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

風雨飄搖,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危機四伏,惶恐不可終日,已經成了遼國皇室這一段時間以來的常態。焦慮恐懼之下,耶律淳病倒了,不能理事。時有遼國太尉李處溫,在當初擁立耶律淳爲帝時,也非常積極,因此被耶律淳委任爲宰相,殿前太尉;但隨着戰事推進,形勢對遼國越來越不利,耶律淳因此生病,漸漸病重了起來。李處溫看到這個情況,知道大遼已經到了即將坍塌的時候了,就開始爲自己留後路了。於是就派了他的兒子李奭,暗潛宋軍,密謀反遼投宋之事。

當時,童貫得到徽宗皇帝詔令,與監軍蔡攸一同返京去了,留在雄州前線臨時負責的是大將王稟。王稟與种師道等少數幾個將領,密會了李奭,令其暗中掌握遼國朝廷及軍隊的情況,隨時提供給宋軍,另安排其父子爲內應,於宋軍攻打幽州時,在幽州城裡做接應。

李奭和王稟等人接上頭後,又悄悄返回幽州城中,將上述情況報告給了其父李處溫,至那時起,李處溫父子便與宋軍有了聯繫,隨時準備策應宋軍攻打幽州。

當時,遼國天錫帝、即耶律淳,在病倒十多日後,死了。李處溫覺得是個機會,也沒和駐紮在雄州的王稟等人聯繫,就帶領太尉府親兵,準備劫持皇后蕭普賢女,投奔大宋,以立奇功。

因慮事不周,此消息被人透露給了皇后蕭普賢女和北苑樞密使蕭幹。蕭普賢女和蕭幹聞聽道這個情況,大驚,急派皇宮一千餘禁軍,圍困住了李處溫的太尉府,將李處溫父子捉拿歸案,斬首示衆。

處理完這事後,因蕭普賢女乃奚族人,又是耶律淳的皇后,蕭幹遂擁立蕭普賢女爲皇太后,他自任宰相、北院樞密使、遼軍兵馬都統,由此掌握了燕京地區軍政大權。

蕭幹在掌握了燕京地區軍政大權後,疑心越來越重,時常擔心部下反叛。在所有遼國將領中,蕭太后與蕭幹,最爲忌諱的就是涿易兩州留守、常勝軍統制郭藥師。蕭幹數番進諫蕭太后道:“目今,形勢越來越緊迫,越來越不利於朝廷。契丹及奚族,自然沒說的,畢竟是本族嘛,唯獨漢人,萬萬信不得,當剝奪他們的軍權,以防萬一。”

蕭太后道:“宰相所言,說的可是常勝軍統制郭藥師?”

“正是!”蕭幹道:“啓奏太后,高藥師掌管涿州、宜州,假若宋軍攻打幽州,高藥師見形勢不利於朝廷,進而貪圖富貴,攜涿、易二州,投奔宋朝,大事就不好了。”

“郭統制藥師最近抗宋有功,才受先帝之表彰,不至於就降宋吧?”

“這個不好說!太后在上,非我族者,心必異也!若是以前,斷無此虞,然,今非昔比,朝廷若不能讓郭藥師等漢人將領得到最大利益,他們反叛朝廷是可能的;所以,臣奏請太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還是先下手爲強,早早解除郭藥師兵權爲好。”

蕭太后沉吟不語。

蕭幹進一步諫道:“太后,不能再猶豫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蕭太后道:“宰相容我在想想。另外,宰相可與耶律大石防衛使通通氣,看耶律大石防衛使是甚的意思?”

蕭幹道:“啓奏太后。耶律大石防衛使那裡,應該沒有問題。前些年,怨軍叛亂,臣與耶律大石防衛使率軍平叛。當時,耶律大石就建議臣,趁平叛怨軍之際,將所有常勝軍將領殺了。當時,朝廷正指望怨軍抱怨於女真,故此,臣以漢人中也有忠君報國者,不好枉殺爲由,未予採納。太后在上,現在的形勢與那時大不相同,金宋聯盟,共行伐遼,我朝之敗北,幾成定局;此種情況下,就不能保證高藥師等漢人將領與朝廷一心一意了。”

蕭太后見奏,又沉思了一會兒,對蕭幹說道:“雖是如此,還是和耶律大石防衛使溝通下爲好,也好安排兵力,做到乾脆利索,斬草除根,不留後患;否則,打蛇不成,反被蛇咬,徒生出許多麻煩來。”

蕭幹見蕭太后同意除去高藥師等漢人將領,大喜,忙對蕭太后道:“太后在上,俺這就告辭,去找耶律大石,相商解除常勝軍的相關事宜。”

蕭太后點了點頭,再次囑咐蕭幹道:“事情一定要辦周密,不要走漏半點風聲。”

蕭幹答道:“臣一定小心謹慎,請太后放心。”

隨即,蕭幹告辭出宮,來到幽州防衛使耶律大石府邸,與耶律大石協商剪除郭藥師等漢族將領的事情。

耶律大石聞聽蕭乾的意思後,大吃一驚。

耶律大石吃驚,是因爲郭藥師並無背叛朝廷之跡象,況且,此次與宋軍大戰,多虧郭藥師的常勝軍及時趕到,才保證了戰役的勝利,若非郭藥師的常勝軍及時趕來,恐怕現在的幽州城,已經被宋軍佔領了。

故此,耶律大石回道:“蕭宰相,關於郭藥師的常勝軍,下官早在平叛怨軍叛亂時,就有過建議,建議將漢人將領全部殺了,將常勝軍分派到其他將領處,宰相以‘漢人中也有忠君報國者,不好枉殺’爲由,未予同意。目今,遼宋大戰,一觸即發,正是用人之際,郭藥師之常勝軍,乃是一支能打仗的兵馬,現在殺了郭藥師,只怕是自毀臂膀,只有利於宋軍而無利於我軍也。”

蕭幹聞言,跌着腳道:“防衛使何其糊塗也!早先的時候,俺大遼尚掌控四方,兵強馬壯,並不懼一些漢人將領反叛;況且,那個時候,漢人將領也未必會輕易反叛。而今,情況不同了,俺大遼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候,已經處在金宋兩國夾擊之中,隨時會有危情發生;這種情況下,誰能保證漢人和俺們契丹、奚人同心同德?假若漢人見利忘義,貪圖富貴,在緊要關頭,反水投敵,形勢就更加危急了,現在不能不考量這些事情。”

耶律大石見說,猛然驚醒,出了一身冷汗。太可怕了!耶律大石心想,假若真出現蕭幹說的這種情況,當場就輸定了,還打什麼仗呀,只怕腦袋都保不住呢!耶律大石如此一想,趕忙說道:“非是宰相此番話,下官尚在糊塗中。宰相所言極是,是該早點提防,以都統之見,當如何解除郭藥師等漢人將領的兵權?”

對此,蕭幹早就想好了,見耶律大石同意了,並問具體辦法時,直接說道:“這個有辦法,可派人通知郭藥師等漢人將領,令他們趕至幽州宮中,參加由太后親自主持的朝會,研究對宋作戰事宜,俺們提前於宮中埋伏下禁軍近衛,待郭藥師等漢人將領入宮後,將他們統統拿下。”

耶律大石道:“如此最好,就按蕭宰相說的辦;只是要嚴格保密,莫要走漏半點風聲。”

“防衛使說的極是,太后也是這個意思。”

“如此說來,宰相已經稟報過太后了?”

“是!在來防衛使這裡前,俺已稟報過太后了,太后令俺前來找防衛使,以期事情做得更加順利、圓滿。”

“太好了!”耶律大石道:“既是太后也有此意,俺們就抓緊辦,早辦早主動,以免後患。”

蕭乾點頭道:“正是。”

隨即,蕭干與耶律大石就具體事宜協商起來。

世上沒有不漏風的牆。蕭乾和耶律大石上來那個這個事情的時候,不慎被耶律大石府中的一個漢人奴僕給聽到了。那個漢人奴僕心想,俺也是漢人,俺家主人既是能將郭統制那麼權高位重的漢人給殺了,把俺們一些當奴僕的,豈不是說殺就殺了,連任何藉口都不用找。不行,這個情況,俺得告訴郭統制去,俺也乘機投奔了郭統制,回俺的中原故土去。

這個漢人奴僕想好了後,連夜潛出耶律大石府邸,直奔涿州而去,去給高藥師通風報信去了。

郭藥師聞聽道這個情況後,嚇得心驚肉跳,出了一身冷汗。天可憐見啊!郭藥師心想,若非是耶律大石府中漢人奴僕偷聽到這個情況趕來相告,俺知道個甚?!待接到命令,前去幽州皇宮朝會時,性命就送了,真的是冤枉呀1

隨即,郭藥師怒火滿腔。郭藥師心想,自怨軍起,俺就爲大遼效命,出生入死,與金宋兩國兵馬大戰,到頭來,還是得不到契丹信任,竟然要剝奪俺的軍權,要俺的性命,如此這番,俺就反了,投靠宋國去!

郭藥師當即就下定了決心,趕忙召集部下,將大遼朝廷要剪除漢人將領的情況,說給了部下。郭藥師的部下一聽,就炸羣了,皆憤憤不平。

郭藥師道:“常勝軍的弟兄們!我們出生入死,爲契丹效命,非但得不到好處,還要枉送性命,世上哪有這種事情?!我們反了,投宋去!”

郭藥師的常勝軍將領及兵士羣情激奮,高聲喊道:“反了!反了!投宋去!投宋去!”

“好!”高藥師大聲喊道:“既然常勝軍的弟兄們都願意反了,都願意投宋,俺就帶弟兄們反了,投宋去。弟兄們即刻準備,隨時聽候命令。”

衆將及兵士們高聲答道:“唯郭統制之命是從。”

當即,郭藥師令各部將領約束兵士,等候他的命令。

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
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