧問的邀請,我必須取得德國外交部和國防部的同意,對於這點還請委員長閣下諒解。”塞克特剛在客廳裡坐下就開口拒絕了蔣介石的邀請。

蔣介石失望之色溢於言表,臉色變得有些陰沉,宋美齡急忙開口:“當然,我們能理解您的決定,但委員長希望您能感受到我們的誠意。”

“是的,我能感受到,”塞克特點頭:“我一踏上中國的領土就感受到這種誠意,說實話,我對中國非常感興趣,多年以前,莊繼華將軍就曾建議我,在有生之年到中國來看看,我接受了他的建議。對了,委員長閣下,我聽說他是您的學生,”塞克特說着很鄭重的對蔣介石說:“我必須祝賀您,爲您能有這樣優秀的學生。像他這樣優秀的軍人即便在德[***]隊也沒幾個。”

蔣介石和宋美齡相互看了一眼,不知道他怎麼突然提起莊繼華來了,宋美齡微笑一下問道:“塞克特將軍,您與莊將軍很熟悉?”

一直微笑着陪在塞克特身邊的塞克特夫人笑着插話道:“哦,夫人,莊是個壞孩子,我寧肯我丈夫沒認識他。”

塞克特聞言哈哈大笑:“哦,不,親愛的,他是個憂傷的孩子,至少比古德里安要好。”隨後他向有些目瞪口呆的蔣介石和宋美齡說:“莊曾經與古德里安和曼斯坦因打賭,他能攻克馬奇諾防線,於是他們在客廳裡擺開戰場,結果把瑪麗心愛的瓷花瓶打碎了,爲此,瑪麗差點宣佈他爲不受歡迎的人。”

蔣介石微微一笑,可他還沒開口,宋美齡卻搶先問道:“那麼,他們誰贏了。”

“自然是莊贏了,”塞克特回想起那場比試,在評判團做出結論後,曼斯坦因非常不滿,結果他自費去了阿登森林,回來後再也不抱怨了。相反古德里安卻非常高興,莊繼華擊破法國的方式正是他倡導的坦克作戰。可這時塞克特卻露出遺憾的神態:“可惜的是,莊好像不願當軍人,當初他決定離開軍隊,我和古德里安一再勸說都沒有用,十分可惜,他是我見過的最有天賦的軍事將領,而且他還那麼年輕。”

“文革,已經回來了,”蔣介石從內心裡高興起來了:“他現在正在北平。”

朱家驊剛翻譯了一半,塞克特就高興的笑了:“太好了!沒想到,真沒想到,他最終還是重新穿上了軍裝,有他在,貴國北方的危急應該能夠化解。”

“是的,在文革的努力下北方戰局正在向好的方面轉變,”蔣介石對長城戰事的轉變也是意外中的驚喜,讓他一度動搖得決心又重新振作起來:“不過中國還不具備與曰本正面對抗的能力,中[***]隊太弱,裝備太差,我希望能得到德國的支持。”

塞克特猶豫了下,最終還是沒敢誇口:“委員長先生,我現在不能答應您,我現在是以私人身份訪問貴國就已經說明這事的難度,我想您可以給希特勒總理寫封信,最好…”他停頓一下後又說:“最好讓莊也寫封信,他與希特勒總理有過交往,在他經商之初就曾經向納粹黨捐獻過資金,而且還是戈林部長的朋友。”

這可真是意外之喜,以前雖然有過莊繼華與德國新任總理關係密切的報告,但沒想私交居然這樣好。蔣介石點頭表示接受塞克特的建議,然後有些遺憾的對塞克特說:“本來想請您去北方遊覽,可北方戰事拖延,考慮您的安全…。”

他還沒說完,鄧文儀悄悄進來,把手上的兩張電報交給他,蔣介石有些生氣的瞪了他一眼,在這樣重要的外國客人面前是失禮的。可鄧文儀卻毫無所動,蔣介石接過來一看是黃郛發來的電報,請求辭去他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之職,不再管中曰談判;另一張是莊繼華來的,要求參加中曰談判。

看完電報蔣介石就明白了,肯定是莊繼華不放心黃郛,要參加談判,可黃郛因爲前段時間的問題,根本不願他插手談判,雙方僵持起來。黃郛乾脆要求辭職,意思很明顯,你要讓莊繼華參加,我就辭職。

“又是北方的事,”蔣介石苦笑一下對塞克特說:“您的那位小朋友,我的學生,要參加中曰談判,可主持談判的卻不願他參加,真是難辦呀。”

(未完待續)

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十節 偵察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十節 江戶之花(七)第九節 殤(五)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二節 減租減息(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七)第八節 特使(十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一節 蟄伏(七)第二節 交易(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七節 曙光(八)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四節 戰鼓(四)第二節 空軍(一)第三節 魅影(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四)第一節 陰謀(八)第九節 殤(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四)第五節 曙光(六)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三)第一節 法幣(一)第七節 風波(二)第四節 對策(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二節 初戰(四)第一節 突破(七)第八節 轉折(十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二節 策劃(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第二節 空軍(一)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一)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八節 南線(七)第三節 新人舊人(四)第四節 陰雲(三)第八節 南線(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三節 暗戰(三)第三節 狙擊(六)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四節 外交(七)第七節 曙光(七)第七節 誤判第七節 生機(八)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三)第九節 轉機(三)第七節 風波(二)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三)第一節 蟄伏(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四節 經濟改革(五)第五節 盟國(九)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三節 會戰(三)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七)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六節 南京戲(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一節 報名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八節 南線(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六節 突破(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三節 戰鼓(七)第一節 德黑蘭(八)
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十節 偵察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十節 江戶之花(七)第九節 殤(五)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二節 減租減息(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七)第八節 特使(十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一節 蟄伏(七)第二節 交易(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七節 曙光(八)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四節 戰鼓(四)第二節 空軍(一)第三節 魅影(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四)第一節 陰謀(八)第九節 殤(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四)第五節 曙光(六)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三)第一節 法幣(一)第七節 風波(二)第四節 對策(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二節 初戰(四)第一節 突破(七)第八節 轉折(十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二節 策劃(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第二節 空軍(一)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一)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八節 南線(七)第三節 新人舊人(四)第四節 陰雲(三)第八節 南線(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三節 暗戰(三)第三節 狙擊(六)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四節 外交(七)第七節 曙光(七)第七節 誤判第七節 生機(八)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三)第九節 轉機(三)第七節 風波(二)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三)第一節 蟄伏(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四節 經濟改革(五)第五節 盟國(九)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三節 會戰(三)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七)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六節 南京戲(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一節 報名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八節 南線(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六節 突破(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三節 戰鼓(七)第一節 德黑蘭(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