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清官?庸官?貪官?

煙柳三月、春雨綿綿。

每當提及臨安時候,都不免讓人想起煙雨朦朧、詩畫江南的畫面,但對於李庭芝而言,卻覺眼前太過虛無,似乎輕輕一碰,便會如同那纖薄紙張一樣,瞬間破裂。

“對方並未接受嗎?”

正對面,鄭清之聽完李庭芝所述,不免怔住以至於就連手中茶杯都忘卻放下。

自當初承天殿之後,喬行簡因遭到祖龍怨氣襲身,導致整個身軀受到重創,不日便因病去世,而史嵩之則因爲護駕不力,則被趙昀藉此機會訓斥一頓,直接貶出了臨安。

這兩位朝中重臣離去之後,鄭清之理所應當的順利上位,成爲了現在的宋朝宰相。

“是的!”李庭芝微微頜首,帶着一些慚愧。

鄭清之放下茶杯,問道:“爲什麼?”

“根據那蕭鳳所述,應當是對條件不滿,所以就拒絕了我等的封賜。”李庭芝皺了皺眉,稍微思考了一下,卻不知道究竟應不應該訴說。

“哦?你是說對方要求封王嗎?”

鄭清之不由笑了,訴道:“要知道那李璮可是曾經可憐巴巴的派人過來,就是求着我們出兵幫他,沒想到這女子竟然一口拒絕了?這赤鳳軍,果然有些明堂!”說完後,又將茶杯端起來,抿了一口。

李庭芝有些難堪,低着頭滿是歉意的回道:“是屬下無能,未曾勸說好對方。”

“無妨。”鄭清之輕輕搖頭,又道:“那赤鳳軍統領雖是女子,但既然敢在蒙古境內造反,更是將一整個軍隊從史天澤、張柔等人圍剿之下帶出來,其心智還有智慧,絕非常人所能度測。”低聲一嘆,又道:“依我看,這不過是對方敲詐之法,其目的終究還是要和我們宋朝聯合的。”

“既然要聯合,但那女子卻爲何推拒?甚至不惜鼓動屬下,將我等從城中趕出來?”每當想起當時場景,李庭芝便感覺疑惑重重,弄不清楚對方究竟是打算做什麼。

鄭清之哈哈一笑,解釋道:“很簡單。她只是在表達不滿罷了。”

“不滿?”李庭芝又問。

“沒錯。只依靠區區幾個官員,便意圖將這赤鳳軍收入麾下,任誰都會感到惱火。她若是輕易接受了,那麼充其量也就一個李璮罷了,根本就不足爲懼。但若是不接受,那便代表着此女野心勃勃,若是這樣或許可以作爲我朝西南屏障,亦可以作爲抵禦蒙古的最佳工具。”鄭清之緩聲解釋道。

李璮之敗,在於根基不穩、能力不足,故此爲蒙古所殺。

但赤鳳軍卻不一樣,在蕭鳳的領導下,不說其軍紀嚴明,所到之處更是四處剿滅匪患,其名聲早就廣播於世,尋常愚民亦是有所耳聞。

否則赤鳳軍如何能夠在短短數年之內,便在關中一代站穩腳跟?

唯有赤鳳軍根基深厚,才能夠代替宋朝,抵禦蒙古大軍,這一點鄭清之相當清楚。

李庭芝這才恍然大悟,訴道:“這麼說來,先前先生令我前去,只是爲了一探赤鳳軍底細?”

“沒錯。那赤鳳軍目前已然佔據漢中地區,其麾下之民足有兩百萬有餘,其統轄之地亦是已有萬里之遙。如此地勢,縱然是開拓無力,但若是保住自己,卻是綽綽有餘。正是因此,若是能夠得到赤鳳軍之力,則我朝西南之地,安心矣。”鄭清之朗聲訴道。

李庭芝雖是明白,但卻感覺有些懊惱,但宋軍之中可戰之軍實在太少,根本無力抵抗蒙古大軍,便問:“但是我觀赤鳳軍統領蕭鳳,此女非是尋常之人可媲美,心堅而性沉,更有一攬天下之志,若是坐視此人長大,只怕日後便會威脅到我等。”

“你啊,還是想得太多。”

鄭清之卻是不以爲意,繼續訴道:“那漢中之地雖四面皆是天險,有‘天府之國’之稱,當初秦朝也是藉此立國,並且因商鞅變法遂是由弱變強,其後方有一吞六國之根基。但這漢中歷經千年有餘,其地早已是肥沃不似往常,以至於糧食減少甚多,其後歷經數十年動亂之後,其地人民亦是早已經流離各地,根本難以全數召回,諸多水利工事以及樓閣宮殿皆是付之一炬,不負所存,可謂是元氣大傷。”

說到此節,鄭清之又是笑了起來:“依我看,那赤鳳軍便是在漢中經營上二十年,也斷然難以對我朝形成威脅。畢竟我朝擁十六路之地,麾下人口多達數以千萬計,每年所產米粟多達上千萬石。而那女子縱有逆天之能,其麾下軍隊最多不過十萬之衆,米粟只有百餘多,僅僅相當於我朝十分之一。如此差距,豈止天地之別?既然如此,那赤鳳軍又如何才能夠行逆行之舉,威脅到我朝根本。你還是太過敏感,無需爲此擔心。”

“這倒也是。”

李庭芝卻覺得未必如此,只是見鄭清之信心十足,便沒有在繼續糾纏,而是問道:“若是這樣,那我等又該如何處理赤鳳軍?讓他們在邊疆繼續成長,還是發兵攻打?”

“暫時看情況。若是對方當真在漢中坐穩,那便是給對方一個封王又如何?若是對方在蒙軍之下節節敗退,到時候無需我等動手,他們自然會親自登門的。”鄭清之卻是皺起眉梢,又道:“目前最關鍵的還是蒙古。”

“蒙古?莫非最近他們又有什麼動靜了?”李庭芝渾身一震,只感覺全身似乎都被電了一樣,整個身子都支起來了。

相較於赤鳳軍來說,這蒙古纔是勁敵,且不說那數量多達數十萬人的騎兵,僅僅是其疆域便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而且更是覆滅金朝、控制中原的罪魁禍首,亦是宋朝竭盡全力,也難以對抗的強橫存在。

也唯有這等龐然大物,纔是宋朝需要謹慎對待的。

鄭清之頜首回道:“沒錯。自三年之前窩闊臺因祖龍而隕落,其後經過半年爭鬥,汗位由貴由繼承。這一點你應當知曉!”

“這一點,我曾經聽孟將軍提過。但是貴由身子病弱,根本難以處理朝政。他的弟弟闊端則因爲需要駐守寧夏一代,對付赤鳳軍以及我等,難以抽身,所以目前朝政皆被貴由之母乃馬真掌控。”關於此事,李庭芝素來關心無比,早就將自北方諜報人員口中得到的消息說出。

鄭清之更是讚許無比,又道:“但是你應當知曉。這乃馬真雖是窩闊臺妻子,但終究不過是一介女子。自古以來,婦寺干政皆是大忌,縱然一時間可以壓住,但是難以長久。若是依照我推斷,只怕蒙古現在內部應該已經開始紊亂。否則對方應該早就提兵南下,而非是暫緩兵事。”

事實上自當年窩闊臺死後,蒙古境內便詭異的安靜了下來,不僅僅正在和宋朝交戰的軍隊迅速撤退,就連那些剛剛攻下的城市也毫不猶豫的扔下來,由着對方將其佔據。

也正是在這一段時間,赤鳳軍方纔高速發展,並且佔據整個漢中地帶。

而作爲蒙古帝國的對手,宋朝諸位丞相也明顯的感覺到了相應的變化。

“那按照鄭公的意思是?”李庭芝目中有些異色,顯然是猜到了一些事情。

鄭清之緩緩回道:“你應當知曉。如今蒙古正忙於內亂之中,應該是無心應敵。正是因此,此刻便是我等立功時候,若是能夠在這個時候重新奪回江淮一代,甚至將整個中原也納入其中,便是一興昔日漢家風采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在這個時候,軍中之事,還是多勞你費心費力。”

“相公所言,屬下定然銘記於心。”李庭芝俯身一拜,旋即便起身離開,準備處理鄭清之吩咐的事情。

等到李庭芝離去之後,又一人走入其中,卻是那賈似道。

那賈似道一瞥李庭芝的背影,眉梢立時皺起,透着幾分不悅,又見鄭清之正襟危坐坐在座椅之上,不免有些害怕,遂是在對方吩咐之下,方纔敢於坐下來。

“唉!”

又是一聲長嘆,鄭清之連連搖頭,旋即問道:“我吩咐你的事情,你辦好了嗎?”

賈似道渾身一怔,不免低下頭,囁嚅道:“沒有!”

“你啊你,若非我與你那父親賈涉曾有一段情分,甚至有聖上囑咐我對你多加照顧,你以爲你能有今日這般待遇嗎?而這一次,我之所以派你,縱然無法達成盟約,但若是能夠結好,也可以爲一大助力。你倒好,一到赤鳳軍之地,便開始耀武揚威,真以爲那長安城,乃是咱們的臨安了嗎?”鄭清之有些不滿的訓斥道。

他自然知曉賈似道才德不足、品行有虧,但他曾和賈涉同朝爲官,而且賈似道的姐姐亦是趙昀寵愛的賈貴妃,賈貴妃每日都在趙昀耳邊提及自己的父親和這位僅存的幼子,便讓賈似道就此踏入仕途,成爲宋朝偌大官僚之中的一員。

而鄭清之爲求能夠鞏固自身實力,便將賈似道提了上來,甚至爲他安排了和赤鳳軍聯盟一事。

只可惜賈似道性狂且傲,終究還是未曾辦成此事。

自知這一點,賈似道神色悻悻,眉宇之間有些慍色,便梗着脖子擡頭訴道:“那赤鳳軍不過是一羣氓民罷了。只是僥倖佔據了長安城之後,就開始作威作福自以爲是,甚至就連儒家經典、漢家風俗亦是摒棄一邊、毫不理會,我便訓斥了又如何?”

“糊塗!”

鄭清之卻一臉怒容,張口呵斥:“我是要你去結盟,何時要你宣揚漢化?你這廝不識國朝根本,還不給我滾出去,省的讓我看着心煩。”

他倒是想要訓誡一番,奈何對方乃是當今聖上的小舅子,亦是忠良之後,自己若是做出那等行徑,只怕便會被人恥笑甚至作爲把柄,將自己從這丞相位子之上趕下來。

鄭清之好容易撿到這個便宜,又豈會丟棄?

“我離開就是了,你罵什麼?”

賈似道也是囂張慣了,立時便起身離開,根本就沒有對鄭清之賠禮道歉,一邊走嘴中還一邊罵罵咧咧的:“不過是一介耄耋老夫,憑什麼訓我?若是這樣,不如叫姐姐對聖上說一下,另換一個地方如何?”

說道這裡,他眼中一亮,立時便叫了起來:“若是這樣的話,那莫過於孟珙孟將軍所在之處。要知道孟珙號稱常勝將軍,若是入他麾下,他念及我的身份,定然會將我保護周全,而我也可藉此機會立下莫大功勳,屆時進入朝堂之中,看你還有什麼手段制我?”復有眼角猙獰,側目看着那鄭清之府邸,彷彿在這裡面藏着什麼惡毒的東西來。

“而且那赤鳳軍也甚是可惡,到時候也要教訓一下,讓那個賤人知曉知曉我的手段。”

復有想起當初在赤鳳軍所遭遇的事情,賈似道神色更是猙獰無比,目中狠毒之色毫不猶豫的釋放出來,教人看着也感覺害怕。

然而正當他走出府邸時候,卻見遠處迎面走來一人。

賈似道定眼一看,立刻便叫了起來:“原來是景修?不知你今日來此,有什麼事兒?”

“原來是師憲兄啊!只是你準備去做什麼?”呂文德有些詫異,眼神在那鄭清之還有賈似道身上來回轉動,腦中亦是開始思考兩者關係。

他對於城中百官研究過,自然知曉賈似道的身份。

“唉!”賈似道頓時嘆氣,滿懷怨氣的說道:“還不是丞相不識人才,將我趕出來了唄?”

呂文德有些好奇,詢問道:“不識人才?此話怎說?”

賈似道立刻便開始罵罵咧咧,張口怒斥了起來:“還不是關於赤鳳軍的事情?你也應當知曉,這赤鳳軍背德忘倫,不僅僅以女子爲首,更是四處散播所謂的先秦典籍,進而壞我儒家經典。此等行徑,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而我不過是稍微指摘了一下,孰料那赤鳳軍首領卻心懷怨毒,直接將我等趕出來了?最毒天下婦人心,今日我算是見到了!”

第二百八十五章徹底的絕望第七十七章枝杈生變化再起,劍心動萬物絕滅第三章撤軍第二十二章鬧衙門,龍女化甘羅第一百三十七章目標蕭月第二百七十三章師徒之情第十八章大病生,誰知是禍福?第九十三章大明湖凡塵依舊,城隍廟梟雄末路第八十七章再回故土第十五章白骨連綿煉獄谷,生死掙扎存亡路第八十二章五鬼自退去,和氏璧出世第二百八十一章奸相末路(一)第兩百一十三章被認出來了第一百二十六章聞動靜景秀心急,爲利益兄弟鬩牆第五章軍校第一百五十二章出兵第十五章匕首現,劫難終難逃第二百零六章過往之事第三百三十五章口舌之利第八十章重壓下工程受阻,危機臨薪酬難付第六十六章波瀾興,精衛豈一人?第三十七章萬劍化雷龍,首惡已現身第四十五章政敵第九十八章找李魄詢問真相,抑感性國法爲重第二十四章兩人有安排,蕭月負重則第三百一十三章生?死?第五十四章敵勢強,困境難勘破第六十六章仲威設伏出,兩人困山谷,第二十一章勝負出,憂心誰能懂第兩百四十六章連環套第三百九十八章崖山第四十六章敵我難分辨,三州再入手第五十章山廟中幾人爭執,奪屍首曾生現身第三百零七章亂世第十九章案情進展第兩百三十二章舊仇新恨第七十章魔網難逃第二十六章新勢力,繁雜千節扣第兩百四十六章連環套第十六章兩萬精兵已入境,兵鋒直指汾州城第一百零六章苒氏兄弟第七章問計知緣由,火炮聲名顯第六十七章工廠事故難消除,勞資方各執一詞第一百四十五章三天?足夠了!第三章撤軍第一百零六章最後的騎兵(二)第一百六十九章昔日的“宿敵”?第八十三章悲嘆衆生苦,兩人定計謀第六十章乾脆利落的行動第二十章神通少人敵,不及人心毒第三百五十三章一切爲了生意第一百九十六章樊城之戰(二)第一百七十五章忽來的噩耗第七十二章火槍囚八相,天罡鎮法王第二十七章隆興寺銅像傾倒,滅菩薩遺恨未消第四百一十八章爲何要辭職?第二百七十二章遭逢故人第二百二十八章蒸汽機第二十五章定三章整肅軍容,獻玉璽聯盟已成第九十五章誣陷、攻訐、奸臣第一百六十一章新的任務第四十五章負重傷隱士難存,問過往曾生爲名第二十一章追查到底第一百八十一章陷阱第一百八十四章虎符第八十七章念衆生命運難斷,露身份攻勢已開第二十三章山峰爲封印,石牢困佛陀第三十八章購糧第五十章真理學院第十七章八陣圖,山存人已逝第一百六十九章新的改變第七十三章破軍陣狼狽逃竄,議降軍民心爲本第八十九章鬥正酣糧倉起火,入山洞陰謀者誰第四十四章困陣成形斷糧水,兩路分兵求轉機第一百五十五章最終決戰(十六)第二百二十一章意在沛公第七章屠殺第四十七章除奸佞,英雄凋敝處第四百零八章證據第一百六十六章終路(四)第一百一十四章遺憾第四十五章心存怨憤氣未消,黃泉錯過異心生第七十一章背後的陰謀第一百九十九章成功了第二百一十四章繼續前進第一百六十四章缺人?第一章兵出涉縣襲邯鄲,赤鳳意欲蝸皇宮第四十九章差距第二百六十八章驅逐韃靼、興復華夏第三百八十四章三面進攻第四百四十二章自殺第九章定承諾撤軍成型,破廟內舊情難捨第五章忠心有雙姝,兵血劫滔天第一百五十七章幫手第一百零一章兩院制第一百六十章難啊!第二十三章巧設局敵人錯位,破圍剿兵進寧晉第二百二十八章傀儡第一百六十八章來自銃槍的誘惑第五十三章帳中問身份,亦癡亦癲狂
第二百八十五章徹底的絕望第七十七章枝杈生變化再起,劍心動萬物絕滅第三章撤軍第二十二章鬧衙門,龍女化甘羅第一百三十七章目標蕭月第二百七十三章師徒之情第十八章大病生,誰知是禍福?第九十三章大明湖凡塵依舊,城隍廟梟雄末路第八十七章再回故土第十五章白骨連綿煉獄谷,生死掙扎存亡路第八十二章五鬼自退去,和氏璧出世第二百八十一章奸相末路(一)第兩百一十三章被認出來了第一百二十六章聞動靜景秀心急,爲利益兄弟鬩牆第五章軍校第一百五十二章出兵第十五章匕首現,劫難終難逃第二百零六章過往之事第三百三十五章口舌之利第八十章重壓下工程受阻,危機臨薪酬難付第六十六章波瀾興,精衛豈一人?第三十七章萬劍化雷龍,首惡已現身第四十五章政敵第九十八章找李魄詢問真相,抑感性國法爲重第二十四章兩人有安排,蕭月負重則第三百一十三章生?死?第五十四章敵勢強,困境難勘破第六十六章仲威設伏出,兩人困山谷,第二十一章勝負出,憂心誰能懂第兩百四十六章連環套第三百九十八章崖山第四十六章敵我難分辨,三州再入手第五十章山廟中幾人爭執,奪屍首曾生現身第三百零七章亂世第十九章案情進展第兩百三十二章舊仇新恨第七十章魔網難逃第二十六章新勢力,繁雜千節扣第兩百四十六章連環套第十六章兩萬精兵已入境,兵鋒直指汾州城第一百零六章苒氏兄弟第七章問計知緣由,火炮聲名顯第六十七章工廠事故難消除,勞資方各執一詞第一百四十五章三天?足夠了!第三章撤軍第一百零六章最後的騎兵(二)第一百六十九章昔日的“宿敵”?第八十三章悲嘆衆生苦,兩人定計謀第六十章乾脆利落的行動第二十章神通少人敵,不及人心毒第三百五十三章一切爲了生意第一百九十六章樊城之戰(二)第一百七十五章忽來的噩耗第七十二章火槍囚八相,天罡鎮法王第二十七章隆興寺銅像傾倒,滅菩薩遺恨未消第四百一十八章爲何要辭職?第二百七十二章遭逢故人第二百二十八章蒸汽機第二十五章定三章整肅軍容,獻玉璽聯盟已成第九十五章誣陷、攻訐、奸臣第一百六十一章新的任務第四十五章負重傷隱士難存,問過往曾生爲名第二十一章追查到底第一百八十一章陷阱第一百八十四章虎符第八十七章念衆生命運難斷,露身份攻勢已開第二十三章山峰爲封印,石牢困佛陀第三十八章購糧第五十章真理學院第十七章八陣圖,山存人已逝第一百六十九章新的改變第七十三章破軍陣狼狽逃竄,議降軍民心爲本第八十九章鬥正酣糧倉起火,入山洞陰謀者誰第四十四章困陣成形斷糧水,兩路分兵求轉機第一百五十五章最終決戰(十六)第二百二十一章意在沛公第七章屠殺第四十七章除奸佞,英雄凋敝處第四百零八章證據第一百六十六章終路(四)第一百一十四章遺憾第四十五章心存怨憤氣未消,黃泉錯過異心生第七十一章背後的陰謀第一百九十九章成功了第二百一十四章繼續前進第一百六十四章缺人?第一章兵出涉縣襲邯鄲,赤鳳意欲蝸皇宮第四十九章差距第二百六十八章驅逐韃靼、興復華夏第三百八十四章三面進攻第四百四十二章自殺第九章定承諾撤軍成型,破廟內舊情難捨第五章忠心有雙姝,兵血劫滔天第一百五十七章幫手第一百零一章兩院制第一百六十章難啊!第二十三章巧設局敵人錯位,破圍剿兵進寧晉第二百二十八章傀儡第一百六十八章來自銃槍的誘惑第五十三章帳中問身份,亦癡亦癲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