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沉得住氣

爲了保證抗聯部隊在夜間向前開進順利,晉察冀軍區調集了大批的基幹民兵,夜間沿着公路兩線展開。以十米爲間距,由人手持火把爲開進部隊照明。同時調集部分地方武裝,在沿途進行嚴密的警戒。

抗聯部隊部隊在開進期間,嚴禁任何人靠近公路一步,以全力保證抗聯南下部隊的隱蔽開進。並沿着兩側山地,部署了大量的明暗哨兵。一旦發現有異常,立刻進行處置。同時一旦發現空中有飛機的動靜,立即開槍報警。

不過晉察冀軍區雖說做了充足的準備,但是也差一點沒有出亂子。被抽調的很多民兵和地方武裝,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的坦克和裝甲車,以及大批的汽車、重炮。雖說上級已經明確的警告,這些都是自己人的,但是還是除了一些慌亂。

尤其是北嶽和平西區的民兵,在反掃蕩的時候,都見過小鬼子的小坦克,但是中國人的坦克連毛都沒有見過。一下子涌出這麼多的坦克和裝甲車,有些民兵將上級的叮囑給丟到一邊去,調頭撒腿就跑。

帶隊的地方武裝,也出現了一定的混亂。沒辦法,這麼多的坦克同時出現,一個師的行軍隊列蜿蜒十幾公里,實在太讓人震撼了。別說地方武裝和民兵,就是那些老紅軍出身,去年擔任留守的幹部,看到這些坦克也有些不自然。

不過好在雖說出現一定的混亂,但是畢竟帶隊的幹部都是久經考驗的,都還是相當的得力。在短時間之內,與抗聯帶隊幹部協調,想辦法穩定住了這些基幹民兵和地方武裝的情緒,保證了抗聯部隊向關內運動的所需。

而與其同時爲了配合抗聯準備發起的攻勢,晉察冀軍區將原來的主力部隊,以及從東北返回的部隊,集中編成了四個縱隊。並接收了隨同出關整訓部隊,以及一同返回的四個野炮團、四個一零五榴彈炮團的重裝備。

晉察冀軍區整編的部隊之中,除了一個縱隊外加三個獨立旅用於山西戰場之外,其餘的部隊全部用於河北戰場。而與此同時,晉綏和晉冀魯豫的部隊也完成了縱隊一級的組建。太嶽軍區也單獨編成一個縱隊外加五個獨立團,準備配合參戰。

同時在南方的新四軍三師,也開始陸續北上。配合山東軍區部隊,準備對津浦鐵路和山東境內的日軍第十二軍展開作戰。相對於關內其他戰略區之外,山東軍區也針對自身特點,也在不斷的整頓部隊,並單獨制定了以同蒲鐵路以及山東省內日軍,爲主要目標的作戰計劃。

而各大戰略區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也以原來的地方部隊爲基礎和骨幹,並從主力部隊抽調了一批軍政幹部,組建了一批的新兵團。雖說沒有達到中央要求的一百個團的標準,但是也竭盡所能組建了七十三個新兵團,近十萬人的新兵。

而且這些新編部隊,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全訓。輕武器在抗聯的大力整補之下,也相對的齊全,隨時都可以補充進入部隊。唯一的問題是這批新兵,大部分還在蘇北和山東境內,晉察冀與晉冀魯豫根據地內的,只有三分之一。

用中央的話來說,這一戰華北真的是準備砸鍋賣鐵了。只是雖說大家都明白,這一戰的代價會很大。但是誰也都明白,這一戰必須要打。不僅是解決華北各大根據地糧荒的問題,還有共產國際解散之後,國內與國際面臨的雙重沉重政治壓力,也讓中央必須要打這一戰。

隨着十月三十日抗聯各支作戰部隊,已經進至進攻位置並全部完成展。負責西線迂迴的裝甲部隊,由陳翰章統一指揮,已經秘密的進入昌平境內。東線負責穿插的部隊,則在杜開山的指揮之下,於古北口外秘密待機。

這兩支穿插部隊,並不是第一批投入戰場的兵力。他們真正殺出燕山山脈的時機,是在一線作戰部隊突破日軍第一道防線,並完成對平津兩地日軍分割之後。作爲第二梯隊投入戰場之後,儘可能的發揮機動能力,擴大突破口並向南制定地點全力的穿插。

而在他們前邊展開的各部隊,在晉察冀軍區部隊的配合之下,已經搶佔了古北口與居庸關,打開了向北平周邊進攻的通道。在東線抗聯的參戰部隊,也已經在冀東分區武裝的配合之下,完成全部的展開。同時晉察冀軍區主力兩個縱隊,配屬五個直屬炮兵團,以及部分地方武裝,已經秘密開進平西地區。

在東北前線,抗聯部隊則以兩個裝甲旅爲尖刀,在四平兩翼形成了夾擊的態勢。並以六個師的兵力,對四平全面展開。在康平與法庫、昌圖一線正面,也集中了四個師、一個裝甲旅的兵力。在熱河境內,抗聯的三個師也對遼西和冀東方向,展開了全線的防禦。

就在參戰各個部隊已經完成全部展開的十一月一日,在華中方面日軍十一軍集中了所屬兵力的三分之二,共計四十五個步兵大隊的兵力。以及獨立混成第十七旅團,從十三軍抽調三個師團各一部。

在強大的炮火與航空兵的掩護之下,兵分三路向洞庭湖西岸發起進攻。與固守湖西的重慶第六戰區部隊,發生激烈的戰鬥。華中日軍十一軍爲了實現戰略意圖,幾乎調動了所有能調動的兵力,投入到了常德攻擊戰之中。

同日,美軍爲了孤立拉包爾的日本海軍主力,爲路基航空兵空襲拉包爾,尋找一個可靠的作戰基地。在強大的海軍掩護之下,於在布干維爾島登陸。並在布干維爾島周邊,與日本海軍發生空前激戰。

相對於其他方向打的熱火朝天以及太平洋戰場,本應該最先打響的華北與東北戰場上,卻是依舊相當的寧靜。除了小規模的前哨戰以及戰術偵察行動,或是炮戰之外,雙方沒有發生任何大的戰鬥。這一點,讓所有的人都大惑不解。

此時已經將東北戰局交給郭炳勳、王光宇和軍長統一指揮,自己則帶着一個輕便的指揮部抵達晉察冀軍區平西根據地,設立了前進指揮部的楊震,卻是相當的沉住氣。不斷的彙總着各方面的情況,但卻是遲遲就不下達攻擊命令。

原本楊震不想擔任這個最終中央還是按照他的提議,成立的總前委的書記。中央也的確按照他的要求,沒有讓他擔任第一書記。但中央卻指定楊震,擔任總前委負責軍事指揮的第二書記。

至於第一書記,則由從延安趕到晉察冀的老總親自負責。此戰事關重大,涉及到幾個方面部隊協同作戰的問題。所以中央最終決定,由老總親自擔任這個第一書記,居中協調各個方面的指揮。

不過在與楊震會面之後,老總明確告訴他,自己這個第一書記只負責居中協調。至於怎麼打,是他楊震的事情。軍事上的問題,他楊震負總責。政治上的問題,由晉察冀軍區司令員擔任政委。而晉察冀軍區部隊,則由副總指揮親自指揮。

被逼着趕鴨子上架的楊震,只能硬着頭皮接任這個全局指揮的任務。不過有了老總做後盾,楊震理順指揮關係上,也就順當的多了。但對於楊震如此能沉住氣,卻讓老總與副總指揮幾個人都有些摸不到頭腦。

而相對於被楊震的沉住氣,搞的有些不知所以的他的戰友。坐鎮北平華北方面軍司令部的岡村寧次,卻被楊震如此沉住氣搞的壓力山大。如此大量的對手擺在自己面前,換了誰也不可能完全的沉住氣。

如此大規模的調動,想要完全做到保密幾乎是不太可能。所以在抗聯進關部隊陸續抵達之後,將保密的重點放在了二線準備實施大縱深穿插的部隊身上。至於一線已經與日軍開始接觸的部隊,現在已經完全展開,就是想保密也已經是無密可保。

以日軍的戰術情報蒐集能力,查明自己一線的對手,還是完全能做到的。要是沒有這個能力,日軍也不可能短短的時間之內就席捲大半個中國。而且雙方前沿部隊,已經開始小範圍的接觸,日軍更不可能對抗聯已經展開的部隊連大致的兵力都查不出來。

當日軍一線部隊查明僅僅自己面前的抗聯部隊,就有十一個師、一個裝甲旅、五個獨立坦克團,以及大量的炮兵、騎兵之後,岡村寧次當時後背就出了一身的白毛汗。

可這麼大的一股兵力擺在自己面前,卻遲遲就是不發動進攻,換了誰心中都亞歷山大。岡村寧次幾次想要搶先下手發動攻勢,但卻都因爲前線的幾個師團長堅決反對而作罷。但這顆心卻只能就在半空中懸着的滋味,實在是不太好受。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楊震卻依舊很是沉住氣的只是在不斷的蒐集各方面戰況的資料。直到十一月十二日,楊震才下達進入最後攻擊準備的命令。但是命令只是讓部隊做好隨時出擊的準備,什麼時候發起進攻,卻依舊讓所有的人都摸不清頭腦。

直到十一月十五日,接到前線日軍各部已經開始集結,似乎準備搶先下手的報告之後。楊震當機立斷,立即下令已經抵達前線展開的各部,向平津之間發起全線的攻擊。第一輪的炮火,就要砸在北平外圍的順義和平谷之間。

原本岡村寧次就想要先下手爲強,利用平北山區不利於坦克大規模運動的複雜地形,先下手爲強。儘管幾個一線作戰的幾個師團長,對於他的這個想法都提出了反對。但是在心中無形壓力之下,岡村寧次在十一月十三日最終還是力排衆議,下決心先發動攻擊。

雖然他沒有想過能將抗聯的部隊,完全堵截在燕山山脈之中。但是至少摸清楚抗聯的意圖,打亂抗聯的部署。最關鍵的是先捅他一傢伙,總比自己在這裡乾坐着乾熬強。自己總不能,就這麼坐着等着對手打上門來吧。

思慮良久,最終他還是不顧前線各個師團長的反對,在前線集中了六個步兵大隊的兵力,準備重點向平北昌平地區發起一次試探性的進攻。至少要奪回密雲周邊的控制權。將這個缺口,重新的堵住。

第一百七十二章 有得有失的開局第四十七章 你們是種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只能是空歡喜一場第二百六十六章 很難改變的作戰模式第四百三十章 木村兵太郎的看法第二百七十六章 談興正濃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瓦廖夫的真實身份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四百九十八章 沒有想到的結果第一百九十章 苦口婆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美國利益第二十六章 順利的開局第七十二章 內山英太郎的嗅覺第三百四十五章 肉疼的社會部長第十一章 涇渭分明的兩派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百師團的防禦戰術第244章 趕鴨子上架第四百四十七章 缺乏靈性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耗幹了第三十九章 龍入大海 (6)第十六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一百八十一章 血肉雙城(二)第三百零二章 跑掉一個算一個第二百六十九章 別無選擇第五百二十六章 遣將不如激將第二百八十七章 祁志標的壓力第三百二十三章 讓他們多流一些血第三百零三章 不知所措的片山少將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延平眼中的楊震第二百八十九章 機會到了第四百零一章 苦心謀劃第一百三十八章 險境第三百五十八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八十五章 後世不忘、前世之師第四百二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二百一十七章 獵殺是需要耐性的第四百九十六章 下定了決心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該付出的代價第一百四十四章 輝煌的開端 (12)第一百四十一章輝煌的開端(9)第二百零三章 植田謙吉的結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楊震最強勁的對手第二百九十二章 硬碰硬的硬仗第四十一章 龍入大海 (8)第二百六十五章 楊震感興趣的東西第二十六章 順利的開局第269章 親切的感覺第一百七十章 事在人爲第二百二十六章 內奸第一百五十一章 風雲突變(二)第三百零三章 心狠手辣第三十七章 能拔膿就是好膏藥第三百七十九章 熊大縝的雙簧第三百三十四章牆頭草的危害第四十章 偷雞不成蝕了老本第261章 思念第十五章一個難纏的對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們共同承擔第三百一十二章 動了真怒的楊震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只是一個引子第五十七章 戰至一兵一卒第三百七十七章 兩個選擇第七十七章 堅持第二百零九章 虧了大本的日本海軍第三百四十九章 尊嚴是要靠實力打出來的第三百九十章 兩頭蠢驢帶來的危害第一百七十四章 烽火羣策山(6)第一百九十二章 固執的劉長順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將之才的杜開山第三百八十六章 這終歸還算是好消息第二百八十六章 順勢而爲第九章 家事之袁芷若的壓力第四十八章 蹊蹺的事情第三百二十六章 生路未必就是生路第三百二十五章差距第二百二十一章 頑強的日本海軍第三百七十章 那就是一羣土匪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火羣策山(5)第五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八十七章 亂戰的開局第二百一十二章 想要打臉的日本海軍第三十六章 東施效顰的日軍第五百二十六章 遣將不如激將第二百五十六章 楊震的好胃口第二百八十四章 完不成任務殺我的頭第六十七章 心懷各異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寨一切可以殺鬼子的武器第三百四十章 第一張骨牌第四百零七章 一次全部解決第一百九十五章 這仗怎麼打?第八十五章 定策(3)第五十七章 脫困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漣漪第四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三百六十八章 影響之勾心鬥角第二百三十二章 判斷錯誤第一百八十四章 楊震對部下的評價
第一百七十二章 有得有失的開局第四十七章 你們是種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只能是空歡喜一場第二百六十六章 很難改變的作戰模式第四百三十章 木村兵太郎的看法第二百七十六章 談興正濃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瓦廖夫的真實身份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四百九十八章 沒有想到的結果第一百九十章 苦口婆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美國利益第二十六章 順利的開局第七十二章 內山英太郎的嗅覺第三百四十五章 肉疼的社會部長第十一章 涇渭分明的兩派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百師團的防禦戰術第244章 趕鴨子上架第四百四十七章 缺乏靈性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耗幹了第三十九章 龍入大海 (6)第十六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一百八十一章 血肉雙城(二)第三百零二章 跑掉一個算一個第二百六十九章 別無選擇第五百二十六章 遣將不如激將第二百八十七章 祁志標的壓力第三百二十三章 讓他們多流一些血第三百零三章 不知所措的片山少將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延平眼中的楊震第二百八十九章 機會到了第四百零一章 苦心謀劃第一百三十八章 險境第三百五十八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八十五章 後世不忘、前世之師第四百二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二百一十七章 獵殺是需要耐性的第四百九十六章 下定了決心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該付出的代價第一百四十四章 輝煌的開端 (12)第一百四十一章輝煌的開端(9)第二百零三章 植田謙吉的結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楊震最強勁的對手第二百九十二章 硬碰硬的硬仗第四十一章 龍入大海 (8)第二百六十五章 楊震感興趣的東西第二十六章 順利的開局第269章 親切的感覺第一百七十章 事在人爲第二百二十六章 內奸第一百五十一章 風雲突變(二)第三百零三章 心狠手辣第三十七章 能拔膿就是好膏藥第三百七十九章 熊大縝的雙簧第三百三十四章牆頭草的危害第四十章 偷雞不成蝕了老本第261章 思念第十五章一個難纏的對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們共同承擔第三百一十二章 動了真怒的楊震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只是一個引子第五十七章 戰至一兵一卒第三百七十七章 兩個選擇第七十七章 堅持第二百零九章 虧了大本的日本海軍第三百四十九章 尊嚴是要靠實力打出來的第三百九十章 兩頭蠢驢帶來的危害第一百七十四章 烽火羣策山(6)第一百九十二章 固執的劉長順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將之才的杜開山第三百八十六章 這終歸還算是好消息第二百八十六章 順勢而爲第九章 家事之袁芷若的壓力第四十八章 蹊蹺的事情第三百二十六章 生路未必就是生路第三百二十五章差距第二百二十一章 頑強的日本海軍第三百七十章 那就是一羣土匪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火羣策山(5)第五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八十七章 亂戰的開局第二百一十二章 想要打臉的日本海軍第三十六章 東施效顰的日軍第五百二十六章 遣將不如激將第二百五十六章 楊震的好胃口第二百八十四章 完不成任務殺我的頭第六十七章 心懷各異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寨一切可以殺鬼子的武器第三百四十章 第一張骨牌第四百零七章 一次全部解決第一百九十五章 這仗怎麼打?第八十五章 定策(3)第五十七章 脫困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漣漪第四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三百六十八章 影響之勾心鬥角第二百三十二章 判斷錯誤第一百八十四章 楊震對部下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