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煤炭抗寒

十一月的長安落下了第一場細雪。

一個少年人裹緊了衣服,邁進太學的大門眼睜睜看着一陣寒風打了旋兒,在地上捲起了些許雪末。

這般景象讓他猶豫了一下,選擇改走連廊以避風雪。

如今太學已經不像玄德公初臨長安時空曠。

工匠,學子,以及還有趁着農閒時過來打聽有沒有新的種田或禦寒之法的百姓,將這座修葺過的太學擠的滿滿當當。

少年人在其中穿行,看着那些對身邊落雪渾不在意,迎着寒風也自若交談的——這多半都是雍涼關中本地人。

與其相對的便是另一撥人,或於連廊伸手好奇接雪,或在院子裡走來走去聽着鞋底將薄雪壓實的咯吱聲——這多半都是如他一般的益州來人。

不過……根據結識的關中朋友的說法,等到了十二月,這雪還能大上數倍,不知會是何等景色。

而且不知這大雪落下之前,長安能儲備多少煤餅?

腦袋裡轉動着各種各樣的計較,腳下不停穿過兩道連廊,最終拐入一間偏殿後,寒風被隔絕在了外面。

不過昏暗的室內讓他輕輕皺了皺眉,將手中書信放下後,第一件事便是將那燈芯修剪了一下,室內的昏暗也霎時被驅散。

燈光的變化也讓專注於手上算經推演的魯肅醒了過來,一擡頭便笑道:

“狐篤,你來的正好,幫我看這解雞兔同籠之思,對也不對?”

狐篤回頭笑道:

“魯博士,這算題又非高深,且如今有穿珠算盤相輔,如何能錯?”

“哦對了,某大父做主,已爲我復馬姓,取忠名,以警不忘玄德公之恩嘉之情,表字德信以爲立身之本。”

說着狐篤…馬忠將拿來的書信放到了魯肅的面前:

“魯博士,上郡覆信,應當是半年前所詢之事終於有了消息。”

魯肅面上一喜,一邊拆信一邊道:

“馬忠馬德信,倒是個好名好字,汝大父此慮,應當是爲了科舉之故吧。”

馬忠點點頭確認道:

“參科舉乃某之願亦乃大父之願,若得玄德公所器用,彼時再更名頗爲麻煩,故而趁此時更姓名。”

魯肅明瞭,不過總覺得這名字好似聽龐統說過似的……

手一抖將取出來的信紙展開,藉着光亮一邊研讀一邊輕嘆:

“若能有電燈……等等…”

“祋祤縣山果出煤炭也!”

“上郡亦稱,其地露天煤炭廣有十里,皆俯拾可得?”

馬忠還在思索魯博士的說的電燈是何意呢,便被陡然升高的聲調給嚇了一跳。

眼前的魯博士面色狂喜,一點都沒有往昔江左君子的翩然之態。

馬忠對此也能理解。

如今長安所用煤餅,大部分乃是江州採成都制漢中運,另外部分則是漢中雍涼零散所出。

此物於益州時用於燃火,或冶鐵或煮糖或熬紙漿。

經玄德公用作軍備在渭河谷道大勝之後,煤餅的驅寒之用便前所未有的凸顯了出來。

據馬忠所知,玄德公入長安後便一直有在差遣人手找尋關中出煤之地。

根據諸葛先生所講,董卓挾天子西遷長安之前,洛陽的少府官作倒是有用煤炭,但那些全都是產自山陽等地,關中自是指望不上。

“那祋祤縣位於何處?”馬忠好奇。

魯肅神色振奮:

“長安北去百五十里而已!”

於是馬忠也跟着一起開心起來,百五十里就意味着只需過了這個冬天,明歲起長安煤炭所用便足以自足。

這長安,亦可繁盛如成都?

“那上郡…?”馬忠追問道。

魯肅面上喜色稍歇道:

“長安北去須千里之遙。”

那便是暫時指望不上了,或可留於子孫吧。

魯肅沉吟一下道:

“勞煩德信。”

“將此信送與諸葛軍師。”

馬忠領命而去。

他雖未加冠,但心思活絡且出於成都小太學,也算出自孔明先生門下,加之家境貧寒,故而趁着長安初定太學人手短缺時討了一份生計,如今頗受魯肅器重。

至於這煤炭的勘探,則是因爲早些時候太學亦有出人跟隨,故而如今會有回信相告。

一縷冷風趁着馬忠離開時從門縫溜了進來,慌不擇路與燈火撞到了一起,引得一陣光影搖曳,讓魯肅呆愣了一下。

猶記得去歲此時,他還因孫侯驟然行事詭譎而心焦。

如今年關又將至,胸中所想心中所思,皆與過去四十年大不相同也。

至於江東諸事,早已經顧不上了。

大漢四百載以來首次的正式科舉,將要經他之手正式推行。

玄德公期盼以此制,作爲對曹賊招賢令的有力回擊。

孔明則是希望能以科舉試刀,抑豪強揚寒素,試行與後世歷史截然不同之法。

至於他自己……魯肅搖搖頭在心裡笑自己想的太多。

伸了個懶腰並重新挑了一下燈芯調整亮度。

一手拿着算經,一手使着穿珠算盤,旁邊還擺着孔明相贈的對算經的註解,魯肅再次沉浸入學習狀態。

從七月至今,魯肅幾乎一直都是處於一個惡補的狀態。

尤其重視的便是被後世尊爲科學之王的算學。

如今天下主攻算經的雖寥寥無幾,但無論是玄德公還是孔明還是他魯肅,皆決意必開算科。

這種情況下試題如何制定就成了一個問題,好在對魯肅來說已經逐漸有了眉目。

馬忠揣着那封被魯博士交還的信,穿過幾道連廊來到太學的東側,這裡有衛兵把守,尋常學子難以抵近。

與衛兵驗了符牌後才被放行,剛一鑽進院子馬忠便看到一個奇形怪狀的燈籠從前方院子緩緩飄起,在無任何拖拽的情況下升入了空中,並且還在持續升高。

馬忠能聽到旁邊院落的議論聲,多有詫異,就連方纔驗證自己符牌的衛兵都忍不住駐足多看了幾眼。

不過馬忠還記得此前孔明先生所說的,辨其物,析其理,循理復行可觸類旁通矣。

因此他轉瞬間便在心裡摁下了與神鬼有關的猜想,而是好奇此物原理究竟爲何?

進入前面的院子,不出意外的看到孔明先生在那裡負手而立,與旁邊的龐統先生在一起擡着頭看天上那越飛越遠的奇燈。

孔明先生生性隨和,故而馬忠好奇便直接問道:

“先生,這孔明燈原理爲何?”

讓馬忠不解的是,簡單一句問話反倒使得兩位先生面色各異。

孔明先生面色無奈,龐先生笑得促狹:

“狐篤如何以爲這燈喚作孔明燈?”

馬忠打量了一下龐統道:

“既爲孔明先生所制,自然喚名孔明燈。”

龐統笑臉頓時一僵,甩了甩袖子略有不忿:

憑什麼就覺得某制不出來?

馬忠可不管那麼多,旋即便與兩人說明了更名的事情。

孔明臉色緩和不少,而且還出言鼓勵了一番。

不過面對馬忠詢問的這“孔明燈”是依循何理而升空,孔明也表示具體的自己不清楚,只能大概講了講熱動力學這個僅知曉名字的學問。

閒談稍歇,眼看着已經飛至高空的奇燈捱了一陣疾風被吹翻,打了個旋兒不知掉到何處去了,馬忠方纔想起來:

“先生,魯博士遣我……”

“可是祋祤縣山出煤炭的消息?”

孔明點點頭道:

“此事玄德公亦已知曉,等明歲二月起,祋祤煤炭廠之事便要議一議了。”

馬忠眨了眨眼睛,表示即刻便回去告知魯博士不必擔心了。

目送着這個尚未加冠的年輕人離開,龐統幽幽道:

“這便是那位列十四文臣的馬忠?”

孔明點點頭,臉上重新浮現起笑意:

“看其籍貫,比其歲齒,再看其才能,多半便是真馬忠也,此子必能在科舉脫穎而出。”

“不知等此子與玄德公相見,會是如何?”

龐統臉上的笑容頗有些樂不可支:

“此景必令人歎爲觀止也,吾恨不能此時便親眼目睹。”

玄德公麾下良材憾缺並不是什麼秘密。

後輩隨口所言可能便蘊有見微知著之精要。

因此,孔明等人閒暇時多會選擇捧着光幕記要再看一遍,察其細微處,或求賢才之名,或尋微言大義。

結果首先被挖出來並不是什麼微言大義,而是馬忠其人。

根據後世所說來看,能令玄德公稱讚才能,能協助諸葛亮管理南中,更是隻身參與決國策,內憂外患定成都,最終得賢名。

可是那從江東來的馬忠呢?

轉戰南中驍勇出擊,支援南郡陣斬潘璋,武功出類拔萃,文采上嘛……

玄德公曾命其作文章,結果七天憋出六個字,還有五個錯別字,怎麼看都與賢很難沾邊了。

而且後世亦有記載,雲長將軍敗走麥城後,將其父子擒殺的武將也名馬忠,那時孔明與龐統便有猜測恐怕是重名。

如今算是徹底坐實了這個猜測。

孔明看龐統的表情也並未過多評價,因爲他也不打算將此事告知玄德公。

且看此子科舉揚名便是!

兩人站在細雪當中,暫且將馬忠這樁趣事放在一邊,轉而開始商量起如何完善取用祋祤縣之煤炭。

每當此時,兩人便不由自主的開始羨慕起那“二鳳陛下”來。

千年氣候變化圖上看的清楚明白,他們此時與那唐初可謂是截然相反。

那盛唐百年溫暖到能將水稻種到涿州,而這亂世再過幾年,恐怕江東種的水稻都要收成寥寥了。

寒日愈長的情況下,想要避免抵禦胡人南下,則首先要解決士卒與百姓的取暖問題,也即煤炭之用。

“長安至祋祤不過百五十里,兩地間可整道路,以水泥鋪就,輔以軌道輸送,以此爲長安命脈如何?”

“可。”

“至於那上郡……”

龐統說到此也頗有些躊躇,畢竟此地離長安遠至千里,這種距離根本不是水泥或軌道能解決的:

“此時談取上郡之礦爲時過早,須先取河東,復太原西河二郡,以此北望定襄雲中,或能復朔方五原之鎮……”

說着說着龐統自己都覺得說不太下去了。

熟讀前漢史的話,對上郡並不會陌生,因爲此郡向北便是大名鼎鼎的朔方郡和五原郡。

這兩郡都是漢武帝親置,欲以此將河套牢牢鎖至大漢,但兩地距漢地實在遙遠,最終將武帝一朝拖垮,河套之衛也並未達到武帝當時所設想的狀態。

兩郡耗費財力頗大的原因也很簡單,此地雖地處長安正北,但有羣山阻隔,至此需繞行河東,過雁門定襄才能輾轉而至。

但好在武帝的努力並不是完全沒有成果,至少此地的漢兒確實很能打,比如呂布張遼……

一瞬間龐統想到了很多,但最終迴應他的只有孔明簡簡單單的一個字:

“善”。

看着龐統驚訝的表情,孔明輕聲道:

“根據回信所看,上郡煤炭礦之廣不可數,若能滅曹賊,復武帝之圖,則上郡之煤可就近輸送河東,進而保河北不受嚴寒之襲。”

龐統點點頭,這也是個道理,不過心底他也明白,孔明說起來簡單,但最終執行恐怕需要的便是不計其數的籌劃,最終勾連出一個欲逆氣候斷亂世的龐大計劃。

不過這不正是他們欲爲之事?

恰在此時,旁邊屋內傳來了一聲呼喊:

“蒸大蒜,餾精素,成矣!”

孔明龐統登時精神一振,趕忙迎了過去。

馬忠看到兩人放飛的孔明燈實際上算是無聊等候時的順手爲之。

而真正的目的,便是在此一窺那大蒜素究竟有何神效。

此前在光幕上與那唐的少府交流,對方雖不知蒸餾具體之法,但依然提出了不少有用的見解。

最終孔明龐統與張仲景三人不眠不休一日一夜,方纔草擬出了一個簡陋的蒸餾裝置。

隨後再令工匠按圖燒製忙活到昨天,這套蒸餾裝置才終於製成。

隨後兩人一大早趕至此,見到的便是早已經帶着弟子們忙活開的張神醫。

插不上手的情況下,兩人乾脆就地紮了個孔明燈,順帶交流一下接下來的諸般大事。

好在等到此時,終於有了結果。

推門出來的張仲景臉上倦色根本掩飾不住。

但老神醫無暇他顧,小心的舉起了手中一個透明的玻璃瓶,雙眼緊緊盯着內部那淡黃色的物體,目眩神迷。

“後世之異藥,終成也。”

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220.第220章 御駕親征190.第190章 不夜長安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第35章 正旦(續)第625章 寇從何處至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第574章 天賜寶地178.第178章 誰爲名將第421章 退而結網第527章 兄妹第605章 十世明君172.第172章 一脈相傳231.第231章 詩聖詩仙命不同第447章 兄友弟恭與父慈子孝第38章 一斛涼州146.第146章 臥龍張議潮143.第143章 悠悠蒼天第477章 載歲祭年319.第319章 蘋果天尊321.第321章 唐失朝鮮第421章 退而結網第48章 白羆陶俑302.第302章 割大姓以補百姓第436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278.第278章 仕途起飛未半而中道崩殂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第477章 載歲祭年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第6章 新禮物第481章 甜品戰爭第99章 隔岸觀火235.第235章 偃月刀第78章 真名世383.第382章 疫間多少事第477章 載歲祭年第501章 科舉七科354.第353章 拔營五丈原第554章 郾城大捷第6章 新禮物第26章 想當先鋒 先學罵人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第496章 吃飯自由第472章 擊鼓唱捷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第557章 南歸猶念黃龍府第19章 漢中第63章 三國與認知失調第623章 提兵百萬紅海上第61章 二千斤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第459章 酸鹼中和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145.第145章 魏延之死第519章 龍韜豹略第409章 我們之間有可喜的厚障壁了第660章 蜀中不忘靖海事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第487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第617章 三祭三逃第3章 阿斗也是不爭氣的第524章 天下表率389.第388章 佛道攻訐第103章 白羆通好344.第344章 武陵郡有武陵軍153.第153章 拱火小能手第632章 搖搖擺擺159.第15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387.第386章 太平道第644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第555章 父愛如山第504章 鮮花着錦道139.第139章 諸葛村夫第460章 這孩子是懂巧變的114.第114章 漢民猶存第506章 終須一試360.第359章 銀鈴響,錦帆揚第433章 改換門庭 依法治唐383.第382章 疫間多少事216.第216章 鬱標川神將第86章 樂進第26章 想當先鋒 先學罵人386.第385章 中原板蕩第617章 三祭三逃256.第256章 隋唐嘉話第603章 耶律約翰第487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第437章 又是玄武門第614章 伴生之患第35章 正旦(續)212.第212章 一歲除196.第196章 我花開後百花殺第101章 發狂而終233.第233章 蘇定方第49章 農家少閒月第99章 隔岸觀火
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220.第220章 御駕親征190.第190章 不夜長安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第35章 正旦(續)第625章 寇從何處至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第574章 天賜寶地178.第178章 誰爲名將第421章 退而結網第527章 兄妹第605章 十世明君172.第172章 一脈相傳231.第231章 詩聖詩仙命不同第447章 兄友弟恭與父慈子孝第38章 一斛涼州146.第146章 臥龍張議潮143.第143章 悠悠蒼天第477章 載歲祭年319.第319章 蘋果天尊321.第321章 唐失朝鮮第421章 退而結網第48章 白羆陶俑302.第302章 割大姓以補百姓第436章 不給的你不許爭278.第278章 仕途起飛未半而中道崩殂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第477章 載歲祭年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第6章 新禮物第481章 甜品戰爭第99章 隔岸觀火235.第235章 偃月刀第78章 真名世383.第382章 疫間多少事第477章 載歲祭年第501章 科舉七科354.第353章 拔營五丈原第554章 郾城大捷第6章 新禮物第26章 想當先鋒 先學罵人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第496章 吃飯自由第472章 擊鼓唱捷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第557章 南歸猶念黃龍府第19章 漢中第63章 三國與認知失調第623章 提兵百萬紅海上第61章 二千斤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第459章 酸鹼中和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145.第145章 魏延之死第519章 龍韜豹略第409章 我們之間有可喜的厚障壁了第660章 蜀中不忘靖海事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第487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第617章 三祭三逃第3章 阿斗也是不爭氣的第524章 天下表率389.第388章 佛道攻訐第103章 白羆通好344.第344章 武陵郡有武陵軍153.第153章 拱火小能手第632章 搖搖擺擺159.第15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387.第386章 太平道第644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第555章 父愛如山第504章 鮮花着錦道139.第139章 諸葛村夫第460章 這孩子是懂巧變的114.第114章 漢民猶存第506章 終須一試360.第359章 銀鈴響,錦帆揚第433章 改換門庭 依法治唐383.第382章 疫間多少事216.第216章 鬱標川神將第86章 樂進第26章 想當先鋒 先學罵人386.第385章 中原板蕩第617章 三祭三逃256.第256章 隋唐嘉話第603章 耶律約翰第487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第437章 又是玄武門第614章 伴生之患第35章 正旦(續)212.第212章 一歲除196.第196章 我花開後百花殺第101章 發狂而終233.第233章 蘇定方第49章 農家少閒月第99章 隔岸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