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德黑蘭(十二)

蔣介石有種早年在上海灘廝混的感覺,那時候便是這樣,他清清嗓子準備開口,宋美齡立刻捅了他一下,蔣介石的動作立刻變成端杯子喝了口水,然後繼續保持沉默。

羅斯福見此情形知道事情又不好辦了,不但今天曰本賠償難辦,明天關於德國的賠償也難辦,誰也不願讓步,每個人都會強調,自己國家在戰爭中的犧牲,爲戰爭作出的貢獻,就這樣等待下去,還是轉換議題,開始下一個議題,羅斯福現在只能選擇後者。

“呵呵,”羅斯福的這個笑在白斯同眼中非常老殲巨猾:“看來賠償需要我們慢慢協調,我們現在只是做個瞭解,戰爭還沒結束,我們還無法具體統計我們的損失,無論曰本還是德國,他們在那,我們有充足的事件來討論如何分配他們的賠償,所以我建議暫時擱置這個問題,將來我們有時間來討論。”

這個提議當然得到三國首腦的支持,羅斯福看看時間,時間已經不早了,今天下午的會議幾乎沒有達成任何協議,除了微不足道的對曰本駐軍,他想了想決定還是提一個議題,估計這個議題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分歧。

“委員長建議,在戰後對曰本戰犯進行審判,同時中國已經公佈了第一批戰犯,斯大林先生,丘吉爾先生,您們同意在戰後建立國際法庭,對德國曰本的戰爭罪犯進行審判嗎?”

這個問題在開羅時,蔣介石曾經提過,雖然沒有在開羅宣言中提出來,但取得了美英的諒解,丘吉爾立刻表示贊成,不過他提出個疑問:“將曰本天皇裕仁確立爲戰犯,會不會對曰本的影響太大,反而造成他們更加激烈的抵抗。”

“我們不需要擔心曰本人的抵抗,”蔣介石還沒答話,斯大林就搶在他前面開口:“我們的目的是消滅曰本的軍國主義,徹底清除曰本軍國主義的土壤,審判裕仁便能達到這個目的。我們不應該擔心曰本的反抗,只要他們反抗,我們便消滅他們。”

斯大林的語氣中充滿殺氣,蔣介石似乎忘記了剛纔與斯大林的爭執,按照事先商定的,中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削弱曰本,將蘇俄引入到對曰佔領這一步已經實行,雖然他不清楚,莊繼華提出這個的目的是什麼,但他肯定其中大有深意,再說,中國從曰本手中奪回臺灣琉球,臺灣還算是光復,可琉球實際一直不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與中國的關係是附屬關係,就像朝鮮,將來肯定有不小的麻煩,所以曰本越弱對中國越好。

“正是如此,”蔣介石再度表明中國立場:“曰本自從明治維新後便奉行對外擴張的軍國主義,並以此爲國策,而這種國策正是在曰本皇室刻意推動下得以實行,我曾經在曰本留學,深知曰本社會的軍國主義色彩,曰本人從小便接受軍國教育,當他們成年之後,這種軍國主義思想便已經深入到他們的骨髓中,所以要清算這種思想,沒有比審判裕仁更能觸動曰本人。”

羅斯福很注意的聽着蔣介石的話,他想了想問:“天皇在曰本國民心中有崇高的地位,如果我們要審判天皇,曰本人在感情上是否能接受。”

蔣介石立刻答道:“天皇在曰本人心中有崇高地位,曰本士兵現在的口號便是爲天皇開疆拓土,曰本政斧也一直宣稱,他們進行的聖戰,將亞洲人民從西方殖民者手中解放出來的聖戰,這個口號欺騙了曰本人民,我們審判裕仁便是爲了打破曰本政斧的欺騙。”

“如果審判了裕仁,曰本現存的君主立憲制還能繼續下去嗎?”丘吉爾換了角度問道,這也是四大盟國必須決定的事。

“可以繼續便繼續,如果不能,改爲共和制也不是不可以。”斯大林的回答非常冷酷,在座四國首腦其實都清楚,曰本人將天皇視爲神,如果廢除了天皇制,曰本人的牴觸將給佔領軍帶來無數麻煩。

“其實這個問題好解決,如果曰本人願意堅持君主立憲,我們可以幫他們立一個天皇。”蔣介石淡淡一笑,這樣的事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可以立裕仁的兒子,也可以立他的侄子,只要他們在戰爭中沒有犯罪。”

羅斯福沉凝會露出笑容:“委員長學識淵博,不僅僅是軍人呀。”

白斯同心中暗笑,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這樣的事,這樣的事情在中國連小孩子都知道。蔣介石也同樣報以一笑,丘吉爾想了想感到如此也不錯,便點點頭表示贊成,斯大林當然不會反對。

羅斯福見這個議題達成一致,心中鬆了口氣,今天在兩個議題上取得一致,多少算有些收穫,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協調作戰,還有異峰突起的蒙古問題。

羅斯福宣佈休會,四國首腦站起來先後走出會議廳,在院子裡早有人準備了四張椅子,羅斯福斯大林坐在中間,蔣介石丘吉爾坐兩側。他們剛坐下,蘇俄新聞官並引早一羣記者走進來,記者們圍着四國首腦,舉着閃光燈一陣狂閃,謀殺無數膠片。

不過記者照相的時間只有十分鐘,沒有提問,更沒有答記者問,新聞官看着時間,時間一到便催促記者們離開。

待記者們離開後,斯大林站起來邀請羅斯福丘吉爾和蔣介石在蘇俄大使館進餐,不過這次羅斯福卻拒絕了。

“不,不,斯大林先生,”羅斯福笑道:“今天晚上還是我作東吧,請諸位到美國大使館進餐。”

蔣介石聽着心裡有些不舒服,自己現在居住在美國大使館,羅斯福在美國大使館請客,他是以主人還是客人的身份出現呢?

就在蔣介石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丘吉爾開口說:“總統先生,今天晚上還是到英國大使館來吧,不管怎麼說,今天我們取得了一些成果,後天,您後天還要當證人呢。”

蔣介石這時忍不住問道:“丘吉爾先生,難道您當真要拼酒?”

“紳士打下的賭是一定要兌現的。”丘吉爾鄭重其事的答道。

斯大林則無所謂的笑笑,似乎沒把這事放在心上。蔣介石突然發現,斯大林笑起來時,還是比較親切的,至少比他扳着臉時要可親。

回到美國大使館,蔣介石立刻給蕭贊育下令,讓他準備下,他明天要在美國大使館請客,這個命令讓蕭贊育傻了。

請客倒沒什麼,可要有東西有人作,侍從室的人可以當服務員,可廚師呢?蕭贊育有些抓狂,這可怎麼弄,代表團中沒有廚師。

蕭贊育找到白斯同,向他求救。白斯同想了想告訴他,派人到德黑蘭城內,找當地華僑,中國人多,世界上幾乎有人的地方便有中國人,由中國人便有中國餐館,有餐館還缺廚師嗎?

“你不用擔心,這些老外,根本沒見過中國飲食,我們覺得很差的東西,在他們那就是美味,天上來的美味。”

白斯同根本不在意,中國廚師在世界享有盛譽,別看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是什麼首腦,可他們吃過中國菜嗎?中國人已經進化到究色香味時,他們恐怕還在茹毛飲血。

“可羅斯福好像到過中國。”蕭贊育滿面疑惑,神色閃爍不定。

“沒有吧?”白斯同有些詫異,儘管羅斯福從不掩飾他對中國的好感,可從未聽說過,他到過中國。

“我以前好像聽文革說過。”蕭贊育皺眉說道,他記不起來是在那聽莊繼華說的,不過恍惚記得莊繼華曾說過。

“不可能,”白斯同搖頭說:“我查過羅斯福的履歷,他從未到過中國,倒是他的外祖父到過中國,他的岳母曾經在中國生活過幾年。”

蕭贊育想了想,把心一橫,管他到沒到過,反正現在只有這一條路,沒有其他辦法。他隨即派人出去找中國餐館,把老闆請到美國大使館來。

休息一會後,赴宴的時間到了,蔣介石和宋美齡出來,蔣介石依舊是一身軍裝,宋美齡則換成繡着紅色牡丹的月白色錦緞旗袍,肩上披了條圍巾,看上去莊重優雅。

路上有些堵,蔣介石的車隊耽誤了些時間纔到,等他到時,羅斯福斯大林已經到了。走進大廳,蔣介石才發現,丘吉爾所言的晚宴不過是一場社交自助餐,並非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晚宴。

英國大使館準備的酒宴並不豐盛,一張長條桌上擺着各種食物,長桌盡頭則擺着酒水,食物也比較簡單,沒有牛排,有沙拉,意大利麪條,烤肉,法式小麪包等等。要吃什麼,就餐人員自己端個盤子在桌前取。一般這樣的宴會都是社交宴會,不以吃爲主。

不過,英國人的驕傲也讓蔣介石感受到了,丘吉爾沒有在門口迎接他,蔣介石不知道羅斯福斯大林來時,丘吉爾是不是出來迎接了,但丘吉爾沒有出來,這讓他有些不高興,感到自己受到輕慢。

(未完待續)

第七節 閃電(二十一)第一節 德黑蘭(八)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二節 陝北行(五)第七十七節 平叛(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二節 起航(七)第八節 南京,南京(八)第十九節 變計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三十二節 挽留(三)第三節 戰天津(九)第一節 法幣(八)第一節 德黑蘭(十三)第三節 演練(二)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六節 突破(六)第七節 曙光(九)第十節 餘波(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八)第二十五節 雲聚(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三節 重起(八)第八節 光復武漢(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三節 調整(一)第一節 戰局(四)第四節 謀殺(二)第九節 魅影(十四)第一節 奪軍(五)第三十二節 挽留(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二節 沙基(五)第四節 酒會(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八)第一節 挽弓(五)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九)第四節 陰雲(三)第三節 重起(五)第八節 刺廖(七)第六節 突破(四)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五節 號角(八)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四節 謀殺(七)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九節 魅影(三)第五節 積聚(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五十一節 遭遇戰(一)第四節 外交(七)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七節 上書第五節 試探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三)第五節 突擊(二)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二)第四十節 欺敵(二)第二節 空軍(二)第五節 試探第二十二節 選擇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八節 刺廖(七)第九節 轉機(二)第四十節 欺敵(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八節 轉折(一)第五節 海關(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二節 說汪(二)第五節 謀功(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七節 生機(二)第八節 九變(二)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三節 暗戰(一)第八節 天火(七)
第七節 閃電(二十一)第一節 德黑蘭(八)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二節 陝北行(五)第七十七節 平叛(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二節 起航(七)第八節 南京,南京(八)第十九節 變計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三十二節 挽留(三)第三節 戰天津(九)第一節 法幣(八)第一節 德黑蘭(十三)第三節 演練(二)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六節 突破(六)第七節 曙光(九)第十節 餘波(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八)第二十五節 雲聚(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三節 重起(八)第八節 光復武漢(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三節 調整(一)第一節 戰局(四)第四節 謀殺(二)第九節 魅影(十四)第一節 奪軍(五)第三十二節 挽留(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二節 沙基(五)第四節 酒會(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八)第一節 挽弓(五)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九)第四節 陰雲(三)第三節 重起(五)第八節 刺廖(七)第六節 突破(四)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五節 號角(八)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四節 謀殺(七)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九節 魅影(三)第五節 積聚(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五十一節 遭遇戰(一)第四節 外交(七)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七節 上書第五節 試探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三)第五節 突擊(二)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二)第四十節 欺敵(二)第二節 空軍(二)第五節 試探第二十二節 選擇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八節 刺廖(七)第九節 轉機(二)第四十節 欺敵(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八節 轉折(一)第五節 海關(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二節 說汪(二)第五節 謀功(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七節 生機(二)第八節 九變(二)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三節 暗戰(一)第八節 天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