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3章 國祚

793章 國祚

萬曆和張四維並不是聾子、瞎子,很快他們就得知了秦林的所作所爲。

養心殿,張鯨半弓着腰桿緊跟在朱翊鈞身邊,臉上的笑容十分諂媚:“皇爺,奴才聽劉都督說,江陵奸黨被逐出京,仍有許多朝臣去送行,尤其是秦林,與王國光、曾省吾等人執手話別,不知道他到底有何居心?”

萬曆眉頭微微皺起,臉色陰晴不定——因爲秦林有扳倒馮保的功績,萬曆並不準備把他劃到江陵黨那邊去,可現在秦林的舉動,毫無疑問讓這位氣量偏狹的帝王很不滿意。

首輔大學士張四維紅袍玉帶立於殿中,見狀就心頭冷笑一聲,面子上卻放緩了聲調,慢慢說道:“文臣士大夫講師生年誼,江陵新黨爲政多年,這些門生故舊前去送送,以微臣看來份屬人之常情嘛……”

好個張四維,軟刀子殺人不見血,文臣有師生年誼,所以不得不去送行,你秦林是錦衣武臣,也去湊什麼熱鬧?就是擺明了和陛下對着幹!

果然萬曆臉色陰沉,鼻子裡重重一聲冷哼。

司禮監掌印太監張宏侍立於御案旁邊,他的臉色異常憔悴,這些天親眼目睹江陵黨的能臣干將一個個被逐出朝廷,趙應元、王用汲這些守舊派的大臣紛紛召回,新政的大好局面岌岌可危,這個正直的老人,內心就時刻被痛苦糾纏。

又見張鯨、張四維把矛頭對準了年輕一輩的秦林,張宏再也忍耐不住,跪下衝着萬曆啞聲央告:“陛下,恕老奴無狀,求您暫且罷手吧!陛下先逐馮保,後罷江陵新黨,太后娘娘已經幾天悶悶不樂了,再把秦將軍逐走,娘娘心裡怎麼想?求陛下看在太后面上……”

曾經耳聽六路眼觀八方,對朝政瞭如指掌的李太后,現在已經成了泥雕木塑,因爲她的兩位盟友張居正和馮保,一個英年早逝,一個被逐出宮,所以等到朱翊鈞盡逐江陵黨衆大臣的時候,她已經無能爲力,整天待在慈寧宮茶飯不思。

總算朱翊鈞雖然涼薄,爲人子的幾分天良還沒泯滅,想起秦林曾蒙太后欽賜玉佩,徐辛夷也是太后孃家的親戚,如果罷斥秦林,母后恐怕會一病不起,外公李偉和舅舅李高面上也不好看。

於是,朱翊鈞的臉色稍稍轉和。

張誠見機極快,他和秦林聯盟,方纔張鯨和張四維指斥秦林不忠,已觸動萬曆逆鱗,他就不好說什麼,這時候稍有轉機,便連忙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秦林屢次替陛下分憂,是個大大的忠臣,只是年輕氣盛,有時候不知輕重而已。”

“不錯,”萬曆點點頭,“秦愛卿的事情暫時不談,以觀後效吧。倒是那些處心積慮和朕爲難的江陵奸黨,要一一罷斥,而且還要永不敘用!”

張鯨也見機得快,知道暫時不能扳倒秦林了,就順着話頭接下去:“可現在就還有奸黨,就在朝廷肺腑之間,陛下如不及時清理,恐怕變生肘腋呢。”

“你可是說的戚繼光?”萬曆沉吟片刻,就冷笑起來:“朕還記得,他當年阿附奸相,派了邊軍精銳保護張居正,哼,如果一旦有變,那些邊軍就是懸在朕頭頂的利劍!”

天哪,戚繼光赤心報國,“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就是派邊軍來保護張居正,也不過一隊火槍手而已,純粹爲了防備白蓮教高手,如果用來造反,焉能與十二團營和騰驤四衛加起來十幾萬大軍相抗?

老張宏聽說要罷斥戚繼光,急得面紅耳赤,跪在地上連連磕頭:“陛下聖明,戚帥在薊鎮整軍經武,實乃國之干城,與韃虜連番血戰,保了北疆十餘年平安無事,朝廷切不可自毀長城啊!他現在正出關與韃虜決戰,聖旨一下,前功盡棄……”

萬曆絲毫沒有理會他,木着臉冷冷的笑道:“正因爲戚繼光神勇無敵,朝廷纔不得不防。他聞得朝廷罷斥江陵奸黨,必然生起異心,萬一藉口打韃虜,實則從薊鎮哪處關口回師南下,到時候誰能敵得過?幾天就能打到京師!”

張誠見張鯨進言立功,也不甘寂寞的獻計:“戚老虎威名甚大,爲防他生出異心,朝廷暫時不加革斥,只說調他到廣東做總兵官,等他調離薊鎮,自然成了沒牙的老虎。”

好!萬曆深以爲然,立刻吩咐張四維替他擬旨。

張宏跪在地上,怔怔的瞧着這一幕,只覺心痛如絞。精神恍惚、淚光婆娑下的場景彷彿發生了異變,幾百年前的南宋臨安,宋高宗趙構和姦相秦檜,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

可這並沒有完。

張四維剛剛擬好旨意,萬曆非常滿意的看了一遍,又從御案上拿取各地奏疏翻看,絕大多數的奏章都是頌揚陛下革除權閹馮保和江陵奸黨的豐功偉績,也有少數替江陵黨辯護的,但口氣都放得極爲婉轉,字裡行間都可見那種小心翼翼的姿態。

萬曆看了一本又一本,極爲高興,就算是那些替江陵黨辯護的奏章,也讓他有種大權在握、天下臣民俯首帖耳的權力快感。

可當他拿到最底下一本奏章的時候,首輔大學士張四維的臉色就變了一變。

“故太師張居正實爲國朝之賢臣,柄國十載,厲行改革,厥功甚偉:南平倭寇、北封俺答,裁汰冗官、富國強兵,種種功績天下共知。陛下昔年受張太師十年輔佐,如今一朝身死,便以奸佞毀之,天下人豈不謗議乎?”

“誰、誰寫的?!”萬曆騰的一下站起來,鬧了個面紅耳赤。

這篇奏章之所以讓他驚慌失措,只因爲所說的全都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字字句句戳中了他心頭痛處,既然說張居正亂政誤國,十年間中興局面又是從何而來?既然說張居正謀國不忠,爲何過去萬曆一直口口聲聲呼爲首輔太師張先生,以師生禮節相待?

張四維見陛下臉色難看之極,就連忙把奏章丟在地上:“這些鼠輩是想騙廷杖的,陛下不必理他。”

萬曆卻自己把奏章撿起來,看了看封面上貼的名條,頓時勃然大怒:“朕說誰如此大膽,原來是奸黨潘季馴!他以爲遠遠躲在淮河邊上,朕就奈何不了他?張大學士替朕擬旨,嚴斥潘季馴,將他革去一切官職誥封,永不敘用!”

張四維面露爲難之色,他這個大學士也不是智慧搞黨爭的,否則張居正當年也不會提拔他嘛。潘季馴是江陵黨,也是大明朝治水的第一能臣,要治理天下水患,總離不了他,所以即使張四維極爲討厭江陵黨,也對潘季馴網開一面,免得將來黃河淮河有災,他這個首輔大學士派不出得力人選。

他正在猶豫怎麼替潘季馴講講情,消消陛下的萬丈怒火,張宏已先開口了,跪着重重的磕了三記響頭,老淚縱橫的哭道:“陛下,絕不能罷斥潘季馴!他是國朝治河的頭號能臣,往年治理黃河多有功勞,現在正在治理淮河的工地上,驟然將他罷官,對治淮大業不利,對淮河兩岸父老鄉親不利啊!”

是啊是啊,治水要緊,就放潘季馴一馬吧!張四維這樣想着,準備幫腔。

不料萬曆怒吼起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朕只要將他革職,已是格外開恩了!朕是真命天子,洪福齊天,就算離了潘季馴,黃河、運河、淮河一齊潰口,變作赤地千里,朕也堅決要將這廝削職爲民、驅逐回鄉、永不敘用!”

天哪,天哪!張宏兩眼一黑,渾身癱軟倒在了地上。

張鯨和張誠面面相覷,方纔陛下說的話,實在是太……想了想,趕緊囑咐值殿的小太監不要對外亂說。

張四維也神色尷尬,沒奈何,只得提筆替萬曆擬旨。

兩名小太監攙扶着張宏往外走,剛剛離開養心殿,這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就幽幽醒來,吩咐小太監停下腳步,回頭怔怔的看着養心殿,目光中充滿了絕望,喃喃的道:“完了,大明朝的氣運完了!我太祖洪武爺十餘載苦戰,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得國之正遠超漢唐,到陛下只用一句話,就把國運道統生生斷送了呀!”

兩名小太監齊齊把舌頭一吐,低聲勸道:“老祖宗噤聲,這可是殺頭的罪過……”

張宏只覺嘴裡發苦,兩個小太監不懂,他是內書房讀出來的司禮監老人,卻清楚得很。

民貴,社稷次之,君最輕,乃亞聖孟子所言,華夏道統之所在,所以朱元璋北逐蒙元、恢復中華,功在億萬黎民,功在千秋華夏,即使他除掉明教龍鳳皇帝韓林兒,有篡位的嫌疑,繼位之後又大殺功臣,大明立朝仍是堂堂正正,甚至可稱得國之正超越漢唐。

與之相反,朱翊鈞今天一句“哪怕三河齊決,也要革除潘季馴職司,”已是罔顧兩岸無數百姓性命,不惜生靈塗炭的亡國之語!

萬曆的聖旨很快走過了封駁、制誥等流程,以七百里加急,發送到了它們應該抵達的地方。

薊鎮以北,長城關外,野狼谷。

深秋的時節,牧草已經變得枯黃,北風獵獵勁吹,殘陽西下,天地間一片昏黃,爲兩軍對壘、金戈鐵馬,平添了幾分蕭瑟,幾分肅殺。

殺!身穿生牛皮甲的蒙古武士,每個人的眼睛都已通紅,騎着狂奔的駿馬,瘋狂的揮舞着大汗彎刀,只要突入明軍陣中,便將一個個明軍戰士砍得血肉橫飛,身後的同伴們迂迴包抄,用頑羊角弓射出了一波波致命的箭雨,給明軍帶來了大量殺傷。

殺!穿着鴛鴦戰襖的明軍兒郎,排着整齊的軍陣緩緩壓上,步兵用迅雷槍裝彈、瞄準、擊發,機械的重複着射擊動作,兩翼的騎兵時不時前出,掣電槍輪番發射,中軍位置的炮兵,則用架在馬車上的虎蹲炮、將軍炮、佛郎機迴環轟打,把地獄的火焰罩向蒙古武士的頭頂。

血與火的戰場,“戚”字大旗迎風飛揚,戚繼光身穿鑌鐵鎧甲,臉色沉靜如冰,頭頂上的盔纓卻像一團躍動的火焰,看到兒郎們成片倒下,他沒有一絲動搖,只有冰與火在他的虎目中交織。

對面,蒙古大汗的羊毛大纛仍高高豎立,但握它的手已經動搖,幾名蒙古武士的掌心浸出了冷汗,滑膩膩的幾乎握不住旗杆。

羊毛大纛之下,黃金家族的傳人、蒙古大汗圖門汗,眼底也顯出了慌亂,他看了看身邊的董狐狸,從對方眼睛裡看到了一模一樣的情緒。

戚繼光用兵飆發電舉所向無敵,蒙古大軍本來仗着速度優勢,逃跑是不成問題的,可他們興兵南下打草谷,就這麼回去總有些不甘心,結果被戚繼光粘上來,堵在了野狼谷,雙方只能硬碰硬決一死戰。

電閃雷鳴,血肉橫飛,連續三天的輪番大戰……

如果說蒙古大軍是一片死亡的潮水,那麼戚繼光編練的新軍就是無窮無盡的火焰,那黑色的浪潮被紅色的火焰不斷炙烤,慢慢蒸發,到現在已是強弩之末。

“難道我黃金家族的傳人,堂堂蒙古大汗,就要死在這裡?”圖門汗近乎絕望的遠眺着遠方戚繼光那面大旗,對面的敵人,簡直不可戰勝。

董狐狸聲音帶着哭腔:“漢人有句話,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咱們快化裝逃跑吧,只要被認作小兵,就不會有人來追的!”

跑,當然可以跑,但這好不容易招募來的大軍,就徹底完蛋了……

圖門汗只覺心痛如絞。

咦,戚繼光的大旗搖動了,怎麼回事?蒙古人看到了令他們萬分驚訝的一幕,圖門汗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那面穩如泰山的旗幟,確實在往後移動!而戚繼光火紅的盔纓,也看不見了!

戚繼光中軍,一名中使、一名兵部主事正在傳旨:“傳令邊軍將士,切勿擅開邊釁,薊鎮總兵官戚繼光調任廣東總兵官,所部即刻回營,不得有誤!”

六十二章 無可抵賴178章 殺人滅口862章 張紫萱的計劃652章 心有靈犀1136章 平壤大會戰1004章 拜見岳母642章 相見不如懷念141章 飛騎求援195章 自投羅網181章 河底的秘密558章 敢惹我老婆1021章 各路諸侯378章 執掌南衙688章 征服考官145章 奇怪的口音373章 算死草五十九章 謀殺親夫七十三章 眉筆841章 開胸驗肺972章 情況有變255章 秦林的霸氣第20章 威靈仙641章 跪迎欽差380章 家有悍妻661章 刀光燭影581章 兩位聖賢1013章 虎虎虎1087章 背叛327章 大小姐出馬944章 丟失的物件1121章 反其道而行之379章 各自念拳經287章 爲民除害916章 銀子的力量1008章 嚴陣以待793章 國祚1007章 原來如此1096章 迷春酒901章 引蛇出洞668章 狼口脫險684章 通過了嗎984章 南疆有變588章 兩番密謀1027章 暗藏機鋒1094章 暗殺487章 清理積案166章 沒有也是線索803章 四方響應570章 京師很危險445章 國仇家恨189章 挑動運河天下反680章 秦林牌xo539章 可疑的碎髮471章 綠帽劉都督1054章 負荊請罪368章 完璧歸趙697章 信任717章 公主要出嫁262章 被自殺324章 幾番搓磨945章 神秘的顧客788章 一步之差525章 白骨骷髏347章 隆中對201章 死亡真相745章 關閉的窗戶五十二章 世子再邀四十四章 常例756章 格物致知485章 胖子成親479章 碰壁第14章 家教910章 丟車保帥248章 他鄉遇故知七十章 秦林的大殺器1067章 一騎絕塵810章 疑竇漸顯1101章 閹人死士360章 初見小姨子937章 疑是地上霜811章 秦林的感悟339章 好風送我上青雲607章 演技派和實力派982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573章 響徹天際的鈴聲171章 微服偵查740章 連人都是你的一零四章 隔江有耳876章 置身險地而自安354章 折俸風波838章 似是而非260章 單刀會337章 新婦回門四十六章 指揮使司命案870章 四指揮第23章 盜亦有道120章 居心不良386章 囂張家丁752章 雨夜驚夢
六十二章 無可抵賴178章 殺人滅口862章 張紫萱的計劃652章 心有靈犀1136章 平壤大會戰1004章 拜見岳母642章 相見不如懷念141章 飛騎求援195章 自投羅網181章 河底的秘密558章 敢惹我老婆1021章 各路諸侯378章 執掌南衙688章 征服考官145章 奇怪的口音373章 算死草五十九章 謀殺親夫七十三章 眉筆841章 開胸驗肺972章 情況有變255章 秦林的霸氣第20章 威靈仙641章 跪迎欽差380章 家有悍妻661章 刀光燭影581章 兩位聖賢1013章 虎虎虎1087章 背叛327章 大小姐出馬944章 丟失的物件1121章 反其道而行之379章 各自念拳經287章 爲民除害916章 銀子的力量1008章 嚴陣以待793章 國祚1007章 原來如此1096章 迷春酒901章 引蛇出洞668章 狼口脫險684章 通過了嗎984章 南疆有變588章 兩番密謀1027章 暗藏機鋒1094章 暗殺487章 清理積案166章 沒有也是線索803章 四方響應570章 京師很危險445章 國仇家恨189章 挑動運河天下反680章 秦林牌xo539章 可疑的碎髮471章 綠帽劉都督1054章 負荊請罪368章 完璧歸趙697章 信任717章 公主要出嫁262章 被自殺324章 幾番搓磨945章 神秘的顧客788章 一步之差525章 白骨骷髏347章 隆中對201章 死亡真相745章 關閉的窗戶五十二章 世子再邀四十四章 常例756章 格物致知485章 胖子成親479章 碰壁第14章 家教910章 丟車保帥248章 他鄉遇故知七十章 秦林的大殺器1067章 一騎絕塵810章 疑竇漸顯1101章 閹人死士360章 初見小姨子937章 疑是地上霜811章 秦林的感悟339章 好風送我上青雲607章 演技派和實力派982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573章 響徹天際的鈴聲171章 微服偵查740章 連人都是你的一零四章 隔江有耳876章 置身險地而自安354章 折俸風波838章 似是而非260章 單刀會337章 新婦回門四十六章 指揮使司命案870章 四指揮第23章 盜亦有道120章 居心不良386章 囂張家丁752章 雨夜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