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標準化

杜斟是什麼人?堂堂的工部侍郎,正二品的大員,若是讓他跟劉黑子那樣的匠人談什麼是不可能的。但是杜斟也不是不明白事情的,秦有福跑到工棚裡轉了一圈,難道就是爲了找一個老工匠聊天?這簡直是笑話,如實秦有福真的那麼無聊,杜斟就敢告他

兩人從工棚出來以後,杜斟非常客氣的將秦有福請到了他辦公的地方。從剛纔的對話中杜斟就聽出來了,秦有福這是故意想把這個功勞讓給自己的,如若不然,秦有福有何必問那麼多?直接寫個方案出來就是了。

“秦大人,來來來,嚐嚐,這是上好的雨前毛尖,我的一個門生前兩天剛託人給我送來的,我還沒捨得喝呢。”杜斟一邊將端茶送水的小吏給打發了出去,一邊親自動手,給秦有福泡上上了茶,秦有福想伸手的,可沒能搶過杜斟。

“看來下官是託了杜大人的福了,說起來還真沒嘗過着新茶的味道,我可就不客氣了”秦有福有模有樣的端起茶杯,先是聞了一下,一副陶醉的樣子,接着一飲而盡,搖頭晃腦的搖晃了還一會,這才意猶未盡的讚了一句:“好茶,真是好茶。”

其實秦有福那裡會品什麼茶?就連區分什麼是烏龍茶,什麼是花茶可能都有問題,更不要說品茶了。後來搖頭晃腦的樣子那根本就是給燙的,根本就不是陶醉,可憐的是還得硬撐着不敢說出來。

秦有福還以爲自己強忍着疼裝得挺像的,可沒有想到早就把破綻交到杜斟的眼裡了。杜斟出身書香世家,學會喝茶那是基本功了,特別是飲茶的禮節、手法,用精於此道來形容一點都不爲過,甚至在細節上還能看出南北派的區別來。秦有福表演的那一套一眼就讓杜斟看得清清楚楚的,特別是把秦有福拿綠茶當烏龍茶的喝法更是讓杜斟瞠目結舌,一來是感慨秦有福的無知,二來是感嘆秦有福的無畏,那麼熱的茶水,還那麼大的一杯,就這麼一口就灌下去了,難道秦有福就不怕燙麼?杜斟哪裡知道,秦有福這會是有苦難言,只能硬撐着。

不過杜斟清楚,現在是有求於人的時候,千萬不能表露出不和諧的樣子來。

“秦大人,本官怎麼覺得剛纔秦大人在工間似乎發現了一些問題,卻未曾明言,不知是否是因爲剛纔在尚書大人那裡受了些委屈,所以纔不願意指點一下本官啊?”杜斟一邊說,一邊小心的爲秦有福將茶杯斟上。老傢伙不愧是官場上歷練過來的,說的話不但技巧誥命,還處處陷阱。

進工間之前秦有福可是說了大話的,結果進去打了一轉,也沒個章程就出來了,還在別人的地盤上上演了一出關心匠人的話劇。杜斟這是把話給說死了,如果秦有福不說出點什麼門道來,那麼就只有一個解釋,他是因爲在工部尚書星納那裡受了委屈,所以明明發現了問題也不願意說。這是什麼性質?這是因爲一己之私而罔顧朝廷和皇上的信任,消極怠工,是典型的**廢公。於私,杜斟放下了二品侍郎的架子,不但親自給你這麼個五品不入流的傢伙端茶遞水,說話還那麼客氣,如果再不懂事,那就是不給人面子了。杜斟相信,他只要做得恭謙一些,秦有福必然得說出個一二三來。

果然,秦有福稍微整理了一下以後,開口說道:“想來杜大人聽見我跟劉黑子的對話,多少已經想明白了些道理了,不是我不願意說,只是有些東西下官還沒有想得透徹,正好跟杜大人探討一下。”秦有福知道,只有凡是留一線,把功勞多讓些出去,別人纔不會找自己的麻煩。再說了,反正秦有福是打算辭官了的,把這些功勞都讓出去又怎麼樣?這會多交好一些朝廷中的大員,將來自己當了老百姓,萬一碰上些不順心的,找人告狀都方便點。

一聽秦有福這話,杜斟哪有不明白的道理,心裡一邊誇秦有福上道、懂做人,嘴上一邊謙虛着:“秦大人哪裡話,本官雖然癡長几歲,但是長年勞於公務,對一些具體的事已經不那麼熟悉了,今天正好趁這個機會向秦大人討教兩招,也免得將來貽笑大方,讓人說成不上進的。”

“杜大人說笑了,下官何德何能,怎麼敢配得上杜大人討教二字,只不過是有些心得,拿出來請杜大人指點一番而已。”秦有福也算當了那麼久官了,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反正有一點肯定差不了,無論怎麼有本事,謙虛一點都是對的。

“好、好、好。”杜斟開心了,他知道秦有福是真打算將功勞讓出來了,當然滿口答應:“不敢說指點,秦大人有話但說無妨。”杜斟一邊說,一邊提醒自己要小心記下來,畢竟這東西已整理出來,可就是自己的功勞了。不對,不全是自己的,還得把星納大人和秦有福也算進來,這樣保險一些。

秦有福才懶得管杜斟是怎麼想的呢,剛纔那一番客套話都快把秦有福那點有限的底子給榨乾了,在讓他這麼文縐縐的說話,他都能鬱悶死。

“杜大人,想來您也知道,着機槍和燧發火銃是我爲了跟我岳父熊賜履打賭搞出來的東西,當時時間很緊,這些機槍什麼的又沒個準頭,只能靠大面積射擊才能起到效果,所以逼得我不的不想辦法在最短的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機槍來。一開始我也碰上了工部目前的問題:大家都在拼命的幹活,但是效率卻比較低。後來我偶爾發現,劉黑子父子兩個彼此協助,一個負責磨底板,一個負責固定槍管,兩個人的效率要比三個人還要高。後來我仔細想了一下,將整隻槍全部打散,按照用工時間和工匠們的特長安排每個人負責的部分,最後再安排兩個人專門負責裝配和調整。就比如說鋸槍管,如果每個工匠都獨立完成自己所裝配的機槍的槍管裁斷問題,那麼他就得一根一根槍管的量,鋸好了以後還得仔細打磨,保證長短一樣,這樣一來,就有可能出現有的工匠生產出來的槍的槍管長,有的工匠生產出來的槍管短,甚至同一個工匠生產出來的兩支槍的槍管都不一樣長。如果我們把這個活安排給一個人或者一個小組來幹,他們習慣了以後下手就有分寸得多,而且定好了尺寸,裁下來的槍管長度就會使一樣的,這樣一來,萬一用起來的時候有那個士兵把槍管損壞了一根,只要拿出備用的換上就行,這個就可以說是標準化。如果我們把這個標準化延伸出去,只要有加工的工具,我們甚至可以讓福建專門加工槍管,黑龍江有木頭,我們就在當地直接加工槍托,在甘肅加工底板。別看他們拿在手裡都沒有用,只要送到咱們工部來,工部自然就有一幫工匠們將這些東西組裝起來,這樣一來,生產效率是不是會提高很多,成本也會降下來呢?”秦有福先是給杜斟灌輸了標準化的問題。標準化可是未來最有效的工業生產和加工手段之一,現在如果能借這個機會推廣普及開來,受益的可不是一個兩個的。

“好”杜斟一直留心的聽着秦有福的話,別看道理簡單,但是若真能實施起來,那完成任務簡直是太簡單了。工部別的部隊,手上的匠戶是多的,到時候將加工的地區隔開些,就像秦有福說的那樣,給他來個天南地北的,一個地方只負責加工一種零件,就不用擔心武器流失的問題了。

“秦大人真是大才,你這個標準化的辦法一出來,今後我大清生產複雜急需的東西,就用不着各地府道縣將匠戶全都集中送到京城了,只這一項就能節約大量費用。”杜斟算是想明白了,原來皇上並不是把秦有福給發配下來的,的確是讓他來督造來了,就憑別人這麼一會功夫想出來的主意,就能省卻了多少麻煩?難怪別人能特立獨行,當上了這麼個莫名其妙的顧問。

“當然了,標準化的問題有一個需要非常小心的情況,就是度量衡的統一。若是我們生產大件的東西,不可能給每一處加工單位都發一個實物下去參照,即使是有實物,和可能會出現磨損或者磕着碰着的時候,萬一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各地所用的尺寸又有偏差,很可能就會出現大批產品不合格導致的浪費和時間上的損失,所以我們就必須給每個地方配發統一的衡量工具,保障大家使用的工具尺寸斤兩大小都是一樣的,這樣加工出來的東西纔會都是一樣的,不會有偏差。爲了保證衡量物品的統一,也爲了預防出現冷縮熱脹的情況,這些衡具最好是每個省準備一套用最不容易發上變化的東西打造的衡具,到時候下面的單位可以在他們認爲需要的時候或定期到各省的計量部門來校準。而各省的的計量衡器則定期進京到咱們工部來校準,這就可以保證標準化的事實了,也省得見面過來有什麼扯皮的事。”秦有福的這番話算是靈機一動瞎掰出來的,不過多少也些道理,至少對目前來說是對的。

杜斟是老工部了,他又這麼會不知道這間事情有多重要?其實這個辦法不是沒有實施,只是用途病沒有這麼廣泛。清朝一直使用白銀爲交易工具,爲了保證各地銀兩的重量恆定,朝廷在各省就發下去了母稱,主要是官府用來計算稅銀使用的,各地也可以參照校準斤兩。按照秦有福的說法,工部如果率先提出標準化問題,特別是根據工部的工作性質,無疑這個標準化將掌握在工部手中,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當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老夫多年來一直爲了此事糾結,今天秦大人一說,簡直是豁然開朗,想來今後都不至於無章可循了”杜斟感慨道。

杜斟這麼一說,秦有福突然覺得自己又犯錯誤了,按理來說自己應該是引導杜斟的,這麼說來說去就變成自己講起課來了?

“杜大人過謙了,下官也不過是有感而發,雕蟲小技,難登大雅之堂,若有什麼不是的,還請杜大人不吝賜教纔是。況且這也是在杜大人的啓發下想出來的,算不得下官的技巧。“秦有福連忙把事情推出去,他也想明白了,這樣的事情,除非杜斟這樣的工部大員來做,若是換成自己,康熙小皇帝搞不好就給當成耳邊風,直接忽視了。

“秦大人客氣,來、來、來,喝杯茶接着說。”杜斟雙手舉杯,敬酒一樣的敬了秦有福一杯茶水。這會是沒有酒吧,若是有酒,這個老學究說不上就得跟秦有福喝上兩杯。

秦有福的本意是想跟杜斟說一說裝配流水線的事的,可是不知怎麼的就冒出來了個標準化和零配件加工的東西來,想想如果工部有了這些,那個工部尚書應該不會找自己的麻煩了,裝配流水線的事還是先放在心裡,說不上那天還能用得上的,平湖市麼好東西都給了別人?指不定那天自己搞點什麼,裝配流水線的技術還能申請個專利說明的呢。想到這,秦有福自己就好笑,現在還是1670年,歐洲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子呢,談什麼專利權?有這個時間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回家寫摺子請辭,到時候帶着小丫頭遊山玩水的還是周遊列國就另說了,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些別人送的小鋪子是無論如何都要整理一下的,如果小皇帝不爲難自己,把那些小鋪子賣了以後搞幾間大的鋪子,到時候不管是開超市還是開銀行都行,反正只要有資本,幹什麼都好辦。一時間,秦有福東想西想的忘記了自己在幹什麼,連杜斟叫他都沒有聽見。

“秦大人?”杜斟提高了聲音。他突然覺得,這個秦有福是不是習慣性的走神想東西?想想自己當年讀書的時候,經常想到什麼就把一切都給忘記了,杜斟突然覺得秦有福很像從前的自己。

“哦……,哎呀,對不住,對不住,下官又走神了,要不杜大人,咱們今天就到這吧,你也知道,下官剛剛結婚,實在不忍心讓夫人一個人在家裡呆着。”秦有福醒過神來,連忙道歉,趁機提出告辭。反正下午講的這些東西已經足夠杜斟消化的了,他可不願意再去見星納。

杜斟也不願意秦有福去見星納,再說秦有福提出的這個告辭的藉口還真不好讓人拒絕,於是笑呵呵的將秦有福送出了工部。

工部的簽押房裡,兩名侍衛見秦有福出來了,跟杜斟打了個招呼跟了上去。倒讓杜斟又是一陣想不明白。

……

第95章 取道洪湖第92章 刺殺-4第三十四章第65章 邊緣人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79章 撤藩線路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33章 開府第126章 平妻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17章 剿匪會議第177章 聖旨下第52章 耍賴第97章 御賜筆洗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184章 大捷之後第十章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69章 標準化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十章第7章 不懂規矩第7章 不懂規矩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155章 康熙檢閱軍校-1第156章 秦府家宴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113章 岳陽城外第23章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第41章 備戰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80章 設計定策第27章 論功行賞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16章 攻打岳陽-2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38章 賭約第13章 摘帽了第48章 架橋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168章 秦府離京第72章 連鎖計劃第55章 秦有福大婚-1第80章 設計定策第96章 鐵索攔江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137章 軍校-2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126章 平妻第42章 準備好了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39章 離京第142章 忽悠康熙第38章 賭約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90章 刺殺—2第25章 獻策定計第132章 高手對局第76章 沼氣應用第171章 唱戲的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6章 時政建議第26章 除鰲拜第39章 離京第183章 完勝第30章 各有算計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8章 小常識挑大樑第16章 人民戰爭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109章 文廟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69章 標準化第68章 車間對話第25章 獻策定計第7章 不懂規矩第8章 小常識挑大樑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142章 忽悠康熙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3章 摘帽了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45章 羣豬飛奔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
第95章 取道洪湖第92章 刺殺-4第三十四章第65章 邊緣人第111章 誰都害怕第79章 撤藩線路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33章 開府第126章 平妻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17章 剿匪會議第177章 聖旨下第52章 耍賴第97章 御賜筆洗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184章 大捷之後第十章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69章 標準化第66章 最牛的五品官第十章第7章 不懂規矩第7章 不懂規矩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149章 玉蓉小產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155章 康熙檢閱軍校-1第156章 秦府家宴第128章 秦有福傻眼了第113章 岳陽城外第23章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第41章 備戰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80章 設計定策第27章 論功行賞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16章 攻打岳陽-2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38章 賭約第13章 摘帽了第48章 架橋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168章 秦府離京第72章 連鎖計劃第55章 秦有福大婚-1第80章 設計定策第96章 鐵索攔江第140章 秦有福的道路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137章 軍校-2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20章 禮學館瘋漢第44章 第一面白旗第126章 平妻第42章 準備好了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39章 離京第142章 忽悠康熙第38章 賭約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90章 刺殺—2第25章 獻策定計第132章 高手對局第76章 沼氣應用第171章 唱戲的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54章 謀劃倒秦第6章 時政建議第26章 除鰲拜第39章 離京第183章 完勝第30章 各有算計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8章 小常識挑大樑第16章 人民戰爭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109章 文廟第46章 第二面白旗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69章 標準化第68章 車間對話第25章 獻策定計第7章 不懂規矩第8章 小常識挑大樑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142章 忽悠康熙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3章 摘帽了第161章 朝會正名第45章 羣豬飛奔第54章 吳應熊的苦惱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