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戰戰和和

吳三桂的總體兵力並不算少。尤其是在苦心經驗陝西的過程中,也是大行窮兵黷武的先軍方略,爲的就是在天下大亂的時候雄踞一方趁勢而起。但是和當時許多地方實力派一樣,真正能夠拿得出手派上用場的力量不多。

名下的軍隊雖然是有多少多少萬,絕大部分是駐守地方的二流或者是三流隊伍,本身就沒有多少戰鬥力可言。尤其是面對諸如赴死軍這樣強敵的時候,那些個州府的地方軍根本沒有用,真正能夠和赴死軍一較高下的也就只有精銳的關寧軍了。

關寧軍纔是吳三桂的本錢和底氣。

收編豪格的那點人馬雖然戰鬥力相當不弱,可當時出於提防的目的,早就打散,而且多的部署在川北和張獻忠死掐,根本就調不回來,就是能夠調回來時間上也來不及。

越是規模宏大的戰爭,決定勝負的就越不是雙方的總體兵力對比,而是最爲精銳的那一部分。這一小部分若是一敗,整體的勝負其實已經見了分曉。

對於赴死軍的強大,吳三桂早就有了心裡準備,也不做徹底擊敗李四的打算。只要把戰爭拖延下去,就是自己的最大勝利。可是經過第一天的戰鬥,這種算盤顯然是打錯了。

赴死軍的強大遠遠超出吳三桂的預想:以奇襲的姿態,動用最爲精銳的關寧鐵騎。雖然也給李四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戰術目標,反而被對方的新兵給揍了回來,已經足以說明點什麼了。

雖然是一場高烈度的戰鬥,可雙方的傷亡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畢竟雙方都沒有大軍盡出的做全力一搏,僅僅是使用了手上的一部分人馬而已。

關寧步軍趕上去的時候,和赴死軍的火器新軍碰了個面對面。老式步兵和新式步兵的廝殺根本就說不上什麼慘烈也談不到有多殘酷,但是吳三桂卻是心驚膽寒,知道大勢已去。

關寧軍的步兵也是久經戰陣的雄兵健卒,說是身經百戰也不算是誇張了,猶豫關寧軍的傳統是“遼人治遼”,所以很多士卒都有這樣那樣的血緣或者地緣關係,兄弟兵父子兵佔了很大一部分。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可不是空口白話的說說而已,真到了戰場上也是個個拼命,極是悍勇。可正是因爲這種悍勇,損失之重也讓人目瞪口呆。

赴死軍的排子槍打的那叫一個穩當,關寧軍是一撥接一撥的往上衝,多少血氣多少豪邁就不必說了。可赴死軍的火器新軍就是不爲所動,循規蹈矩的緩慢前進,把一羣又一羣悍勇無匹的步兵放倒在陣前,然後踏着敵人的屍體邁步向前。

不管怎麼填。不論怎麼墊,都擋不住赴死軍。

在這種大隊互衝的野戰當中,雙方的傷亡比例觸目驚心。關寧軍的老底子只要衝上去,就沒有幾個能活着回來的,可赴死軍那邊卻鮮有傷亡。

任誰也能看出來,這完全就是在送死,就是在拿人命填赴死軍的槍口,再有多少人也不管用。(新舊步兵的對決,其實就是排着隊送死,借用遠東風雲納大大的一句經典名言,就叫做排隊槍斃。)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時代已經過去,這纔是真正的完勝。

雖然只是側面戰場,可吳三桂也看出來了,這根本就不是戰爭,而是屠殺,就好像屠夫宰羊一樣,沒有任何懸念。

果斷的下令後退,一口氣退出去四十多裡,驚魂稍定之後,再次後退……

作爲這次戰爭的主戰場,延安府還真的挺過了第一天。

第二天赴死軍的火炮再次瘋狂轟擊,幾乎把城頭上的防禦器械和工事打的片瓦無存,等大軍攻城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多少抵抗力量,到了這個關頭,大夥兒才發現關寧軍一直在撤退……

跑了?追!

窮追猛打是赴死軍的“光榮傳統”,追擊戰進行到了第四天,發生了一個很好笑的事情,這個看似好笑的笑話卻改變了整個陝西大戰的進程。

吳三桂致書赴死軍大帥李四:大戰經日。你我俱是兵殘甲缺,不若休整半月,再行戰士。

吳三桂要休戰。

這不是開玩笑嘛,你若投降就投降,若是不想投降就接着打,眼看着就要打的你趴在地上站不起來了,休戰……怎麼可能?還直眉白眼的說要休戰半月,有這半月的工夫,早把你吳三桂打趴下了。

可大帥立刻就同意了吳三桂這個很荒謬的休戰建議,還真的很及時的喊了暫停。

這個時候休戰,就是給吳三桂喘息的機會,到時候把在外遠征的軍馬調集過來,好和赴死軍做最後的捨命一搏。雖然很多弟兄都想不通,可大帥的意思不能違抗。既然大帥都說要休戰了,那就先休着,半月之後再說。

反正吳三桂的所謂精銳也就是這個樣子,大夥兒也不怕他飛到天上去。

所謂的休戰,永遠也不可能是真的休戰,吳三桂和李四都是一時豪傑,很明白這個休戰的意思:戰爭其實早就分出勝負了,再打下去已經沒有必要。赴死軍征戰陝西的目的不是要把這裡打爛,也不可能如打韃子那樣把關寧軍打的不復存在,根本之處還是想佔據陝西。

至於收編關寧軍,這種事情就不大好說了。赴死軍依是如此強大,各種建設已經有了最基本的樣子,與其收編關寧軍還不如直接再建設一支更加強大的火器新軍。

現在的休戰,其實已經代表了戰爭的結束,剩下的就是談判桌上互相扯皮的討價還價了。

戰爭已經打不下去,赴死軍不想把陝西打爛,吳三桂更不想把家底兒都打光,雙方是一拍即合。談判的事情雖然還沒有擺到明面兒上,可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赴死軍的戰爭是暫停了,可不代表陝西就和平了。

赴死軍這邊剛剛停止戰爭,陝西的另外一場大戰卻是剛剛上演。

一看吳三桂招架不住,盤踞在山西北部的姜瓖可就坐不住了,放着這麼大的便宜不佔,豈不就是真的入寶山空手而歸?先是遣出四千人馬,緊接着又是三千,從北邊就打了過去,然後才和李四打了聲招呼……

和所有人想象的基本一樣,戰爭的頭幾天,姜瓖風頭無限,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縣城都佔了五個,大有勢如破竹之威。可吳三桂的家底兒還在,不是那麼好欺負的。這邊還在準備和談呢,那邊就把姜瓖的主力給陷進去了。

打吳三桂這個落水狗,不會是爲了佔點便宜那麼簡單。說到根子裡還是想着擴充地盤,防範李四把大同也吞了。眼看着風頭要轉向,姜瓖這條老狐狸就慌了神兒,再也不敢玩兒先找後奏的那一套,身段也就放下來了,懇請赴死軍支援。

不管怎麼說,到面前爲止,姜瓖和李四還是盟友的身份,也有一條條的秘密約定。按照事先的約定,姜瓖不必參加戰爭,只要中立就可以得到赴死軍的酬謝。現在這個老狐狸想撿便宜,反而被吳三桂敲掉了門牙,不得不向忠誠伯這邊靠攏,把秘密約定進一步加強,成爲事實上的攻守同盟。

於是乎,和談的雙方就要演變成三方。吳三桂和李四爭霸的時候,姜瓖這個“小蝦米”也捲了進來。

談判,說起來是動動嘴皮子而已,其實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第一次和談當中,吳三桂的全權代表吳三枚。面對忠誠伯和大同鎮守總兵管姜瓖共同提出的苛刻條件,拂袖而去。

首次和談泡湯。

這個時候的吳三桂雖然已經註定了弱勢的一方,而且大門已經被打開,可並沒有到任人宰割的地步,一些個太過刻薄的條件絕對不會接受。

按理說,這種情況下,肯定是要以打促談,一邊兒打一邊談,可是雙方(三方)並沒有真的就大動干戈。而是繼續休戰……

第二次和談,雙方各退一步,結果……結果還是不歡而散。

忠誠伯李四很是“惱怒”,認爲吳三桂沒有和談的“誠意”,定要在戰場上拿到談判桌上拿不到的東西。

忠誠伯一怒,就代表着殺伐征戰,全天下就沒有不怕的。可吳三桂也是個“硬骨頭”,不僅不怕,反而做了戰爭“總動員”,說什麼“寧爲玉碎不爲瓦全”。

腦袋稍微靈光一點兒的都能看出來,這都些個唬人的玩意兒,忠誠伯不是打不過吳三桂,吳三桂也不是真的不怕。可要是真要大戰的話,何必等到今日這般扯皮?要是真的想打,當初就不會休戰。

吳三桂也是吃準了李四的心思,採用處處設防這種部分主次的混賬戰略,還高聲叫囂什麼“抵抗到底”。

當然這些都是做給天下人看的戲份兒,和大局沒有什麼影響。不過吳三桂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這次和談,就是李四和姜瓖欲瓜分陝西,欲效割據之事,所以無法接受……”

說這種不要臉的話,吳三桂絲毫也不感覺到愧疚,他自己也是想着割據呢。可這並不妨礙他喊的義正詞嚴大義凜然:“此事當奏請朝廷,懇請萬歲裁決,否則吳三桂就是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不退讓……”

都是屁話,吳三桂要是真的敢打,還這麼大叫大嚷的效潑婦行徑?戰至最有一兵一卒這種大話,鬼也不信?要是都打光了,誰還鳥他吳三桂是哪根蔥?

別說是吳三桂和李四這種比朝廷還要強悍的實力派,就是小蝦米姜瓖,什麼時候把朝廷當一盤子菜了?這邊都打的這麼熱鬧了,誰又何曾理會過朝廷半點兒?

這個時候想起朝廷了,怎麼看怎麼可笑,分明就是給自己找臺階呢,分明就是想利用朝廷保存自己的實力而已。

對於千里之外的戰爭,其實和朝廷也沒有什麼關係,朝廷裡肯定有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想法。只是沒有想到這麼快就分出了高下而已。

事情的本質大家都看的清清楚楚,所謂的朝廷裁決就是個花架子,沒有誰會當真。朝廷要是說不打了,或者讓忠誠伯放棄,李四就真的那麼聽話?哈哈……

可是朝廷那邊卻對這個“裁決”相當重視,興武小皇帝很有魄力的以嚴厲語氣發了明旨,調門很高的譴責戰爭三方“塗炭生靈”的舉動,致使“國土再淪戰亂”,不僅削了戰爭三方首腦的爵位,罰了三人一年的俸祿。連李四本人天下招討的官職都給抹了去,朝廷正追剿帥印呢,看這意思,李四連大帥也做不成了。

吳三桂那邊的處罰幾乎和李四一樣,先把平西王和平西伯的爵位奪了,再罰俸去官,以後的懲處還要追加。

一直強勢的李四和吳三桂都很乖巧,或許是真的給天威所“震懾”,前後腳的上了請罪的條陳,並且表示對於聖上的處罰心服口服,一個勁兒的“謝恩”。

興武小皇帝再下嚴旨,交戰各方各自後退,朝廷欽命處理此事,若再有交戰殺伐之事,以抗旨之罪論處。

如此一來,江南沸騰。

這天下還是大明朝的哇!

可不見聖上一發火,這些個地方實力派紛紛“懾服”麼?李四和吳三桂,還有那個姜瓖,哪一國不是手握重兵?哪一個不是稱霸稱霸的厲害角色?聖君一動怒,立刻就收了飛揚跋扈的勁頭兒,請罪的摺子雪片一樣遞過來,唯恐“天威震怒”。赴死軍和關寧軍,哪個不是精兵悍將的虎賁強兵?朝廷的旨意一下,還不得乖乖的縮了回去?

地方豪強俯首認罪,興武君臣的面子確實是有了,很有幾分盛世明君的威嚴,可其中的苦澀也只有自家知曉。

說什麼天威震怒,別說是李四和吳三桂這樣的大鱷,就是姜瓖這個小蝦米,什麼時候怕過朝廷?至於各自退兵,也就是說說而已,勝負已分,朝廷也就是做做畫蛇添足的事情而已。

這些土皇帝們根本就不在乎什麼爵位,就是把他們貶謫爲從九品的微末小吏,也絲毫不能影響他們的實力,至於罰俸,則是徹徹底底的笑談了。

關於各方異口同聲要求朝廷裁決爭端的事情,其實也就是走走過場而已,說不準李四和吳三桂早就是商量好了停戰的條件,只是缺少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遮擋一下臉面而已。

朝廷的所謂裁決,也絕對不是僅僅做做表明工夫那麼單純,要是如此的話,朝廷沒有必要出這個頭。有裁決調解的那份閒心思,還不坐下來看他們互毆呢。關鍵是各方都不想打了,想要將條件了。這個時候,名義上的中樞興武朝廷就需要考慮自己的利益了。

如果能夠讓他們互相制衡,則是最好不過,實在不行,也不能讓吳三桂這個反覆無常的小人被李四給生吞活剝了。那樣的話,李四就連半點顧忌和牽制都沒有了。

不管怎麼談,李四都是大半個明朝的事實主宰,這是誰也無力改變的。反正李四早就足夠強大了,他是不是再強大一點兒,對於朝廷來說都是一樣。吳三桂已經敗了,北邊的韃子老巢也是危如累卵,隨時都能拿下來。眼下的李四已經是拔劍四顧再無敵手,可還是一個勁兒的徵兵,近乎瘋狂的擴充武備,這就讓人擔心了。

單純的以武力上來講,赴死軍已經沒有敵手,現在填了個火器新軍進去,真正的就是如虎添翼。在這種情況下,李四就應該潛下心的發展民生,如此窮兵黷武之下,莫非是想對江南下手了?

李四個人的忠誠沒的說,或者也談不上忠誠,完全就是想看着朝廷的民本之路能夠走向何方,不想做過多的干擾。可這種事情也不能單純依靠李四個人的意志,就算是李四沒有要兵取江南的意思,他的手下未嘗就沒有這個心思。

別的不說,當年的太祖洪武皇帝也是奉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以圖謀取天下。可到了一定地步,明明知道還不到稱王的時候,也得身登大寶宣佈開國。這不是取決於個人的意志,若是不這麼做,手下的那些武將和跟着出生入死的老弟兄就會感覺沒有前途,看不到明確的方向。只有稱帝了,整體的利益和威望纔會進一步提升,纔會有持久的凝聚力,這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的很。

現在的李四已經到了這一步,就算他對南都的龍椅沒有興趣,不能代表他的手下沒有這個想法。李四若是邁不出這一步,整個赴死軍的利益就很難更進一步。

在很多人看來,李四那邊肯定早就接到了手下勸進的信息,或者乾脆說連龍袍都準備妥當了,只等着到時候往身上一披,然後大作不情願之狀,說着什麼“非朕之意,固軍之願”之類的話語,“勉勉強強”的稱帝開國……

楊廷麟則是哈哈一笑:“忠誠伯……李四的心思我也看清楚了,聖上和諸位同僚也不必有此憂慮。李四若是有不軌之心,早就行了不軌之事,焉能等到今日?”

這些老學官和李四也是老熟人了,都不大相信李四會謀逆作亂,可眼下赴死軍已經沒有了對手,還在整軍備武,明顯是要大行兵戈戰事。環顧之下,也只有江南可以算是赴死軍的目標了……

“李四大行兵事不假,眼下他已無敵手,也是確實。”楊廷麟笑着說道:“我也聽到了些個消息,再想想以前在赴死軍和李四所談之事,他這是要縱兵大取了。非是要取江南或者別地,而是對外擴張,行開疆拓土之事。”

開闢疆土,這種事情說好聽一點兒就是“大徵”,其實就是侵略。李四的赴死軍已經足夠強大了,還在整軍備戰,就是爲了輸出戰爭,以鐵血的手段拓展這個民族的生存空間,把四方的資材人力集中起來……

說起來是這麼說,可侵略之事從來就是充滿了血腥和暴戾,代表的就是戰爭。

對外侵略,這種事情從來就是每一個帝王最爲夢寐以求的,開闢萬里疆土,成就一代共主,這樣慷慨豪邁的壯舉,興武小皇帝做夢都想。

關鍵是實力。

大明朝不是沒有強盛過,三寶太監的船隊何等強盛,也等到過無數的蠻夷小邦,卻沒有行總兵大侵之舉。說到底還是當時的仁義思想的影響。

太祖洪武皇帝是個典型的實用主義者,還是大詔:“海外蠻夷之國,有爲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爲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古人有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如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爲後世譏。朕以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爲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

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若犯我,我必征討,這就是大明朝確立下來的國策,對外的總體戰略就是防守反擊,若是對方和大明朝相安無事,絕對不會征戰,至於武力征服,更是不可能。

太祖皇帝把日本、安南、琉球等十五個小邦列爲“不徵之夷”,並且把這些條條框框錄入《祖訓》當中:“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人命傷……”

這些祖宗的“教誨”,大明朝的君王必須遵守,所以不做主動的大徵。後來也漸漸認識到這裡頭的好處,認識到祖宗的智慧:那些個蠻夷小邦真是不值得費心費力的征戰,這些彈丸小國多是荒蕪不毛之地,子民也是茹毛飲血的野人,根本就沒有什麼用。若是通過征戰奪取過來,不僅耗費資材,還要養着這些蠻夷,實在是不划算……

扣除上層的這種思想,民間也認爲天國上朝就要有大家風範,倚仗國力強盛就征討那些蠻夷小國,實在是有失天國的仁義,反而會被蠻夷當成是暴戾之朝,忒失朝廷的體面。讓那些彈丸小邦和化外之民來天朝進貢,然後回贈給他們更加豐厚的禮物,這才能顯出天朝上邦的體面和寬仁。

“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厲”,這是聖賢早就是說過的,也只有隋煬帝那樣的昏君纔會想着大徵四方,勞民傷財不說,還鬧了個灰頭土臉……

“祖宗有訓……”

楊廷麟很沒有臣儀之禮的打斷了興武小皇帝的話頭兒:“赴死軍大徵,和江南也沒有什麼妨礙,就算落下窮兵黷武的惡名也是落在李四的頭上。不過以臣來看,李校典行事素來是準備充足,這麼大的動靜之下,大徵之事當會易如反掌。只是不清楚李校典爲何要對外發動大徵之舉,不過以李校典的行事準則來看,必然是有莫大的好處。究竟如何,聖上權且看着也就是了……”

“既然李四和吳三桂俱奏請朝廷裁決陝西之事……”

“臣願往。”楊廷麟行禮道:“赴死軍中諸般事宜,臣多知曉,藉此朝廷仲裁之機,也能看出許多旁的端倪……”

“準。”

這種涉及到軍事的事情,楊廷麟去了最好,當然也不光是爲了調停裁決!

……

朝廷是不是仲裁這事情,李四並不看重,也用不着多此一舉,最希望朝廷這個“第三方”勢力介入的應該是他吳三桂纔對,也只有吳三桂才希望朝廷的介入。李四之所以對朝廷仲裁陝西之事如此熱衷,完全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陝西之戰不算怎麼激烈,從始至終都在預料之中,赴死軍的前期戰略目標已經達到。可這也開了一個很壞的開頭,所以李四必須做出一些彌補。

必須維持住一個平穩的大局,雖然現在的大明朝已經是王室衰微,可表面上還都是聚集在明字旗號之下。李四絕對不想打破這個辛苦維持住的局面,要不然就又是一個東周列國。

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攻你,內部動盪不休。尤其是如陝西之戰這種事情,就是赤裸裸的爭霸,完全就沒有把朝廷當一回子事情。若是其他的地方力量也效仿赴死軍,混亂的局面立刻就要降臨,更別說這其中還摻雜了李闖殘部和張獻忠部這些不屬於大明體系之內的力量。

事實上的好處拿到之後,必須很是恭順的表現出對朝廷的“敬畏”,這也是唯一能夠彌補的事情了。

經過兩次不成功的談判,對於對方的底線,雙方都已經心知肚明,討價還價這種扯皮啷噹的勾當已經結束,剩下就是看看雙方的接受程度而已。

赴死軍給南都遞條陳,吳三桂也跟着遞,這就表明了他也願意接受赴死軍的條件。

雙方把條陳遞出去的同時,就已經表明了和談的完成,所欠缺的僅僅是一個過程和儀式罷了。能夠說上一句的,也就剩下吳三桂想借助朝廷保存更大一部分實力的想法而已。

現在的陝西,關寧軍、赴死軍和大同軍三支軍隊雲集,卻沒有半點要打仗的景象。這些個丘八們早就明白,仗早就打完了,大家也就是互相干耗着。

北邊的關寧軍把姜瓖的大同軍圍的如同鐵桶一般,可這些被圍困的風雨不透的大同軍一點也不害怕,更談不上恐慌,外面的事情他們已經知道了,不可能再打仗了,就差一道命令就可以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至於如何劃分地盤如何切割利益,不是這些前線的士兵可以關心的。

曠日持久的圍困,不僅沒有讓雙方擦槍走火的爆發衝突,兩者之間反而是互相“走訪”,互通有無,誰也看不出這是兩支互相敵對的軍隊……

要是說前些日子這些人還恨不得把對方的人腦子打成狗腦子,誰信?

幾百步的距離,就是雙方的警戒線,可現在這裡已經沒有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反而是一片融洽其樂融融。

大同軍的哨官啃着關寧軍的白麪饃,關寧軍抱着大同軍的雜合面鍋盔大嚼:“咱們這邊是沒有事了,可這事不算個完……”

“怎?還要打?大家都這麼熟了?怎麼下的去手?”

“不是咱們打,是和赴死軍打,我聽南邊當官的說了,赴死軍那邊又增兵了,一下子就調集過來仨營頭,一個火器營兩個地支營。”

“……”

“咱們這邊都不打了,他們還這麼大張旗鼓的調兵遣將,這大軍運動可不是說說就能算的。走一步都要銀子鋪路,這麼多的軍隊調集,銀子就象大河流水一樣淌出去,圖的是個什麼咱這種小人物也拿捏不清楚。不過李四肯定是要沒有安好心眼子,說不準是要把咱們關寧軍和你們大同軍一鍋子給端了……”

“不會吧,你們關寧軍我說不好,我們大同軍和赴死軍還是友軍哩……”

“友軍個屁,這種事情誰還管你是不是友軍了?”說話的這個顯然也知道一些個歷史典故,頗有幾分賣弄的意思:“秦滅六國,你當是橫推六個敵手不成?也是又友軍有盟友的,把對手一打倒, 調轉刀子就把友軍先捅了。今天是友軍明天就是生死大敵的事情有什麼好稀罕的不成……”

這種論調,這種情形,要說沒有上層刻意安排的鬼影子,那纔是真正見鬼了呢。

是敵還是友,從來就沒有什麼清楚的界限,從來就沒有什麼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利益纔是亙古不變的。

現在的赴死軍敗了吳三桂,肯定是要染指甚至吞下陝西,到時候大同孤懸於赴死軍勢力範圍正中,怎麼看怎麼危險。保存吳三桂的一部分實力,至少不能讓他全滅,這不光是朝廷所致力的目標,也是姜瓖的期望。

一邊兒處心積慮的要打吳三桂這個落水狗,同時侵入他的地盤,一邊還想着保存下吳三桂,這種看似荒誕到家的事情,只要摻和進了利益二字,就是再荒誕十倍也就不算荒誕了。

朝廷已經降旨,楊廷麟爲輔唐王爲主,全權負責裁決陝西之事。

可李四明白的很,唐王也就是充充場面而已,真正的責任還要是楊廷麟來擔的。

在這之前,必須和姜瓖這個老狐狸攤牌。

要說起姜瓖,和吳三桂就好像一個模子裡出來的,同是大明的地方大員,同是投了李闖然後叛變李闖,同了投了滿清然後再反了滿清。對於這種把家國社稷當狗臭屁把民族利益當墊腳石的傢伙,必須以實力震懾之。

“阿濟格死在你姜大人的手上,按照七殺令的說法,姜大人和大同軍也是我的兄弟部隊。”李四聲調忽然低了一點兒:“如今的局勢姜大人也是看到了,吳三桂若是不肯投降,就只有滅亡。不管朝廷如何仲裁此事,至少我也會把陝西拿到手,這是我的底線,絕對不可更改……”

姜瓖爲人最是精明,對於局勢的變化有着近乎天然的敏感,明白這是李四要攤牌了:“忠誠伯是不是也在打我大同的主意?是不是要反咬我大同軍?”

李四哈哈一笑,微微擺手,示意姜瓖稍安勿躁:“在姜大人眼中,我李四就這麼沒有義氣?”

“利自當頭……嘿嘿,也不必我多說了,忠誠伯實力雄厚兵強馬壯,意欲如何對待我這個友軍?”姜瓖心裡雖然不甘,卻也是無可奈何,沒有實力,再怎麼慷慨激昂也是屁用沒有。

這個混賬的世道里,實力就是一切。沒有實力的話,再有理再委屈也得受着,其中的道理,諸如姜瓖這種人,心裡就跟明鏡兒一樣。

“沒有那個意思,”李四笑道:“若是姜大人執意想拖我赴死軍的後腿兒,我會怎麼做姜大人心中有數。若是姜大人真心願與我赴死軍爲友,自然是要考慮到姜大人的好處。”

“大同軍還是你的,大同府還是你的,長城以外……姜大人有興趣的話,也好說。”

保存實力和地盤兒,爲了這個目標,吳三桂甚至不惜和赴死軍以刀兵相見。這麼具有誘惑力的條件,還有長城以外那一大片原本只是保留想紙面兒上的地盤……

姜瓖不是沒有見過市面的小毛頭,心中的溝壑未必就比李四少了。李四能給出這麼優厚的條款,絕對不是忠誠伯大人是什麼善男信女,肯定還有更加厲害是後手。

不過,姜瓖不得不承認這個條件的誘惑力確實無法抵擋,繼續保有原來的地盤和實力,而且是赴死軍的同盟戰友。這個天下再怎麼亂,也不會亂到自己的頭上,依舊是割據一方的諸侯,依舊是北山西的土皇帝。

“大同府諸州縣,無論軍、政、民事,還是姜大人拿總掌舵,”對付姜瓖這種小蝦米,李四最少有七八種法子把他慢慢的消化掉,而不必非要使用戰爭這個最後的手段。

“忠誠伯的條件確實很優厚,不過……”姜瓖很是憂慮的說道:“我想知道忠誠伯想要我做點什麼,如此優厚的條件不會平白給我吧?”

“呵呵,姜大人果然快人快語,哈哈……”

第189章 記的回來第3章 發財之後和水火不容第201章 滲透之前第154章頹局大振第91章 不大破咋大立?第47章 其實激烈的戰鬥並不存在第187章 都談利益第226章 民風在變第66章 血對血,牙對牙第56章 他不是大善人第104章 最後一塊籌碼第98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77章 真是久仰了第53章 黃瓜如鐵第39章 大年初一頭一天第82章 小號大號第115章 騾子不瞎第39章 大年初一頭一天第39章 大年初一頭一天第52章 其實我是個演員第57章 勝利大分配第99章 裙帶關係不好使第82章 小號大號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兩片第10章 老辦法也有效第112章 從這一刻起,我們要去死第79章 求人賑濟有用嗎?第81章 怪叔叔和小蘿莉的幕後故事第95章 你心知來我肚明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84章 這裡的人們很好戰第87章 小蘿莉的婚嫁事第154章頹局大振第66章 血對血,牙對牙第182章 搬家第219章 真正的底氣第189章 記的回來第45章 我們是來發財的你們逃命去吧第47章 其實激烈的戰鬥並不存在第56章 他不是大善人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兩片第149章 大問題其實好解決第2章 發財纔是硬道理第54章 搶劫之王被搶劫第62章 日月長照鮮血滿地第110章 拼圖完成第72章 膽子大的都能包天了第229章 大結局第101章 你怎麼在這裡?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兩片第64章 怎麼狠怎麼來第154章頹局大振第187章 都談利益第178章 大帥的評語第96章 我容易嘛我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兩片第229章 大結局第228章 算是做到了吧第59章 大火無溼柴第144章 麻桿打狼第100章 我真的沒有辦法第161章 憤怒中的機會第91章 不大破咋大立?第38章 財神其實是個窮光蛋第32章 你是來毀我的吧第57章 勝利大分配第71章 災難貧窮的地帶第213章 沒有君子第160章 潸然淚下第106章 有唱高調的就有下黑手的第27章 相反的道路其實是殊途同歸第144章 麻桿打狼第106章 有唱高調的就有下黑手的第12章 如此明目張膽第189章 記的回來第163章 恨滔天血滿地第100章 我真的沒有辦法第154章頹局大振第89章 這纔是扭轉乾坤的力量第85章 通道一定要打開第227章 狂熱的戰爭衝動第217章 戰戰和和第40章 什麼叫做強呢?第150章 有名爲七殺第173章 金無足赤第156章 又砸又補一大鍋第110章 拼圖完成第163章 恨滔天血滿地第155章 收保護費第148章 你看我們多齊心第90章 似是而非的道理忽悠人第76章 不,沒有花瓶,絕對沒有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第4章 不想發財的是傻子第59章 大火無溼柴第161章 憤怒中的機會第119章 密雲將雨捲揚州第184章 鬼過清明人過關
第189章 記的回來第3章 發財之後和水火不容第201章 滲透之前第154章頹局大振第91章 不大破咋大立?第47章 其實激烈的戰鬥並不存在第187章 都談利益第226章 民風在變第66章 血對血,牙對牙第56章 他不是大善人第104章 最後一塊籌碼第98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77章 真是久仰了第53章 黃瓜如鐵第39章 大年初一頭一天第82章 小號大號第115章 騾子不瞎第39章 大年初一頭一天第39章 大年初一頭一天第52章 其實我是個演員第57章 勝利大分配第99章 裙帶關係不好使第82章 小號大號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兩片第10章 老辦法也有效第112章 從這一刻起,我們要去死第79章 求人賑濟有用嗎?第81章 怪叔叔和小蘿莉的幕後故事第95章 你心知來我肚明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84章 這裡的人們很好戰第87章 小蘿莉的婚嫁事第154章頹局大振第66章 血對血,牙對牙第182章 搬家第219章 真正的底氣第189章 記的回來第45章 我們是來發財的你們逃命去吧第47章 其實激烈的戰鬥並不存在第56章 他不是大善人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兩片第149章 大問題其實好解決第2章 發財纔是硬道理第54章 搶劫之王被搶劫第62章 日月長照鮮血滿地第110章 拼圖完成第72章 膽子大的都能包天了第229章 大結局第101章 你怎麼在這裡?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兩片第64章 怎麼狠怎麼來第154章頹局大振第187章 都談利益第178章 大帥的評語第96章 我容易嘛我第158章 各有心思三兩片第229章 大結局第228章 算是做到了吧第59章 大火無溼柴第144章 麻桿打狼第100章 我真的沒有辦法第161章 憤怒中的機會第91章 不大破咋大立?第38章 財神其實是個窮光蛋第32章 你是來毀我的吧第57章 勝利大分配第71章 災難貧窮的地帶第213章 沒有君子第160章 潸然淚下第106章 有唱高調的就有下黑手的第27章 相反的道路其實是殊途同歸第144章 麻桿打狼第106章 有唱高調的就有下黑手的第12章 如此明目張膽第189章 記的回來第163章 恨滔天血滿地第100章 我真的沒有辦法第154章頹局大振第89章 這纔是扭轉乾坤的力量第85章 通道一定要打開第227章 狂熱的戰爭衝動第217章 戰戰和和第40章 什麼叫做強呢?第150章 有名爲七殺第173章 金無足赤第156章 又砸又補一大鍋第110章 拼圖完成第163章 恨滔天血滿地第155章 收保護費第148章 你看我們多齊心第90章 似是而非的道理忽悠人第76章 不,沒有花瓶,絕對沒有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第4章 不想發財的是傻子第59章 大火無溼柴第161章 憤怒中的機會第119章 密雲將雨捲揚州第184章 鬼過清明人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