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獎罰分明

大清皇家軍校的學員們是按照秦有福的規矩把班長和學生會幹部都給選出來了,秦有福的麻煩也就跟着來了。

按照一般的規矩,像全火器營這樣的京畿部隊,人數上從來都是定得很死的,平時都是缺一個補一個,保證編制的完整。這可是拱衛京畿安全的軍隊,是保護皇上的,當然不能缺人。可全火器營從湖南迴來以後缺了近兩千人,按說該馬上補上纔是,不過一來全火器營都是些公子哥部隊,好容易上了一次戰場,還大勝還營,自然是要好好犒賞一番、休息一下,再說全火器營原來基本上就屬於實驗性的部隊,在防衛方面並沒有明確的防區,當然是樂得多休息一段時間,後來確定了將全火器營全部轉換成大清皇家軍校的學員,當然也就沒有必要提什麼補人的事了。可從明確大清皇家軍校要在原全火器營的基礎上整體轉換到真正成立的時間並不長,能得到信息並且有能力把人迅速安插進全火器營,沒有點手腕的當然是不行的,而且一般的有手腕還不行。怎麼說全火器營都是京畿衛戌,不說查你的祖宗八代,往上三代還是要查得,再說又處於全營放假期間,能在這麼短的時間、還能在這樣的時候把人安排進來,少不得得動用京城裡幾個要害部門的關係,求到一品二品大員的頭上都是正常的。

就是這樣一幫根底關係強硬的人,就因爲秦有福“所謂”的公平的規矩,結果被搞得全軍覆沒,一千多個人,居然就沒有一個人能選上這個不起眼的班長、學生會幹部的,這不是打臉麼?且不說那些自認爲或者本來就是根基深厚的學員不服氣,就連當初幫他們運作進全火器營的人也覺得臉上無光、丟了面子。於是乎,一大堆的奏摺本章之類的東西雪片一般的漂進了皇宮,來到了皇上面前。

看着這些奏摺,康熙實在是哭笑不得,要不怎麼說這些當官的都是有本事的。一句“屢戰屢敗”能說成“屢敗屢戰”,有罪就變成有功了,要挑些秦有福的毛病還不是簡單的事?

“秦有福,朕還真沒有看出來,原來你會是這樣的一個人。”康熙看桌耷拉着臉,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的秦有福,用手點着堆在書案上的告秦有福的奏摺,滿臉調侃的樣子對秦有福說到。

“這不怪臣,皇上你是明白的,臣本來就是個懶惰的,平時恨不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算有些小毛病也是以前的事了,再說那些事您也知道,說好了不追究的,誰知道這些人爲什麼吃飽了撐的找我的麻煩。”秦有福委屈的說道。

的確也是,秦有福臉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睡得好好的,突然就被康熙給提溜到皇宮裡來了,本來還以爲康熙又有什麼事找他商量的,誰知道一進門,就看見康熙的書案上一堆的奏摺,要說康熙書案上有奏摺本來也沒什麼,秦有福自己也時不時的寫上一兩份的,可是當他被康熙告知,這桌上的一堆奏摺都是這兩天來康熙收到的狀告自己的奏摺的時候,秦有福都傻眼了,他實在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幹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了,搞得這麼多人告他。

康熙漫不經心的用手拍了拍那一堆奏摺,盯着秦有福那委屈的樣子,一邊心裡暗暗發笑,一邊還得裝出嚴肅的口氣對秦有福說:“秦大人入朝爲官也有好幾年了吧?要說起來,哪一年都有言官御史告你的狀,原來那些不守規矩的事我就不說你了,再說那些事也都處理過了。”說到這,康熙想起來什麼似的,盯着秦有福問道:“我記得你是被罰俸十年的吧?罰了幾年了?”

秦有福根本就沒拿罰俸的事當個什麼事,反正他又不缺那點俸祿銀子,想都沒想就回答:“皇上是罰了臣十年的俸祿的,大概應該是已經罰了一兩年了吧?具體得我老婆才知道。”秦有福的這個老婆的說法倒是得到了普遍的認同,雖然有些不登大雅之堂,不過倒是有不少大臣有樣學樣,被當成了家庭和睦的同義詞使用了。

“哦,才罰了一兩年”康熙點了點頭,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連你自己都不記得了,看來這罰得還不夠。你自己算一算,你當官的這些年,一共才收到幾份告你狀的奏摺朕就罰了你十年的俸祿,你再看看朕這兩天收到的這一大堆奏摺,你說說朕還應該再罰你幾年的俸祿?要不還是砍了你?”說到後面,康熙歪着腦袋盯着秦有福,根本就是想看看秦有福的笑話。

“皇上,這就有點不公平了吧?這一段時間我也沒惹什麼事,整天就忙着軍校的事了,再說殺人不過頭點地,就算要砍了我的腦袋,好歹也得讓我知道爲什麼不是?至於皇上要罰臣的俸祿,想來是臣辦事不利這才該罰,皇上想罰幾年就罰幾年好了,臣還能說什麼?”秦有福當真有些摸不着頭腦。其實換了誰也想不明白,自己又沒幹什麼,爲什麼惹得大傢伙扎堆的告自己?說到罰俸不罰俸的秦有福還真沒當回事,一來他自己有錢,朝廷那一年二三百兩的,要不要也就那麼回事,再說康熙也還算有良心,說是罰了自己的俸祿,可逢年過節的給自己一家的賞賜就多了去了,就連那個剛會走路的小傢伙一年也能收到不少賞賜,權當是補償了,所以秦有福到還真不在乎什麼罰俸不罰俸的。

康熙點了點頭,他不是不明白的,別看這一大堆告秦有福的奏摺裡寫什麼的都有,很多東西看上去根本就不着邊,可是歸咎一下就不難看出,這些奏摺的主要目的無非是說秦有福不懂爲人處世,不知道要給那些位高權重的傢伙留面子,想把秦有福這個新任的大清皇家軍校的校長給拿下來,換一個懂事的人上去。說實在的,康熙這次還真是不高興了。凡是長眼的都能看得出來,要說秦有福或許不是當將軍的材料,讓他帶兵出去打仗根本就是亂拳打死老師傅,實在不是很讓人放心,但是誰到這辦軍校,大清能征善戰的將軍不少,可真正能當這個軍校的校長,能讓這軍校的學員真的學到東西的還真不多,如果說真的拿下秦有福軍校校長的職務,那麼這個大清皇家軍校不辦也罷,因爲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這些告秦有福的大臣也心中有數,誰也不往點子上說,只管挑一些找不出什麼毛病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搞得康熙想發作都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下嘴。說到這康熙也忍不住有些對秦有福感到失望,你說你要是好好的,別人上哪裡找你的麻煩去?整天官不像官民不像民的,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一大堆,讓人都不知道該說什麼的好。不過想想這些年的接觸和康熙對秦有福的認識,康熙心中也有數,很多時候,秦有福是在通過這些手段在保護自己,可以說是表現給自己看的。相比起來,康熙反倒覺得像秦有福這樣的人更真實、更可靠一些。

在康熙看來,秦有福不是不聰明的,要不然他也不會想出用無記名投票的方法選班長和學生會幹部了,只有用這個手段選出來的人才能得到班裡面大多數人的認同,這對軍校的管理肯定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不過這些奏摺上說的事情也是確有其事,若是不處理,難免會落了自己這個皇帝的臉面。康熙自從接到這些奏摺、分析出其中的原因以後就在考慮,若是自己罰了秦有福,那麼就等於給了這些告狀的大臣們一個信號,只要抓住把柄,就能逼得自己不得不處理秦有福,這就等於變相的助長了這些大臣們心裡的邪念,可要是不處理秦有福,別人告的那些事也的確是有的,不處理當然不行,否則將來就亂了套了。想來想去,康熙有了一個主意。

“秦有福,你現在肩膀上扛着大清皇家顧問和大清皇家軍校校長兩個職位,要說起來,這大清皇家軍校校長的位置是才當上的,本來也是按照你的設想去走的,自然不會出什麼問題,朕是支持你的。至於大清皇家顧問你也當了有幾年了,平時用不着點卯值守,難免會有些毛病,朕不是用人唯親的,功必獎、過必罰。現如今有這麼多大臣彈劾你,朕要是不罰就說不過去了。你一個人擔任了兩個職務,朕當然得給你發兩份薪水。就像剛纔說的,辦軍校你是有功的,而且擔着不少的事,拿一份高一些的俸祿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再加上又立了這麼大的功,所以朕以爲,褒獎一番是有必要的。至於你在大清皇家顧問上過失不少,處分一下也是必要的事情,你以爲如何?”康熙挺嚴肅的問秦有福。

秦有福還能怎麼樣?這個年頭,要是不老實根本就是找死,再說康熙只是罰自己的錢,那幾兩銀子沒什麼大不了的,罰就罰了去,犯不着爲了這個着急上火的,再說自己的事自己清楚,秦有福當然明白要真是讓有心人盯上了,自己的小毛病肯定不少。康熙是大清數得上的明君,應該不會這麼樣自己。與其爭來辯去的,還不如老老實實的繳械投降。於是腦袋一低,點頭應道:

“皇上說得是,臣平日小毛病不少,是該罰。”

“行,那就這麼着。”康熙一看秦有福連辯解一下的意思都沒有就乖乖的投降了,心裡除了感嘆此人精於算計之外,也對他識大體、懂做事而感到欣慰,當時就決定在原來的賞格上再添上一些,算是不錯吧。

“擬旨。”康熙坐正了身子,對起居郎宣佈自己的聖旨:“大清皇家顧問秦有福不思進取,行爲乖張,屢屢犯過,有**份,現罰俸祿兩年,以示懲戒。然秦有福上書請辦大清皇家軍校,又有諸多辦學妙法,實乃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之創舉,爲彰顯皇恩,特賜大清皇家軍校校長秦有福比照一品祿,另賞金百兩、絹二十匹,秦府兩位誥命夫人盡心竭力,持家有功,特賞銀千兩,秦有福之子着進一級。”康熙只需要說明自己要怎麼處罰和獎賞,至於聖旨該怎麼修辭,自然是起居郎的事情,反正只要秦有福知道自己罰他不過是一個樣子,獎勵纔是真的,最關鍵的是康熙相信,只要那些告秦有福的知道自己因爲秦有福當校長有功的事情賞了他,自然就不會有誰因爲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再找他的麻煩了。

秦有福自然是一番謝恩,收拾一下出了皇宮,回家去等傳旨的到家裡傳旨了。

……

處理完秦有福的事情,康熙的心情挺不錯的,橫豎今天的事情也不多了,不如趁空到後宮去休息一下。要說當皇帝的也挺累的,倒不是說當朝理證有多難,就光後宮那一大堆的后妃就夠康熙忙活的。別抗康熙現年才二十多歲,可孩子都已經有十好幾個了,至於后妃有多少人還真不好說,林林總總算起來,沒有一百也有二三十個,而且這個數量還在每年不斷的遞增,就算康熙不願意都不行,這可是規矩,不是康熙想改就改得了的,況且康熙自己也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的。女人麼,多幾個總是好的,賞心悅目不說,至少能證明自己的實力。當然了,能填補進後宮的也得有些本事,畢竟皇帝只有一個,要是沒有點本事,得不到皇帝的寵愛,那根本就是守活寡。

這些事對於玉蓉來說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她是去年選秀被選進宮的(杜撰),雖然現在只是一個嬪,在後宮裡還算不上什麼大角色,可是她受寵,康熙隔三差五的就會翻她的牌子,正常情況下,只要肚子爭氣一點,一旦懷孕,等着她的就是妃子、皇妃、皇貴妃,至於皇后是不用想了,這麼多年了,康熙一直都沒有立後,說不上是索額圖還是太子的原因,反正在玉蓉看來,當上皇妃應該是不難的事情。

要說起來,玉蓉跟秦有福還是有些關係的,她是朵藍的姐姐,康親王的嫡孫女。當初朵藍嫁給秦有福的時候,玉蓉還很是嫉妒了一段時間。因爲按照規矩,朵藍本是應該嫁到蒙古的。既然朵藍沒有嫁到蒙古,那麼她這個郡主就得嫁到蒙古去了。玉蓉是在京城長大的,遠嫁蒙古當然不願意。好在她有個郡主的頭銜,時不時的可以找藉口進皇宮去看看老太后。一來二去,讓她見到了康熙,玉蓉本來就是個有心計的,她心眼一動,將念頭轉到了康熙的頭上。在她看來,與其嫁到蒙古,還不如想辦法嫁進皇宮,相信憑着康親王的身份,康熙肯定不會虧待了她。

果然,當玉蓉跟老太后流露出喜歡上了康熙的意思,老祖宗便用了些手段。於是玉蓉辭了郡主的頭銜參加了選秀,一下就被選進了宮來,而且還住進了西宮。要說玉蓉一開始還是很小心的,凡是謹小慎微,不管對誰都特別懂事。再加上她本就跟老祖宗關係不錯,時不時的跑到老祖宗面前表現一番,於是便漸漸的入了康熙的眼。

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玉蓉進宮以後很是注意自己的言行,可是時間一長,再加上康熙也挺喜歡她、還有她顯赫的身份,漸漸地,小丫頭便有了一切都在掌控之間的感覺。偶爾便開始跟康熙撒撒嬌,討要點什麼。

要說康熙一點都不知道玉蓉的小心眼是假的,不過他畢竟還年輕,玉蓉可不比一般家裡出來的女子,家世身份放在那裡,膽子自然就大得多,於是一些別人不敢在牀上玩的花樣她確沒有什麼顧忌,再加上老太后和康親王的面子,康熙對玉蓉便顯得格外寵愛一些,到她這裡的次數也比去其他人那裡勤快。最近這段時間,康熙甚至動過升玉蓉當妃子的念頭,不過妃子的不比嬪,不但人數有限制,是否對皇家有貢獻也是要考慮的。對於後宮的女人來說,對皇家最大的貢獻便是生孩子,而且是生男孩,擴充皇帝的子嗣隊伍。只要有了這個功勞,升什麼都不過分,可像玉蓉這樣進宮都快一年了,肚子一直都沒有反應,康熙就算想升她都不那麼容易事。

……

雖然有一段距離,不過整天坐着,康熙也覺得走一走有好處,再說他還得先到老祖宗那裡問個安,然後才能上別的地方。

走在路上,康熙開始想着玉蓉的事情來。儘管玉蓉挺可愛的,可是如果升不了孩子,別說妃子了,就是現在的嬪妃也是要拿掉的,自己常常上玉蓉那裡的事大家都知道,若是在過個半年一年的還沒有動靜,怕是就顧不上康親王的面子,只能給玉蓉降等了,這些事康親王當然心中有數,即使不滿意也沒什麼話好說,怎麼說都是皇家的事,康親王的身份再顯赫,碰上這樣的事也不好說什麼。倒是老太太這裡得考慮一下,如果老太太當真是喜歡玉蓉的緊,自己也只好讓着點,總是不能違背的老太太的心願。不過轉頭想一下,老太太是什麼人?那可是大風大浪過來的,什麼事請沒見過?要說大局觀,能跑出老太太手裡的還真不多。

。。。。。。

第52章 耍賴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135章 佔便宜第173章 脫險記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28章 新鮮出爐的顧問第184章 大捷之後第33章 開府第30章 各有算計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26章 平妻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61章 變數第十章第183章 完勝第78章 秦府超市第74章 對抗第18章 想當個小地主都不行第135章 佔便宜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59章 三家籌謀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121章 賭一把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178章 談判-1第153章 寧可信其有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62章 庫房尋寶第180章 談判-3第9章 確山危機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65章 邊緣人第35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39章 辦學第13章 摘帽了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28章 新鮮出爐的顧問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24章 秦先生大才第69章 標準化第63章 回門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97章 御賜筆洗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84章 大捷之後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91章 刺殺-3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47章 跟皇帝要賬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57章 秦府女當家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79章 撤藩線路第26章 除鰲拜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156章 秦府家宴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61章 變數第187章 封賞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157章 無根冬青第77章 被岳父告了第108章 打包送貨第38章 賭約第102章 打擂臺第143章 開學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38章 賭約第168章 秦府離京第142章 忽悠康熙第126章 平妻
第52章 耍賴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135章 佔便宜第173章 脫險記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28章 新鮮出爐的顧問第184章 大捷之後第33章 開府第30章 各有算計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26章 平妻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61章 變數第十章第183章 完勝第78章 秦府超市第74章 對抗第18章 想當個小地主都不行第135章 佔便宜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133章 康府玉蓉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59章 三家籌謀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121章 賭一把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178章 談判-1第153章 寧可信其有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62章 庫房尋寶第180章 談判-3第9章 確山危機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65章 邊緣人第35章 玩的就是心跳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39章 辦學第13章 摘帽了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28章 新鮮出爐的顧問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24章 秦先生大才第69章 標準化第63章 回門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97章 御賜筆洗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84章 大捷之後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50章 意義和收穫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91章 刺殺-3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49章 第三面白旗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47章 跟皇帝要賬第82章 和解的契機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57章 秦府女當家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79章 撤藩線路第26章 除鰲拜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156章 秦府家宴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61章 變數第187章 封賞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157章 無根冬青第77章 被岳父告了第108章 打包送貨第38章 賭約第102章 打擂臺第143章 開學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38章 賭約第168章 秦府離京第142章 忽悠康熙第126章 平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