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西市更有性價比

時間進入三月之後,東昇的朝陽已經逐漸熾烈。

邁步進入太學的簡雍步伐不復往常輕快,臉上的表情甚至還有兩分悲壯之感。

這倒也並不奇怪,畢竟尋常時簡雍的衣冠往往突出一個安然閒適,太學子私下議論稱簡先生頗有名士之風。

而如今的簡雍穿上了紅黑官袍,佩銅印黃綬,戴二樑進賢冠,雖別有一番風度,但卻讓簡雍極爲不習慣。

但與之相比,他更爲擔心的還是接下來需要面對的事情。

邁着僵硬的步伐,對太學極爲熟悉的簡雍幾乎不用刻意去尋路,等回過神來便已經站在了一間教室前。

經過一年的時間,如今太學與去歲的一無所有之態相比,自是大不相同。

但在施行分科三舍之制的情況下,學子愈來愈多,學官博士的短缺之態也愈發嚴重。

有鑑於此等境況,孔明與玄德公商議一番後決議,將此前科舉高中者當中成績優異者擢升爲助教,並分別授其課本,與學子們共同研而學之。

另外便是請士元、孝直、子敬、黃夫人等暫且勞累一年領學官之職,好控制教學方向。

簡雍如今便是暫時兼任了文典科當中的辭令學官,今日便是第一次授課的日子。

只是,想想要與稚童開蒙並影響其終生求學之路,能與蠻酋談笑自若、和羌胡將軍妙語橫生的簡雍,便不自覺的緊張了起來。

但簡雍向來也不是婆婆媽媽的性子,在教室門口猶豫不過幾息,便心下一橫推門而入。

簡雍並不是沒見過稚童。

活的、死的、飢餓的、富態的、癡的、傻的、愚的、聰慧的、伶俐的、惹人喜歡的。

但從未見過幾十個孩子整整齊齊坐在那裡,挺直脊背望着他。

澄澈無暇,其中滿是對讀書的懵懂與渴求,燦若星辰。

於是簡雍一下子就想起來了孔明所說的“炎漢當興於學也”的深層含義。

不過坐在其中的還有一個不太和諧的身影。

褪去將軍甲摘去戰時鍪,着倜儻之服戴鶡冠,面如冠玉有翩然風度。

那人對簡雍眨眼笑笑,隨即作亂似的起頭道:

“學官起居毋恙!”

於是一羣小孩子們參差不齊起身或拱手或作揖:

“學官起居毋恙!”

於是簡雍此前的所有不安感便皆盡褪去。

與學子們簡單介紹過自己後,簡雍便也直入正題:

“某乃辭令學官。”

“《尚書》當中,辭有訟意,乃秉公理正之言,辭乃命令,乃以上對下的勒令。”

“辭令學,便是知百族風俗,悉番邦民情,秉大漢之言調令番邦,以安天下。”

這是簡雍花了一晚上精心制定的提綱教學之語,但很明顯還是有些高估了這些稚童:

“學官,什麼是訟?”

“學官,何爲風俗?”

“學官,學這個辭令能令日子安定嗎?”

“學官……”

簡雍擺擺手示意學子們安靜,隨後沉思不過一息便定了新的教學方法。

只見他指着坐在後方身材頎長頭戴鶡冠的美君子道:

“不如先來讓馬將軍來講一下,羌漢爲何是兄弟。”

將軍的名號頓時博得全場讚歎和矚目,於是馬超只能笑着起身到臺前與簡雍一起教這第一堂辭令課。

等到半日過去,簡雍作別了馬超,拖着身體回到太學的公房,將自己摔到了榻上。

魯肅從公文和書本當中擡起頭,見狀笑道:

“憲和授課,可如所想?”

簡雍雙眼盯着屋頂房樑,木然答道:

“今日方知吾幼時家父多不易也,幸而有孟起襄助。”

魯肅聞言捶了捶腰部,好奇道:“馬孟起?”

點點頭,簡雍的腦袋也重新轉了起來,敘述也漸漸流利起來:

“辭令學,乃是爲學子開眼看寰宇,以好胸懷天下。”

“辭令上佳者可爲使通行百國宣上朝威儀,辭令學中者也能於漢境內安蠻獠雜胡使其沐漢風,逐漸與漢兒無異。”

“至於馬孟起,我曾與其說天下人皆知其母爲羌人,想熄人恥笑,最易者莫過於善用錦馬超之名號,令漢羌不分彼此。”

“他今日所來,乃是爲見這些學子,讓他們不至於對羌人有所輕視。”

簡雍一番娓娓道來也讓魯肅點頭:

“若如此說,則馬孟起行事正中我等下懷。”

簡雍點頭:“是極。”

些許雜談說過之後,簡雍倒是忽然想起一事:

“據我所知,孔明授水利、黃夫人授工學、孝直授韜法、張神醫授醫龐士元教策論。”

“那今日晡時的農學,乃何人所授?”

魯肅將腦袋重新埋了下去忙碌,悶聲道:

“自是玄德公。”

“玄德公?!”

簡雍聞言頓時跳起:

“這若不能親眼目睹,何其憾也?”

“子敬與我同去?”

魯肅笑着搖搖頭,指了指桌上攤開的書本之類。

但簡雍可不管這個,回過身來拖着魯肅便走:

“公務今日做不完等晚上點燈忙便是,主公授學之景錯過了那可真就看不着了。”

魯肅頓時啼笑皆非,但也拗不過簡雍的意思,只能從之。

兩人打聽到玄德公將授農學的課堂改爲了城南田間,於是便出了太學沿着南北天街出城。

沿途所見有不少百姓面色輕鬆扛着工具三三兩兩出城去忙活春耕,魯肅的臉上笑容也深了幾分,但最終變成一抹無奈,小聲道:

“若能據關中興生民,以如今之勢只需兩年,則可民富兵強,曹賊信手可掃,奈何……”

簡雍知道魯肅說的乃是今歲要伐曹賊之事,沉默了一下也小聲道:

“畢竟……後世所說的四年後大疫太過駭人,此事又無從說與曹賊,故而唯有速平天下方能備病疫也。”

於是兩人便一起嘆氣,畢竟疫病可稱得上如今最可怕的天災。

而如今天下走勢與後世完全不同,沒人能說清這大疫還會不會發生,又或者……會不會提前。

魯肅與簡雍兩人的學官服相當顯眼,故而趴在牆頭百無聊賴看風景的張俊乂也清楚看到,當即便高聲道:

“馬幼常,又有兩人往城南去了,這已經是第三批着官服的人了,城南何事也?”

靠在牆上,馬謖懶洋洋道:

“都說了,乃是因爲玄德公在城南與太學子授農學。”

“我何必騙你?”

“你要真是好奇的話,大可將河北豫州曹軍分佈寫個清楚,自可面陳於玄德公問個清楚,也好過在此與我鬥嘴。”

於是張郃不說話了,轉而道: “馬幼常,你是不是又肥了一些?”

馬謖大怒:

“不願就不願,吾不過臉頰生肉,汝何必辱我?”

張郃張了張嘴,看了看馬謖那圓了一圈的臉頰,只能無奈住嘴。

……

“觀音婢,朕是不是瘦了一些?”

李世民量着腰間的玉帶,略有一丟悵然。

長孫皇后輕柔的從背後環抱住了自己的良人,還作弄似的在其腰腹上捏了一捏,癢得李世民不自覺扭了一下。

“陛下…雖清減三分,但若論雄武,幾似十年前也……”

李世民聞言頓時興致勃勃道:

“平天下後朕常嘆無人能敵也,如今既知天下之大,何妨親征遼東?還有那南洋,有生之年也需一觀。”

“那高麗國君,朕必將其吊在眼前,令褚遂良記其醜態也!”

說到此想起來那光幕中磕頭乞和的“唐太宗”,李世民頓時便有點怒氣勃發。

長孫皇后倒是沒計較許多,甚至對於李世民此時所說的展望之類也沒聽進去許多。

她往前了一些與良人咬着耳朵道:“陛下今夜……”

眼看着屋內的氣氛有點變得旖旎了起來,一個通體橘黃身上帶着些許淡紋的生物,昂首挺胸踱了進來。

它對兩個抱在一起咬耳朵的人看也不看,徑直跳到榻上感受着爪子下面粗糙的觸感,舒服得伸了個懶腰:

正宜磨磨爪子。

於是殿內旖旎的氣氛頓時消散一空。

李世民疾呼:“朕的袞服!”

如今已是十一月,眼看就又要到祭天之時,李世民便想着讓皇后幫着參謀一下這袞服是否需要改緊一些,沒想到竟遭了此毒手。

長孫皇后眼疾手快就要伸手去捉,同時呵斥道:

“銜蟬,回來!”

可惜這貓兒看也不看,置大唐皇帝皇后的命令如耳旁風,輕巧兜跳過長孫皇后雙手,從氣窗縫隙裡逃了出去頭也不回。

惡狠狠關上了氣窗,李世民仔細查看了一下袞服才鬆了口氣:

還好就有一處起線的,輕易便能補回來,但也難免抱怨:

“宮中養狸奴朕不反對,但如何能不圈養?今日還好袞服無礙,他日若是大朝會時這狸奴溜了進去,恐怕魏徵便又要罵朕了。”

長孫皇后一邊查看着袞服上的線頭一邊沒好氣道:

“大朝會有禁衛把守,妾去亦需通稟相傳,狸奴如何能至。”

“陛下何必與畜生置氣。”

這說的倒也是,李世民搖搖頭,若是平時宮女內侍都在,這貓兒也不至於溜到此處……

於是李世民乾脆挑着點正事與皇后說:

“輔機前日欲請國子監司業之職。”

上次光幕長孫皇后也在,她也是心思玲瓏剔透,當即就明白:

“陛下欲着手學那宋制?”

“眼看便是新年,辭舊迎新正宜更太學之制。”

“太學……”長孫皇后一邊思考一邊低頭去找針線工具,打算順手給這袞服被抓壞的一點修一下。

是太學而非國子監,兄長請的司業乃是從四品下,整個國子監僅低於祭酒的從三品,這般看來……

“看來長孫無忌並未得償所願。”

被立爲皇后之後,她很少在陛下面前稱兄長已成了習慣,就怕自己隻言片語導致陛下決定有所偏頗。

李世民滿不在乎點點頭,盤腿在榻上認真看着忙碌的皇后的眉眼,道:

“太學改制,朕交給了克明和馬周去辦。”

一個是當朝宰輔,一個是科舉狀元,做此事也算是正合適,長孫皇后也點點頭:

“善。”

眼見空氣又重新稠和了一點,李世民往前探了探身子:“那今夜……”

長孫皇后擡頭看了一眼良人,抿嘴一笑重新低頭忙活。

而與此同時,馬周下了值就近從皇城西門出去。

沿着皇城牆根下的直街向南,經過佈陣坊和延壽坊之後,順着人流從光德坊中間穿過,熙熙攘攘的西市便驟然出現在眼前。

粗言穢語的講價聲與半生不熟的唐雅言齊飛,羊湯的香味與胡料的氣味彼此相融。

駱駝與馱馬並行於道,番人與唐人因爲錢財爭的面紅耳赤。

馬周輕車熟路的繞了進去,拐了幾道彎最終在一張條凳上坐下,很沒風度的敲了敲桌子大喊:

“店家還是老樣子,一碗羊湯不要蒜,再來半張胡餅羊肉餡的,不酥我可是不給錢的!”

很快羊湯就先端了上來,馬周抿了一小口,隨後眼看着店家那邊的廚人精赤着上身做餅。

剁碎醃好的羊肉被這壯漢抓起來就麻利的在餅內抹,隨後手上動作不停再抹一層椒豉,隨後再覆上一層面餅,再覆肉和椒豉,如此往復兩三次最終再以麪包好點上油酥。

這般做好的並不止一張餅,幾個大餅被一起送入爐子,隨後廚人大力拉動着排風讓爐內的火焰愈發熾烈簡直都有燎人之感。

與之相伴的就是一股香味從若有若無變得逐漸濃烈,最終等到開爐,香味便如排山倒海一般將馬周的理智打的潰不成軍。

“胡餅半張,客官且用,咱店眼下還有梨子罐頭……”

馬周瞧想起來孫藥王的忠告頓時趕忙搖頭,不願多看那誘人的罐頭一眼。

不過也因此想起來孫藥王對陛下的管制,再嗅嗅眼前的肉餅,馬周頓時便有點陶醉:

“這肉餅不得讓陛下生羨?”

不是富貴的東市去不起,實在是眼前的西市更有性價比。

此處沒人會在乎馬周這失禮的想法,只會在乎他能不能早點吃完好騰開位置。

不過今天馬周並不着急,一邊有滋有味的細嚼慢嚥一邊支起耳朵仔細篩選着周邊的閒聊。

到處充斥着百姓和胡商的西市根本沒人在乎什麼食不言寢不語,所有人都自然而然的拿着知道的消息用來佐飯。

“…青海鹽是個發財去處…”

“難怪有胡商想要在青海置地,張九你不要娶了這番商的女兒?”

“呸!乃公若去青海也是爲自己搏出身,腦子遭瘟了去娶白鬼?”

“噓!莫要讓番人聽到……”

不是感興趣的,馬周不動聲色挪了個方向。

“…這六學二館當真要改?”

“胡老三你多久沒上市裡來了?去歲聖人就改算學爲算館,又在國子監添了一門工理學,如今已是六學三館了。”

馬周頓時眉頭一挑,這人聽的莫非便是他放出去的消息?

配來佐肉餅,正好也。

390.第389章 醫科教條第57章 建安二十三年第439章 齊齊整整一家人159.第15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86章 樂進第23章 馬老五第533章 我要當館長第584章 環環相扣第445章 穩健的李隆基第75章 三丟二請331.第331章 先見之明昏德公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147.第147章 歸義軍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第15章 吾弟字幼常第41章 江東舊夢323.第323章 查無此人劉仁願371.第370章 陌刀立功第28章 榮耀,屬於人民第102章 桃園有歸途第603章 耶律約翰318.第318章 滅倭第466章 生死抉擇第654章 洪武大典325.第325章 海權時代第487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第635章 百里油菜花第41章 江東舊夢134.第134章 甘將軍算功勞不?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第530章 方知長安真故鄉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第667章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第473章 慶勝小宴第484章 豆粕第495章 從太一到上元158.第158章 孔明孔明,你在看嗎第470章 北狩第471章 那就謀反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第400章 論敗家沒輸過第502章 新長安第406章 夜復長安第481章 甜品戰爭第406章 夜復長安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115.第115章 二鳳第499章 煤炭抗寒第501章 科舉七科第526章 志在安民第104章 國寶與國史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第96章 水軍陸戰225.第225章 太上皇第465章 唯一應對之法293.第293章 烽火臺與信號塔第507章 什麼叫兄友弟恭第423章 大炮開兮轟他187.第187章 魏晉風流397.第396章 自斬命脈第38章 一斛涼州363.第362章 荊南變279.第279章 蘇定方:有演員第557章 南歸猶念黃龍府第40章 荊襄隱事第630章 南北之爭259.第259章 大唐軍制第645章 風流之譽124.第124章 子午谷奇謀第444章 照本宣科第545章 莫大焉284.第284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131.第131章 貞觀上將第51章 朝菌與蟪蛄(端午節快樂)第419章 升級咯356.第355章 擊砲第7章 尊劉但不貶曹第411章 何故騙我?第410章 你一直在笑根本沒停過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519章 龍韜豹略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115.第115章 二鳳第527章 兄妹第648章 夏民燦燦205.第205章 不羨,當昌296.第296章 金開元152.第152章 升級咯209.第209章 大破之丹第562章 脫胡歸漢第533章 我要當館長第499章 煤炭抗寒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第27章 帶兵愈多 實力愈弱?第629章 天下必有知我者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139.第139章 諸葛村夫109.第109章 上架感謝第417章 儀表堂堂
390.第389章 醫科教條第57章 建安二十三年第439章 齊齊整整一家人159.第15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86章 樂進第23章 馬老五第533章 我要當館長第584章 環環相扣第445章 穩健的李隆基第75章 三丟二請331.第331章 先見之明昏德公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147.第147章 歸義軍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第15章 吾弟字幼常第41章 江東舊夢323.第323章 查無此人劉仁願371.第370章 陌刀立功第28章 榮耀,屬於人民第102章 桃園有歸途第603章 耶律約翰318.第318章 滅倭第466章 生死抉擇第654章 洪武大典325.第325章 海權時代第487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第635章 百里油菜花第41章 江東舊夢134.第134章 甘將軍算功勞不?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第530章 方知長安真故鄉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第667章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第473章 慶勝小宴第484章 豆粕第495章 從太一到上元158.第158章 孔明孔明,你在看嗎第470章 北狩第471章 那就謀反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第400章 論敗家沒輸過第502章 新長安第406章 夜復長安第481章 甜品戰爭第406章 夜復長安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115.第115章 二鳳第499章 煤炭抗寒第501章 科舉七科第526章 志在安民第104章 國寶與國史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第96章 水軍陸戰225.第225章 太上皇第465章 唯一應對之法293.第293章 烽火臺與信號塔第507章 什麼叫兄友弟恭第423章 大炮開兮轟他187.第187章 魏晉風流397.第396章 自斬命脈第38章 一斛涼州363.第362章 荊南變279.第279章 蘇定方:有演員第557章 南歸猶念黃龍府第40章 荊襄隱事第630章 南北之爭259.第259章 大唐軍制第645章 風流之譽124.第124章 子午谷奇謀第444章 照本宣科第545章 莫大焉284.第284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131.第131章 貞觀上將第51章 朝菌與蟪蛄(端午節快樂)第419章 升級咯356.第355章 擊砲第7章 尊劉但不貶曹第411章 何故騙我?第410章 你一直在笑根本沒停過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519章 龍韜豹略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115.第115章 二鳳第527章 兄妹第648章 夏民燦燦205.第205章 不羨,當昌296.第296章 金開元152.第152章 升級咯209.第209章 大破之丹第562章 脫胡歸漢第533章 我要當館長第499章 煤炭抗寒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第27章 帶兵愈多 實力愈弱?第629章 天下必有知我者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139.第139章 諸葛村夫109.第109章 上架感謝第417章 儀表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