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意義和收穫

“熊卿家,此次秋操,有何感想啊?”康熙端坐在大帳之內,看着正站在帳內彙報工作(暨戰後總結))的熊賜履問道。

“臣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熊賜履躬身行禮:“此役不單檢驗了我八旗勁旅於攻防上之新戰法及技巧,也證實了皇上麾下能人百出。僅此役足以證明,我朝於御外患莫可抵擋,於治內亂雷霆萬鈞,跳樑小醜時日無多,只有束手就擒方爲上策,凡有膽敢忤逆吾皇者,猶如螳臂當車,待大軍所到之時,便是爾等粉身碎骨之日。”熊賜履的聲音慷慨激昂,如果不是大家都知道,誰都會以爲他是打了勝仗了。

大帳裡站着的要麼是朝中重臣,要麼是皇親國戚,當然了,還有三藩屬臣。論起學問,這些人中大多數學問可能不如熊賜履,但是他說的這番話是誰都聽得懂的。熊賜履的話一說完,像納蘭性德和索額圖這類的大臣都鼓起了腮幫憋紅了臉,三藩這邊的幾個人都把腦袋壓得更低,彷彿地上有什麼好東西似地。而那些地位相當有學識有限的蒙古王爺和幾個親王、郡王之類的毫不顧忌的笑了起來,大家還真沒見過有誰能把吃了敗仗說得這麼冠冕堂皇的。

康熙當然知道熊賜履的水平,可是他的這個說法並沒有錯,再說了,儘管這裡不是金鑾殿,但是隻要坐在了這裡,當着這麼多文臣武將和王公大臣的面,他這個當皇帝的當然不能追究什麼打賭的事情,他總不能跟那些傷亡的軍士家屬解釋,你們的親人並不是傷亡在戰場上的,而是因爲我手下的兩個大臣打賭,這才送了命。當皇帝的就是這樣,他的一言一行必須考慮場合和北京,作爲決策者,他說出來的東西就代表着國家的意志,所以平時說話辦事的時候必須小心翼翼,人前人後都得不斷提醒自己,千萬不能誰隨便發表意見。

“秦顧問,你以爲此次秋操意義如何?有何收穫?”康熙沒有計較大帳內那隨處可以聽見的笑聲,面無表情的問秦有福到。

秦有福老老實實的站出來施禮,開口說道:“臣的看法很簡單,這次秋操的意義重大,它首先體現了我們軍隊的服從意識,無論在任何困難和危險的情況下,我們的軍隊都能很好的服從國家的需要,我們的軍人都能非常堅決的執行上級下達的命令,甚至這個命令會需要他用生命爲代價,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軍人都能嚴格執行着上級下達的命令,這就說明,我們對部隊的控制是有力的,我們的軍人是忠誠的,有了這樣一支軍隊,我們就不需要考慮其它不可預料的因素,可以放開手腳對隊部進行調動,只要合理指揮,我們就可以用最小的代價去換取最大的戰果,這是第一。第二,我們不難從這次秋操的過程中看出,戰爭對指揮員對戰役戰術的指揮能力要求變得越來越嚴格,戰場上瞬息萬變,各種情況和中和因素很多,面對敵人,軍隊的指揮人員需要沉着冷靜、料敵先機,從個方面掌握敵人的各種情況,情報工作必須做在前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變不利爲有利,從敵人最軟弱的地方入手,狠狠的打擊敵人,最大限度的保證勝利。第三,這次秋操充分體現了先進武器應用的必要性和實用性,爲探索我們的軍隊改變武器裝備的使用情況,提高和更新武器運用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讓大家更直觀的認識到冷兵器和火器對抗時可能出現的不平衡狀態,爲我們軍隊全面裝備火器、改變傳統戰法奠定了基礎。第四,這次對對抗讓我們認識到過去那種單憑人數上的優勢和軍人勇敢來判斷戰爭勝負的觀念過時了,現在這種環境下,打仗一個憑的是智慧,頭腦清醒的指揮官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傷亡實現以少勝多的目的,在合適的地點用合適的手段將決定戰爭的勝敗。第五,這次秋操……。”秦有福說到這,突然停了下來,撓了撓頭:“第五就沒有了。”

第五不是沒有了,爲了這份戰後總結,秦有福搞了好幾天,他很清楚,這次的動靜鬧得大了,皇帝肯定得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好好表揚一下自己,到時候,少不得要讓自己搞一個戰後總結出來,如果不搞出一個有點分量的東西,豈不是顯得自己水平太低?所以費了不少功夫,秦有福才寫出了這個戰後總結,林林總總搞了八、九條,這裡面有自吹自擂的,也有當年聽新聞上年度報告裡節選的,當然了,也包括皇帝最喜歡聽到的關於三藩的問題,按秦有福的想法,可惜皇帝應該是在回京以後上朝時表揚一下自己,然後讓自己寫摺子將戰後總結遞上去的,根本沒想到這個小皇帝那麼迫不及待的就問這些問題。

別看秦有福東西是寫出來了,可是要全部背下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這裡面太多的東西都不是他自己的,再說了,秦有福也沒想到小皇帝要讓他當着大家的面說。至少,在他的摺子裡,對於三藩問題的東西是不合適擺出來說的。要知道,只要三位藩王沒有被定罪奪爵,憑秦有福的級別如果敢隨便議論幾位王爺,就連皇帝都沒有辦法包庇他。

於是,這次的彙報秦有福只能選擇一些可以說的說,幾條說下來,他自己也搞不清楚說到哪裡了,到了後面,秦有福發現再說下去搞不好就會說亂套了,乾脆來了一個“第五條沒有了”。

“第五條沒有了?”康熙聽得非常留意,他覺得秦有福這樣的總結纔是真正有意義的,不像熊賜履那樣,幾句話馬屁一拍,一點實際的東西都沒有。康熙發現,秦有福的分析的確非常有道理,而且切中要害,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份精心準備出來的東西,想到剛纔秦有福那麼順流的說到第五條,卻突然停了下來,冒出來了一句第五條沒有了,不用想就明白,肯定是有什麼不合適當衆說的。什麼叫務實?秦有福這樣的就叫務實!康熙心裡感慨着。

“既然第五條沒有了,秦卿家就說說這次秋操有些什麼收穫吧?”康熙不是秦有福,對收穫和意義的概念分得很清楚,要不提問的時候也不會把問題分成兩個了。

秦有福一聽這話蒙了,在他看來,自己剛纔的那個總結上已經涵蓋了這兩個問題,收穫和意義難道不是一樣的麼?秦有福的概念裡面,自己的總結已經夠詳細的了,如果再讓他細分,憑他的語文水平,實在是難爲他了。皇上的意思是不是問自己得了些什麼?秦有福心裡嘀咕着,一邊盤點到。

“要說收穫麼……”秦有福咬了咬牙,反正又不犯法,說出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臣是有收穫的。當初離京錢,臣問索額圖大人借了兩萬兩銀子,在京城幾個莊家開的盤口那裡賭臣能在此次秋操中勝過熊大人,目前看來,回京以後臣就能兌現二十幾萬兩銀子了。再說,按照臣跟熊大人的賭注,回京以後臣就能辦喜事了,這當然也是收穫之一。還有就是,臣這次能險勝熊大人,起碼證明臣還會打仗,不是草包一個,算起來這也是收穫。”秦有福說出這些的時候有點戰戰兢兢的,畢竟這些好像都有點不怎麼光彩,但是還真是就這麼回事。現在的問題是,接觸了這麼多次以後,秦有福發現這個康熙皇帝別看年紀不大,但絕對算得上心思縝密,誰知道自己說的這些東西會不會讓小皇帝不高興?

打了敗仗輸了賭注本來就讓熊賜履心裡非常不痛快了,雖說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是這些事可不是擺在明面上的東西,否則當兵的該怎麼看?感情你們兩個當官的不把我們當兵的當人看,用我們的命來打賭?所以不管在任何時候,在正式場合上,沒有一個人會說出這次秋操的緣由,當然了,這任何人不包括這個二百五的秦有福。

聽到秦有福居然把這麼嚴肅的秋操跟打賭聯繫了起來,還直指自己賭輸了女兒,是個草包指揮,熊賜履頓時腦袋裡嗡嗡的亂響,兩眼發直,手腳冰涼,只覺得一團熱氣從心口直往上衝,當時搖晃了兩下,一口鮮血噴了出來,直接倒在了地上,人事不省了。

康熙正感慨着:瞧瞧別人秦有福,立了那麼大的功勞,不但三藩、連蒙古王爺們都給嚇得不敢出聲了。一個能對這次秋操利弊分析得如此透徹的人,當朕問起有什麼收穫的時候,竟然拿打賭的事來搪塞,還把得名、得利、得女人的事說得那麼堂而皇之,整個裝出一副小人的嘴臉,向他這樣的人,若當真是如此這般的小人,爲什麼三番五次拒絕朕許以的高官厚祿,寧願當這個不入流的顧問?他難道不知道,只要他願意,名、利、女人根本就是異常輕鬆的事情,要名,還有什麼比給朕當侍講大臣來得更有名的?能給皇上經筵日講的哪一個不是當代大儒,就包括熊賜履,若不是有學問,憑他一個三品的漢官,何時輪到他帶兵打仗?只要秦有福答應當侍講大臣,還擔心找不到漂亮的女人麼?即便他不當官,就憑他確山的這份身家,找個大家閨秀也不是難的事情。若是說道錢財,那就更可笑了,明明他賭那幾萬兩銀子就是給朕看的,現在又拿出來給滿朝的文武大臣、王公貴族們看了,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個小人一樣。這叫什麼?這就是欲蓋彌彰,偏偏朕還得幫他掩飾一二,這個秦有福纔是真正的忠臣,朕可不能對不起他呀!康熙心裡想着,還沒等他迴應秦有福的話,熊賜履這邊就出了狀況了。

“快,傳太醫!”康熙是看熊賜履不順眼,但是並不討厭他,畢竟這個人是個有學問的,只是太耿直了些,書生味道太重了。這會看到熊賜履讓秦有福幾句話說得吐了血,一方面心裡佩服秦有福的心計,另一方面還得表現出他當皇帝的大度來。

“趕快把熊大人擡下去好生照料着,若是熊大人出了什麼事,當心朕問你們的罪!”太醫進來後,康熙吩咐着。

秦有福一看這個架勢也傻了眼了,他怎麼想得到,自己隨口說那麼兩句,居然把熊賜履給氣得吐了血。當時在戰場上自己說了那麼多東西怎麼就沒把他給氣死呢?這不管怎麼說,熊賜履當了那麼多年的官,如果自己當真把他給氣出好歹來,他的那些個朋友還不得整天找自己的麻煩?再說了,熊賜履都到了這個份上了,自己再打落水狗就沒什麼意思了,還是幫着求求情吧。

“皇上,這次秋操,雖然是我這方面防守成功,但是熊大人的指揮也是可圈可點的,我想,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做到熊大人這樣的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他本就是個文人,能親自披掛上陣就已經難能可貴,想了這會病倒了,跟這段時間的辛苦操勞不無關係,還請皇上對熊大人進行褒獎!”秦有福給熊賜履求着情。

索額圖一看秦有福站出來給熊賜履求情了,想想這次回京以後,熊賜履的女兒就得嫁給秦有福當小妾,聯繫到皇上對熊賜履的態度,估計皇上是不處罰熊賜履的,再說了,如果皇上連熊賜履都褒獎了,那麼秦有福打贏了這場仗,當然更要獎賞,這個時候,幫熊賜履說話就是幫秦有福說話,如果自己不站出來說幾句便宜話,那不是笨蛋麼?

“臣請皇上念熊大人一心爲國、以至積勞成疾,對熊大人進行褒獎。”索額圖站了出來。

“臣複議!”納蘭明珠也不傻,當時就跟着站了出來,

接下來的是就順理成章了。大臣們都求康熙皇帝獎賞熊賜履。

……

第17章 剿匪會議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119章 回京第92章 刺殺-4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179章 談判-2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179章 談判-2第23章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第183章 完勝第170章 誥命儀仗第167章 丁憂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94章 領兵出征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74章 對抗第38章 賭約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55章 秦有福大婚-1第77章 被岳父告了第93章 尋死覓活第17章 剿匪會議第十章第84章 進宮見駕第105章 戰局第110章 意料之外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73章 出售產業第53章 皇帝當大媒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52章 耍賴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26章 平妻第139章 辦學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177章 聖旨下第67章 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率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72章 連鎖計劃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三十四章第26章 除鰲拜第142章 忽悠康熙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3章 摘帽了第47章 跟皇帝要賬第177章 聖旨下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29章 秦有福的新宅子第48章 架橋第70章 研究辭職第139章 辦學第157章 無根冬青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43章 大帳見駕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14章 釣魚第157章 無根冬青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36章 日講第21章 初見康熙第24章 秦先生大才第11章 救縣令第25章 獻策定計第58章 君臣對話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79章 撤藩線路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41章 備戰第29章 秦有福的新宅子第19章 防微杜漸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47章 跟皇帝要賬第52章 耍賴第19章 防微杜漸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89章 刺殺-1第96章 鐵索攔江第137章 軍校-2第38章 賭約第9章 確山危機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76章 沼氣應用第27章 論功行賞第121章 賭一把
第17章 剿匪會議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119章 回京第92章 刺殺-4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179章 談判-2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179章 談判-2第23章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第183章 完勝第170章 誥命儀仗第167章 丁憂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94章 領兵出征第45章 羣豬飛奔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74章 對抗第38章 賭約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55章 秦有福大婚-1第77章 被岳父告了第93章 尋死覓活第17章 剿匪會議第十章第84章 進宮見駕第105章 戰局第110章 意料之外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73章 出售產業第53章 皇帝當大媒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52章 耍賴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26章 平妻第139章 辦學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177章 聖旨下第67章 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率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72章 連鎖計劃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189章 無心之舉第三十四章第26章 除鰲拜第142章 忽悠康熙第118章 準備回京第88章 輿論的威力第13章 摘帽了第47章 跟皇帝要賬第177章 聖旨下第175章 老謀深算姚啓聖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29章 秦有福的新宅子第48章 架橋第70章 研究辭職第139章 辦學第157章 無根冬青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43章 大帳見駕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131章 無力反抗第114章 釣魚第157章 無根冬青第14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36章 日講第21章 初見康熙第24章 秦先生大才第11章 救縣令第25章 獻策定計第58章 君臣對話第166章 玉蓉之死第79章 撤藩線路第185章 雙喜臨門第41章 備戰第29章 秦有福的新宅子第19章 防微杜漸第56章 秦有福大婚-2第47章 跟皇帝要賬第52章 耍賴第19章 防微杜漸第124章 軍民同樂第81章 想到一塊去了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89章 刺殺-1第96章 鐵索攔江第137章 軍校-2第38章 賭約第9章 確山危機第186章 招安臺灣第76章 沼氣應用第27章 論功行賞第121章 賭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