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萬分重要

但宋良士偏偏成功了,偏偏完整地行出了最後一陣的出口,於衆目睽睽下,進了皇宮!

這就萬分重要了。請大家搜索(%¥¥)看最全!

所以不論是哪方的人,都入了宮。

他們要旁聽,去辯論,想擁護的擁護,想阻止的也要阻止。

於是,在各方都到場,且固守派勢力遠超的情況下,宋良士幾乎靠一人,與一衆顧命老臣舌戰,縱論天下局勢,斷出皇室若不能早日籌謀,祖龍之正統他日必然會被推翻吞沒,所以,不能擔憂主動出兵會反給別人藉口或者掉面子而被動等待災禍臨頭。

皇帝嬴孤雖然被宋良士說得有些動心了,還是拿捏不下。

宋良士於是建議,可以先授給他一個平民侯的身份,以擁有一些官方的正式特權,來作爲試行者去推行他的思路。

最終,嬴孤拍板,欽賜其爲平民侯,有募兵上限五千的權力。

而宋良士本就出身百丈千蘆湖,有一百零七位荷花澱的兄弟們相輔佐,後來,利用時機下又成了擁有幫衆上千的黃河流沙幫大當家。接着,將兩方合爲一體,共二百人進行了大結義,所以,本身就是由不弱基礎的。

他入皇都,這些人都隨着,只是不想太顯眼,一時沒亮出來而已。

因此,幫手一點不缺,五千人也很快招滿,於是宋良士接皇室正式之印綬詔,開始自由征戰,他先是將地域內的一切有反心的勢力揭露並征服,藉機擴大軍隊勢力,一點點獲取到增進軍隊上限的權利,又四面駐防,鞏固祖龍區域。

而城防,除了幾座守護星一般的城池,還有歷代皇族所打造的四關卡。

即西面之青龍嶺,東面之白虎坡,北面之朱雀峪,南面之玄武崗。

這四關,將直接關乎皇城的生死存亡!

而不久後,恰巧,西京兵馬在西京城主的親自率領下,於這刻向祖龍方第一次進攻。

消息傳來時,滿朝文武恐慌,關鍵時刻,還是宋良士勇敢攬接了阻擊任務,他領着已經擴展爲一萬人的宋氏兄弟部隊,駐紮於已經固防過的青龍嶺,阻擋西京近十萬大軍,竟然接連阻住數月。

這樣,嬴孤纔有了時間去抽調各路兵馬,去增援青龍嶺。

由是,西京人最終意識到,青龍嶺已不可奪,宋氏軍隊戰不過,於是,引兵退卻,而祖龍軍在宋良士帶領下,乘勝追擊,將失地收復。

而這一系列戰爭之後,和滿朝人物,這才大致上信任他,賜給極大兵權,宋良士直屬兵馬,以萬計算,他的稱號,也在一個平民侯之外,成了大將軍。

而將失地都收回來之後,爭議再次到來,是不加計較與西京軍何談呢,還是以此爲理由向西京征討?

固守派依舊反對激進,而變革派勢力也壯大了許多,支持宋良士進行西討。

而就在這時,西京竟派來使者,由兩方首腦進行直接談判,見識到皇家真正有着皇帝之威儀、風範,以及勇氣後,纔會迴歸舊日以臣下侍奉的路子,並簽下永不反叛的諾。

這個承諾,可謂誘惑性很大,直達許多頑固者心頭。

但是使者附加的一個條件卻讓滿殿猶疑,使者竟然說,西京城主薄朗信不過皇家的信譽,所以不會親自來皇城和談,而是必須在祖龍地域內接近西方的一個地方萬丈原,且,西京方只帶一千人馬,祖龍方也只可帶兩千衛隊上前,雙方皆不可有弓箭隊!

三日之內,必須有決斷並抵達那片區域,否則,會籌謀重新來攻。

這下,羣臣和皇帝也犯了難,反對和談者說這必是一個陰謀,有意者則言這是一個機會,況且萬丈原方圓百十里一覽無餘,又是在本方地面,還要怕他們不成?

僵持到這裡,皇帝嬴孤也搖擺不定,他本就懦弱,想天下太平,皇室永存,卻又怕風險。

而這一事,作爲新晉意見領袖之一的宋良士卻沒有開口表意,而是在下殿,被嬴孤召見時,才曝出自己的念頭:不妨答應對方,但是,自己也要留一手。

而留一手的方法,竟然是找人假扮皇帝。

若說找替身,也不算難,不過那需要時間來秘密探尋,三日之內,加上要做準備,哪裡來得及?

所以皇帝問:替身何在?

宋良士於是道:臣下有一位結義兄弟,說來和皇上有七八分相似,只不過向來山野莽夫打扮,看不出來而已,由他拌皇帝,當不會出問題,而能爲皇家效勞,想來也是他的心願……只是,在協議簽署完,到回城之後的這段時間,真正的皇上您不可現身,不然,對方若事後知曉簽約者是假扮的,必會撕毀和約。

到此,嬴孤雖然還有疑慮,還是信任按理說答應了下來。

於是,三日之後,皇帝“嬴孤”就帶着兩千衛隊,於宋良士數萬大軍護送下,前往了談判區域,而接近萬丈原之後,介於規定,不能再往前,宋良士只好下馬,率所有軍兵臣等,向皇帝拜別。

談判中心的萬丈原,雙方接近後,發現對方都沒有違約,於是正式開展簽約過程。

哪知道,進行到一半,原上突然出現數千軍隊,由後方向皇帝方的人圍攻。

看服飾,與西京兵相同,竟是西京兵馬!

那一刻,兩千人大亂,立刻知道中了敵人奸計埋伏。

只是,從哪裡出現的敵兵呢?

事後,經調查,原來薄朗軍當初退卻後,別有用心,竟在萬丈原上挖掘出了一個地下洞穴,堪稱府邸,並屯駐了數千兵馬。

薄朗本來是想用這些人擾亂祖龍軍後路,以不讓其過度追擊的,豈料,祖龍軍奪回失地後,竟然主動停了,薄朗只好將其用在新的計策,假談上,以談判爲藉口,將皇帝嬴孤擒拿起來,作爲人質來謀算皇朝。

不料,薄朗也沒有想到,那個與私下的畫像裡並無異常甚至言行舉止氣度都看不出錯漏的“嬴孤”,竟然也是假扮的。

宋良士安排此計,當然並不簡單,他曾對假嬴孤說,若中了計策,你一定要做到兩件事。

第一,還要將皇袍儘快脫下來,亂刀處置掉。

第二,還必須自殺,且要面目俱無。

這兩點都做大的話,對方就獲取不到皇帝,且不知真相,事後還能說,皇帝逃出來了,迴歸了皇城,之後,真正的嬴孤就可出面,指斥薄朗之陰險小人,再次西討,就順理成章多了,而薄朗名氣受損後,他的後方也會出問題。

反之,讓敵人捉到了假冒的,己方皇帝不出來澄清是個問題,出來澄清的話,無疑是在說,皇帝也沒有表現出真誠,這一次假和談的機會,就是白白浪費了。

假嬴孤不愧是宋良士的結拜兄弟,乾脆利落,先是脫下皇袍讓下屬們處理後,又自殺,自殺後,面部也被處理過皇袍的刀處理了,面目全非。

不但是他,帶去的衛隊本來就是些死士,不要命的與佔據了兵力以及配備優勢的“地穴軍”鬥,自然都是慘死。

結果,雖然獲勝,薄朗卻從兩千屍身中,根本就發現不了皇帝的影子,又聞祖龍方有軍隊的喊殺聲逼來,顯然是一切敗露,無奈退去。

來晚了的宋良士看着滿地屍首,默默流淚,卻沒敢去翻屍首,反而是將所有屍首,統統倒上熟油,加上乾柴,一把火燒了個乾淨,就此死無對證。

而戲做全套,滿皇城所屬的人,都在尋找不見的皇帝嬴孤,卻在不久之後,嬴孤倉皇落魄外帶傷痕如同乞丐地出現在了皇宮內——這扮相自然是刻意的。

由此,那場騙局而起的劫難中,嬴孤皇帝艱險逃脫,最終迴歸皇城,就成了一個邏輯合理的傳奇,也是“事實”。

皇帝“大難不死”後,自然對西京軍的誠意深有感觸,痛批不已,甚至流淚下令爲護衛他的死者們立碑,而大臣們也沒有了派別之爭,對薄朗奸賊大加撻伐,統一了口徑。

再之後,皇帝對宋良士的信任加大,讓宋良士帶兵西討薄朗軍,敕封帥位,可謂皇命詔,奉天伐孽。

而宋良士的討伐之路,可謂一路直進,寸寸進逼。

那次設計反將了自己一軍後,薄朗就似乎黴運不斷。

與他實質關係爲聯合的藏、疆二府道,可謂更加肯定了他的誠信標準,從而合作消極,原先是直屬薄朗軍系統的藏區和疆區獨立軍受藏王疆王暗命,一批批地退出迴歸老地盤,而兩區原先對薄朗軍的財資供應,也打了折扣。

兩地的意思似乎是,你們可以打,但我們不會過度參與,誰是王者,二道聽誰的,奉誰爲中央皇族!

若在未和祖龍軍開戰前,薄朗大可以騰出手來收拾二道,讓他們不敢有異心,但現在,後有猛敵追擊,根本沒有那份精力。

只能死守!

而宋良士的大軍則決心萬丈地攻擊,不滅之不快,懲治了那個已不爲天下人心所容的薄朗,才能真正證明自己的能力,並實現他在嬴孤大帝面前所表述過的天下一統的美好場面。

於是,此消彼長之下,不過幾年,宋良士就打下了距離西京最近的門戶城池干戈堡,直逼中樞西京。

薄朗本打算死守一下的,誰料藏疆二道判斷他會最終失敗,就改旗易幟,宣佈迴歸皇族門庭,這下就全完了,在這裡拼太多退去時,就防不住兩道背後那一刀了,於是,薄朗只得留下部分軍隊死守西京城,自己帶着餘衆往西叛逃。

而宋良士花數日的連續攻擊,纔將西京攻下,那時刻,可謂屍山血海,不過,他沒有停下腳步,繼續率部追蹤薄朗,加上協約中相佐助的藏疆二道的軍隊,可謂三軍圍堵。

哪知道,薄朗在又一次損失了部分兵員後,竟然還是帶殘部從中間的長形地域逃脫而不知蹤影。

往西不下千里,有荒原、沙漠、高地,氣候惡劣,人煙稀少,一時半刻根本不可能追緝到,而疆藏二道則保證說,他們就生活在那裡,對地形地理最爲熟悉,早晚有一天,可佐助擒獲到薄朗,好親自奉送到中央皇帝階前。

宋良士尋思薄朗即便真的迴歸,也不可能再將地盤權力奪回來,只得罷休,留下了少量軍隊分駐各城池後,領剩下人迴歸皇朝。

至此,整個西討結束,雖然遍佈血腥,不完美,從結果看卻也無可挑剔,達到了平定的目標。

統帥勝利之師回到了皇城的宋良士,其威望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了,被民間奉爲救主,也不斷被皇帝嬴孤一提再提,加授各種頭銜,可以說,真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了。

至於朝中所謂的爭執兩派,也不再存有,變成了鐵板一塊的“皇家派”。

宋良士從平民或者說黃沙幫大當家這樣的“草寇”,歷經傳奇,付出無數,功勞日積,一路升到了這樣一個地位,可謂大大得志,此生無憾。

但這對他,不過是一半。

當耗費了不少時間和工夫,將西京薄朗那裡奪來的地盤基本消化後,宋良士開始跪在嬴孤階下,於所有文武大臣面前,建言道:該考慮東南方了。

東南有什麼?

差不多也一統了的白雲侯趙牧的勢力。

嬴孤雖然還是有些心怵,不願再動戰爭,以免出現萬丈原那樣的事情,但是,也已經對和平不抱太大希望了,只好道:具體卿來決定,只是……先明確趙牧的意向再說動手吧。

他這話,當然是有那麼一份希冀趙牧不打來,甚至分裂爲二國也可以。

不過,不久之後,趙牧厲兵秣馬的消息就傳到朝野。

南北之戰,無疑是避免不掉的了……

——————————————

整體上,白雲侯的東南軍地盤大,兵力多,支援廣,又加上內部進行了半年之久算是惠民的變革,民衆支持度高,所以,也是東南軍先發動進攻的。

而北軍,也就是祖龍城方,負責一切的宋良士決定採取以守代攻的策略,想以持久戰來耗費敵人兵力。

第271章 毒刺第213章 驚動聖駕第78章 小弟功淺望低第20章 白色的猴子第193章 暢通無阻第353章 幫會的規矩第200章 罪惡纏身第428章 滲骨的魔氣第27章 試毒第51章 一招傷敵第397章 一如初見第137章 自作聰明第325章 完美無瑕第206章 冒險第73章 獨立獨行第371章 平等相處第192章 矇騙第71章 武藝蓋世第253章 機密揭曉第206章 冒險第429章 七大古陣第257章 對抗之意升級第156章 靈感如潮第326章 結交的目標第362章 尋機突襲第262章 較量高下第61章 屍骨無存第96章 故弄玄虛第298章 尋藥之旅第99章 定格在一瞬間第22章 輕功不錯第324章 思索第342章 兵劫、人禍第24章 武力又強第115章 好奇萬分第270章 繼續衝殺第345章 突然出擊第61章 屍骨無存第38章 放肆第2章 結親第39章 交情第198章 防備第276章 這是什麼動靜第229章 天南地北第1章 千年不息第8章 五連峰第93章 施毒第261章 隨意第434章 復活了第72章 淵源第139章 崑崙山第193章 暢通無阻第183章 平息命案第214章 擇局而觀第283章 新的軌道第144章 投降第428章 滲骨的魔氣第270章 繼續衝殺第206章 冒險第164章 敲山震虎第24章 武力又強第84章 兄臺論武第59章 武林之事第79章 六派論武第224章 投降第194章 熱血豪情第239章 醞釀第338章 問題重大第308章 帶上小侯爺第374章 疆藏二道第407章 骷髏第201章 和平之約……第309章 決策第128章 抱日八式第285章 尋藥之旅第373章 萬分重要第17章 山風四起第343章 撤退第277章 來自於江湖第8章 五連峰第397章 一如初見第185章 聖印第248章 月魔第一人第372章 四方大戰第221章 武當團結起來了第361章 絕不放過第264章 七大坐陣祖師第303章 嚷叫傳遍四處第351章 時機不巧第220章 請罪第38章 放肆第423章 命懸敵手第264章 七大坐陣祖師第239章 醞釀第192章 矇騙第364章 趁人之危第244章 無礙第397章 一如初見第388章 死寂的城池第88章 亡者已逝,節哀啊
第271章 毒刺第213章 驚動聖駕第78章 小弟功淺望低第20章 白色的猴子第193章 暢通無阻第353章 幫會的規矩第200章 罪惡纏身第428章 滲骨的魔氣第27章 試毒第51章 一招傷敵第397章 一如初見第137章 自作聰明第325章 完美無瑕第206章 冒險第73章 獨立獨行第371章 平等相處第192章 矇騙第71章 武藝蓋世第253章 機密揭曉第206章 冒險第429章 七大古陣第257章 對抗之意升級第156章 靈感如潮第326章 結交的目標第362章 尋機突襲第262章 較量高下第61章 屍骨無存第96章 故弄玄虛第298章 尋藥之旅第99章 定格在一瞬間第22章 輕功不錯第324章 思索第342章 兵劫、人禍第24章 武力又強第115章 好奇萬分第270章 繼續衝殺第345章 突然出擊第61章 屍骨無存第38章 放肆第2章 結親第39章 交情第198章 防備第276章 這是什麼動靜第229章 天南地北第1章 千年不息第8章 五連峰第93章 施毒第261章 隨意第434章 復活了第72章 淵源第139章 崑崙山第193章 暢通無阻第183章 平息命案第214章 擇局而觀第283章 新的軌道第144章 投降第428章 滲骨的魔氣第270章 繼續衝殺第206章 冒險第164章 敲山震虎第24章 武力又強第84章 兄臺論武第59章 武林之事第79章 六派論武第224章 投降第194章 熱血豪情第239章 醞釀第338章 問題重大第308章 帶上小侯爺第374章 疆藏二道第407章 骷髏第201章 和平之約……第309章 決策第128章 抱日八式第285章 尋藥之旅第373章 萬分重要第17章 山風四起第343章 撤退第277章 來自於江湖第8章 五連峰第397章 一如初見第185章 聖印第248章 月魔第一人第372章 四方大戰第221章 武當團結起來了第361章 絕不放過第264章 七大坐陣祖師第303章 嚷叫傳遍四處第351章 時機不巧第220章 請罪第38章 放肆第423章 命懸敵手第264章 七大坐陣祖師第239章 醞釀第192章 矇騙第364章 趁人之危第244章 無礙第397章 一如初見第388章 死寂的城池第88章 亡者已逝,節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