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要面子的大本營

作爲抗聯第一任裝甲兵司令員,也是唯一一任的裝甲兵司令員。現在的陳翰章對於坦克的向心突擊戰術,以及大縱深的穿插戰術,可謂已經異常的熟練。對於坦克部隊各種戰術運用,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至於眼下被內山英太郎分散使用日軍的獨立戰車第四旅團,雖說裝備了日軍的新式坦克,但他還真的沒有太看在眼裡。日軍採取坦克集羣突擊他尚且不怕,現在內山英太郎中將自己將這個戰車旅團分散開使用,他就更沒有放在眼裡。

在陳翰章看來,自己眼下投入的坦克數量多於日軍近兩倍。而且在性能上,也遠遠的超過日軍坦克性能。即便是輕型的M三坦克面對日軍新式坦克,也未必沒有一戰的實力。再加上自己是集中對分散,以及部隊已經形成的相當默契步坦戰術。面對獨立戰車第四旅團,陳翰章以及參戰部隊,可以說相當的信心滿滿。

只是他卻沒有想到這次以坦克爲先導的兩翼快速包抄,進展卻是遠沒有想象般快速。關鍵的問題卻恰恰不是出在步兵身上,而是出在了被陳翰章寄於了很大希望的坦克部隊上,這無疑是當初的陳翰章沒有預料到的。

對於抗聯的坦克大縱深穿插,以及以坦克爲先導的向心攻擊戰術,吃了無數次大虧的日軍,這次可謂是下足了功力應對抗聯的坦克集羣。不僅在右翼與德州戰場之間,部署了大量反坦克炮以及步兵反坦克武器,組成的大縱深防禦陣地。

還將戰車獨立第四旅團,僅有的未被分散配備的部隊都集中部署在了右翼。在右翼以部分坦克兵力爲核心,組成了一個極其堅固的反坦克防禦體系。在面對着抗聯梯形配備的反坦克火炮陣地,以及輕重結合的反坦克火力層次,以坦克引導步兵攻擊失敗後。

日軍是現學現賣,有模有樣的在自己側翼也構築了類似的陣地。只是日軍缺乏抗聯的那種性能優異的加農炮,只能以八八式高射炮代替。而且日軍在此次作戰之中,也第一次將自己的反坦克火箭筒投入到了戰場上。

自去年開始無論是在東北還是在關內戰場上,多次吃了抗聯坦克大虧的日軍,很是下了一番苦心研製反坦克武器。只是在自身技術儲備不足的情況之下,只能向自己的盟友德國人求援。

不僅引進了德軍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使得日軍終於有了一款性能基本滿足要求,可以說是總算能給抗聯坦克造成威脅的反坦克炮不說。還引進了一批德軍剛剛開發,也是在去年才大規模開始裝備的鐵拳反坦克火箭筒。

只不過這種火箭筒的圖紙抵達後,日軍高層對這款步兵反坦克武器是否裝備,卻一直心生顧慮。一些激進的軍官,擔心這種武器裝備後,會使得在與海軍爭奪資源戰之中落了下風,影響到坦克的生產。

結果打了幾個月的嘴仗,最終在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的強烈要求之下,四三年底纔在開始在奉天兵工廠與小倉兵工廠量產。此次會戰第一階段,也沒有能夠趕得上。此次參戰的日軍各個師團之中,也只有一百師團與預定實施登陸作戰的第九師團裝備。

原本七十二師團,也在第一批裝備的序列之中。但大本營擔心這種新式武器落到中國人的手中,會影響到後續坦克部隊的投入。所以只給一百師團,以及預定實施登陸作戰的兩個師團,每一個師團配發了九十門,作爲步兵反坦克武器使用。

這個一百師團不僅裝備了九十門反坦克火箭筒,還裝備了日軍開發的另外一種步兵反坦克武器,比較復古的反坦克槍榴彈。一百師團利用這些反坦克武器,在反坦克炮數量不足的情況之下,在最關鍵的右翼設置了一道防禦陣地。

其實對於日軍大本營的決定,無論是關東軍還是中國派遣軍,都認爲大本營是在抽風。支那的所謂抗聯部隊,早就裝備了類似的武器,也早就投入到了戰場上使用,日軍也有一定的繳獲。放着威力相當不錯的戰利品不用,非得捨近求遠的跑去求德國人。

還限制了在部隊的中的配發,只給了幾個師團的配備數量,這不是抽風還能是什麼?人家都已經大量的裝備,並早就在實戰之中使用,自己卻在這裡閉門自欺欺人。還怕大量落到中國軍隊手中?人家早就裝備了類似的好嗎?

其實不管日軍大本營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下面的人心裡大致也都明白真正的原因所在。一句話,就是抗聯使用的這種武器,是帝國眼中最卑劣的支那人開發和研製的。讓先進的帝國,去仿製一款落後、愚昧的支那人研發的武器,大本營實在放不下這個面子。

雖說承受着一線指揮官的巨大壓力,但大本營依舊死要面子的寧肯捨近求遠的去找自己的盟友德國人,也不肯放着現成的優秀武器去仿製。對於大本營來說,下面的部隊使用繳獲的武器,是下面部隊的自身行爲。帝國陸軍的臉面很重要,這個絕對是不能丟的。

儘管他們的友軍日本海軍,早就已經開始使用打撈的中國海軍艦艇。但是對於陸軍來說,怎麼做那是海軍的事情。拿着一款支那人研發的武器,作爲帝國陸軍的制式裝備,那是想也不要想的,更是絕對不能做的。

只是不管下面的非議有多少,但目前日軍總算有了一款,適合步兵裝備的新式反坦克武器。至少一百師團,是有了可以部分彌補反坦克炮數量不足的輕便武器。至於那款槍射反坦克榴彈,所有的日軍各級軍官都不約而同忽視了。

不僅這個一百師團配備了新式的反坦克火箭筒,其配備在右翼的兩個戰車中隊,還是在三式坦克原有的基礎上做了一定改進的型號。防護力雖說並未有任何的增加,但是火力卻超過了原有的五十毫米坦克炮。

原本這款編號爲三式的日軍最新式坦克,雖說在抗聯的反坦克部隊面前損失慘重。但是這種目前日軍唯一能夠與抗聯裝備的主戰坦克,勉強能夠抗衡的坦克。其配備的五十毫米坦克炮,儘管一如既往的缺乏性能優良的被帽穿甲彈,只能使用普通的鋼芯穿甲彈,但是整體上的射程和威力還是很優秀的。

其五十毫米厚的正面裝甲,也是日軍所有坦克之中最厚實的一個。日軍投入的這款坦克,是日軍裝備的所有坦克之中,第一個能與抗聯部分坦克,在火力和裝甲防護力上勉強抗衡的型號。

與陳翰章在右翼實施包抄的裝甲集羣,第一輪打響的日軍兩個坦克中隊,所屬的坦克不僅僅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與抗聯坦克抗衡的三式坦克。而且是整個日軍本就不多的坦克部隊之中,眼下唯一裝備了七十五毫米坦克炮的三式改進型坦克兩個中隊。

三式坦克是日軍爲了應對抗聯坦克威脅,以及爲了在戰局越來越不利的情況之下,爲了所謂的國土防禦作戰開發的,從試製到定型都很倉促。不過到底因爲日本工業基礎還算不錯的老底子尚在,研製的這款坦克也算中規中矩,其裝甲厚度和機動性都很不錯的。

如果說日軍在第一階段會戰之中,投入的一式改型坦克,是日軍目前主要生產和製造的坦克的話。那麼這款剛剛列裝部隊的坦克,則是日軍最新型號的坦克。只是這種坦克在此戰之前不就纔開始進行生產,而且在抗聯的轟炸干擾之下,使得這種坦克的產量並不高。

在還要生產結構更簡單一些,被大本營認爲效費比更高一些的一式改型的情況之下,在資源的爭奪之下,處於弱勢一些的這款坦克,到眼下爲止只有不到三百輛的總產量,遠遠的無法滿足需要。

目前整個日本陸軍所屬坦克部隊之中,只有此次投入作戰的獨立戰車第二、第四旅團才換裝。其餘新組建的坦克部隊,包括此戰之前日軍調集到華北戰場的坦克部隊,還是以一式或是一式改型坦克爲主。

當然之前抗聯遭遇過的一式改型坦克,對於日軍來說也是一款先進的坦克。這種三式坦克,實際上就是在一式改型的基礎上,增強了部分的裝甲防護力,以及換裝了馬力略大一些的改進型。其他的行走結構一類的東西,因爲時間的緊張基本上還是照搬的一式改型坦克。

只是這款坦克雖說是日軍最新式的坦克,可坦克炮因爲時間的關係來不及研製,只能使用一式改型坦克使用的五十毫米坦克炮。對於這款坦克絕大部分性能,尤其是不錯的機動性和日本陸軍所有坦克之中,性能最好的防護性,日本陸軍上下還是相當滿意的。

唯一不滿意就是認爲支那人除了輕型坦克之外,中型坦克火炮的口徑都在七十毫米以上。三式坦克配備的五十毫米火炮,儘管已經是日本陸軍坦克炮之中威力最大的一款。但是與敵軍相比,在威力和射程上還是差很多。

對於飽受抗聯七十五毫米左右口徑坦克炮蹂躪,很是感覺到自己丟人,同時也實實在在的感受到,抗聯中口徑坦克炮威力的日本陸軍一線指揮官來說,都堅持認爲五十毫米坦克炮的威力還是有些偏小。

畢竟對於一款武器來說,一線指揮官的感受是最直接的。所以作爲這款坦克第一個部署對象的華北戰場,在兩個戰車旅團抵達之後,雖說大的改動不可能,但還是想盡辦法做了一定的改變。

不過儘管日本陸軍對火力還有些不滿意,但一款新的坦克炮研發是需要時間,一款武器的研製,也不是胡攪蠻纏就能搞出來的。在早先沒有預研的情況之下,短時間之內拿出來一款坦克炮基本上沒有可能。日本人的技術力量,與他們的盟友相比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

可蠻幹已經蔚然成風的日本陸軍,卻偏偏就喜歡這麼做。威力巨大的戰車炮,短時間研製不出來這不要緊,可以想辦法替代嘛。雖說眼下被陸軍當成最優秀的反坦克炮使用的八八式高炮,怎麼該都塞不進去坦克炮塔中,不是還有別的武器可以選擇嗎?

第二百七十八章 過於穩重了第九十章 這次發大發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坦克大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要把我架在火上烤第四百五十九章 很光火的苗致和第二百零七章 楊震也有坑人的時候第二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三百四十九章 對關東軍的最終要求第一百二十九章 虛僞的美國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豫中之戰(一)第四十三章 冀中之戰(三)第五十七章 脫困第四百零四章 王德耀的打算第一百零九章 開溜的二十九師團第十七章 計劃(2)第一百一十七章 借力打力而已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震南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蘇聯人的交換條件第二百一十八章 捅他一傢伙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觀感第七十五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戰術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響第六十七章 瞬息萬變的戰局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線撤退的第三軍第三百二十三章 事後餘波之爭吵第四十五章 處 置第二百一十七章 獵殺是需要耐性的第四百二十四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三百五十六章 給我兩天時間第三百七十章 漫天要價第一百五十四章 只用火力和他們說話第三百一十八章 賭一把第一百一十章 餘波之最後餘波第三百一十四章 焦頭爛額的澤田茂第四百二十五章 名譽之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麻煩第二百九十七章 壓力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突破城牆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四百一十章 並非最佳時機第三百零一章 狼性第六十章 無後坐力炮的威力第七十一章 我們應該服從命令第二百五十四章 僞鈔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三百四十四章 手伸出去更合算第七章 兩頭冒尖的刺頭部隊第二百二十七章 代司令的叮囑第六十九章 按住脈搏的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力量倍增器第一百零七章 備戰(1)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三百六十章 狗急跳牆的日軍第二百五十章不能在重演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警訊第一百一十八章 談判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三十二章 毀滅 (4)第三百二十九章 改變路線第一百四十七章 必須要付出的代價第一百零七章 餘波中的餘波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三百七十九章 熊大縝的雙簧第三百三十一章 軍長最擔心的事第七十三章 十一師團的夢魘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軍的新戰法第二十二章 第八師團的新戰術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不信第七十一章 奇襲葦河(2)第四百四十二章 對他就這麼有信心?第九十八章餘波中的對等報復第三百零二章 戰局如棋盤第二十三章 行動(3)第一百八十章 血肉雙城(一)第六十七章 心懷各異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三百二十一章勸降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章 旅順危機第二百二十七章救援(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二十三師團的烏龜戰術第三百六十六章失落的楊震第二百九十八章 血色本溪湖(三)第四百八十八章寶劍鋒從磨礪出第四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三百九十九章 走極端的轉變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四百八十二章 漏洞百出的夜間攔截空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轟炸前的準備第一百零二章 餘波之再算計第三百一十三章 防着這個傢伙第五百二十二章要從兩面來看第二百四十四章 時候未到第一百八十五章 劉長順第二百四十七章 伏擊戰(三)第三百四十章 解了燃眉之急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場上的兩個意外
第二百七十八章 過於穩重了第九十章 這次發大發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坦克大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要把我架在火上烤第四百五十九章 很光火的苗致和第二百零七章 楊震也有坑人的時候第二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三百四十九章 對關東軍的最終要求第一百二十九章 虛僞的美國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豫中之戰(一)第四十三章 冀中之戰(三)第五十七章 脫困第四百零四章 王德耀的打算第一百零九章 開溜的二十九師團第十七章 計劃(2)第一百一十七章 借力打力而已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震南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蘇聯人的交換條件第二百一十八章 捅他一傢伙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觀感第七十五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戰術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響第六十七章 瞬息萬變的戰局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線撤退的第三軍第三百二十三章 事後餘波之爭吵第四十五章 處 置第二百一十七章 獵殺是需要耐性的第四百二十四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三百五十六章 給我兩天時間第三百七十章 漫天要價第一百五十四章 只用火力和他們說話第三百一十八章 賭一把第一百一十章 餘波之最後餘波第三百一十四章 焦頭爛額的澤田茂第四百二十五章 名譽之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麻煩第二百九十七章 壓力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突破城牆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四百一十章 並非最佳時機第三百零一章 狼性第六十章 無後坐力炮的威力第七十一章 我們應該服從命令第二百五十四章 僞鈔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三百四十四章 手伸出去更合算第七章 兩頭冒尖的刺頭部隊第二百二十七章 代司令的叮囑第六十九章 按住脈搏的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力量倍增器第一百零七章 備戰(1)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三百六十章 狗急跳牆的日軍第二百五十章不能在重演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警訊第一百一十八章 談判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三十二章 毀滅 (4)第三百二十九章 改變路線第一百四十七章 必須要付出的代價第一百零七章 餘波中的餘波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三百七十九章 熊大縝的雙簧第三百三十一章 軍長最擔心的事第七十三章 十一師團的夢魘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軍的新戰法第二十二章 第八師團的新戰術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不信第七十一章 奇襲葦河(2)第四百四十二章 對他就這麼有信心?第九十八章餘波中的對等報復第三百零二章 戰局如棋盤第二十三章 行動(3)第一百八十章 血肉雙城(一)第六十七章 心懷各異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三百二十一章勸降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章 旅順危機第二百二十七章救援(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二十三師團的烏龜戰術第三百六十六章失落的楊震第二百九十八章 血色本溪湖(三)第四百八十八章寶劍鋒從磨礪出第四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三百九十九章 走極端的轉變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四百八十二章 漏洞百出的夜間攔截空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轟炸前的準備第一百零二章 餘波之再算計第三百一十三章 防着這個傢伙第五百二十二章要從兩面來看第二百四十四章 時候未到第一百八十五章 劉長順第二百四十七章 伏擊戰(三)第三百四十章 解了燃眉之急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場上的兩個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