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王允的策劃

北方穩定,高順承諾不進攻朝廷,李儒非常放心。

後來高順裁撤揚州、豫州、楚州的軍隊,要麼就地安置爲民,要麼調至北方,李儒更加放心。

現在長沙等幾郡,百姓數量龐大,但是土地面積有限,產出有限,供養如此龐大的軍隊和朝廷,非常艱難,即便高順勢力繼續與他們進行貿易,他們也沒有多少金錢可購買糧食。

於是在安全之後,李儒決定裁兵,減輕朝廷的財政壓力。

對西涼諸人來說還好辦,他們利益一體,只是把老弱病殘和外地籍的士兵遣散爲民便可,執行的非常順利;那些老弱也希望爲民,他們也不願意繼續從軍了,有了耕地,南方隨便種點糧食就夠吃的,比冒着生命危險從軍強多了。

要知道接下來的戰爭只能發生在朝廷與魏公之間,這些士兵也不傻,他們認爲,朝廷絕非魏公的對手,被裁剪下來,等於保住了一條小命。再說了,裁減下來的漢人,不同於西涼兵,皆爲窮苦人家出身,他們在從軍前就能非常熟練的耕作。

讓李儒犯難的是呂布,現在呂布加上魏續,總共有四萬多官兵,若是按照西涼諸人的做法,將被淘汰掉三分之一的士兵,則只剩下兩萬多人,這讓呂布難以接受。在亂世,只有手中的刀和身後的士兵纔是他們的依靠,沒有了士兵,他們什麼都不是。

李儒派人與呂布溝通幾次,皆被呂布蠻橫的拒絕了;呂布武人,生長於邊郡,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性格直來直往。

李儒非常生氣,卻無可奈何,這時候絕不能發生內亂,否則,若是高順藉機平叛,派大軍前來,最終吃虧的還是他李儒和西涼一系。

這時,王允等人卻欣喜若狂,終於有讓呂布與李儒翻臉的機會了,只要呂布加入他們勢力,便能輕鬆斬殺李儒,控制朝廷,他們便是朝廷再造的功臣,必會青史留名,且呂布一莽夫,那懂得處理朝政?最終大權還是落在他們文人手中。

李儒雖然完全繼承了董卓的遺產,但是他的威信和控制力卻不能與董卓相比;簡單的說,呂布對董卓尚且有一點畏懼之心,對李儒卻是完全的有恃無恐,敢於明目張膽的拒絕李儒的要求,這在董卓在的時候是不可想象的。

王允等人正是發現了呂布的變化,感覺有可乘之機,所以又主動聯繫;這時的王允,從高順裁撤周圍官兵的信息中判斷,即便他除去李儒,高順也不會插手朝廷事務。

與此相同的是北軍也被要求裁撤士兵,北軍本身人數就不多,每校皆不滿千人,若是再裁撤,那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他們也是被王允積極拉攏的對象。

而且,在王允的策劃下,有讓這些人聯合的傾向。

不僅如此,那些西涼軍官也開始對李儒產生了嚴重的不滿,僅僅裁撤了自己的軍隊,對呂布等人的軍隊卻沒能裁撤。這讓李儒的威信更是下降很多。

這時,卻一關鍵人物走進了王允等人的視野,這人就是董承。

他去高順處回來後,便一直思索,既然高順不想攻擊朝廷,那朝廷便是安全的。

王允開始統籌規劃,首先與董承聯絡。他的計策很簡單,就是勸說董承劃清與董卓一系的界限,董承本是董太后的侄子,與董卓何干?絕不能做出認賊爲父的事情;還有,他與皇帝劉協的關係比與董卓的關係更加親近,不僅因爲董承的姑姑是皇帝的祖母,更重要的是他的女兒是貴人,皇帝是他的女婿。

且董承現在在李儒勢力內既無兵權,又無財權,僅僅是跑腿的身份。

董承被王允的勸說打動了;既然朝廷是安全的,不若聯合起來,擊敗李儒,還政朝廷,以他與皇帝的關係,會獲得更大的權力和利益。

於是,董承接受了王允的意見,並聯絡與他交好的王服、種輯等人。

王服,字子由,時任越騎校尉;種輯任長水校尉;每人領近千兵馬,實力弱小,但皆在城內值守。

這些人皆爲先帝劉宏留下的人,對皇帝和朝廷一直忠心耿耿,只是苦於沒有報效皇帝的辦法,若是董承能聯合起衆人來,成就一番事業,定會功成名就,名利雙收;所以爲了自身的利益和朝廷大計,皆非常支持董承的計劃。

王允對董承取得的效果大加讚賞,稱讚他爲朝廷的楷模,朝廷的中流砥柱。

此後,王允尋機面見皇帝劉協,向皇帝秘密彙報了此事。

皇帝絕不願意做一輩子傀儡,早就過夠了當前這種日子,甚至寧願做一普通人;若是王允的計劃成功,他則能獲得新生,便承諾完全配合王允的行動,授予王允最大的權力,並將隨身攜帶的玉佩送與王允,以爲信物。

皇帝劉協不是沒有掌權的慾望,只是條件不允許,他只得表面忍讓。

王允爲了獨霸成功後的朝廷權力,便又聯絡不其後伏完;伏完不僅是帝婿,且他的女兒也是貴人,更重要的是伏完的威信尚在董承之上,將來完全可以用伏完壓制董承,讓他們相互牽制,王允好從中獲利。

王允想的很好,只要成功了,他便能獨霸朝廷權力,即便朝廷僅掌控幾郡之地,儘管朝廷偏安一隅,那也是名正言順的朝廷。

伏完也知道高順不會干涉朝廷事務,即便殺死李儒,那也是朝廷之事,他擔心的是西涼的那些官兵會趁機做亂,而他們手中卻無兵對抗。

王允稍稍透露一點信息,現在有衆多武官和軍隊參與他們的行動,除去李儒後,西涼兵羣龍無首,只需分別拉攏,分化瓦解,西涼官兵不足爲懼。

伏完忠厚,但是對朝廷忠心耿耿,加上王允有皇帝的信物,便同意參與王允的行動,並承諾他將全力配合,一切以王允之命是從;完全落入王允的圈套。

隨後,藉助陛下的信物,在董承的介紹下,王服、種輯等人皆以王允之命是從,等於架空了董承,而董承尚不知其中的奧秘,還幻想着成功後享受勝利果實。

這些武人,輪心術、謀略,多少人都白搭,絕非王允這種人的對手。

接下來,王允准備全力以赴的拿下呂布,這纔是事情的關鍵一環,重中之重,沒有呂布的參與,王允絕不敢貿然行事,這也是他潛伏這麼多年沒有動手的原因;他明白軍事實力的重要性,軍事實力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軍事實力卻是萬萬不能的;當初董卓就是依靠武力成事的,現在李儒依靠的也是涼州強兵,而高順之所以被封魏公,也是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

有了這麼多搖旗吶喊的,他有絕對的把握拿下莽夫呂布。

第116章關羽認主第618章戰爭再起第439章大長公主第104章搬遷郡治第198章田豐拜主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107章烏桓使者第328章安定郡局勢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552章滅亡匈奴第18章縣長來訪第563章劉備的歸宿第87章士族發難第304章視察轄區第205章超級忽悠第488章上虞朱家第119章徐晃發威第306章高順遇刺第632章歐洲聯軍第532章曹操之策第9章瘋狂殺戮(上)第50章左豐到來第126章異族之戰第220章見公孫瓚第476章孫堅戰死(上)第342章何進斃命第190章梅花先生第35章匈奴情報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41章杜邊出使第16章技驚四座第253章羌人投降第68章圍敵練兵第204章家中鉅變第632章歐洲聯軍第230皇帝謀劃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465章高順勉爲其難第173章皇帝封賞第46章曹性到來第590章滅門司馬家第456章痛擊韓遂第242章幽州事務第609章再次升級第518章袁術之死第531章配合默契第69章甕中捉鱉第71章鐵血軍師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544章射殺黃蓋第574章王允的策劃第309章嫁禍袁家第604章離開前的準備(上)第290章李肅建議第534章佔領荊北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31章戰後總結第103章再次升級第507章豫州之戰第204章家中鉅變第1章穿越漢末第296章房良改革第616章閃電戰第297章北疆異動第601章麴義反叛第301章高順得子第640章寒冬對峙第341章謀誅宦官第532章曹操之策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279章邊讓到來429李儒的規劃(下)第436章涼州局勢第376章劉岱殉國第413章魯肅拜主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209章烏桓之戰第192章盧植做媒第503章憤怒的董卓第560章董卓病死第532章曹操之策第404章招安黑山軍(上)第536章張繡投降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446章趙雲施政(下)第101章各方反應第225章李肅來投第270章闕居請降第369章董卓遇刺第488章上虞朱家第402章水軍改革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590章滅門司馬家第439章大長公主第619章和談第133章拜見刺史第108章長吏獻策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95章衆人認主
第116章關羽認主第618章戰爭再起第439章大長公主第104章搬遷郡治第198章田豐拜主第368章憋屈的呂布第107章烏桓使者第328章安定郡局勢第537章馬日磾反叛第552章滅亡匈奴第18章縣長來訪第563章劉備的歸宿第87章士族發難第304章視察轄區第205章超級忽悠第488章上虞朱家第119章徐晃發威第306章高順遇刺第632章歐洲聯軍第532章曹操之策第9章瘋狂殺戮(上)第50章左豐到來第126章異族之戰第220章見公孫瓚第476章孫堅戰死(上)第342章何進斃命第190章梅花先生第35章匈奴情報第498章佔領漢中郡(下)第41章杜邊出使第16章技驚四座第253章羌人投降第68章圍敵練兵第204章家中鉅變第632章歐洲聯軍第230皇帝謀劃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465章高順勉爲其難第173章皇帝封賞第46章曹性到來第590章滅門司馬家第456章痛擊韓遂第242章幽州事務第609章再次升級第518章袁術之死第531章配合默契第69章甕中捉鱉第71章鐵血軍師第515章世人的選擇(下)第544章射殺黃蓋第574章王允的策劃第309章嫁禍袁家第604章離開前的準備(上)第290章李肅建議第534章佔領荊北第559章經營敦煌郡第31章戰後總結第103章再次升級第507章豫州之戰第204章家中鉅變第1章穿越漢末第296章房良改革第616章閃電戰第297章北疆異動第601章麴義反叛第301章高順得子第640章寒冬對峙第341章謀誅宦官第532章曹操之策第287章強勢呂布(七)第279章邊讓到來429李儒的規劃(下)第436章涼州局勢第376章劉岱殉國第413章魯肅拜主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209章烏桓之戰第192章盧植做媒第503章憤怒的董卓第560章董卓病死第532章曹操之策第404章招安黑山軍(上)第536章張繡投降第25章搬遷葫蘆谷第446章趙雲施政(下)第101章各方反應第225章李肅來投第270章闕居請降第369章董卓遇刺第488章上虞朱家第402章水軍改革第391章強硬的王朗第590章滅門司馬家第439章大長公主第619章和談第133章拜見刺史第108章長吏獻策第359章魏續的選擇第95章衆人認主