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挖空心思的杜開山

只是不管日本陸海軍派出的是什麼樣的奇葩軍艦,但是在沒有一艘軍艦的抗聯面前,海軍出動的戰列艦、重巡洋艦、老式裝甲巡洋艦各一艘,以及兩艘輕巡洋艦,十五艘驅逐艦,外加兩艘被日本海軍定位爲航空母艦,但實際上還是隻能幹原來的老本行戰列艦工作的航空戰列艦,依舊相當的強大。

在這些軍艦強大的炮火掩護之下,龐大的陸海軍船隊各運輸一個師團的兵力,並海軍一個特別陸戰隊外加一個兩棲坦克聯隊,在祁口方向實施強行登陸。以配合晉東南戰場的日軍,對整個河北南部作戰的幾十萬抗聯部隊實施合圍。

而面對日軍即將展開的大規模登陸行動,奉命坐鎮津浦線指揮反登陸作戰的杜開山,卻是相當的沉穩。他手中的加農炮羣,雖說射程遠、威力大,是自己手中所有配備火炮之中威力最大的,但畢竟是地面普通陸軍支援火炮,口徑和射程在哪裡擺着那。

用一百五十、一百七十毫米加農炮,別說去與三百五十六毫米,甚至口徑更大的艦炮對抗,就是與那艘老式裝甲巡洋艦的四門二百零三毫米艦炮都拼不過的。人家在自己的最大射程之外,就可以死死的壓制住自己。

要是真那麼的做了,除了換了一句勇氣可嘉之外,恐怕更多的人會認爲自己是一個特大傻瓜。更何況要是這些加農炮羣被打光了,讓日本登陸師團深入內地切斷津浦鐵路,一號第一個就饒不了自己。

要知道在航空兵不可能長時間抽調大批飛機,專注於一個作戰方向的情況之下。這些遠程加農炮的炮彈雖說不多,但是卻是反登陸作戰最重要的火力支援手段。要是打光了,單憑那些榴彈炮,怎麼對付日軍的大批艦艇?

在祁口設防的時候,杜開山沒有那麼多的本錢,沿着祁口海岸線構築層層疊疊的鋼筋混凝土工事,更無法建造異常堅固的防禦體系。在南線戰事正濃的時候,他甚至沒有足夠的兵力實施梯形大縱深防禦。

唯一能做的除了設置一批野戰工事羣,採取前面除了少量的警戒部隊之外,儘可能的少擺部隊,以免被日軍艦炮火力一點點的給消耗掉。放棄與敵爭奪灘頭陣地,與日軍登陸部隊在其艦炮火力射程之內死打硬拼。

而將其引誘到艦炮射程之外,在集中手中的裝甲集羣與敵決戰。並在整個祁口正面,儘可能多的設置假目標、假工事羣,以分散日軍第一波登陸壓力的計劃之外。就是儘可能的利用戰術上的苦心安排,來彌補火力上絕對的劣勢。

所以他將開火的目標定在那些登陸艦,以及事無忌憚抵進射擊的驅逐艦上。他不怕被日軍步兵登陸,他的火箭炮羣早就已經將整個祁口海岸線,直至縱深十餘公里範圍之內,都已經標定好了標尺。只要日軍登陸集結,火箭炮羣會首先好好的招待他們一番的。

而就在他身後津浦線上,已經做好出擊準備的兩個裝甲師,外加兩個步兵師也會讓登陸的日軍好好的喝上一壺。所以他並不擔心日軍的登陸部隊,會給自己帶來多少威脅。同樣那些輕型驅逐艦和海防艦,雖說可以抵進射擊,對他的防禦體系還是有相當大的威脅。

手中還有兩個團加農炮羣的他,對於這些只有中口徑艦炮,以及沒有多少裝甲防護的中型艦艇會給自己帶來威脅,杜開山還真的不怎麼在乎。他認爲自己手中射程足足二十多公里的加農炮羣,完全可以對付這些驅逐艦。

但是對於前次展現了極大威力的,日本海軍那些在他望遠鏡之中猶如小山一樣的戰列艦,以及這些艦艇上裝備的一炮下去地動山搖,一座小山都可以瞬間夷爲平地的大口徑艦炮,他卻是相當忌諱。

這些在他手中加農炮射程之外開火的大口徑艦炮,不是他手中射程最遠也不過二十多公里的加農炮可以相比的。所以他要穩一穩,等到他的水雷陣發揮作用之後,至少讓日軍的大型艦艇不能事無忌憚在開火在全部開火。如果日軍第一波登陸部隊搶先登陸,並有向縱深發展的趨勢,那就用可以打了就跑的火箭炮羣對付他們。

至於日本艦艇會不會進入他的水雷陣,已經有了一定計劃的杜開山心中還是有數的。他們如果不去,那就想辦法趕他們進入。爲了對抗日軍的登陸行動,杜開山也算是挖空心思了。各種能想象到,想象不到的辦法他都想到了。

就在日軍大中型艦艇羣在祁口外海下錨,不斷的向灘頭陣地抗聯設置的假目標,以及僅有可憐的防禦部隊盡情的宣泄炮火,將那些由泥土、木頭搭建的假坦克、假工事一個個炸上天,將交通壕以及火力點夷爲平地。第一波登陸部隊,已經與抗聯一線的一個團展開激戰。

搭載登陸作戰第二波步兵的大發、中發、小發登陸艇,則正在忙着將裝載的步兵運輸上岸。可以直接搶灘的二型輸送艦,正打開艦首的跳板,將陸軍的火炮、坦克,以及成建制的日軍步兵中隊一個個送上岸。

海軍的特二式、特三式內火艇,也就是水陸兩棲坦克從一型輸送艦完成卸載之後,開動馬力撥開全速向海岸前進。剛剛服役的特四型內火艇,則搭載着海軍特別陸戰隊,也正在全力的搶灘登岸。

第三波登陸部隊,則正在運輸船、登陸艦,與登陸艇之間轉換。後面的運輸艦,也不斷的將物資轉送到二式登陸艦上,準備爲已經登陸日軍提供補給的時候。一個突然意外出現的小小插曲,卻將日本海軍整個陣型給打亂了。

在八架P四零戰鬥機掩護下的,以低空突襲的戰術,撕開日本海軍航空兵封鎖線,突然出現的十餘架抗聯布倫海姆式轟炸機以及SBD轟炸機,讓之前還耀武揚威的日本海軍艦艇編隊立即陷入一片混亂。原來還在耀武揚威的大口徑艦炮,全部停止了發射。

沒辦法在今年二月十七日爆發的克魯特島海空大戰之中,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中部重要基地,也是聯合艦隊司令部所在地,遭遇到了美軍的大規模空襲。至二月二十二日美軍佔領全部馬紹爾羣島爲止,一場激烈的海空大戰下來,日軍損失極其慘重。

日本海軍在特魯克被擊沉艦船達到了二十萬噸,被擊落飛機達到了二百餘架。其在中太平洋的海空力量,幾乎損失餘燼。就連聯合艦隊司令部,都被趕出了被稱之爲日本珍珠港的克魯特島。

被炸怕了日本海軍,已經將防空作爲第一要務。所以儘管抗聯出動的飛機不多,但在太平洋被炸的心有餘悸的日本海軍艦艇,立即嚴格按照防空教程迅速的展開。所有的艦艇高射炮火,不斷的向空中開火的同時,幾乎所有的大型艦艇,以及護航的反潛艦艇和防空驅逐艦,都不斷的在做着防空機動。

只是讓日本海軍感覺到很意外的是,抗聯這十幾架轟炸機,只是匆忙的在編隊頭上丟下十幾枚航空炸彈,只炸傷了一艘一式輸送艦,以及命中八雲號一枚五十公斤炸彈之後便匆匆的飛走。

這十幾架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沒有擊沉一艘日軍艦艇的轟炸機,就好像專門警告日本海軍,老子沒有雖說沒有海軍,可老子還有空軍。你們這幫王八蛋,也別太過於張揚了,老子不是沒有對付你們的辦法。

儘管天上的敵人,沒有日本海軍造成任何太大的損失。但海面上的日本海軍艦隊,卻是自己搞出了事情。擔任火力支援的山城號戰列艦,在進行防空機動,以躲避抗聯偷襲轟炸機的時候,突然艦艇的腰部發生連續劇烈的爆炸。

隨着幾聲巨響,這艘一九一五年下水,幾經改裝之後滿載排水量達到三萬九千噸的鉅艦幾乎被攔腰炸斷。連聲招呼都沒有打,更沒有給其他日軍艦艇任何救援的時間,以極快的速度沉入渤海灣。

還沒有等其他海軍艦艇反應過來,同樣正在進行機動的兩艘航空戰列艦中的日向號,也幾乎在同一時間中了標。艦首接連觸發的兩枚錨雷,將整個艦首徹底的炸掉。本身在改裝之後,就顯得有些頭重腳輕的這艘怪物,在艦首被整個炸掉之後,再也無法保持平衡,大頭朝下一頭扎進了海里面。

抗聯仿造的這款蘇制M二六錨雷,秉承着蘇制武器的一貫風格,裝藥之量大遠超過一般國家的水雷。一枚雖說炸不掉一艘戰列艦,但是連續觸發幾枚,那可就不是一般艦艇能夠承受得起的了。

這兩艘日本戰列艦,接連被命中了幾枚錨雷,連個反應時間都沒有給日本海軍留下。甚至兩艘戰列艦加在一起幾百名的艦員,能夠逃生的都不多。大多數跟着他們的艦艇,一起沉入了渤海灣。

而那艘大頭朝下沉入海中的日向號航空戰列艦,因爲這一帶的水深只有二三十米,其龐大的,長達二百多米的艦身,使得艦尾豎立在海面上。山城號戰列艦高樓大廈一樣的艦橋,也有一部分露在海面上告訴自己曾經來過。

另外一艘航空戰列艦伊勢號,也在轉向之中被一枚磁性水雷命中。好在與被炸沉的兩個同僚相比,這位老兄中雷的部位是靠後面一些的機庫下面。雖說也身受重傷、航速大幅度降低,但好在沒有喪失航行能力,更沒有被擊沉。

而倒黴的不僅僅是這三艘戰列艦,爲其擔任防空掩護的八雲號裝甲巡洋艦,以及三艘驅逐艦、一艘海防艦,外加一艘驅潛艇也布其後塵被水雷給炸沉。甚至那艘身小力薄的驅潛艇,被一枚仿蘇制M二六錨雷巨大的威力,甚至炸的離開水面幾米高。

短短的幾分鐘就損失了這麼多的軍艦,讓所有參戰的日本海軍艦長們目瞪口呆。海面上到處都是被炸沉的軍艦殘骸,以及漂浮在海面上的水兵。那艘大頭朝下沉下去,還沒有徹底沉入海水中的日向號航空戰列艦,高高翹起的艦尾與山城號暴露在水面上的高大艦橋一樣,則成了方圓幾公里海面上自明顯標誌。

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登陸作戰準備第一百六十八章 急紅眼的大本營第二百三十八章 最壞的打算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奈的航空兵第二百二十三章 無奈的戰術調整第三百九十五章 老子當年也造過飛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 下(3)第一百四十六章 戰術與打法的不同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法說出的原因第一百零六章 佐佐木到一的決定第二百九十七章 難以爲繼第三百七十四章 苦口婆心第五十一章 震 撼第四十一章 發現目標第五十三章 傲氣的來源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賀搞不懂的日軍傘兵第一百四十章 最終人選第三百三十八章 國之利器第二百五十章不能在重演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下(7)第一百八十九章 值不值得第四十四章 殺紅了眼第一百四十七章 必須要付出的代價第三百二十九章 爲戰後做準備第八十九章 是我忽略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終究還是慢了一步第六十九章 按住脈搏的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 下(3)第一百六十七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4)第三百四十八章 田中新一的答覆第九十七章 到此爲止第二百七十七章 要主動出擊第一百四十六章 進退維谷第一百七十四章 儘量想到前邊第一百零三章 餘波之再交換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只是一個引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改變路線第四百零六章 轟炸目標的選擇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相徑庭的楊震第九十一章 爲誰而戰(2)第二百五十章 首戰第一百零二章 餘波之再算計第三百四十七章 示威第二百二十六章 暫停攻擊第九十章 下一步戰局發展的可能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手亦是輸第二百九十一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三百八十六章 參謀們的野心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要瘋了的土肥原第二百九十八章 差距決定命運第二百零二章 圖窮匕見第257章 要遵守科學規律第二百三十七章 形勢突變第二章史上最黴的穿越(2)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下(6)第六十一章 處置第四百零三章 底氣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詳的前兆第四百四十四章 向西疾進第九十五章 小分隊第三十二章 總算可以勉強喘口氣第一百五十一章 面和心不合的僞蒙軍第一百五十章 損失和代價第四章史上最黴的穿越(4)第260章 現實的美國人第四十三章 隱憂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與難題第三百零八章 魚也要、熊掌也要第一百零九章 更要成爲動力第二百五十七章 政委的擔憂第三百八十八章 能買到飛機的原因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 (2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醒第一百八十二章 吉本貞一的警告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三百零六章 詭異的日軍援軍第一百五十章 楊繼財的麻煩第三十八章 軍中無戲言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你放在這裡的原因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奈的航空兵第三百七十六章 他們也有熱血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一百零九章 日落冀中(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六十七章 王光宇的幻覺第四百三十四章 趕他們跳湖第二百八十章 最好的反坦克武器第二百七十一章 無所謂第二百二十二章 採取一切手段第三百三十三章 更加慎重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三章 整訓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許跑掉一個人第六十一章 兩個人之間的戰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夯實的基礎第四百五十七章 國崎登的猶豫第三百零二章 新戰法第二百二十三章 嗅覺靈敏的蘇聯人
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登陸作戰準備第一百六十八章 急紅眼的大本營第二百三十八章 最壞的打算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奈的航空兵第二百二十三章 無奈的戰術調整第三百九十五章 老子當年也造過飛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 下(3)第一百四十六章 戰術與打法的不同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法說出的原因第一百零六章 佐佐木到一的決定第二百九十七章 難以爲繼第三百七十四章 苦口婆心第五十一章 震 撼第四十一章 發現目標第五十三章 傲氣的來源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賀搞不懂的日軍傘兵第一百四十章 最終人選第三百三十八章 國之利器第二百五十章不能在重演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下(7)第一百八十九章 值不值得第四十四章 殺紅了眼第一百四十七章 必須要付出的代價第三百二十九章 爲戰後做準備第八十九章 是我忽略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終究還是慢了一步第六十九章 按住脈搏的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 下(3)第一百六十七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4)第三百四十八章 田中新一的答覆第九十七章 到此爲止第二百七十七章 要主動出擊第一百四十六章 進退維谷第一百七十四章 儘量想到前邊第一百零三章 餘波之再交換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只是一個引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改變路線第四百零六章 轟炸目標的選擇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相徑庭的楊震第九十一章 爲誰而戰(2)第二百五十章 首戰第一百零二章 餘波之再算計第三百四十七章 示威第二百二十六章 暫停攻擊第九十章 下一步戰局發展的可能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手亦是輸第二百九十一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三百八十六章 參謀們的野心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要瘋了的土肥原第二百九十八章 差距決定命運第二百零二章 圖窮匕見第257章 要遵守科學規律第二百三十七章 形勢突變第二章史上最黴的穿越(2)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下(6)第六十一章 處置第四百零三章 底氣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詳的前兆第四百四十四章 向西疾進第九十五章 小分隊第三十二章 總算可以勉強喘口氣第一百五十一章 面和心不合的僞蒙軍第一百五十章 損失和代價第四章史上最黴的穿越(4)第260章 現實的美國人第四十三章 隱憂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與難題第三百零八章 魚也要、熊掌也要第一百零九章 更要成爲動力第二百五十七章 政委的擔憂第三百八十八章 能買到飛機的原因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 (2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醒第一百八十二章 吉本貞一的警告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三百零六章 詭異的日軍援軍第一百五十章 楊繼財的麻煩第三十八章 軍中無戲言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你放在這裡的原因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奈的航空兵第三百七十六章 他們也有熱血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一百零九章 日落冀中(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六十七章 王光宇的幻覺第四百三十四章 趕他們跳湖第二百八十章 最好的反坦克武器第二百七十一章 無所謂第二百二十二章 採取一切手段第三百三十三章 更加慎重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三章 整訓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許跑掉一個人第六十一章 兩個人之間的戰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夯實的基礎第四百五十七章 國崎登的猶豫第三百零二章 新戰法第二百二十三章 嗅覺靈敏的蘇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